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实,耳听为虚。”“事实胜于雄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这些都是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也就是鬼谷子的“事无常师”的哲学思想。

  任何事物,我们满足了那里的条件,就会脱离这里的条件;满足了这里的条件,就会脱离那里的条件。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制定的任何谋略也不会两全其美,必然存在面向此而背离彼,面向彼而背离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要把正确的谋略用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正确的对象,否则在高明的谋略也是纸上谈兵。把这个规律应用于治理天下、国家、家庭和修身上,都要认真分析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制定相应的谋略才能行之有效。

  办法只有一个,先按照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谋略,再用前面讲述的“飞箝”之术行之,必然从心所欲。

  鬼谷子的“事无常师”“谋无定谋”的思想,还是强调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孔明令高翔假装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

  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司马懿唤至帐下问:“孔明今在何处?”俘虏告诉他:“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司马懿详细问完,即将众人放了。

  于是司马懿召集众将说:“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你们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我自引兵来接应。”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

  司马师说:“父亲为何要攻击诸葛亮后方?”司马懿说:“祁山是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打,各营必都会来救。我便去攻打上方谷烧他们的粮草,使其首尾不能相接,必大败。”司马师拜服。

  司马懿命令大军开拔,命令张虎、乐进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诸葛亮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定必来取祁山大寨,于是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亲自前来,你们便去劫司马懿大寨,夺了渭南。”众将各各听令。

  魏兵都奔祁山大寨而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大寨,便引二子和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魏延纵马向前一看,正是司马懿。魏延大喝一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上三个回合,魏延拨回马便败走,司马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而追。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司马懿居中,一齐攻杀。魏延引五百兵退入上方谷中。

  司马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都是草房。司马懿说:“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

  司马懿很是怀疑,对二子说:“倘有兵截断谷口,怎么办?”话音未落,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了,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二子大哭:“我父子三人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全部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司马懿大喜:“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进也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进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大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没想到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都逃走了。孔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鬼谷子说:“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诸葛亮“人算不如天算”,纵然是妙计高天下,也算不过老天爷的变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曹操卸鞍骄敌
曹操卸鞍骄敌

  曹操领兵救援东郡太守刘延,解除白马之围后,正在收兵后撤,忽报袁绍派河北名将文丑率大军来攻,扬言要报关羽斩杀颜良的大仇。文军已渡过黄河,前锋将与曹军后卫接触。曹操略一沉吟,立即传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

  部将吕虔惊问道:“粮草在前,部队在后,这是为什么啊?”

  曹操说:“粮草放在后面,多被掠夺,放在前面比较安全。”

  吕虔说:“倘若碰到劲敌,让他们掠去,怎么办呢?”

  曹操说:“且等敌人到达时,再作道理。”吕虔疑虑重重,莫名其妙。

  于是,曹军驮着粮食辎重的马队沿河堑至延津一带,一路逶迤行进。曹操的指挥位置处在后军,忽听得前军乱糟糟地叫喊,急忙派人前去查看。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河北文丑大军已到,我军纷纷抛弃粮草,四散奔逃。而后军距离尚远,救应不及。”部将们都显露出疑虑不安的神情,愣愣地望着曹操。

  曹操也不多说,只擎起马鞭朝着南边一个土丘指了指:“此处可以暂时躲避一下。”曹军人马一齐奔上土丘。曹操又命令士兵全部解除甲衣,卸下马鞍,将战马放到土丘四周休息。文丑军队乘势追杀而至。

  将领们说:“情势危急,我们还是急收马匹,退兵至白马吧。”

  谋士荀攸忙说:“这正是诱惑敌军的时机,为什么要退兵?”

