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ぃǖ囊衾郑┦鞘芰艘┩瑁╬ills)的影响,喝酒也会影响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我写She Said She Said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因为这个家伙说:“我知道死亡的感觉像什么。”如果我在报纸上读到这句话,我也会写一首关于这个的歌。至于写悲伤的歌曲——如果我的心情不好,我就会写一些悲伤的歌曲,只会记得悲伤的事情。“当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一切都没事”(When I was a boy,everything was right),像这样的东西,那是一种梦境。我会让自己处在悲伤的状态,写一首悲伤的歌,或者是用悲伤的心情写一首歌,比较像是这样。
注释…
108 在20世纪60年代的音乐圈,pill通常指内含安非他命成分的减肥药丸,经常被当成兴奋剂使用。
109 伦敦最早出现的新潮舞厅之一,20世纪60年代许多英国明星喜欢在此出没,包括Beatles 与Rolling Stones。
110 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神秘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及画家。
(36) Pattie Boyd Harrison是乔治当时的妻子。
(37) Crosby,Stills and Nash乐队当时刚刚成军,由Byrds的前乐队成员David Crosby加上Stephen
Stills和Graham Nash组成。
(38) Roger McGuinn是Byrds乐队的创始人。
111 Doris Day,20世纪60年代美国当红影歌双栖巨星。
(39) Don Short是一位记者,1963年至1970年间到处追着Beatles采访。
(40) 彼得·方达10岁时曾举枪自杀,他曾说过:“有40秒的时间,我似乎是已经死了。”
112 Peter Fonda,美国著名演员家族成员,1969年主演的电影《逍遥骑士》(Easy Rider)成为新好莱坞的代表作之一。其父亲亨利·方达(Henry Fonda)、姐姐简·方达(Jane Fonda)及女儿布里奇特·方达(Bridget Fonda)也都是著名演员。
113 Revolver专辑中的歌曲。
(41) 原歌词是“当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 / 一切都没事”(When I was a boy everything was right)。
(42)1967年,保罗公开承认自己服用迷幻药。
(43) 1964年出版的《迷幻经验》(The Psychedeic Experience)一书,是由Timothy Leary、Ralph
Metzer及Richard Alpert合写,试图作为一本服用迷幻药的使用手册。里面包括如何回应
“自我的死亡即将降临”这样的概念,并对此提出指引。
114 受Timothy Leary博士著作与其书中引用的《西藏度亡经》(The Tibetan Book of Death)影响写成的歌曲,单一和弦、不分A/B段的曲式则受到印度音乐的启发。收录在1966年的Revolver专辑。
115 列侬在这里弄混了Rubber Soul(1965)和Revolver(1966)的顺序,在Revolver时期,列侬已经开始服食LSD了。
放荡的巡回演出(文章节选)(1)
扬:你们的巡回演出怎么样?
约翰:你知道,Beatles的巡回就像费利尼(Fellini)的电影《爱情神话》(Satyricon)130。
洋子:(笑)
约翰:我们的形象是那样,不过跟你讲,我们的巡回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能够跟到我们的演唱会,你就是我们“这面的”。只要想想《爱情神话》,然后让四个搞音乐的人经历那整个东西……
扬:你们每去一座城市,来到一间饭店……
约翰:不管我们去哪里,永远都有那么一场好戏在进行。我们的四间客房跟那些是分开的——为了把他们挡在我们住的房间外面,Derek跟Neil的房间永远塞满了毒品、妓女,还有一堆去他妈谁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还有警察,“全部”都到齐了。《爱情神话》,你知道的。我们真的……哎,我们总得做点“什么”。如果安非他命的药效还没退——又到了该上场的时候——你怎么办?往前冲就是了。我常常跟Derek整晚熬夜,也不管是不是还有别人在场。我就是睡不着。多么沉重的景象啊。她们那时候还不会自称“追星族”(groupies),她们用的是另一种称呼。不过要是我们没有追星族,就会找妓女,什么都来,随便啦。什么都好。
扬:谁负责打点所有那一类的事情?
约翰:Derek和Neil,那是他们的工作,还有Mal,但我对这个不打算说太多。
扬:就像那些开大会的生意人一样。
约翰:喔,一点都没错,每当我们来到一座城市,我们就这么干了(We hit it)。我们绝不浪费时间。曾经有一张照片拍到我在阿姆斯特丹四脚着地,从一间妓院爬出来,那一类的事情。然后人们(愉快地)对我说:“早安!约翰。”警察护送我们去那些地方,因为他们不想让这种大丑闻传出去,你知道吧。我实在不想讲这件事,因为这会伤害到洋子,而且对她也不公平。不过事情可以这么讲,只要把它形容成“他们的巡回演出就是《爱情神话》”(They were Satyricon on tour)就没错。因为我也不想伤害其他人的女友,那样实在不公平。我很抱歉。
洋子:太让我惊讶了!我不知道有那种事,我以为:“嗯,约翰是个艺术家,在结婚前也许会有两三次逢场作戏。”这是老派的纽约艺术圈会有的观念,你知道的,那一种人。
扬:“代沟”(Generation gap)。
洋子:对,对,完全正确(笑)。
扬:到如今,乔治肯定跟派蒂说过,而且……
约翰:我不这么认为,我不觉得他们会说,你必须去问他们……
扬:让我问你一些在Hunter Davies书里面提到的其他事情。有一次你跟Brian去了西班牙一趟……
约翰:没错。
扬:你们是不是有……你们应该有……
约翰:我跟他没有一夜情。
扬:你从来没跟Brian做过吗?
