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十岁的心理学-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竞争造成了无法互相信任的社会风气,不确定的未来带来了恐惧和无力感,这种现代社会特性全部掺杂到一起后,就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彼得?潘综合征正在日益扩散。
  因为全世界的青年就业市场正在萎缩,招聘单位日益减少,大学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也在日益增多。为了摆脱绝望的境地,这些人便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里。尽管已经成年,但是这些人不想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他们不想从父母的怀里走出来。就像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孩子们一样。
  作为推销员,主人公威利?洛曼除了“博得好感”以外,对人生别无他求。对子女的过分期待与保护,使得他的子女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直到35岁还要依赖父母,他甚至会以自杀的方式让子女们得到保险金。
  现代版“彼得?潘们”也是在父母用汗水换来的物质丰饶中成长的一代。这类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赖父母,父母当然也会为子女的事情奋不顾身,甚至会去子女的单位找那些曾经教训自己子女的领导理论一番。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自食其力、无法承受失败、丧失人生目标的“彼得?潘们”的出现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彼得?潘综合征的扩散,也可以用英国的动物学博士布罗姆?海尔的“幼形成熟”假设来解释。按照他的主张,人类不是从猿人经历数百万年的进化后继续进化,而是正在向猿人的幼儿形态或胎儿形态进行逆进化,即进化成为彼得?潘。这是人类开始集体生活后,随着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给予他人好感就可以得到他人照顾的幼儿特性得到进化的一个科学性假设。
  根据这个假设,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比其他人成熟得更快。因此,被迫要自食其力的人群与幼儿化距离较远。相反,社会更加富裕的话,成员们的幼儿化程度也会更加严重。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国家对公民生活的负责程度越高,该国家公民就越无法感受到变得更加成熟的必要性。像彼得?潘一样可爱,或像灰姑娘一样刺激他人的保护本能,以及在他人眼里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幼小,博取他人好感将会成为这些人的生存战略。
  在现实中,彼得?潘的生存也离不开他人的牺牲与保护。随着年龄的增加,现代版“彼得?潘们”会患上忧郁症,这是因为他们将会失去青春,不再惹人喜爱,必须接受只能自食其力的冷酷现实。
   。 想看书来

9。害怕成为大人
我那还是高中生的女儿十分不情愿成为大人,她问我——
  “为什么一定要干活呢?”
  是啊,如果能够不长大那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们都可以不干活,可以永远生活在开心和充满趣味的世界之中;不用每天早起,不用在上班路上担心今天会不会迟到,不用在公司讨好上司,不用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出事,不用费心思去想今天要吃什么穿什么,不用每个月都那么辛苦地去还贷款;想离开时可以毫不犹豫地离开,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玩时可以尽情地玩……能够这样的话该有多好啊?
  “如果有不用干活也能过得开开心心的地方的话,我一定会第一个跑过去。”我对女儿说。回答了女儿的问题后,我跟她一起好好想了一下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地方。当然,如果一直保持纯洁、天真烂漫的童心的话,这种不用干活也能够过得开开心心的地方的确存在。
  第一个方法就是自己独自前往荒岛。河里流的是牛奶,所有的树上都长满了好吃的果子,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也不用担心冷暖,更不会有危险,那是像乐园一样的荒岛。
  “如果有那种地方的话,不能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去吗?”女儿反问我。
  我告诉女儿说,如果人多的话我们就得制定谁去摘水果,谁去挤牛奶,谁收拾垃圾等一系列秩序与规则。定完秩序后,我们还要挑选准备食物的人。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操心。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想不干活的话就要一个人去荒岛。
  第二个方法就是去寻找阿拉丁神灯。只要我们用手一搓,神灯就会帮我们实现所有的愿望,不用动一根手指头我们就能得到所有的东西。但是,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非常充足,我们的欲望也会随即消失,没有欲望也就没有追求,那么生活就会失去趣味。最后,我们不就成了被他人饲养的会做梦的机器了吗?更不可行的是,我们可能需要投入一辈子的时间来寻找这个阿拉丁神灯。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像彼得?潘一样飞往梦幻岛。那里充满了趣味和冒险,那些寻找食物和盖房子的苦力活,可以让其他迷路的孩子去做。但是,为了这一切,彼得?潘还需要教会孩子们寻找食物的方法,还要保护他们不受印第安人和霍克船长的侵袭。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也需要担负起沉重的责任和义务。
  ∴
  是不是你也害怕成为大人,所以像彼得?潘一样向往着梦幻岛?
