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园记忆-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一迭纸钱把笔墨纸砚、历书、银元、铜钱及茶叶和五谷包了,安放在大梁的最中间,再用那块长一尺两寸的红布包在上面,用三色线在红布上架成十字型,然后用铜钱钉住红布的四角和三色线的四个线头。将大梁包好,又把岳父家送来的绕梁红绸缎与青布和主人家自备的绕梁红绸缎与青布重新缠绕在大梁上。随后,木匠师傅抱来一只大红公鸡,高声念道:“公鸡公鸡,不是非凡鸡,别人拿你来鸣叫,我拿你来做点梁鸡!”念到这里,木匠师傅把公鸡的冠子掐了一下,从鸡颈上扯几根鸡毛沾上鸡冠血后粘到梁头的榫头上并念道:“一点梁头,主家子孙做诸候”。接着,森匠师傅来到大梁中间,扯几根鸡颈上的毛沾上鸡冠血粘在梁包上并念道:“二点梁腰,主家大厦万年牢!”随后,木匠师傅来到梁尾,扯几根鸡颈上的毛沾上鸡冠血粘在梁尾的榫头上并念道:“三点梁尾,主家儿孙文笔美!”

  木匠师傅点完梁,寨子里帮忙的人和岳父家送梁来的人,就立即用绳索拴住梁头和梁尾,然后扛的扛、抬的抬、拉的拉,一齐努力把大梁抬上中柱的顶端,把大梁的榫头安放到中柱顶端预留的木槽子里。到此,大梁就算安放好了。只等时辰一到,就举行上梁仪式。时辰就要到了,木匠师傅便代表主人家登上左边的梁头,岳父家也派出一名代表登上右边的梁头。木匠师傅来到左边的元柱下,扶着登上房架上的楼梯念道:“手拿搂梯摇一摇,问你楼梯牢不牢?楼梯本是鲁班造,千年造起万年牢。”念完,木匠师傅就举步登上楼梯,爬上房架,边上边念道:“上一步,上点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弟;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子登科;上六步,禄位高升;上七步,吉吉如意;上八步,发财发富;上九步,久长久远;上十步,十全十美!上了头穿到二穿,主家儿孙个个当大官;上了二穿到房顶,主家儿孙个个进翰林!”

  见主人家的代表上了梁头,岳父家的代表也来到右边的元柱下,扶着登上房架上的楼梯念道:“主家今天建新房,婆家贺喜来送梁。华堂落成宅运旺,家道发达万年昌。”念完就举步登上楼梯,爬上房架,边上边念道:“上一步,人丁兴旺;上二步,龙凤呈祥;上三步,三级连升;上四步,四季平安;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畜兴旺;上七步,吉祥如意;上八步,富贵双全;上九步,九龙送宝;上十步,万事顺心。上了头穿到二穿,主家儿孙人人中举个个做官;上了二穿到房顶,主家儿孙做官年年加顶翎!”

  双方的代表都爬上梁顶坐好后,帮忙的人就用提篮装好酒菜、用布袋装好梁粑,用绳索吊到屋顶摆在大梁两端。酒菜摆放完毕,木匠师傅便从提篮里拿出酒杯斟满酒举过头顶,大声念道:“大梁安在中堂上,福寿安宁万年长。今天我受主家请,来到梁顶祭祭酒。一祭天,恭敬天上众神仙;二祭地,恭敬八方老土地;三祭东,恭敬主家历代列主和列宗;四祭西,恭敬主家好友和亲戚;五祭南,禀请南海观音大士快下凡;六祭北,报请姜太公执令前来镇恶邪!上梁大吉!”岳父家的代表亦念道:“主家华堂从今有,我也代表主家祭杯酒。第一杯酒,恭敬天上神仙来保佑,主家荣华有富贵也有;第二杯酒,恭敬土地老爷来保佑,主家寿禧有财富也有;第三杯酒,恭敬祖宗来保佑,主家儿有女也有;第四杯酒,恭敬众亲好友来祝福,主家粮食有牲口也有;第五杯酒,恭敬南海观音来保佑,主家长远又长久!第六杯酒,恭敬姜子牙来镇宅,主家平安吉祥永永久!”

