《粮安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粮安天下- 第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部署农村制度建设时,重点部署了调动保护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建设。第一,在强调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鲜明提出“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一个长久不变”即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第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二是健全农业补贴制度,三是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四是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第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求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等等。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第四,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从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第五,健全农村*管理制度。提出了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农村制度建设,必将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为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提供有力制度和政策保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坚持做到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4)
(五)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要集中力量办好的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七件大事”的第一件大事。《决定》在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大任务时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这就是要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重大任务。在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时,《决定》强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在重大措施方面,《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这既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要求,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六)进一步提出发展“菜篮子”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明确要求。《决定》在提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指出:“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鼓励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这些重大部署,既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有力保证。
  2210一条事关中国吃饭问题的必守红线
  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基础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重大原则。一是实行“两个最严格制度”。在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决定》首次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并在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基本农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宅基地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规定。二是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要求和原则。建立“两个市场”,就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鲜明提出“一个允许”、“三个不得”,就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些规定既有利于实行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又有利于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坚守18亿亩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说到底,就是要维护国家耕地安全。国家耕地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指出,维护国家耕地安全,应深刻理解耕地安全的内涵,即维护耕地安全应维护耕地总量安全、耕地布局结构安全、耕地质量安全。

坚持做到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5)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要的是要维护耕地总量安全。耕地总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粮食的总产量。我国人口多、耕地资源少,人口耕地平均水平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近些年来,耕地总量逐步减少。一些地方滥占滥用耕地现象严重,守住18亿亩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守住18亿亩耕地,必须强调保护“三地”,即耕地、基本农田地和农民宅基地。这三种地哪一种地的损失最终都要危害18亿亩耕地。从现在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滥占耕地问题仍较突出,致使一些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农业用地非农化、农村产业非农化趋势增强,给农业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全局带来影响。最直接、最现实、最长远的危害是容易造成粮食失地、农民失业。因此,必须认真执行“两个最严格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必须维护耕地布局结构安全。《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规定,无论对于确保耕地总量平衡,还是保证耕地布局结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总量供给,还要保证品种结构需求。目前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粮食消费对品种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满足对品种结构的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取决于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的农作物布局,又取决于合理的耕地布局结构。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现有耕地结构安全。重要的是防止搞异地占补平衡,特别是跨区域占补平衡。应该指出,搞耕地异地占补平衡,表面上似乎总量没有减少,但耕地的布局结构改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失衡了,直接危害到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应该看到,农作物的种植是划分区域和土地类型的,不同区域、不同土地类型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不同的。占用稻谷产区的耕地到玉米产区去补,就生产不出稻谷来。同样,占用玉米产区的耕地,到小麦产区去补,就生产不出玉米来。占用了南方的耕地,到东北、西北地区去补,就无法种植适合南方条件的农作物。因此,如果搞异地占补平衡、跨区域占补平衡,其后果必然造成我国耕地布局结构失衡,农作物种植结构失衡,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另外,不同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同样具有相适应的区域性,搞异地占补平衡、跨区域占补平衡,还会导致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失效。因此,我们在强调保护耕地总量安全的同时,还必须保护耕地布局结构的安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应维护耕地质量安全。耕地的质量同样决定着粮食产量和粮食质量安全。只有拥有高质量的耕地,才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当前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往往忽视耕地质量的悄悄下降。一些地方只用地不养地,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多,农家肥越来越少,造成耕地越种越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有的地方生活、工业污染严重,造成耕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问题不解决,实质也是在减少耕地面积。因此,要大力维护耕地质量安全,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要求、总体思路、重大举措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极为重大的战略性部署。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贯彻实施,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