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军情特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军情特报-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当局“国防科学委员会主任”,“国民大会代表”,装甲兵司令。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
  1934年春,徐庭瑶受命率团赴欧美多国考察军事及机械化装备的运用情况。出国前,徐庭瑶为使友邦尊视其军阶,自请降衔一级,以中将军衔出国。从此,徐庭瑶不再佩上将军衔。徐庭瑶这次出国,先后到欧美,经意、德、俄、法、英、美等11国,历经10个月。回来后,徐庭瑶撰呈了60多万字的考察报告,得到蒋介石肯定,因而让徐庭瑶筹办交通兵、辎重兵、通信兵三校,并担任教育长。之后,徐庭瑶负责在南京成立装甲兵团。1943年,徐庭瑶奉命到印度成立坦克训练班,训练干部800余人,分编成7个坦克营,参与盟军缅北作战。在瓦鲁班一役中击败第18师团,并缴获其军旗,此役也称“三三大捷”。
  1935年10月,筹建中的交通兵学校和辎重兵学校合并,成立了交辎学校,徐庭瑶以中将军衔出任教育长(校长是蒋介石),开始坦克战术的教学。在交辎学校成立时,还进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学和训练,其中包括坦克和装甲车。交辎学校成立不久,学员队队长李承恩和徐庭瑶发生矛盾,李承恩辞去了队长职务。正好刚从中央军校高级班毕业的杜聿明不想回25师任副师长(他和师长关麟征相处得不太好),徐庭瑶将杜聿明调来任学员队队长。这期间,徐庭瑶还主导从德国购买了10辆I型轻型坦克,从意大利买了20辆超轻型坦克。1935…1936年从英国购买20辆维克斯6吨E型坦克和另外29辆维克斯”登…洛伊德“坦克。
  1946年,徐庭瑶调任国防部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出任装甲兵司令,随蒋介石当局败逃台湾。1950年,徐庭瑶有意让出装甲兵司令位置,让蒋纬国以少将军衔代理装甲兵司令。徐庭瑶则调任东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长官公署改组后,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至到1952年,徐庭瑶自请退伍,成为一介平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台军“装甲兵纪念日”(7)
徐庭瑶对工厂管理、机械设备等方面也有研究。他提倡军备革命、兵学革命及军人人生哲学,并有不少专著。1971年,徐庭瑶把自己珍藏的元明珍贵古籍版本数百种共千余卷,捐赠给台湾故宫博物院。1974年12月,徐庭瑶在台湾三军总医院去世,享年84,蒋介石颁“旌忠状”及“旗常着绩”挽额。
  蒋纬国:纳粹德军出身的装甲兵司令
  蒋纬国1916年出生,幼名建镐,号念堂,浙江奉化人,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1934年入东吴大学理学院及文学院学习,1936年赴德学习军事。翌年服役于德国98山岳兵团,曾随德军参加德奥合并及出兵捷克苏台德区两次战役。1938年入慕尼黑军校步兵科深造,翌年结业,并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蒋纬国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直到老年,他还能以相当流利的德语,追述当年就读于慕尼黑军事学院和两次参战的情景。1940年归回,服役于陆军第1师步兵第3团。1944年秋出任青年远征军206师营长,后提升副团长。1945年调往装甲兵最高指挥部教导总队部,历任处长、坦克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曾参加淮海战役,遭到痛击。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逃到台湾。1950年出任装甲兵司令,其间曾戍守金门。
  1953年再赴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深造。翌年返台,调任“国防部”高级参谋。1955年调到参谋本部,历任副厅长、厅长。1958年再次调任装甲兵司令。1961年晋级中将。1963年主持陆军指挥参谋大学,1968年出任三军联合大学副校长,改名为战争学院后,任院长兼三军大学副校长。1975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出任三军联大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1980年调任联勤总司令。1984年出任“国防部联合训练部”主任,并执教于政治大学东亚所及淡江大学战略所。1986年7月就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参与主管军方与情报系统业务。蒋经国去世后,蒋纬国曾几次谋求国民党最高权力。1990年春,与林洋港联手,参加大选,结果落败。1990年4月当选“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宪政改革策划小组成员、“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开“国家安全会议”,转任“总统府资”。蒋纬国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研究,被台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著作有《军事基本原理》、《国家战略概论》、《大战略概况》、《柔性攻势》、《国防体制概论》等。蒋纬国于1997年9月22日病逝,享年81岁。
  现任装甲兵指挥官陈泉官
  陈泉官祖籍福建省连江县马祖乡。1956年10月20日生。“中山国中”毕业,陆军官校预备班17期、陆军官校48期装甲兵科毕业。历任排、连、营长、指参学院教官、群指挥官、陆军总部组长、装步旅旅长、“国防部”作计室训练处长、联战处长及陆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陈泉官于1992年任营长时,获得基地训练年度坦克营第一名,1993、1997年、1999年三度当选“台军楷模”,2004年任旅长期间年度三军联训第一名。