  祭完酒,主人便穿戴一新,由两位多子多福的年老人扶着,拜跪在堂屋中间,先朝鲁班先师的供桌拜三拜,然后转过头来面朝大门双脚跪下,两位老人立即掀起主人的后衣襟,准备接住从梁上抛下来的梁粑。见堂中的主人准备妥当,梁上的两位就大声说道:“粑粑一对,荣华富贵!”说完,各自抛下一对梁粑到主人家的后衣襟里。接着两人又念道:“粑粑一双,金银满仓!”念毕,又各自抛下两个梁粑到主人家的后衣襟里。随后梁上的两人又念道:“粑粑三对,高升禄位!粑粑四双,福满华堂!”念毕,先后各抛下三对和四双梁粑到主人家的后衣襟里。接过四次梁粑,主人家便站起身来,在两位老人的护送下走出堂屋。梁上的两人随即便把梁粑撒向房屋的四周,让前来吃新居落成酒的人来抢着捡。把梁粑撒结束,梁上的两人便慢慢走下梁头回到地面上。一时间,中堂内便点燃鞭炮,客人们也纷纷入席划拳喝酒。

  如今,在者要寨子里,已经没有人再建造这种“合”字型结构的木架结构瓦面房了。建造房屋时需要遵循的种种程序和规矩,建造房屋时的举行的种种仪式和活动,也都只能在记忆里进行回想。偶尔有户把人家建造水泥楼房竣工时,其岳父家也来祝贺,但送来的已经不是大梁,而是一些沙发、电视、洗衣机、冰箱之类的家具和家用电器了;偶尔也有户把人家在喜迁新居那天的良辰吉时也撒一点“富贵粑”,但已经不再举行那些必要的仪式,只是让两个人爬到房顶,三下五除二地把“富贵粑”往下一撒便完事,与过去那种建造房屋上大梁撒“富贵粑”的情景相比,既没有一点娱乐的氛围,更谈不上具有文化含量。如此一来,就更让我怀念过去建造房屋时送梁、开梁、包梁、点梁、上梁、祭梁和撒梁粑的那些情景……

  四

  寨子里那些不知传承了多少朝代多少年月的“合”字型木架结构瓦面房,尽管在文化内涵上具有构架美、造型美、排列美、色彩美等特点,尽管在居住习惯上具有历史悠久、适合环境需要等特点,尽管在使用上具有牢固、安全、适用、舒适等特点,但还是一天天被“口”字型的平顶水泥楼房所取代,老木屋的数量也正在一天比一天减少,正渐渐在现代水泥楼房林立的寨子里消失。

  其实,让人明显感觉到寨子房屋正在发生变化的,除了房屋的造型正在变化之外,房屋里的陈设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进屋里,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都摆得有电视机。围坐在电视机旁,全家老老幼幼都看得格外高兴。电视机成了各家各户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成了老老幼幼丰富精神世界的载体。这又不禁让我回想起二十年前,无论走进谁家,都会发现一架木制的编织土布的机床,或摆放在堂屋的一个角落里,或摆放在一间屋子里,或摆放在铺有楼板的楼层上。机床上总有正在编织的土布。如今,这些曾经家家户户都必须拥有的机床,在寨子里已经很难再看到了。一种失落的心情,又不禁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者要寨子是布依族寨子,编织土布曾是寨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在二十年以前的那些岁月里,寨子里绝大部分人家大人孩子所穿的衣裳、所用的所有铺笼帐盖,都是用自家编织的土布缝制而成。我记得,在我参加工作以前,我的外衣、被套、床单,都是母亲用她自己编织的土布缝制的。参加工作以后,尽管我已经很少再穿土布衣裳,但却一直使用土布缝制的被套和床单,直到母亲年老了不能再编织土布。如今,不但我的母亲因为年老了不再编织土布,寨子里也没有人再编织土布。因为,年老的已经不能再继续编织,年青的却又不会编织,有少部分会编织但看到其他人都不编织了也就跟着不编织。寨子里没人再编织土布了,穿土布衣裳的人就不多了,能够用得起用土布缝制床单和被套的人家也不多了。于是,又常常怀念起曾经穿土布衣裳、盖土布被套、垫土布床单的那些岁月。

