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漫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堂漫舞-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演唱会的决定。香港的一个朋友在2 1 日的零点1 4 分在MSN 上对我惊叫:“did  u  g e t  t h e e m a i l ? ? ? o m m y  g o d ! i  c a n t  b e l i v e  i t ! o m g i m d e a d!!!” 然后崩溃于电脑前。我还没有意识到梦想破灭带来的冲击。再接着,我知道了7 月1 2 日的约定,已变成了一纸空谈。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2)
有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上帝在告诉我:不要去了—— 你看看甲型H 1 N 1 流感,你看看飞机消失,你看看经济危机,你看看我在取消你的场次,你还敢来吗?但是,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又何尝不经受上帝的考验?又何尝不惮于经受上帝的考验?然而,现在上帝却永远带走了他。
  我还记得几个月前刚抢到票时,和歌迷们一起的兴奋。作为MJ 的负责人,我甚至联系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现任的化妆师卡伦?菲,并约好伦敦相见。然而现在,我们曾经的幸运、努力和喜悦,已经再没有意义。人生无常就是这个意思。杰克逊今年开演唱会,我实际是真没那么兴奋的。我其实很自私地曾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开了。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渐渐成为了他的歌迷,读着关于他乱七八糟的文字。拿着他的《历史》专辑,我懵懂地对同学说,要是他在很早之前就死了多好,那他的辉煌就可以永远定格在历史中了,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他在宣布伦敦演唱会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在给歌迷最后一个交代,因为支撑他走下去的,正是家人和歌迷给予他的爱。一种失落感在他宣布演唱会的那天扑面袭来。我最怕去人多的地方,我最不爱去闹哄哄的演出现场,但是我还是决定去了,这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自己青春记忆一个交代。
  这一天我也想起我这么多年做过的事。迈克尔?杰克逊其实本在我的生命中已经淡去。尽管天天都会上M*,这个我和朋友于十年前一起组建的中国最大歌迷网站,翻译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和新闻,但他的音乐,我已经快两年没再听过。太熟悉了。记在心里了。不再听了。九年了,还是十年了,我的生命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也太多不是关于MJ。我都默默忍受着,往前走。
  2003—2005 年,当杰克逊的娈童案闹得满城风雨,最困难的时候,我还在坚持。那时,是真正最虔诚地相信好人有好报,上帝有公正的日子。仿佛一个不服输的孩子在任性地打赌,只身与所有的媒体较量。有时处于乱局的时候,只有选择无来由的相信。尽管有坚实的证据证明他的清白。最后杰克逊赢了。我赢了。我们所有歌迷赢了。我因此还拿到了杰克逊亲笔签名奖励给中国歌迷的认证,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只是四年以后,当我已经变成一个冷静的新闻工作者,当懵懂的小歌迷都已经长大,当大家都以为一切荣耀都将重新回归的时候,却突然之间,再也看不到我们梦想实现的可能。哪怕那么一点点的机会和希望。的确,杰克逊的名誉终于恢复了。再没有人对那些八卦和丑闻感兴趣。他的唱片销量以几何级的程度飙升。以前痛恨他的人都出来致哀。各色人等都出来说话。你不觉得人生有些讽刺?拥有的时候不曾珍惜,失去了之后才来怀念。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回归。或许杰克逊对我们,对整个中国来说,依然是一个神话,一个梦,从来没有真正现实过。这样也好,就让我们的思绪伴随着他的王朝在尘世结束。
  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产,无论是音乐上、舞蹈上、艺术上、慈善上、精神上……这些遗产,可以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和珍藏。他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他是永远的迈克尔?杰克逊。
  回想起最初去听杰克逊,完全是出于学习英语而顺便开发的兴趣。回想起为什么喜欢上杰克逊,竟然不是因为他的音乐和舞蹈,而是因为一首《拯救世界》里蕴藏的博爱而纯洁的力量,让善良的我为之倾倒。那时的我,喜欢得多么纯粹。无论我之后如何懂得辨别音乐的优劣,品评文化的万象,或是甚至回过头来不屑自己当年的品味……可我始终记得第一次感动时的味道。我本希望这次演唱会能够顺利开完,每个人心中的梦想都能尽可能地实现。然而一切都太快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告别。我们无法体会你的孤独,但谢谢你曾经给了我们所有的阳光,所有的眷恋,和一个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你救济苦难,治愈世界的情怀和雄心,将在热爱你的人们的心中和行动上,绵延传承。
  这本书献给迈克尔?杰克逊。献给这些年来一直支持着我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们。献给全中国的歌迷们。时间仓促,不足之处还望及时指出。
  我也要感谢吴陶然、罗爽、张建人和陈婷婷,他们是我多年的朋友,对此书亦有贡献。我们因为迈克尔而走到一起,并升华了我们的友谊。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费小琳、李开龙、杜俊红、唐奇、王海龙、曹沁颖,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上我,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共同怀念让我们一拍即合,我们需要为纪念偶像做点什么。还要感谢所有那些合作建立M* 的*,如CeSsy、逊逊、高翔、李佳和马楠,感谢所有那些和我并肩走过的朋友。最后特别感谢M J 的老站长何杰婷,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日的聚会。
