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封的故事-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话引起了全街居民的共鸣,决议共同集资,公推老人到嵩山书院,重金礼聘名师。

  豫西嵩山书院是宋朝著名的高等学府,人才荟萃,名士如云,桃李满天下,誉满神州地。白发老人来到书院,精挑细选,聘请了一位名叫严如山的学者,来到东京无名小巷执教,附近一些豪门望族,仰慕他的名声,也把子弟送到他的门下。

  这位先生,人如其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有学生集中食宿,虽然家门近在咫尺,非节日放假也不准回家探望;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哪怕家财万贯,严重违犯学规者,坚决除名;即使赤贫如洗,只要成绩优良,他同样关怀备至。更兼他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传道解惑,熟而能详,那些莘莘学子钦佩之至,劲头十足,头悬梁,锥刺骨,刻苦攻读,学业突飞猛进。乡亲们耳闻目睹,无不欢欣鼓舞。

  当时的科举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选拔人才。这年秋天,在各州举行的乡试中,严如山喜爱的一名叫周勤学的弟子表现突出,拔了头筹,中举的就更多了。乡亲们心花怒放,纷纷前来祝贺,严如山脸上却没有笑容,指着学生们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对他们的期望更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弟子周勤学一心向上时,突然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他的父亲是个卖油茶的小贩,日夜操劳,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周家一贫如洗,就连丧事也是邻居和亲朋好友凑钱给办的,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就更难过了。周勤学不忍心让体弱多病的老娘忍饥挨冻,毅然决定辍学,背起了老爹遗留的油茶壶,起早贪黑沿街叫卖。

  严如山得知后非常痛心,三番五次托乡亲们登门劝说,无奈周勤学铁下心来要自食其力,不再读书,为了不辜负人们的好意,他索性搬出小巷,不知去向。

  严如山是个一条道儿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不肯轻言放弃。他想,周勤学土生土长,决不会背井离乡。既然是卖油茶,就要走街串巷,只要师生有缘,就能邂逅相遇。于是,他每到课余就去逛街,寻找周勤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的一个风雨之夜,师生终于在街头屋檐下不期而遇。当周勤学得知老师寻找自己的经过,又看到老师淋得像落汤鸡似的,不禁热泪盈眶,乖乖地回到了学堂。

  严如山不仅免除了周勤学的学费,免费食宿,还为他赡养老娘。周勤学没有了后顾之忧,读书更加勤奋。

  第二年春天,中举的考生集中到礼部参加省试,周勤学名列前茅,本巷还有两名弟子进士及第。喜讯传来,举街欢腾,隆重庆祝。不久,宋太祖赵匡胤举行殿试,亲自为国选贤。周勤学的文章通晓经史,又有文彩,对皇帝的提问对答如流,颇有见地,龙颜大喜,亲点他为头名状元。当皇帝得知他出身贫寒,是在严师资助和教诲下才功成名就时,大为感动,特地下诏,要他师生二人披红戴花,跨马游街,以示表彰。

  这天,全街的父老乡亲簇拥着状元周勤学和状*师严如山游遍了东京的大街小巷,全城轰动,万人空巷,欢声雷动,一片赞叹。

  从此,全街的人扬眉吐气,尊师爱教,蔚然成风,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由于小巷的学子在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考中全部夺得了头名,人们便称这条无名巷为三元街。

太 师 桥
北宋东京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水城,汴河、蔡河、广济渠、金水河穿城而过,桥梁星罗棋布。“汴梁人家尽枕河,出门抬头便见桥。”形形色色的桥梁争奇斗研,犹如一道道天上的彩虹降落人间,美不胜收。其中汴河上有座著名的太师桥,却和奸相蔡京密切相关。

  蔡京是福建仙游人,他进士及第那年,正值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王安石变法。蔡京是变法的忠实拥趸,潜心研究,积极推行,成绩斐然,得到皇帝和宰相的赏识。短短几年,他便由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破格提拔成朝中大臣。

  由于实行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政府财政有所增加,解决了朝廷面临的一些危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但是也引发了朝野变法派和保守派常期激烈而又复杂的党争,不顾大局,互相倾轧,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当时许多皇亲国威把变法视为洪水猛兽,把王安石斥为乱臣贼子,变法阻力很大。宋神宗也一度动摇,将王安石罢相。但不久他又后悔了,重新把王安石请回来当政。这次反复影响不大,变法派的中坚蔡京毫发未损,反而出任了开封知府,举足重轻,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

  宋神宗赵顼驾崩后; 年幼的宋哲宗赵煦即位,由反对变法的高太后临朝听政,官场不啻发生了一场地震。保守派首领司马光出任宰相,立即恢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斥,蔡京便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蔡京见势不妙,马上见风转舵,去讨好司马光,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改换门庭。

  司马光复辟之后,雷厉风行,下令限五日内各地恢复原来的差役法。这连保守派官员都认为时间太紧无法完成,等待观望,不见行动,可是唯有蔡京运用铁腕于限期内在京畿地区成功地执行了旧差役法,让朝野侧目而视。  

  司马光大喜过望,立即召见蔡京,赞道:“佩服,佩服,假如人人都能象阁下这样执法如山,世上还有什么难事办不到呢?” 