  非常可惜,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梦幻岛。这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现实世界与梦幻岛不同,它有着非常冷酷、严格的生存法则。在现实生活中,时间会一直流逝,所有的东西都会改变,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经历无数次竞争,得到任何东西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生活中,我们会失去大大小小的很多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还需要肩负起更加沉重的责任。并且,在生活的尽头,我们还需要面对死亡。如果在这种冷酷的现实中真的有永远纯真而又充满青春的梦幻岛的话,那我们像浮士德一样宁愿出卖灵魂也要去,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心理了。
  但是出卖灵魂意味着将会失去所有的感情、思考能力和记忆。失去记忆意味着失去过去和未来,随之也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期待和希望。以这样的状态去梦幻岛的话,我们将不再快乐。失去记忆和希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所以,这可能是比死亡更加痛苦的事。
  而且梦幻岛只有一个彼得?潘就足够了,因为彼得?潘一直希望能够成为唯一。万一有两个以上的彼得?潘,那就不会再有天真烂漫的欢快的冒险,大家很可能会为谁成为唯一的彼得?潘而展开殊死搏斗。
  但这也不代表我们无法再向往梦幻岛或梦想成为彼得?潘。我们可以把这个想象之岛留在心中。因为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美好记忆和充满希望的梦幻岛中获得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下去的力量。
  

10。做大人的难处
三十岁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此阶段的人们即将成为大人,而大人则必须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必须真正地去面对社会、家庭与个人三重角色交锋的复杂局面。
  威廉?格尔登的小说《蝇王》中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当一个社会失去值得信赖和树立威信的大人时,这个社会是如何后退、如何回到噩梦般的原始社会的过程。
  ∴
  因飞机失事,一群孩子被困在了一座荒岛上。起初,孩子们还制定了有模有样的规则,试图建立一个文明社会。但现实与他们的想象实在相差太大,他们逐渐沦落到野蛮社会。
  少年莱夫只知道点燃烽火等待求助和互相需要遵守规则,而不知道为此需要具体做些什么。
  自我中心意识强、追求瞬间满足的杰克的改变,让我们知道,我们心里存在的残忍和恶魔般的属性到底有多么可怕。他逐渐暴露出自己的野蛮,最终变成了一个到处*的怪物。
  孩子们中唯一能保持理性的少年就是一个绰号为小猪的胖胖的孩子。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猪就会想:“如果是我的阿姨,在这样的时候她究竟会怎么做呢?”
  孩子们聚集在岛上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能够照顾和保护自己的大人。当得知岛上并没有大人,他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时,孩子们全都感到茫然失措。恐惧让这些孩子们产生了攻击性。一个孩子在深夜里隐约看到像怪物一样的东西,这让大家全部陷入恐惧之中。小猪向变得越来越野蛮的孩子们喊道——
  “我们到底是什么?是人,是野蛮人,还是动物?大人看到我们的话会怎么想?整天晃来晃去,只会抓些野猪,火也全灭掉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小猪开始回忆大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同时呼吁伙伴们也好好用心想一想。
  “大人看到我们的话会怎么说?”
  “大人非常明事理。大人不会害怕黑暗。我们聚起来,边喝茶边讨论吧,这样的话,万事都会回到正轨的。”
  孩子们在漆黑的夜里讨论着关于成人世界的话题。
  莱夫绝望地喊道——
  “要是大人们能够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话……要是他们能给我们发个信号的话……”
  对于畏惧黑暗的孩子们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有个大人能告诉他们,黑暗里什么都不存在,不用害怕,太阳很快就会升起,早晨很快就会来。但是岛上没有大人,孩子们最终被恐惧逼疯,开始自相残杀。直到和杰克一伙的孩子们追杀莱夫时,才见到前来援救他们的大人——海军长官。当大人问道,“你们在干什么”时,他们才重新变回小孩的身份,开始号啕大哭。
  ∴
  成为大人,意味着要学会适当地调节和控制善与恶等多种相互矛盾的力量;学会在重重危险中保护自己,成为能够把世界变成更加有趣、更加幸福的空间的人。
  大人能够成为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保护墙。大人会在小孩子彷徨的时候给予忠告,对无法克制自己感情的小孩子给予适当的控制,对犯错的小孩进行批评。小孩子所希望的大人就是这样的。孩子们并不希望大人对自己百依百顺,明知自己犯了错也不给予大人应给的批评,因为那就意味着已经没有人再关心自己了。这时,孩子们就会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破坏性的冲动。如果这种冲动在某一瞬间爆发出来,那外部世界和他人就都会受到威胁,无法受控的冲动与攻击性会让世界陷入混乱之中。而孩子们为了在危险的世界和人群中保护自己,也会相应地变得更具攻击性和防守性。最终,世界会分为善与恶两个极端,小说《蝇王》就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这么一个过程。
  ∴
  我们常常把散漫的、没有凝聚力的家庭称为“豆面家庭”。通常,在一个家庭里面,大人会成为一个核心,让家人更加团结,加强家族之间的友谊,成为家族历史中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大人是家人可以信赖、依靠的港湾,大人要在家人遇到困难时出面,凭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与经验给予家人力量。
  但大人也不是绝对完美和刚强的人。就像前文所说,大人也会有烦恼,也会感到疲惫辛苦,并且大人也会有失误和犯错的时候。看着大人这样的一面,小孩子会渐渐摆脱一种对人的过分的理想化。当父亲某一天也犯了一个十分可笑的错误时,孩子心里会想,“原来爸爸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并会渐渐拉近与父亲的距离。
  家里发生争吵时,大人会进行适当的调节,并确立一种规则来调节矛盾。他们有时会通过运动和游戏,让家人们享受童年时的快乐;同时也给家人提供了一种可以发泄自己内心压抑情绪的机会,通过适当的调剂给予家人具有肯定意义的力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