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更不求回报。至于说创业的动机,沈奶奶说,我这是在为慈善创业。要做慈善,没有钱怎么做?只要有了钱,我才能做得更好,我永远不会亏心。
  据说,沈奶奶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猕猴桃观光园!等赚了钱,为慈善做更多的事情,为灾区做更多的事情。只是,沈奶奶现在的压力,比当初捐赠那套价值450万元的房子的压力大多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0.感恩是德(1)
在此次灾区的走访中,让我感受最深的,除了灾区人民绝地重生的不屈精神,还有就是灾区人民知恩感恩的仁义美德。
  在我看来,知恩感恩,其实也是灾区重建的源动力之一。知恩于心,就是对曾经给予自己帮助过的人心怀感激;感恩于行,就是将一颗感恩的心具体化、行为化,从而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品格。
  行走在灾区的废墟上,处处都能让我感受到灾区知恩感恩的气氛:村民们的嘴里,随时吐出的,是感恩的话语;废墟上随处可见的,是感恩的物体,如“感恩广场”、“感恩瓶”、“感恩墙”、“感恩碑”等;而流传在城市和乡村间的感恩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虽然灾区人民感恩的方式不同,但心情一样;尽管灾区人民感恩的目的单纯,却催人泪下,感天动人!许多从废墟下获救的灾民,或者曾经得到过他人帮助的灾民,他们不是只在心里默默感激自己的救命恩人,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努力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努力寻找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的想法朴实而单纯,什么也不为,只为能够找到自己的恩人,当面亲口说一声“谢谢”,道一声“平安”!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也不是一群,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在这一支寻找救命恩人的队伍中,有一位年轻妈妈,叫黄莉。
  黄莉,都江堰人,在汶川大地震中,她不仅失去了胳膊,还失去了胯骨。于是一个原本完整、漂亮的身体,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仅剩半截身子的女人!
  汶川大地震前,黄莉和老公在阿坝州黑水县开了一个火锅店,生意不错,小两口的小日子过得也不错。2008年5月11日,黄莉回都江堰给9岁的儿子过生日。第二天中午,黄莉陪同儿子吃完生日蛋糕,刚准备离家返回阿坝,噩运突然降临——她以跪倒的姿势,被压在了6层楼下!
  5月16日,即地震后第四天,上午8点左右,锦江公安分局赴都江堰的救援队在城区内展开紧密巡逻,当民警巡逻到奎光路下西街18号时,听到路边倒塌的房屋废墟里突然传出一个女子微弱的呼救声。民警赶紧顺着声源,一边大声回应,一边寻找,最后在一个五六米高的砖瓦堆右边角落,确定了呼救人员的位置。随后,巡逻队员立即向负责现场指挥的锦江公安分局刘杨副局长报告了情况,刘杨马上调集了30余名警力赶到现场,与云南消防特勤部队研究制定解救方案。最后,经过4个半小时的苦战,终于将在废墟下埋了96个小时的黄莉成功救出!黄莉后来回忆说,她被救援队抬出来时,意识模糊,但隐约中她却看到了一枚枚闪亮的警徽。于是她知道,救她的人当中,一定有警察。
  黄莉获救后,由于她的左臂及双下肢已经严重感染,必须截肢才能挽救生命。于是在生命与截肢之间,黄莉选择了后者,也只能选择后者。手术后,因创伤面深度溃疡,黄莉又被紧急送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不到一个月内,连续做了4次手术。
  当初在废墟下的黄莉,死神即将来临时,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不哭;然而当死神最终逃之夭夭离她而去时,躺在病床上的黄莉,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更无法面对自己的未来。最让她感到绝望的,是儿子第一次来医院看她。她简直没想到,平时常常扑在她身上又笑又闹的儿子刚一见到她的身体,便吓得惊恐万状,不敢接近她,只能远远地站在床边,一声一声地叫着“妈妈”。就在那一刻,黄莉的心碎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10.感恩是德(2)
此后,黄莉日日心如刀绞,夜夜噩梦连连,她既看不到活着的意义,也看不到活着的希望。最后,她想到了死!
