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义和团的组织者端王的妄言才失去了它。
  慈禧太后坐在轿子里从正阳门进城,她在轿子上感慨万千地举目望向那座巍峨的城墙。顿时,两年前她仓皇逃离京城时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尽现眼前。
  现在,几个趾高气扬的洋人站在城头上俯视着,他们不无嘲笑地看着她那可怜的队伍。义和团暴动前他们可不敢如此轻慢无礼。在过去那些日子里,老佛爷外出的时候,街上总是异常肃静。因为在太后御驾出行时,谁也不准许外出家门看热闹。
  随同老佛爷一起回到北京城的,还有被废黜的皇帝光绪以及曾经的皇后、大阿哥、李莲英。
  队列穿过城门,进入了北京城,这当然不是一次凯旋回朝。老佛爷知道,早在她到达紫禁城之前,外国人贪得无厌的手可能已经伸到她所有的藏宝之地,可能他们已经亵渎了几个世纪以来只有皇家才能涉足的圣地。
  这个意志坚强的老太太由她忠心耿耿的太监轿夫抬着,急匆匆地前行,穿过紫禁城的中央大门。
  最后,她终于从流亡之地回到了家中。可是,这里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灾变!所有能携带的珍宝都已经被洋人带走了。他们的胜利入侵,名义上是前来解救外国使馆,实际上却是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光明正大”地抢劫和掠夺垂涎已久的大清国宝。
  有一个无知无耻的洋人更为放肆,他竟然坐在老佛爷逃亡前的御座上照相!李莲英恰巧得到了这张照片。从照片上看,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平民。他粗鲁蛮横地坐在太后尊贵的御座上,一条腿横架在铺着黄色垫子的扶手上,白痴一样冲着相机傻笑。他那苍白细长的手指上还夹着烟卷!他必须为自己这种恶劣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老佛爷对此恼羞成怒,这是不可避免的。毫无疑问,这件事又进一步加深了她对洋人的刻骨仇恨。这一切从始至终也不能怪老佛爷,洋人自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确实就不安分守己。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生是非,是名副其实的捣蛋分子。
  当老佛爷重新踏上满洲人的圣地,看到几个世纪的神圣之地遭到洋人蹂躏的惨状时,她的心在滴血。精美珍贵的屏风被损毁,巧夺天工的花瓶被打碎,珍贵华丽的小饰物仅仅只剩下一些残渣碎片。这些都是几个世纪以来,皇家代代相传的宝贝。它们有的被破坏者砸碎后随手扔在附近,有些则被盗贼顺手牵羊偷走了。
  在老佛爷看来,最惨重的损失莫过于她的无价之宝玉玺的丢失,这是她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
  曾经辉煌的建筑物只剩下残垣断壁,留下一片悲凉的废墟。野草从庭院里的鹅卵石缝间冒出:故城几多伤心地,寂寞凄凉愁无际。现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就像她的复杂心情一样,饱含着深深的怀念、眷恋、痛恨和无尽的忧伤。
  老佛爷再次返回圣地的时候,受到成千上万名中国平民的由衷欢迎。他们站在远处含着泪水看着她重返紫禁城。这位刚强不屈的老太太回京之后立即着手修复惨遭外国蛮子破坏的紫禁城。她把逃亡前藏在井里的财宝从井中一一吊出;她指挥手下拆掉金库的内墙,皇室的大宗财宝立刻就呈现在眼前,没有任何损失。多少个洋人对财富贪得无厌,他们在金库附近咫尺之地活动多日,却料想不到这里竟藏有如此之多的财富!恐怕有成千上万的洋人参加了镇压义和团拳###动的战争,同时也参与了对紫禁城的抢劫和掠夺。只是,他们竟然都没有想到咫尺之内还有这么令人惊见的宝藏。
  虽然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首先发动的,但是绝对不能饶恕那些洋人的强盗行径,也绝不可原谅参与和支持他们强盗行径的外国官员。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后来居然成为了名流雅士,或许那是他们应得的社会地位。但是,那也只能表明他们后来的表现比在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表现要文明得多。用任何语言来诅咒这种阶层的盗贼都不为过分。但是,因为他们一直体面地活在人世,所以我不便于提起他们的尊姓大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十九、老佛爷归来(2)
多国联合部队的士兵们在北京的街道上公然赌博,他们用抢来的珠宝做赌注,他们的长官对此并非不知道。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皇家的工艺品后来出现在伦敦、纽约和旧金山的商店橱窗中,并且被无耻地出售。这是一种无言的证明,那些试图改造中国文明的国家,实际上他们的文明程度远远不如中国。即使是中国今天的军阀,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以前是包藏野心的苦力或土匪,但是他们也十分珍惜旧王朝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对它们进行精心地保护。绝对不会像当年入京的洋人那样,对其任意蹂躏。遗憾的是,当时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阻挡那些贪婪的贼手。
  我似乎又把话题扯远了。
  老佛爷终于回来了。她获悉了自己离开北京期间所发生的一切不幸。当她听到奇珍异宝、名胜古玩惨遭洋人破坏的情况,听到中国妇女惨遭洋人凌辱蹂躏,听到那些肆无忌惮的破坏、辱没和亵渎圣地的兽行时,她心中痛苦万分。但是这位老太太昂起了高贵的头颅,开始重整山河。她对洋人的仇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注定了要把这种仇恨随她一同带进坟墓。但是,她绝不会因为他们那不可饶恕的缺德行为而沮丧、消沉,她不会让洋人轻而易举如愿以偿。