  曹操连忙向荀攸频频丢眼色,并拈须微笑。荀攸领会了他的用意,不再说破。

  文丑抢到了粮草,见土丘下全是丢弃的战马,又令军队抢马,于是士兵争先恐后夺取,队形完全乱了套。曹操见机会到了,便令士兵一齐冲下土丘冲杀,文军顿时大乱。曹军四面包围文军,文丑挺身出来独自迎战,手下士兵自相践踏。文丑遏制不住乱军,只得拨马而逃,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曹操命令全军拼力追杀。文军大半落水,死伤惨重。曹军先前所失粮草、马匹悉数夺回。

  后来,在庆功宴上,曹操对吕虔说:“我之所以命令把粮草放在前面,以后又让卸了鞍子的战马休息,目的是卑而骄之,诱使敌人麻痹轻敌,自乱其军。这一计谋只有荀攸先生知道啊。”众将钦佩不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曹操寒夜筑土城
曹操寒夜筑土城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交战。交战开始,曹操自恃兵强马壮,一马当先,想一举击溃马超。不料,马超骁勇异常,他所率领的西凉兵个个骁勇善斗,随着马超一起冲杀过来。潼关一战,曹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曹操只得收拾残军,渡过渭河,到达北岸。马超官兵乘胜追击,驻扎于渭河边,截断了曹操的交通运输,使官军一时难立营寨。曹操知道,如不赶快安营扎寨,马超随时有可能发起攻击,无营寨的军队将不堪一击。可是,北岸的附近没有现成的城池可供安营扎寨。为此,曹操焦虑万分。

  这时曹操手下有一个幕僚向他建议说:“丞相,我们可以取渭河的土来筑个土城。”曹操觉得有理,就调了3 万兵马,让他们挑土筑城。可是,渭河的土尽是泥沙。俗语说,沙子筑塔,不过三尺。这渭河的沙土松散得怎么也垒不起墙来。加上马超的兵马常来骚扰,急得曹操日愁夜叹。

  当时已是初冬时节,一连几天,乌云密布,有时还间或下起雨来。这一切告诉人们,严寒即将来临。这一天,曹操正在犯愁,忽听有个隐士求见,对曹操说:“丞相一直要筑城安营,为何迟迟不动?”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这里都是沙土,土城随筑随塌,如何筑得?请问隐士有何高见?”

  隐士笑笑说:“丞相素来用兵如神,难道不知道天气变化吗?这几天阴云密布,今晚定起北风,北风一刮,天气必将暴冷,用渭河泥筑城,必定随筑随冻。”曹操顿时愁眉舒展,当即传令兵士做好一切准备。

  当天夜里,果然北风凛冽,气温骤降,曹操大喜,冒着严寒指挥全体将士挑土筑城,一边堆土,一边浇水,冻一层筑一层,等到天亮,土城已经筑好。

  马超的暗探看到曹营土城屹立,立即去报告马超。马超亲自去察看,不禁吃了一惊,心想,曹军怎么一夜之间变出一座土城来,莫非是有神仙在帮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节:背向
第三节:背向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笔者字面理解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

  古代善于利用“背向”之术的人,可以驾御四海,方法是全面了解诸侯之间的地理位置和他们之间的背向关系的变化,然后从中求合。

  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

  伊尹五次投奔商汤,五次投标夏桀,没有明志,最后融合于商汤而成就。

  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姜太公三次投奔周文王,三次投奔殷纣王,没有明志,最后融合于周文王而成就。

  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这就是知道天命之向背,所以投奔决不会出错。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如何利用“背向”来控制变化的方法。

  所谓“相向”和“背向”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所谓“背向”就是正反两个方面中的反面因素,把握“背向”巧妙的运用“背向”的作用,就可以诱发变化,控制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平衡。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法哲学思想。中国人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是这种哲学思想。

  古代善于利用“背向”之术来诱发变化、控制变化的人,可以驾御四海、掌控天下。他们会全面了解诸侯国之间的“背向”关系(就是矛盾),人为的诱发这种“背向”关系发生变化,制定行之有效的谋略,从而引导变化按照预先规划的轨道运行,从而达到掌控四海的目的。这一整套运作谋略里面蕴含着超凡的大智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