  后来,在无数医生、护士、志愿者的帮助下;特别是在她老公不离不弃的精心照料、关爱下,黄莉冷却的心渐渐被人们的温情所融化。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也开始重新正视自己死而复生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于是,我听说,在广州住院期间,黄莉成了危机心理干预温馨服务队的志愿者。她每天拖着挂满各种医疗管子的重度残体,微笑着用手机当热线电话,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
  出院回到成都后,黄莉又和丈夫邓泽宏一起,在康复中心组建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其家庭成员就是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的残疾孩子。这些残疾孩子都叫黄莉为“黄妈妈”,叫黄莉的老公为“邓爸爸”。“黄妈妈”每天和孩子们聊天谈心,鼓励他们走向新生;“邓爸爸”发挥厨艺特长,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菜做饭。据说,有一个叫刘畅的23岁的年轻大学生,大地震让他失去双腿,并成了孤儿,于是他心灰意冷,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黄莉一次又一次地摇着轮椅来到他的病床前,和他聊天谈心、沟通交流,最终让这位年轻的大学生从轮椅上坐了起来,还参加了四川省残疾人轮椅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培训。
  此外,黄莉还和其他病友一起,共同创建了“心启程”公益网站,并在新浪开通了自己的博客,用自己的经历,去鼓舞那些和她有相同经历的残疾人。于是,网友们称她为“截肢妈妈”。
  写作此书时,我特意查看了黄莉的博客。在黄莉的博客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接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和老公觉到欠了这么多人情,不知道今后该怎么还。但当我在广州治疗期间做了志愿者,开通了生命热线,帮一些身体健康却打不开有些心结的人做了心理辅导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后,一个回报社会的念头就在我的心里萌发了。我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走今后的路,我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我应该怎样去回报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
  于是,我在广州志愿者协会成长服务总队队长廖卉的帮助下,我有了博客,有了生命热线。回到四川后,我又在医院里创办了一个地震伤员互助团队——“心启程”团队。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心启程”团队,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帮助他们摆脱残疾的阴影,体现人生价值,不要因为有残疾就自暴自弃,放弃美好的生活和将来;同时也告诉一些身体健全的人,不要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放弃生命,不要因为太多的欲望平添烦恼;活着就有希望,就应该快乐!活着真好!
  在此,我再次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和激活我生命火花的人们深深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让我活得这么精彩!当我从你们手中接受到你们对我的赠与时,我知道,我不能让你们的爱只停留在我的掌心里,我的生命应该在一次次爱的传递中进行延续。
  我的生命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因为有您的爱!
  不错,黄莉心中有爱,所以脸上有笑,活得快活。但是,她心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愿望没有实现,这就是:一定要找到从废墟下救出自己的民警,当面亲口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10.感恩是德(3)
2009年5月12日,即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黄莉正在看电视新闻,看电视新闻在重播地震时各地伤员被救的画面。突然,黄莉从画面上发现,从废墟中抬出的一个女子正是自己;而在她身边来回奔忙着的,正是她要找的救命恩人——锦江公安分局民警。于是黄莉赶紧让老公找到电视台,请电视台帮忙联系锦江公安分局。很快,电视台将此消息转告给了锦江公安分局。
  2009年5月14日上午,锦江公安分局副局长刘杨一行民警,带着鲜花和水果,来到四川省医院康复中心。躺在病床上的黄莉当眼前突然再次出现闪亮的警徽时,她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黄莉对救命恩人说,谢谢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但今后我不愿意只成为接受援助的对象,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感恩化为自己人生动力,把您们和社会给我的爱,再回报给国家和社会,成为爱的传递者。
  我还听说,当民警们起身告别时,黄莉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拥抱你们一下!”民警们一一满足了她的愿望。
  2011年1月30日,就在我写作此书时,我从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里,听到了黄莉的最新消息:春节临近,在板房住了两年多的黄莉高高兴兴地搬进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的新房。听罢这段消息,我为黄莉的快乐而感到快乐——灾难,让她懂得了感恩;灾难,更让她懂得了生活。
  在寻找救命恩人的队伍中,还有一位老人,叫徐荣星。
  徐荣星,都江堰管理局的一名退休职工,62岁,在汶川大地震中,曾被埋了127个小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国际紧急救援队迅速抵达成都,并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2008年5月17日晚,在俄罗斯救援队与中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已在废墟下埋了127个小时徐荣星老人成功救出。由于徐荣星老人救出时已严重脱水,处于半昏迷状态,所以她并不清楚她的救命恩人是外国人——俄罗斯救援队。
  后来,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后,还躺在病床上的徐荣星就和老伴商量,一定要找到俄罗斯救援队,向他们当面表示救命之恩!可等徐荣星出院后,俄罗斯救援队已经回国。因此,一年来,如何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俄罗斯救援队,成了徐荣星老人的一块心病。
  终于有一天,徐荣星老人想法找到了外事部门,希望外事部门能帮她给俄罗斯救援队取得联系。她对外事部的同志说,请转告俄罗斯救援队的勇士们,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表示十二分的感谢!我很希望有机会能跟他们面对面地交流,能够当面亲口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我将终生铭记他们的救命之恩!
  为帮助徐荣星老人实现这一愿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广播部与《世界新闻报》共同发起了“寻找俄罗斯恩人”公益活动。2009年4月下旬,经过多方的联系和努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终于找到了参与营救徐荣星老人的俄罗斯救援队员。
  5月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同其他中国媒体记者一道驱车来到莫斯科东南郊外的茹科夫斯基小城,对参与营救徐荣星老人的俄罗斯救援队员进行联合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首席记者首先向俄罗斯救援队副队长亚历山大·伊万纽斯转交了徐荣星老人的亲笔感谢信。徐荣星老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10.感恩是德(4)
尊敬的俄罗斯援救队队员们,5月17日您们来到了都江堰,不顾千里旅途劳累,在那随时都可能垮塌的危楼中,不顾个人的安危,去抢救一个陌生的生命。你们这种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很值得我们全家万分地感谢和学习。是您们的相救我才有今天,您们的救命之恩,我们全家人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