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新三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新三级- 第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三届,新三级,新闻人…我的记忆碎片(4)
几天后应该决定了,我考虑还是用所学的专业决定取舍吧,在统计学中不是有一个大数法则吗。于是我找来一枚1981年版的1元硬币并许愿:抛出硬币,如果正面朝上落下的次数多就留下作记者,如果背面朝上落下的次数多就去日报当编辑。我一连抛了10次,结果正面出现6次,背面出现4次,就这样一枚硬币决定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现在想起来怪荒诞可笑的,此事虽然不置褒贬,但至今仍令我额手称庆并且无怨无悔,因为这20年中,我给予晚报的和晚报给予我和我家庭的都很多很多。
  客串今晚广告
  美国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没想到来晚报几年之后,我还真做了一回广告人。记得1990年前后,日报和晚报分家后不久,广告业务需要自己承揽,由于没有专业人士,晚报只好分批从编辑部中抽调部分编辑记者到广告部帮忙。我到广告部的主要任务是催收广告欠款兼承揽广告。为了鼓励编辑记者做好广告工作,当时主持广告部工作的主任,还对承揽广告和催收欠款制定出奖励办法。
  鉴于晚报广告部成立不久,又急于增加广告收入,不少广告是先刊发后交款,因而应收款很多也很分散。欠款的客户不交款的理由很多,如“经济效益不行了”、“法人代表更换了”、“会计请假了”、“经理出差了”、“广告登错了”、“账上没钱了”等等。我第一次催收欠款还算顺利,因为这个客户是我以前采访过的单位。经理一见是熟人,二话没说就让会计拿支票。我怀揣支票回到报社,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这种好事却再也难碰到了。红桥区一家企业欠款不多,但时间较长了,我一连去了十来次都没有效果。一天临下班时我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骑上自行车去了。谁知天公不作美,快骑到目的地时,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几乎把我淋了个落汤鸡,我赶紧跑进传达室擦洗湿衣并通报该单位领导。不知是感动了上天,还是那位经理动了恻隐之心,他立即通知会计开出支票并非要请我吃饭。但支票到手我什么也不顾了,等雨一停就骑上自行车像小鸟一样“飞”回报社。
  我在广告部“客串帮忙”了不到一年时间,使我增加了一次下海赚钱的经济阅历。后来由于评定职称等原因我又回到新闻部,但那次短暂的“票友下海”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对那句“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的名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见证经济腾飞
  小时候,看电影《子夜》《日出》《林家铺子》等电影,对股票、当铺、拍卖等事情有了初步印象。上学时又读了这些原着,不知不觉竟迷上了这些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的事物。改革开放以后我对这些经济活动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当了财经记者又名正言顺地接触了它们。
  从1988年到1995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一期间我采撷了大量有关股票、拍卖、典当方面的稿件,很多稿件是在同《天津日报》抢出来的第一时间报道。改革开放后天津第一场拍卖,第一家典当行开业,第一只内部股的发行,第一只股票的上市等方面的报道,都比日报提前了一晚。此时报道股票信息的记者和文章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记得天津在正式发行股票之前,发行过两种当时被称为准股票的基金证券。它们分别是由天津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创业基金、北方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信托受益基金。当时天津市办理这两种基金转让的营业点寥寥无几,最有名的是设在佟楼的北国投营业部、设在南京路统计局楼下的天信营业部。由于那时还没有大屏幕显示屏,工作人员就在营业部门口放上一块小黑板,每隔10分钟有电脑操作工报告最新行情,然后由业务人员用粉笔写上买入价和卖出价。投资者就根据这个价格填写买单卖单。到了夏天,投资者们就在烈日下竞买竞卖,为了尽快发回当日新闻,我也混迹在人群中,听着方方面面的议论,并把最新的成交价格用电话发回报社。那时手机还是稀罕之物,传呼机也不普及。为了及时采写价格信息,报社还破例为我配备了可以接受天津两券价格信息的数字型传呼机,让我自豪了好一阵子。由于发行两券的天津信托投资公司经理邢培强和北方信托投资公司经理梁建三都是我大学时的校友,有时他们将内部信息提前告诉我,和我打个招呼,发布新闻时总是抢在日报的前面,让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十分羡慕。不久天津正式开始发行股票,工作就更忙了,单位和家中的电话算乱了套。有打探信息的;有嘱托买内部股的;有提供新闻线索的;有对股市评论褒贬的;有对报纸报道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在这期间我连续采写了大量新闻,如《相违30多年,拍卖击槌声重新响起》《久违40余载,今日得睹新颜当铺又在津门出现》《我国拍卖史上新突破,跳水皇后今晚拍卖金牌》《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国际商场股票开盘价9元》《本市内部股票发行来势迅猛,22家企业发行股票14亿元》等等,其中不少新闻还获得了天津市好新闻奖,它们忠实记录了天津经济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而这段历史将永远不会重复!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一段段往事如同那封藏久远的醇酒,倾然而下汇成跳跃的诗行,融入今晚悦耳的交响曲中。让我们捧起这坛坛美酿,共同启封,为祖国母亲60岁生日欢庆;相互举杯,为多彩绚丽的人生祝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珍重,我的“新三级”……(1)
珍重,我的“新三级”……
  王立东
  作者简介:王立东,男,1961年生。*党员。河北大学哲学系七九级学生,毕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现内蒙古科技大学)任教至今。现任政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包头市法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获“内蒙古社科成果奖”、内蒙古科技大学“四个一人才工程奖”等学术奖,获“全区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我们满足,满足当年的清贫不曾消蚀我们的意志;我们骄傲,骄傲当年的我们没有蹉跎青春的时光。我们走过贫困、走过慌乱、走过衣衫不整、走过食不果腹;我们走过*、走过荒唐、走过民族迷茫、走过苍生凄惶。那是我们幼小的时候,那是我们年轻的时候,那是我们求生的时候,那是我们锻造的时候。虽已是往昔的日月,我们记得;虽已是不再的记忆,我们怀恋。我们因贫穷而奋起,我们因迷茫而探求;我们因失望而发愤,我们因痛苦而图强。……那是我们生命的流程呦,我们无怨;那是我们青春的激扬呦,我们无悔!”