  那些在她逃亡前夕背叛了她的太监,现在又怯生生地回来了。她并没有拒绝他们的回归,因为她的重建计划里需要他们出力。逃亡前夕,李莲英将他的巨额财富埋藏在他私邸的地板下,现在他又把它们挖了出来。他还如同过去多年以来那样,管理着那些皇宫的奴仆。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老佛爷异乎寻常地热衷于重建紫禁城往日的繁荣。朝廷又成了昔日的朝廷,庭院里又回荡起皇族的脚步声以及宫女和侍从们张弛有度的笑声。
  老佛爷逃离京城所失去的并没有像她预计的那么多。她把她的逃亡视作一种耻辱,而洋人则把它作为嘲弄她的笑柄。但是,他们无法追踪她到穷乡僻壤,她也完全能够以此来嘲笑他们。尽管他们想报复她,却也无能为力。至于她的朝廷,在两年之久的流亡中一直坚如磐石,从来没有分崩离析。虽然许多人背离了她,她身边的人数锐减,但背离她的都是没有太多价值的仆人。
  现在这些仆人重新回归到她的身边,而且被她宽容大度地留了下来,让他们重新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不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朝廷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令人难以置信慈禧太后曾经逃离过紫禁城。老佛爷的百工巧匠夜以继日地着手进行紫禁城的修复、重建和整顿。除了老佛爷,对恢复重建工作表现最积极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太监总管李莲英。
  善于经营的李莲英掌管着订立修建合同之大权。在与百工巧匠讨价还价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忘记敲诈勒索一番,于是从中为自己又狠狠地捞取了一笔外快。
  就这样,紫禁城、颐和园和西苑很快又复苏了。
  但是,老佛爷对几件事始终固执己见,坚决不做出任何让步。
  虽然李莲英惯于拍马逢迎,他以惯常的谄媚方式提醒老佛爷最好修整修整颐和园内的几条石路。老佛爷始终没有答应,这几条石路上外国炮车轮子轧下的痕迹历历在目,整修之后必然会消除这些痕迹,但老佛爷希望它们永远留在那里,以此使她牢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以及提醒她对洋人永不泯灭的仇恨。
  西苑的北海内,有一座建筑在战争中被削去了一角,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重建时也没有得到修复。
  老佛爷至死都没有采纳李莲英修复这些残迹的建议。洋人留下的这些痕迹,老佛爷仇恨洋人的记忆以及由它们所象征的一切,至今在颐和园和北海还可以见到。而在她离开人世以后,就没有人再关心这件事了。
  在老佛爷回北京不久后,外国联合部队的代表就递给她一张单子,这实际是一张“黑名单”,上面列出了对义和团运动应负有责任的人员的名字,以及要求对他们给以的处分。虽然,老佛爷是一位极其自尊的统治者,对她来说这无疑是强迫她吞服下一剂苦药,但是她还是接受了他们的这些要求。当她看到端王的名字赫然在册的时候,她的痛苦稍稍舒缓了一些。她为这整个事件谴责了端王。端王身为皇族成员,他不会像其他许多人一样被斩首,也不会被枪毙。对端王的处罚就是终身流放。按照大清刑律,端王全家男女老幼都必须随他一起流放。
  这就给老佛爷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样她既可以废掉那不合适的太子人选,又可以不必承认自己在太子废立问题上的错误。
  圣旨下来,太子被废。他这是受了父亲的牵连,也因为外国蛮子有这方面的要求——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老佛爷希望寻找一个借口来废黜他,不过这她并不需要明说。于是,大阿哥就要随同他父亲一起被流放他乡。
  即使这样,老佛爷也不会完全承认她所选的太子是非常不好的。她向大家表明她认为大阿哥与端王的罪行没有任何牵连。并且,虽然她口头上下令将大阿哥流放,但是众所周知,大阿哥从来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北京城。所以,在他最终真正受到惩罚之前,他还有机会去为非作歹,从事更多的勾当。
  大阿哥是嘉庆下达不立太子的圣旨后的第一个皇太子,大致情况基本如此。这件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老佛爷性格倔强,一旦她决定了的事,就绝对不能改弦更张,除非外部客观环境给她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她的这种刚硬的性格使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她十分了不起,但也正是这种倔强固执给她的人生带来了许多艰难困苦。立大阿哥这个案例就是她出于对光绪极端的憎恨,不惜挖空心思来进一步贬低他。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慈安在世的时候,他曾使她如坐针毡。另一个原因是他的许多行为在她看来表现了对她的极不尊重。
  我们可以由此看到,老佛爷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特别是一个有个性的女人——理性不能使她承认她所作所为有许多是错的,她任性、过分自负,并且有极强的虚荣心,可能是这些性格特征给她的臣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
  老佛爷流亡回来了,可是她的处境十分窘迫。举国上下以及所有外国使馆的人都知道她是为何逃亡的,多数人把发生恐怖事件归罪于她。可是对她来说,她的任务就是重新获取她失去的昔日威严。她一向不屑于卑躬屈膝、忍辱含垢或请求别人的原谅。她实现自己美好梦想的方法,从来都不困难。
  她重新登上中国君主的宝座,这和她以前曾经坐在那里完全一样,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幸的事情。她发送请帖,邀请外国大使及夫人来参加宫廷宴会。她像往常一样主持早朝,接见群臣。在过去的两年中,她一直通过信使将谕令经过无数的驿站传递给这些朝廷大臣。
  她的表现极为泰然,一点也不像曾经发生过什么异常事件。以至于连她的敌人都开始怀疑过去发生的事是否果真与她有关。
  她表面看上去是那么轻松愉快,面对所有洋人都装得若无其事。她是中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人,她完全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