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要发生的是一段无比辛酸的往事。从个人感情来说,我真希望把这段文字删除掉。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要敢于揭露事实的真相,因此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呈现给大家。有关光绪之死众说纷纭。在这里,我要向读者展示我所知道的事实真相。
  正如前文我们已经了解到的那样,老佛爷一直十分仇恨光绪。与此同时,她非常信任太监李莲英。除了李莲英她不相信其他任何人,甚至对荣禄也不是绝对信赖。她听信李莲英的谗言,以至于默许他们将珍妃活生生抛下井,并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惨无人道地扔到她的头上。这些年来,她一直对李莲英言听计从,使得李莲英富比王侯。毫无疑问,李莲英对她的忠诚并不是死心塌地,他对慈禧的忠诚是有一定程度的,这一限度绝不超越他自己极端膨胀的私欲。
  因为老佛爷对李莲英偏听偏信,所以他就成了老佛爷御座后权力的象征。这个令人憎恶的太监为人非常冷酷无情,而且极其阴险狡诈。这位总管太监居然梦想有朝一日能登上中国的至尊宝座,成为帝王人君。这个世界上,简直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加荒谬无比的痴梦了!
  自从李莲英当上了总管太监以后,他内心里就暗暗滋生着这一罪恶的欲望。或许,他这罪恶的欲望与光绪之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关于光绪的死亡原因中,我绝不会因为自己对老佛爷的喜爱与尊敬而竭力为她开脱罪过。
  正如前文所述那样,光绪早在瀛台幽禁期间就开始写日记。他不仅记述了每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还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卑鄙无耻的李莲英无意间偷看到光绪日记中的某些内容,那些充满愤怒和仇恨的言语令他尤为震惊。比如,其中有一段与他相关的内容大致摘录如下:
  “我知道自己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总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至于光绪要将袁世凯斩首,李莲英对这事儿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但是关于这道斩首的“圣旨”上,他的名字竟也赫然在目!这就是一道尚未签署日期和加盖御印的“圣旨”,只待年事已高的老佛爷过世就会被光绪签署执行。这确实使他感到愕然和担心。
  自从那次慈禧发动政变,光绪还政太后之后,他在自己的宫廷里实际上成了一个十足的囚徒。他先被幽禁在瀛台,后来老佛爷搬到颐和园,他又随她搬到那里。他被安排在颐和园的一座房子里,房子四周建造有一堵内墙,结果那个地方也成为了囚室。在慈禧携带他逃亡到西安期间,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处处受限的囚徒。现在,他仍然是一名囚徒,老佛爷及其心腹太监日夜虎视眈眈地监视着他。
  李莲英在得知那篇日记的内容后,费尽心机将日记中这方面的内容一点一滴搜集起来,随后便到老佛爷面前去大肆搬弄是非。慈禧太后在听取李莲英巧言令色的汇报时,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脸色却异常阴沉,仿佛暴雨将至的天空。
  这个颇富心机的太监伪善地说,“皇帝似乎以为自己将要比老佛爷活得还长久。他是否应该这样想,这真是令人怀疑!前次他居然图谋杀害老佛爷,企图诱骗袁世凯合谋废黜太后老佛爷。直到如今,回想起这些来还是不能不令人多虑啊!”
  “李莲英,”太后说,“你认为他的那些言词暗示了他企图再次谋杀我?”
  我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万恶的李莲英。这种时候,他只需要在他那张丑不堪陋的脸上展露出一付恰如其分的愁容,就对太后的问题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那——你认为怎么办才是最好?”老佛爷没有把握地问。
  “我想,要是光绪皇帝能在老佛爷之前驾崩,这对所有的相关人员都会有好处。”
  直陈己见绝非这位臭名昭著的太监习惯采用的表达方式。他对含蓄示意的效果十分有信心,当然也不可以过深隐瞒自己的意图。在伺候老佛爷的这些年里,这类暗示的恰当使用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利益。也许,客观地说,李莲英的含蓄策略终究有值得我等学习之处。
  老佛爷在得到李莲英间接地示意以后,仍然期待他进一步提出建议。结果,她枉费心机,李莲英避而不谈。于是,她实在是按捺不住了,就发出了李莲英盼望已久的懿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十三、光绪帝之死(2)
“皇帝已经重病缠身。他向来多病,并且现在还一直抱病在身。依我个人之见,安排去给他备药的人也许不能对他细心照料,以至于他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从今以后,李莲英,你就亲自承担起侍奉皇帝陛下饮食起居的大任。”
  心领神会的李莲英再也无需慈禧做出更多的指示。他立即走马上任,专门负责伺候病痛缠身的光绪皇帝,全心全意照料他的膳食和诊疗。
  此后没有不久,光绪便卧床不起了。看来,李莲英的照料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倾心的照料对光绪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益!虽然光绪对此无能为力,不过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中毒了,尽管是十分慢性的毒药,但确实是中了毒。
  光绪的身体是如此之衰弱,以至于宫中人们议论纷纷,说他的怪病非同寻常。老佛爷认为在这种情形之下,自己最好还是亲自去探视光绪一次,询问他的健康情况。这种举动当然不是出于她的关心和善意,只不过是为了避嫌而已。
  她见到形容枯槁的光绪之后毫无表情地对他说,“你病得这样重,使我悲痛不已。我想不明白为何你的身体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光绪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源所在,非常清楚站在面前的正是谋害自己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她虚伪地俯视着他的脸,在得知他快要走完人生之路时无法掩饰内心满意的心情,因此光绪淡淡地回禀说:
  “太后,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不过,李莲英一直对我耿耿于怀,这段时间都是李莲英亲自为我抓药。喝药的结果,如您所看到——我的病情是越来越严重了。”
  老佛爷知道不可能轻易蒙混光绪,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她还是派人前去把李莲英叫了过来。
  “你到底给皇帝用的什么药?”她假装气愤地盘问,“你看他病得越来越严重了,这肯定是你平日照顾不周!你是不是在配药、熬药时出了什么问题?”
