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几天,刘备派使者打探消息。使者回报说:“卧龙先生已回来了。”

  刘备很高兴,传令备马。

  张飞不满地说:“一小小乡下村民;哥哥何必亲自会见,派人去叫来就是了。”

  刘备责备道:“诸葛亮是当代贤人,岂能召唤!”说完上马,关、张只好相随。

  当时正值严冬,乌云密布。走了几里,北风劲吹,雪花飘落。张飞说:“天寒地冻,不如回去避避风雪。”

  刘备说:“我正要使诸葛亮知我真诚重视贤才的心愿,这是用人的第一要着。如你们怕冷,先回去好啦。”

  张飞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伯哥哥空劳神思,徒费精力罢了。”

  刘备说:“不必多说废话,只相随同去就是。”

  三人走进茅庐,又没遇见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均说:“昨天家兄与友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说:“何处闲游?”

  诸葛均说:“往来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当来回礼。”

  刘备说:“怎能劳驾诸葛先生?过几天,我还要来。”说完,借了纸笔手写留言,以表敬慕诸葛亮之心。写罢,递与诸葛均,辞别返回新野。

  光阴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刘备选择黄道吉日,斋戒三日,沐浴换衣,再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关公说:“兄长两次亲去,礼节算是到顶了,想来诸葛亮有名无实,故意回避。”

  张飞叫道:“何劳哥哥去,我拿根绳子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斥道:“不要无礼!古代齐桓公拜访东郭野人去五次才见一面,何况我要见大贤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带二弟去。”

  张飞说:“哥哥们都去。小弟怎敢落后?”

  刘备说:“你要去,不可失礼!”

  三人快近茅庐时。碰见诸葛均,说诸葛亮正在屋里。刘备大喜,书僮却说:“先生在草堂睡觉。”

  刘备关照书僮不要惊动,只是下马站在门口石阶下等候,等了好久还不见诸葛亮起床。

  张飞大怒道:“这家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后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关公再三将他劝住。刘备足足等了两三个时辰,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和谦恭所感动,与刘备进行一番关于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策后,终于答应出山辅助刘备。

  刘备善于让贤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谋啊! 

曹操求贤若渴
曹操求贤若渴

  许攸是袁绍的重要谋臣,但是由于袁绍刚愎自用,不能用贤,所以许攸断然决定弃暗投明。

  许攸来到曹营,被巡逻军士抓到,许攸不慌不忙的告诉军士:“去通报曹丞相,我许攸是曹丞相的老朋友。”

  军士不敢怠慢忙报入寨中。曹操已经洗漱完毕正准备休息,听到军士来报,说许攸前来投奔,欣喜若狂,衣服也来不及穿,连鞋都没有穿,光着脚一路小跑的来到帐外迎接许攸。远远望见许攸,曹操先行跪拜礼。

  许攸受宠若惊:“您是汉相,我只是一个布衣草民,为何行如此大礼?”

  曹操说:“你是我的老朋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许攸说:“我没有选择好明主,辅佐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弃暗投明,希望丞相收留。”

  曹操说:“子远肯来,我的大事必成!希望教我如何破袁绍之法?”

  许攸说:“我曾建议袁绍以轻骑乘虚偷袭许都,前后夹击。”

  曹操大惊:“如果袁绍用了你的计谋,我军必败。”

  许攸说:“丞相军中粮草情况如何?”

  曹操说:“可用一年。”

  许攸笑着说:“恐怕未必如此吧?”

  曹操说:“可用半年。”

  许攸拔腿就要走,说:“我诚心来投,为什么丞相如此之不信任人?令我很失望!”

  曹操慌忙挽留:“子远不要生气,军中粮实可支三月。”

  许攸笑着说:“世人都说孟德奸雄,看来果然如此!”

  曹操也笑着说:“兵不厌诈嘛!”附耳低言对许攸说:“军粮只能维持本月了。”

  许攸大声说:“不要欺瞒我了,你的军粮已经消耗殆尽了!”

  曹操大惊:“你怎么知道的?”

  许攸拿出曹操给荀彧的信给曹操看:“此信何人所写?”

  曹操惊讶不已:“哪里得到的?”

  许攸告诉曹操送信的人被他抓住了。

  曹操抓住许攸的手请教:“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马上教我破敌之策。”

  许攸说:“丞相以孤军抗大敌,却没有速胜的办法,这是陷入绝境的情况。我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丞相愿不愿意听?”

  曹操大喜:“愿听良策。”

  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都囤积在乌巢。只是令淳于琼把守,此人嗜酒如命,必然疏于防守。丞相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乌巣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那么袁绍军队不出三日必将自乱。”

  曹操大喜过望,重待许攸。 。。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投奔秦国以后,建议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力量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李斯的见解是正确的,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吏。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被封为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下了“逐客之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临行前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大意如下:

  “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

  李斯的这封上书,不仅情词恳切,而且确实反映了秦国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因此,这篇《谏逐客书》成为历史名作。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正因为秦始皇纳人善言,才成就了他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 。 想看书来

贾谊《论积贮疏》
贾谊《论积贮疏》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8226;食货志》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而可以治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夫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以它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拯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消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疑虑不安。年岁很坏没有收成,(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

  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如果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坚固,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来回到农田,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