  陈泉官曾担任过“921”大地震、敏督利台风灾区南投地区救灾指挥官。2008年12月任陆军装甲兵指挥部指挥官兼装甲兵学校校长后,致力精进教学质量及培育教官素养,强化教学成效,着重于强化装甲兵干部本职学识,规划装甲部队训练场地,扩大训练成效,被台军高层认为“功绩卓著”。陈泉官声称,装甲兵要秉持陆军“忠诚精实”军风与装甲兵“诚、爱、热”精神,勤训精练,不断提升战力。陈泉官于2007年12月30日由马英九亲自授衔升任中将,成为历年来马祖籍军官中军衔最高者。

台军“装甲兵纪念日”(8)
………
  坦克编年:台军装甲车辆拼盘
  国民党军队败走台湾后,虽然装甲兵力折损严重,不过仍具有相当实力。特别是在1949年10月25日爆发的金门古宁头战役中,国民党陆军装甲部队在海、空军支持下,阻击了登陆的解放军部队。当时国民党陆军使用的是M…5A1轻型坦克,此后该坦克被命名为“金门之熊”。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大批提供台湾军援,台军装甲部队实力也因此获得大幅提升。台军最初接收的装甲车辆是以美军二战剩余装备为主,其中包括M…4和M…24坦克、M…3装甲人员运输车、M…7和M…18自行火炮等,后来又陆续接收M…41、M…48、M…60A3等型号坦克,多款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口径自行火炮,以及M…113、V…150装甲人员运输车,使得台陆军逐步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
  目前,台湾陆军主要有三种现役主战坦克,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从美国购入的460辆M…60A3TTS坦克,部署在北部和中部;由台陆军兵整中心自行研发的450辆M…48H “勇虎”坦克,部署在中部和南部的装甲单位;以及100辆M…48A5坦克,部署在南部机械化步兵旅,同时还有近千辆M…24和M…41轻型坦克,坦克总数虽超过2000辆,但历经几次裁军,实际服役数估计在千辆左右。
  坦克“老爷车”
  M…60A3主战坦克(3级)M…60系列是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典型代表,1959年定型,由美国底特律坦克厂生产,1960年开始在美军部队服役,1962年后陆续发展了一些衍生型号,如M…60A1、M…60A2、M…60A3等。台湾购进的是性能相对较好的M…60A3。该型坦克车长米、宽米、高米,全重吨,正面装甲厚110毫米、侧面装甲厚64毫米,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装有较先进的车长激光测距仪、扰动式火控系统、热成像夜视瞄准装置和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M…60A3装有1门M…68式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63发,可发射脱壳穿甲弹和白磷烟幕弹。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在2000米距离上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约75%。辅助武器为1挺毫米和1挺毫米机枪。
  M…48H“勇虎”(3级)岛内称为CM…11,车长米,宽米,高米,重50吨,单位功率马力/吨,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80公里,最大爬坡角31度,乘员4人。该型坦克主炮是105毫米M…68线膛炮,可携带60枚炮弹。辅助武器为1挺毫米机枪,取消了车长机枪塔,换装了以色列的毫米遥控机枪塔,车长可在车内操作射击。其车体设计基本是20世纪70年代水平,主炮配有双向火炮稳定器,配合数字式M…1A1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使之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但车长没有独立的热像仪通道,与炮长共用,因此夜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装备完好的理想情况下,“勇虎”的射击命中率高过M…60A3,但台湾地区气候潮湿,给其精密火控装置带来了不少麻烦,影响了该型坦克的装备完好率。
  M…48A5中型坦克(3级)M…48是美国半个世纪前的产品,当年为抗衡苏联T…54/55而研制。M…48A3中型坦克是美国1964年在M…48A1基础上改装的,为台湾陆军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主战坦克。该型坦克重吨,高米,最大行驶速度48公里/小时。1991年后,台湾借助美国的技术支持对M…48A3进行了改造,定型为M…48A5,岛内称CM…12,但性能仍不及M…48H“勇虎”。由于改装拆掉了部分油箱,该型坦克现在的最大行程只有203公里。

台军“装甲兵纪念日”(9)
M…24/41轻型坦克(3级)M…41是美国为适应朝鲜战场需要,于1950年研制,1951年投产,1953年装备的轻型坦克。台湾自1958年购入M…41以来大约装备了700辆。1998年台军决定对M…41升级改造,主要改进项目包括动力传动装置、悬挂装置、武器系统和防护系统等。改进后的M…41D车体两侧加装了台湾研制的钢装甲侧裙板,炮塔加装了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战斗全重增至25吨,车长米,宽米,高米,火炮口径76毫米,采用298千瓦柴油发动机,4个油箱、最大行驶速度72公里/小时,是台军速度最快的坦克。现在,M…41的性能已不能与当代主战坦克相提并论,其汽油发动机在大威力枪弹面前极易发生爆炸,落后的火控系统和主炮威力只能使其处于挨打地位。目前,M…24、M…41这两款轻型坦克正逐步退出台军现役。
  装甲步兵平台
  M…113履带装甲车(3级)从1964年起,台湾开始获得美国支援的M…113装甲运兵车,搭配M…41坦克成为装甲部队的中坚。在60万大军的年代,这些装甲车所能载运的步兵实为凤毛麟角。随后在1973年台军又获得一批M…113A2、M…113A1“陶”式导弹发射车,以及M…577A1指挥车,总共约300辆,台军这才有了一支可以协同坦克机械化作战的步兵力量。
  V…150S轮式装甲车(3级)1981年台湾当局以采购警用车辆的名义向美采购V…150S 4×4轮式装甲车300辆,再自行加装武器系统。其中有迫击炮车、救护车及“陶”式导弹发射车等,强化了装甲部队的道路机动能力。1982…1985年,台湾再次获得一批M…113A2装甲车、救护车,M…106A2,M…125A2迫击炮车及M…577A2指挥车,总数近400辆,与前几批不同的是,这批装甲车是由美国转移技术给台陆军兵整中心,在台湾生产,算是台湾“自制”的装甲车。
  CM…21履带装甲车(3级)CM…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