  精明狡诈的李莲英当然不容许太后对他有任何的批评,便八面玲珑地回答说:
  “小人岂敢!我完全是遵照太后老佛爷的懿旨行事!除了老佛爷的特殊口谕之外,我怎敢擅自做主?”
  请允许我在此说几句题外之话。我清楚地记得,光绪曾经告诉过我他的一个怪梦。当我还在老佛爷宫廷里担任她的贴身侍官的时候,光绪在梦中曾经预见过自己的死,当时觉得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皇上把这个奇怪的梦叙述给我听,然后问我是否认为那是他临近死亡的预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古里古怪的字,这个字和汉字繁体“寿”字似是而非。那绝非光绪所认识的字,也绝非我所见过的字,此外还附加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光绪在纸上粗略地勾画出梦里的这个字以便让我看得清楚。除了中心那个部分描述得不够充分外,字的上方是云,字的左面有个奇怪的动物与之相对,字的右方则有一道从上向下的锯齿状闪电。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叙述刚才所言之事。当然,看到光绪的模样,老佛爷知道他快要没命了。她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把他的死归罪于李莲英,而李莲英根本不吃她这一套——可是老佛爷并未就此解除李莲英的看护任务,她令他继续照料这位一生坎坷、濒临死亡的君主。
  有个太监名叫小德张,他离宫后居住在天津,他给我讲述了光绪临死时的详细情况。光绪之死是发生在我离开皇宫不久之后。小德张说,光绪弥留之际的卧室是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李莲英日复一日地看守在那里,他巴不得生命垂危的光绪不要发出任何一点儿响动。他像一只盘旋在光绪头顶的邪恶之鸟,口头上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怜悯之辞,两只眼睛却透露出显而易见的嘲笑之光。李莲英从早到晚阴沉沉地站在那儿决不轻易离开,直至他如愿以偿地对光绪施加了某一种报复为止。他虚情假意地安慰光绪,说他相信皇上很快就能起来四处走动。但事实上,他却遵照老佛爷的懿旨,在光绪仍然神志清醒距离死亡还有几个钟头时,他就派人为他穿上寿衣。那是要等到他去到最后的安息地时才穿的!
  光绪弥留之际身处的卧室,如同地狱一般令人毛骨悚然。尽管这位生命垂危的君主本来完全可以谴责李莲英,但此时他只有不断抬头仰望这个心狠手辣的太监。这个太监只不过是在等待光绪咽下最后一口气,并且等得还相当不耐烦。这位垂死的君主还明白,老佛爷也在室外的某个地方焦虑地等待着他辞世而去的消息。

四十三、光绪帝之死(3)
珍妃的姐姐瑾妃,那个始终不讨光绪喜欢的胖胖的嫔妃,在他临终前来到了他的床边。但是,她只能勾起光绪对珍妃的无限回忆,回忆起她是那么凄惨地走过人生最后的旅程。而如今,光绪自己正在重蹈覆辙。所以,光绪内心倍感痛苦,拒绝看瑾妃一眼。
  来到光绪临终病榻边的还有他的皇后,那位不幸的女子面色极度苍白。老佛爷亲自挑中她并将她赐予光绪为后,但她却一直为他所深深厌恶——于是,她的到来只是令光绪紧紧闭上疲倦的双眼,把痛不欲生的脸庞转向冰冷的墙壁。光绪就在多重痛苦的交错折磨中凄惨地离开了人间。
  我不惜笔墨地讲述光绪临终的每一个细节,仅仅是因为这个令人伤心的故事与慈禧指定的宣统皇帝——有时也称为溥仪,这个继承了光绪帝位的溥仪以“小皇帝”之称闻名于世。光绪的去世是大清王朝一种毁灭性的征兆。尽管我力求完全公正地对待老佛爷,为她对光绪之死所负的责任找出些合情合理的借口。但是,在我仔细地分析了这些事实后,没有找到任何一点他们谋害光绪的正当理由,更找不到令老佛爷几乎终身虐待他的真实缘由。
  不过,关于她对荣禄之死的感受我的叙述是真实可信的。正如我在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当荣禄的死讯由太监禀报给老佛爷之时,我正和她在一起,我亲眼目睹在他永远地离她而去之后,慈禧简直就判若两人。她的灵魂和老当益壮的雄心都部分地随其肝胆相照、倾心相爱的人一起进入了坟墓——还有她部分理智也随之一起进入了坟墓。现在她已十分衰老了,这不仅因为她年事已高,而且还因为她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也许她常常被想象的危险所困扰。这一切都导致她判断失误,臆想出一些虚幻的事情,甚至认为整个天下都结成同盟与她作对——并且她把这一切罪责归咎于光绪,因为他竟在军事政变前就敢公然反抗她。除此之外,我再也无法为她找出任何借口了,而且,可能这个借口并不能自圆其说。我觉得,无论我将会遭到什么样的谴责,我都该把自己知道的一切真相公诸于众——因为我一直没有忘记老佛爷曾经对我说过的话:
  “我希望你知道我的真实生活,以便某一天你回到真正属于你的另一个社会时,你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