  “新三级”是一段历史,是一个缩影;是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社会历史的符号;它是过去的结果也是未来的启迪,是既往而去的昨天也是即将到来的明天……
  “新三级”是一种哲学,“新三级” 是一个注脚,“新三级”揭示了历史,“新三级”注解了人生。说到根本处,“新三级”就是那个大众语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近几年,一个新的概念在许多刊物上出现……“新三级”,于是就有了关于“新三级”的话题。这个话题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一个不会心动的概念……“*”。对于他们,是一篇离奇的故事,是一曲遥远的歌谣。而对于我们,这个话题却极为触动心弦……那是一代人的历史和命运,也是那一代人所处时代的命运。
  “新三级”相对于“老三届”概念而来。“老三届”是指“*”初期三年(1966年、1967年、1968年)毕业的中学生;“新三级”是指“*”结束、恢复高考进入大学的最早三届(1977级、1978级、1979级)大学生。“新三级”一部分与“老三届”无缘(属于1969年之后才上小学的一群人),一部分既是“新三级”又是“老三届”。“老三届”和“新三级”,一个在“*”之首,一个在“*”之后。
  “老三届”、“新三级”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指称着一个特殊的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现象。从其概念的由来和内容结构,可以发现这个人群生活的轨迹、心理的情态、社会的根源。
  “新三级”结构了经历复杂、出身各异、两代人同学的大学校园。那是全世界大学校园里独特的风景、也是中国高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画面。在这个群体中,有极少的中学应届毕业生,有更多的往届毕业生,他们来自十年“*”的积压,来自大学前即已在岗的各条战线:农民以及村长支书、工人以及火车司机、军人以及军官、职员以及机关干部……他们到了一个班、一个宿舍,开口要问的不只是“你从何处来?”,特别还要问“以前干什么?”不只要问“今年有多大?”而且还要问“结婚或订亲?”冀中某大学哲学七九级进校时,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28岁;哲学七七级一名学生入学前已经是县委宣传部的部长,大学毕业时儿子进大学;中文七九级一名学生做过八年火车司机,进校后做学校文工团乐队的音乐指挥兼作曲,做得有声有色。在各大学的校园里,到处可以见到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到处可以见到刚摘领章的草绿色、带着油腻的工作服…… 。 想看书来

珍重,我的“新三级”……(2)
“新三级”是一个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生活感怀各有差异的群体。由于他们来处不同,由于他们年龄差异、学前生活不同,他们就有了不同的生活实际、不同的生活感怀、不同的内心苦乐。小部分人应届毕业,少不更事,还不曾懂得想想生活;很多人年至而立,已经体验了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甚至有很多人已经这样那样地接触了婚姻,大学教育促使他们思考原来的爱情是否温暖,今日的船票是否还适合原来的客船?
  “新三级”与“老三届”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们与中国特殊的历史直接相关,它述说着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老三届”,“*”之初在校“读中学”……中学,是十年“*”的重灾区。“*”把当时全国的中学生投入了“革命斗争” 的疾风暴雨。“老三届”从头至尾经历了“*”,参加了“*”,是这场“革命”的重要力量,也是这场“革命”的残酷牺牲品。从“主要力量”到“牺牲品”角色的转换,恰恰是这个人群承受沉重的一个导因。“新三级”戴过“红小兵”、“红卫兵”鲜红的袖章,喊过“经风雨”、“见世面”豪迈的誓言;曾经是“*点钟的太阳”,曾经是“希望寄托在身上”;原本是大风大浪里成长,曾经是战天斗地好风光。他们是“*”结束时进入大学,由于“*”而不能系统接受基础教育,由于“*”而丢失了大学时代,由于“*”而不能按常规进入大学,由于“*”而背负沉重的人生、命运。
  “新三级”生活在国家经济水平十分低下的年代,从小到大吃穿简约,无论来自工厂、农村还是部队,都一样经历过物质的清贫。从整体上说,“新三级”在物质生活方面有安贫乐道的性情,与他们前半生贫苦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新三级”学习刻苦人所公认,无论年龄大小无论什么出身,几乎无一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