  想念的时候,请静静地为他点上一盏烛光。记得我们在一起,记得我们曾经在一起,记得我们永远在一起。
  K e e n
  记于2 0 09 年7 月3 日,北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附录:迈克尔·杰克逊在牛津大学的演讲(1)
谢谢,谢谢各位亲爱的朋友,对大家如此热烈的欢迎,我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主席,对您的盛意邀请,我感到万分荣幸。同时, 我特别感谢犹太学者S h m u l e y, 感谢您1 1 年来在牛津所做的工作。您和我一起努力建立“拯救儿童基金会”,就如创作我们的直白书一样艰辛,但自始至终你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爱心。我还要感谢“拯救儿童基金会”的理事T o b a  Friedman,她将于今晚返回母校,她曾经在这里作为一个马歇尔学者工作过。当然还要感谢我们“拯救儿童基金会”的另一位重要成员Ma r i l y n  P i e l s。能来到这样一个曾经汇集特蕾莎修女、爱因斯坦、罗纳德?里根、罗伯特?肯尼迪和 马尔科姆?艾克斯等著名人物的地方演讲,我感到受宠若惊。听说K e r m i t t h e F r o g 曾经来过这里,我也和他有同感——没有深厚阅历的人来这里可并不容易,但我相信他一定没有想到我竟会这么容易地做到。
  今天我参观牛津大学,真的忍不住被这里的伟大建筑的宏伟壮观所吸引,更不必说几个世纪以来云集于此的青年才俊了。牛津不仅荟萃了最出色的哲学、科学英才,还培养出了从托尔金到刘易斯等不少极富爱心的儿童文学家。今天,我被允许在教堂餐厅里参观了雕刻在彩色玻璃窗里的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斯梦游仙境”。同时我还发现我的一位美国同胞,亲爱的苏斯先生,也为此增色,启发着全世界的千万儿童的想象力。今晚,我想先从我为何能有幸在这里演讲开始。
  朋友们,正如其他一些来此的演讲者不善于月球漫步一样,我也并不具备他们所拥有的专业学术知识—— 而且,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尤其让人敬畏。但是我可以说,比起大多数人,在其他文化方面,我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人类文明不仅仅包括图书馆中纸墨记载的,还包括那些记在人们内心的,刻进人们灵魂的,印入人类精神的。而且朋友们,在我相对短暂的生命里我经历了这么多,以至于我真的难以相信自己只有4 2 岁。我经常对S h m u l e y 说,我的心理年龄至少有8 0 了,今晚我甚至像个8 0 岁老人一样走路。那么就请大家听我说,因为今天我一定要对大家讲的或许会让大家一起来治愈人道,拯救地球!
  多亏上帝的恩典,我很幸运地提前实现了自己一生的艺术和职业抱负。但这些成绩和“我是谁”,具有完全不同性质。事实上, 在崇拜者面前活泼快乐地表演R o c k i n g R o b i n 和
  B e n 的五岁小男孩并不意味着笑容背后的他也同样快乐。今晚,我不想以一个流行偶像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我更愿意作一代人的见证,这代人不了解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大家都有过童年,可我却缺少它,缺少那些宝贵的、美妙的、无忧无虑嬉戏玩耍的时光,而那些日子我们本该惬意地沉浸在父母和亲人的疼爱中,为星期一重要的拼写考试下工夫做准备。熟悉杰克逊5 兄弟的朋友都知道我5 岁时就开始表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跳舞唱歌。虽然表演和创作音乐的确是我最大的乐趣,可是小的时候我更想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搭树巢,打水仗,捉迷藏。但是命中注定我只能羡慕那些笑声和欢乐,我的职业生活不容停歇。
  不过,作为耶和华见证人,每个礼拜天我都要去参加教会工作,那时,我就会设想自己的童年和别人的一样充满魔力。而自从我成名以后,我就不得不用肥大的衣服、假发、胡须和眼镜把自己伪装起来。我们在加州南部的郊区挨家挨户串门,或者在购物中心闲逛,发放我们的《瞭望台》杂志。而我喜欢到普通的家庭里去,看那些粗毛地毯,看那些小家伙们过家家,看所有的精彩“普通”闪亮的日常生活情景。我知道很多人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可对我却充满了诱惑。我常常想自己这种没有童年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我想能和我分享这种感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前些时候,我有幸遇到了三四十年代的一位童星秀兰?邓波儿,一见面我们什么都不说,只是一起哭,因为她能分担我的痛苦,这种痛苦只有我的一些密友,伊丽莎白?泰勒和麦考利?库尔金等人才能体会到。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博得大家的同情,只是想让大家牢记一点——这种失去童年的痛苦不仅仅属于好莱坞的童星。现在,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灾难。童年成了当代生活的牺牲品。我们使很多孩子不曾拥有欢乐,不曾得到相应的权利,不曾获得自由,而且还认为一个孩子就该是这样的。现在,孩子们经常被鼓励长大得快一些,好像这个叫做童年的时期是一个累赘的阶段,大人们很不耐烦地想着法儿让它尽可能地快些结束。 。。

附录:迈克尔·杰克逊在牛津大学的演讲(2)
在这个问题上,我无疑是世界上最专业的人士之一了。我这一代见证了父母与孩子亲情的疏离。心理学家在书中详述了不给予孩子绝对的爱而导致的毁灭性影响,这种无条件的爱对他们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因为被忽视,很多孩子就封闭自己。他们渐渐疏远自己的父母亲、祖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我们身边那种曾经团结过一代人的坚不可摧的凝集力就这样消失了。这种违背常理的行为造就了一代新人,他们拥有所有外在的东西——财富、成功、时装和跑车,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痛苦和空虚的。胸口的空洞,心灵的荒芜,那些空白的地方曾经搏动着我们的心脏,曾经被爱占据。其实,不仅孩子们痛苦,父母亲也同样受煎熬。我们越是让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