  蔡京马上表*迹:“卑职愿做我公铲除新法的马前卒,还望宰辅保全。”

  尽管这样,由于蔡京得势时曾对保守派大打出手,积怨颇深。 司马光见众怒难犯,也不便过多庇护。他站不住脚,被削官降职,逐出东京。

  宋哲宗长大亲政后,又恢复变法,重用变法派,起用章淳为相,蔡京也被召回京师担任户部尚书。

  章淳准备推行王安石制定的新差役法,让助手议论如何实施。可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蔡京为此很着急,登门对章淳说:“新差役法过去就实行过,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如今坐而论道,久议不决,这不是让反对派看笑话吗?”

  “阁下说该怎么办?”

  “限期五日完成,违者严惩不贷。” 

  “老兄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深得真传。在这关键时刻,还得你亲自出马。”章淳正愁下属不得力,便让蔡京负责这件事。

  蔡京也不推辞,走马上任。就象当年他奉司马光之命废弃新法一样,运用霹雳手段迅铲除了旧制,赢得了宋哲宗和章淳的赞扬。也正是这件事,前后对照,发人深思,暴露了他唯利是图,反复无常的真面目。无论是变法派或是保守派对他的人品都嗤之以鼻,暗中送了他个绰号变色龙。

  由于政局瞬息万变,摇摆不定,两派象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下台后你主唱。搞得人心唤散,国无宁日。

  宋徽宗赵佶即位时,蔡京已经被排挤出朝堂,贬到杭州坐冷板凳。他很了解赵佶的为人,知道机会来了,便通过贿赂太监童贯向皇上举荐自已。

  赵佶登基伊始也很想有番作为,很快召见蔡京,推心置腹地说:“神宗创立法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绍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朕?”

  蔡京有备而来,当即把一整套推行变法的计划呈送御览,并表示誓死效忠:“臣为变法而生,亦为变法而死,有生之年定要将变法进行列底!” 

  赵佶如获至宝,深信不疑,第二天便任命蔡京为相,要他放手去推行变法。

  宦海沉浮,几经折腾,蔡京切身体会到什么变法不变法,全是扯淡,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个人的荣华福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此次推行的所谓变法已经完全变了味,成了他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搜刮民财,作威作福的工具,个人也堕落成一个千夫所指,祸国殃民的奸贼。

  蔡京当年热脸去贴人家凉屁股,投靠保守眼没有得逞,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如今他手握大权,便对保守派疯狂报复,残酷*。一古脑儿将五百四十多位大小官员打成元佑党人,削职罢官,永不录用,并且列名刻碑,颁佈全国,让他们名誉扫地,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空下来的位子安插亲信,把持朝纲。他为了迎合赵佶轻佻、享乐的性格,大力鼓吹“丰亨豫大”之说:“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几何?何必自苦。”撺掇赵佶声色犬马,花天酒地,及时享乐。

  赵佶尚有顾虑,说:“有宋以来,列祖列宗崇尚节俭,朕担心有违祖制,遭人非议。”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财政困难,太祖太宗不得不厉行节俭。今非昔比,国库充盈,仅布帛金银所积就达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陛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赵佶心中有了底气,便开始花天酒地,任意挥霍。他在东京建造艮岳,平地起高山,景色赛江南,搞得*人怨,民不聊生。几年时间,就把朝廷历代积存的财富耗费殆尽。他沉缅于风花雪月,丹青泼墨,却把朝政交给几个亲信掌管,外事不决问童贯,内事不决问蔡京,后宫之事交给梁师成。时人称童贯为母相,蔡京为公相,梁师成为隐相。三人狼狈为奸,把国家搞得一团糟。赵佶特别宠爱蔡京,视为栋梁,言听计从,须臾难离。两人不久结为儿女亲家,就更撕拽不开了。蔡京成了不倒翁,为所欲为,恶贯满盈,大宋江山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蔡京日渐坐大,权势熏天,卖官冎爵,富可敌国。他在风水宝地汴河北岸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太师府,富丽堂皇,几乎和皇宫没有什么曲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府门前的那座桥梁,原夲是附近居民为了方便,目动集资搭建的简易小轿,只走行人,不通车马。蔡府落成后,小桥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开封府为了巴结公相,几次将小桥翻新改造。由木桥变石桥,将平桥改拱桥,从窄狭到宽敞,使简陋成精美,雕栏玉砌,坚固无比,成了京师名声很响的第二大桥,仅次于御道上通往皇宫的州桥。官府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百姓通行,但草民都有自知之明,宁愿绕远路过别的桥,也不肯自惹麻烦,自讨没趣。久而久之,这座桥梁便成了相府的专用通道。人们公开呌它太师府桥,简称太师桥。蔡府也毫不客气地据为已有,派家丁日夜巡守,俨然成了私产,普通百姓不敢怒也不敢言。

  蔡京妻妾成群,奴婢无数,生活骄奢淫逸,糜烂不堪。就连他家的厨房都有明确细致的分工,管切葱丝的绝不切姜丝,由此可见一般。每逢生日,大小官员争相献媚,祝寿的车马轿子在太师桥前排成长龙,堵街塞巷,等候接见。礼品堆集如山,一直摆到太师桥上。

  老贼深知有权便有一切,无权就没法生存。他一生五次入相,紧紧抱住权力不放。直到年屆八十,耳聋眼花,步履蹒跚,仍不肯退出政坛。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这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手中,该是多么危险和悲哀啊!

  金兵铁蹄南下,惊破君臣迷梦。在大宋危亡的紧急关头,赵佶被迫禅让退位。太学生上书强烈要求朝廷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刚上台的宋钦宗赵桓顺应民意,将蔡京罢官,没收家产,流放岭南。钟鸣鼎食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