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屏息凝神,右手滑到熟睡的宫女的面颊上,轻柔地抚摸着,宫女还在沉睡不醒;同治在他母亲怀里微微发抖,但是默然无语。真的,没有任何声音,除了帐篷内三颗心在怦怦跳动。
  帐篷外那隐身人再次伸进刀子来扩大已经被他割开的裂缝。也许是慈禧过度恐慌而没有叫喊,也许她知道假如她呼叫,他就会猛砍一刀,扩大帐篷壁上的裂缝钻进来,并且猛砍两三刀,让他们母子顷刻命丧黄泉。然后,在睡眼惺忪的卫兵赶到帐篷并鼓起勇气进去之前,凶手就已经逃之夭夭了。慈禧全神贯注凝视着那裂缝不断增长。她没有感觉到任何恐惧,她并不害怕死亡。她内心深处本能地感觉到她不会在这种令人恐怖的方式下死去。她知道她还有更加宏伟远大的前程。在成名的道路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她要名垂史册,尽管一个刺客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向她发起袭击,但是命运之神不可能从此不再让她继续前进了。
  刀子已经抽出来了,一只手把裂缝撕得更大一些,伸了进来。一个模糊的侧影显现在右手旁,似乎这个无声的陌生人正在向里面窥视。谋杀的欲望激起了他高度的警惕性,他小心翼翼地在黑暗的帐篷里搜索,希冀弄清帐篷里的一切。慈禧渐渐看清了那只手,因为这时候她的眼睛已经适应黑暗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三、冲出死亡阴影(3)
这人手上戴着一枚戒指,设计精致奇特。她努力在记忆中搜索。就在这天早晨,她曾见到过这枚戒指。慈禧慧心玲珑,一下子想起了她是在何处何人手上见到它的。但是此时此刻她屏气凝神等待着,把同治温暖的小身躯紧紧地抱在怀里,贴在自己的身上。刀子又开始割了,慢慢地无声地切割着,几乎没有一点声音。
  与此同时,荣禄正风驰电掣般飞奔着。时间似乎停滞了,他觉得似乎度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靠近宿营地。他那健壮的小骏马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是还是奇迹般地奔跑着。尽管离皇家宿营地还很遥远,但是随着时间的飞逝,目的地是越来越近了。
  荣禄曾对慈禧信誓旦旦要永远为之尽忠,她现在住在哪个帐篷里?荣禄如何才能找到他终生效命的红粉佳人?
  不要去问那迢迢银河中永不坠落的星辰,也不要去问那编织命运之网的三位女神,还是去问问那些曾经真心相爱的情人吧!他们会告诉你:危急时刻,热恋中的情人是用他的心去思考,而不是用他们的脑子去思考;而他们的心是不会背叛他们的。到了!终于到了!荣禄到达了宿营地,从他熟悉的那些步哨前面匆匆掠过。看到他们毫无察觉,荣禄心想,等他再做统领的时候,他要对他们严加管教,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他牵着疲惫不堪的骏马,来到了他钟爱的情人的帐篷旁准备休息。
  在帐篷里,慈禧听到了奔跑的马蹄声。她的芳心是否告诉她在这黑夜里谁会骑马到营地来?也许,娇嗔的慈禧只说她知道,但是从来不说她是如何知道的。马蹄声渐渐消失了。慈禧静若观音,眼睛仍盯着帐篷壁上的裂口越来越长。从那道裂缝会钻进一个人来,如果命运之神会袒护那丧失理智的刺客的话,顷刻之间她将香销玉殒。
  猛然的冲击使得帐篷剧烈地摇晃起来。刀悬挂在帐篷的裂缝上,然后慢慢地消失了。慈禧听到刀子沿帐篷壁滑下掉到了外面地上,发出了轻轻的撞击声。一切复归平静,也没有喊叫声。帐篷已经停止了摇晃,一切都风平浪静了。随后,她的帐篷门帘拉开了。这时,她心里知道:有个人是胆大包天,敢于随便进入皇妃的禁地;但是这种无惧无畏是出于忠诚,是一种需要,这个人需要知道慈禧和太子宿营的帐篷里的真实情况。
  如果说慈禧曾经知道什么是恐惧的话,那么现在恐惧已经完全离她远去了。她十分安详地看着帐篷打开了。