  在我的记忆里,者要寨子编织土布的历程大约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村里人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线自己编织土布。这个阶段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只知道在上世纪六十年初才渐渐没有多少人种植棉花。第二阶段是村里人到集市上买回棉花纺成棉线,然后再用所纺出来的棉线编织土布。这个阶段大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至八十年代初期止。第三阶段是村里人到集市买棉线回来编织土布。这个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初至九十年代末,直到寨子里没有人家再编织土布。者要寨子编织出来的土布,有细白布、黑白条纹布、黑白格子布、彩色条纹布、彩色花格子布等多种品种。细白布主要用来做外衣、头帕和被套,用来做外衣和头帕时一般都染成青色或蓝色。黑白条纹布、黑白格子布、彩色条纹布和彩色花格子布,主要用来做头帕、床单和妇女的外衣等。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和几位伯母及堂嫂在院坝里“牵线”。“牵线”都是在闲月里的晴天,今天“牵”这家的,明天“牵”那家的。有时一连半把个月都在“牵线”。自从村里人不再种棉花或不再买棉花来自己纺棉线以后,母亲和伯母及堂嫂们都是到集市上买棉线回来编织土布。买回来的棉线都是纱团,要先将棉线从纱团里抽出来用纱机架绕成一束。可以把一个纱团绕成一束,也可以把几个纱团绕成一大束。把棉线从纱团里抽出来绕成棉线束以后,就要找来白芨捣碎了用米汤煮沸,然后把棉线束放在煮沸后的白芨米汤里浸泡半天,拧干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晒干了,根据编织的需要,再把一定数量的棉线束用所需要的彩色颜料来分别浸泡半天,拧干后拿到阳光下晒干。棉线束全部晒干后,再用纱机架把一束束的棉线绕成一个个锤状的棉线团,线团用一小截竹子作为轴。把棉线团绕好后,就要把棉线团安装到一个“线排筒”架子上,“线排筒”架子大约可以安装十多二十个棉线团子。“线排筒”安好后,就可以“牵线”了。“牵线”时,要先把四根约两尺左右高的木桩栽在地上,将“线排筒”架子上的棉线团的线头都抽出来,捏成一束后绑在一根木桩上,由一个拿着“线排筒”架子往前走,后面的人就用刷子把从“线排筒”架子上拉出来的线刷伸展,并把理伸展的棉线绕到另外的三根木桩上。把“线排筒”架子上的线团全部拉完,就按编布者所需要的图纹排列,把线一根根地穿进两副“套线帘”和一个“竹扣”,将已经穿过“套线帘”和“竹扣”的线头绑在编布机床的纱轴上,一面梳理,一面卷轴,梳理完毕,就装在编布机床上。“牵线”结束后就可以开机织布了。

  把线“牵”好以后,我常见母亲用两个或三个形状像小舟一样的梭子,在机床上编布。只见她左脚一踩机床踏板,纱轴上的线在“套线帘”和“竹扣”的作用下,就在母亲面前分成两层,母亲右手一甩,手中的梭子就从线层中穿过去到了左边;母亲的右脚又一踩机床踏板,纱轴上的线又在“套线帘”和“竹扣”的作用下重新交岔,在母亲的面前重新分成两层,母亲立即用右手将面前的“筘板”往前一拉,便发出“砰”的一声轻响,母亲随即又一甩左手,左手中的梭子便从线层中穿过去到了右面。这时,母亲左脚又一踩机床踏板,将面前的线分成两层,立即把面前的“筘板”往前一拉,“砰”的一声轻响后,随即一甩右手,右手中的梭子便一下子穿过线层来到左边。就这样循环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