约翰:没有,没有那一段。
洋子:(笑)
扬:Brian给了你什么样的压力?
约翰:当时辛怀了小孩,但我们的假期已经安排好了,我不想因为小孩而改变我的休假行程,所以我是一个混账(48)。然后我就度假去了。我看过Brian勾引男孩子,我很喜欢扮演一个大娘娘腔(a big faggy)。
洋子:(笑)
约翰:我觉得很愉快,但在利物浦(有)很多流言到处传,真可怕,令人很尴尬。
扬:关于你跟Brian的谣言吗?
约翰:喔,他妈的谁知道——对,对。我跟Brian非常亲近,因为如果有哪个人要来当我的经纪人,我一定要把他从里到外彻底摸清楚。有一段时期,他告诉我他是同性恋那一类的事。是我介绍他吃安非他命的,这也让我对他的死有了间接的责任。我的意思是,他们总会走上那条路。为了要让他多说一些——这样我才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我记得他说过:“请不要拿我是同性恋这件事羞辱我。”我当然没有,但是他的母亲仍然在隐瞒这件事。我痛恨的是,他们全部人都只攻击Allen。Brian虽然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干了什么事,他剥削我们,他妈的赚走了所有的钱去养自己跟他的家人。这只不过是一桩神话,我痛恨Allen那样被攻击,而只因为Brian已经死了,就把他说得好像是天使一样。他“不是”天使,他只是一个普通人,Allen要是听到这些,肯定会抓狂。
放荡的巡回演出(文章节选)(2)
扬:那Hunter Davies书里的其他部分呢?
约翰:嗯,这个……我不知道,我记不起来了。关于Beatles,Michael Braun写的Love Me Do这本书比较好(49)。那是一本货真价实的书。他写出了我们这群人的模样,全是浑蛋。在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你别无选择——我们把压力都发泄在Neil、Derek和Mal这一类的人身上,那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外表下恨透了我们,却永远不能表现出来。这些要是真的白纸黑字印出来,他们读到一定不敢相信。但他们真的吃下不少我们丢出去的狗屎,因为我们就是处在这么狗屎的状况。这些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总得有人去做。关于我们有多混账的这些事情,并没有被写进去,去他妈的大浑蛋,那就是Beatles的真面目。我跟你讲,你必须变成一个浑蛋才能成功。这是事实,而Beatles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浑蛋。就像Allen的圣诞卡所写的,“唷,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但不怕遇害,因为我是这谷里最大的浑蛋”之类的131。我不是在开玩笑,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是浑蛋。
洋子:但你们是怎么维持那种干净的形象呢?真不可思议。
约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这种形象维持下去,围绕在你身边的记者希望这个形象能持续下去,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有免费的酒可以喝、有免费的女人可以嫖,还有所有的玩乐。每个人都希望能留在这辆乐队花车(bandwagon)上,它就是《爱情神话》。我们就是恺撒大帝,假如有好几百万英镑可赚,所有送掉的东西、所有贿赂,还有警察,全部那些他妈的骗人玩意,有谁会想撂倒我们?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想插上一脚,这就是他们还紧抓着这个不放的原因:“不要从我们身上拿走那些,不要从我们身上拿走罗马。那不是一座可以搬动的罗马,我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爱人、老婆、办公室小妹、派对、酒还有药,请不要把它拿走。”要不然他们会说:“你疯了,约翰,你是个神经病,傻瓜约翰要把所有东西都弄走了。”
注释………
130 意大利导演费利尼1960年的电影作品,场景设定在公元前1世纪纸醉金迷的罗马城,呈现了古罗马的社会风貌。
(48) 约翰的第一个小孩朱利安·列侬(Charles Julian Lennon),于1963年4月8日出生。
(49) Love Me Do一书,在1964年由Penguin Books出版。
131 这段玩笑话改写自《旧约·诗篇》第二十三篇。
关于Beatles(文章节选)(1)
扬:你觉得Beatles会再一起录音吗?
约翰:不,门都没有。我跟谁都不会再一起录音了。我会跟洋子一起录东西,但不会跟另一个自大狂一起录音。如今一张专辑的空间只够让一个人表现,所以那样根本没有意义,一点意义也没有。曾经一度那样的做法是有理由的,但现在都没有意义了。我曾经拥有一个乐队,我是主唱兼团长248,遇到保罗的时候,我作了一个决定——同时他也作了决定——看看是不是要让他加入。该不该让一个比前任乐队成员都优秀的人——很明显是如此——要不要让他加入?要让这个乐队变强,还是让我自己变强呢?最后我决定让保罗加入,让这个乐队变强,然后,保罗介绍乔治跟我认识,保罗跟我又必须下决定——或者我得下决定——要不要让乔治加入。我听过他的弹奏之后说“弹得脏一点”(raunchy),或者不管故事后来怎么传的,总之我让他加入了。我说,“好,你来吧。”那就是——当时就是我们三个。后来其他成员一个个离开,就这么回事。我们追求最强烈的表演形式,每个人都有平均发展的空间。可是乔治比我小了十岁,或者差不多那样(94)。他刚加入的时候我根本懒得理他,他老是跟在我后面,简直像个小鬼头,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混。我花了好几年才改变想法,开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