  她迅速敲击火石燃着火线,重新点燃了蜡烛。
  一张面孔,一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出现在门口,抽搐着,充满恐惧和疑惑不解。他双眼迅速把帐篷里面扫视了一遍。荣禄忘记了他是站在一位尊贵的皇妃面前,他只是想着刚才那场逼近兰儿而现在已经消失的危险。他是把她当作兰儿来看她的,而且是为了使自己确信万事平安而来的。
  挥动纤纤玉手让这个步军统领进来的是往昔含情脉脉的兰儿,而不是尊贵荣耀的慈禧皇妃。
  这个步军统领猛然间想起来面对的是至尊的皇妃,赶紧下跪以头碰地叩首。这是对尊贵的慈禧叩首,而不是对那个热恋的情人兰儿。他无言以对,他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在叩头之前,他看到帐篷上的裂缝,看到同治睁着双眼,和慈禧一样安然无恙。而那熟睡的宫女,她对大难几乎临头却一无所知,依然沉浸在甜美的梦乡。看到一切正常无异才使他想起来叩头。
  他回到了现实中,就赶紧叩头。
  然后,兰儿也回到了现实中,找回了自我,就又变成了慈禧。兰儿伸出纤纤玉手想抚摸这位生死相随的步军统领的头,恰似一种充满柔情蜜意的爱抚;但是慈禧迅速地抽回了自己的权力之手,所以这位步军统领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有一只温情脉脉的纤纤玉手差一点就要抚摸他。
  “是谁?”她压低声音问道。
  “那个步军统领,娘娘。”他回禀道。
  “明天早晨必须将他开刀问斩,荣禄!一定记住,这是命令!但是,必须对他严加审问,追根问底,搞清楚事情真相!”
  荣禄再次叩拜。他迅速退出去执行皇妃口谕。
  “睡吧,兰儿,祝你晚安!”
  慈禧难以置信,他竟会对她说出这样的话,也许他根本就没有这么说。也许是他们灵犀相通,对这些深藏在内心的甜言蜜语心心相印。但是慈禧很快进入了温柔甜美的梦乡,因为她知道现在她的侍卫军头领是荣禄,是那个生死相随的昔日情人;她知道他擅自离开了自己的职位,从热河冲出为她缓忧纾祸;她知道那个刺客现在已经束手就擒,并且黎明日出的时候,他就要人头落地了。
  那天夜里,那个侍卫军头领和盘托出所有的一切,他还抱有一种天真的幻想,希望他的供词能从刽子手刀下把他的命夺回来。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不过,第二天黎明时,他被恩准在返回京城之前暂留一条狗命。荣禄对供词字字句句听得真真切切,他向慈禧禀报了事实真相。慈禧将一言一词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天的旅途上,队伍还没有出发多久,这事就沸沸扬扬传开了,慈禧和同治差一点被刺客夺去性命,每个人都知道是现任侍卫军头领荣禄救了圣驾,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肃顺和怡亲王的名字时不时地被提及,因为还有一些人和荣禄一起听到了供词,而中国人一向是喜欢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和主观臆断的。
  梅姑娘听着这些传言,她心中满怀畏惧,颤抖不已。她知道他们是在议论她的父亲肃顺。叛逆!她的父亲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叛逆”之罪。她对他毫无怜悯之心,虽然她曾试图去敬慕他、孝敬他,然而他却无法让她感到父女之间有任何感情。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为何不喜欢她的父亲,但是事实上她就是不喜欢。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现在她犹感恐惧不安。叛逆无道,按照大清国法罪当伏诛,他的家族男女老少,上上下下一应处死,以免这个家庭将来再出叛逆,重蹈覆辙。
  不容置疑肃顺将被开刀问斩,梅姑娘也别无选择,要走与他完全一样的道路。她钟情于荣禄,她将难以忍受这样一种屈辱:荣禄知道她是叛逆之女,她将因此而被处死;她衷心爱戴慈禧,慈禧也始终宠爱着她。难以名状的恐怖袭上心头,一个她最爱戴的人,除了荣禄之外她最爱的人,将要下令把她娇弱的生命交给刽子手,把一株鲜艳娇嫩的生命之花放在野蛮的屠刀下。
  可想而知,去北京剩下的旅程对梅姑娘来说是如此的漫长,她一直恐惧满怀、颤抖不已。
  

十四、阴谋者的结局(1)
皇帝的灵柩浩浩荡荡地进了南池子,其行缓缓,其景穆穆。肃顺和怡亲王都随行在送葬的行列中,可能他们正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当不见慈禧和同治来迎接圣上遗体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一出出人意料的好戏。一个戏剧性的消息即将传来:慈禧皇妃和同治罹难驾崩!于是包括肃顺和怡亲王在内的每个人就理所当然地会万分震惊,理所当然地要求惩治凶犯,以靖国难!这样肃顺和怡亲王就会揭露这个“叛逆”,并将他绳之以法,枭首以祭。他们俩位高权重,言之凿凿,显而易见,那个身份卑微的侍卫军头领将会有口难辩,只能做一个替罪羔羊。
  皇帝的灵柩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南池子,来到了紫禁城的东门——东华门。
  按照传统习俗,在葬礼上,前庭上方要搭起席棚,包上白布,在中国,白色表示哀悼。寡妇要身穿白色孝服,服孝百日;百日之内,除了睡觉外,孝服既不能离身,也不能更换。人们都在翘首以待皇后和皇妃在前庭迎接丧葬队伍和皇帝遗体,当然不包括肃顺和怡亲王。前庭都用象征皇室的黄色装饰,而且用黄色材料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因为人们认为装有遗体的棺材不宜外露。
  灵柩渐渐行近东华门,气氛顿显紧张起来。在那些岁月里,旅途中的信息是无法传递的。肃顺和怡亲王对侍卫军头领根本没有任何怀疑,这种信任使他们根本想不到在热河与北京之间的山谷中,慈禧的营帐里所发生的一切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是,他们确信,他们看中的这个头领有勇无谋,只图一己之私利,而置道义于不顾,所以他一定会马到成功,不负他们的重托。
  灵柩进了东华门。
  庭院里,孀妇慈安忧伤地跪着迎接她皇夫的遗体。在慈安旁边,跪着慈禧!在慈安和慈禧之间跪着同治!
  肃顺疑窦顿生,他看看怡亲王。怡亲王看到了这一切,但是他对肃顺视而不见,迅速地移开了目光。肃顺迅速把目光转向慈禧,发现她也正看着他。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慈禧说起这一段插曲的时候,说当时肃顺那丑恶的嘴脸白如死灰,几乎赛过在场的梅姑娘的白脸。梅姑娘是一等宫眷,所以她和慈禧在一起迎接咸丰遗体。
  于是肃顺垂下了眼睑。在场是否有人注意到肃顺和慈禧之间的这些细微的动作呢?这不得而知。接着还必须要举行一个仪式。肃顺是尚书,而怡亲王是皇室成员,他们都必须参加这一仪式。
  前庭搭着白色席棚,席棚下挂着白色灯笼。太监、宫眷、后妃和同治都身穿一袭白色孝服。平时其他喜庆场合蜡烛都是红艳艳的,而葬礼上蜡烛都是绿色的,只有蜡烛的绿色才能调剂那呆板单调的白色。
  慈禧、慈安和同治按照古老的仪式跪着迎接咸丰皇帝的遗体。这是一个庄重严肃的仪式。一个皇帝,虽然他已经魂归九天,却依然像活着的时候那样受人顶礼膜拜。肃顺跪在那里,对怡亲王轻声地说:
  “看!要是当初你对我言听计从,在离开热河前就把那个女人杀了,现在哪还会有这种麻烦!我们没有将她置之死地,现在她将置我们于死地!”
  怡亲王是个懦夫,一向胆小如鼠,他沉默以对。
  李莲英是一个太监,一个喜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