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竿而起-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蔽圣聪所致。陛下,先皇把大秦交给了陛下,不能只听赵高的甜言蜜语,理应亲理朝政。虽然不必事事躬亲,但朝政大事必问,广开言路,尤其是多看大臣的奏折,切不可听赵高享乐缪论。因为他毕竟是宦官,局限于宫中,不能体恤民情,不知理政,怎能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他呢?若陛下感激他护驾有功,可以多给予田地和金钱,让他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至于朝中的事,还是交给大臣们参政,这样陛下才能高枕无忧。”

  “依丞相所言,赵高罪大恶极,言过其实了吧?赵高的忠心,朕十分清楚,他是个宦官,有什么野心,难道图谋不轨?笑话!丞相是不是和赵高有什么过节解不开,朕可以找赵高,把话说开了不就行了,何必说些过激言词,有碍辅政。”

  “陛下,赵高野心已暴露无疑,只是瞒着陛下一人而已,并非微臣危言耸听。赵高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必是大秦的祸害,请陛下明察。”

  “你所言赵高四大罪状,朕可给你解释清楚。你说他闭塞圣聪,那可冤枉了赵高,不管朝中大小事,赵高都向朕禀报,从来没有瞒着朕的事。你说赵高结党营私,大秦三十六郡守和军队将军,都是朕提拔任用,赵高只不过是传达朕的旨意,朕任用的人怎么跟赵高结党营私了呢?陈胜造反的事,朕到现在都不信,与赵高何干?只于说他排除异己,这有可能,连丞相这肚里能撑船的人,不也是对异己愤恨不已吗?你给赵高戴了叛逆的帽子,可是要置他于死地呀。”

  “陛下,微臣和赵高并无个人恩怨,微臣只为大秦社稷着想,为陛下着想,决无私心。”

  “丞相,要说赵高居功自傲,专制弄权,朕也相信,但是说他有簪越谋反的野心,朕是万万不信的。”

  “陛下,人的野心膨胀,不是生来具有,而是随着权力的增加而滋长,而人的权欲是无止境的,当他的权力大到陛下无法控制的时候,那该是什么状态?”

  “丞相,你这是危言耸听,想吓唬朕的吗?”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劝陛下亲政于朝,切莫荒旦于乐。”

  “丞相,朕也知道你是一片忠心,可你是百官之首,朕更希望同朝为官的大臣们坦诚相待,各尽全力,共同辅朕,把大秦治理的政通人和,盛世太平,朕也可千古流芳。”

  “微臣决不辜负陛下的希望,一定勤政治国,为陛下尽忠,为国家尽职。”

  “朕还有一句话,丞相谨记,丞相今日之言,到朕这儿为止吧。如果赵高知道,不会善罢甘休的。你要知道,他可是精通法律的,告你个诬陷罪,你能担当的起吗?”

  “微臣谢陛下袒护。微臣打扰圣躬了,甚感不安,微臣告退。”

  李斯刚走,赵高摆脱了新来越女的纠缠,询问身边的太监,才知道李斯闯宫,立刻把值事太监推出去杖杀,然后来到二世胡亥身边。

  “陛下,听说李斯私闯内宫,按大秦法律,私闯内宫,罪为叛逆,定斩不饶,不知陛下为何法外施恩?”

  “李斯有事见朕,被值事太监挡在门外,还说几次来见朕,都被你挡驾了,可有此事?”

  “陛下日里万机,当以圣体为重。丞相有事,何不上朝启奏,或向陛下递折子,为何强闯内宫,成何体统。如果大臣都学丞相,那么皇宫何谓禁地,陛下的安全从何而来?李斯乃国之重臣,深知大秦法律,却明知故犯,这不是公然藐视陛下吗?此罪决不可轻饶。”

  “赵爱卿,朕已法外施恩,你还得理不依不饶吗?”

  “微臣不敢。李斯这么急着见陛下,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劝朕对陈胜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听叔孙通之言。”

  “陛下,李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朝上不闻不问,背地下扰乱圣聪。”

  “赵爱卿此言差矣,李斯是大秦丞相,和朕交流些想法,合乎情理,说明李斯还是忧国勤政的嘛。”

  “陛下,李斯不会只为这点事吧,他是不是背底里说了微臣很多坏话?”

  “赵爱卿,你们同为朕的左膀右臂,伤着谁都心疼啊。”

  “陛下,微臣深感皇恩浩荡,必当竭尽忠心。不管李斯对微臣什么样,微臣一定遵从陛下教诲,和李斯同心同德,共辅陛下,永保大秦江山永固,百姓安家乐业。陛下尽可放心,不要为谣言所惑。大秦现在四海升平,百姓感激陛下恩德都来不及,怎么会有人起来造反呢?丞相轻信社会上的传言,打扰陛下,虽然不是别有用心,却有蛊惑之嫌。陛下切莫相信丞相的夸大其词,只管尽情的享乐。人活一世为了什么,陛下拥有天下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享乐吗?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而百年之中有多少青春时光,趁着年轻体壮,才能享尽人间快乐,如果错过这段时光,到了暮年,再想享乐也是索然无味了。因此,陛下不要为朝政操心,那些事是大臣们的事,他们拿着国家俸禄,怎能不为陛下分忧呢?陛下只管发号施令,把全部精神都用在享乐上,才真正表明陛下洪福齐天。就说先皇吧,整天忙于政事,操劳过度,享年不及黔首,陛下当引以为戒。李斯想把大臣们的事都推到陛下身上,他们吃粮不管事,这岂是做臣子的忠心德行啊!”

  “大秦百官中,唯有赵爱卿最体贴关怀朕,也最知朕的心情。”

  “陛下,近日新来的越女可心吗?”

  “天下女人,当属越女,最懂得男人的意志。”

  “陛下,微臣又遣使从塞外带回了别有风韵的美女,近日即将到达。到时候陛下欣赏一下匈奴女子的柔情似水。”

  “赵爱卿的忠心,朕是十分的欣赏。”

  “为陛下开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

  “李斯要象你一样深得朕心,该多好啊!”

  “不愿丞相天天抱怨,大秦朝疆域之大,三十六郡县,国事纷繁,现在左相王绾告病在家,只有李丞相一人主持朝政,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难怪丞相忙的不知东南西北。陛下,应该准奏王绾告老还乡,选拔贤者,承前继后,同时可避免左相权力过大,也宜于陛下控制,微臣唐突直言,敬请陛下明断。”

  “朕一直在考虑,王绾告病在家,能担当此任只有爱卿了。马上拟旨,朕封你为右丞相,兼管中宫,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微臣何德何能,担当右丞相重任,陛下还是另选其人。”

  “现在满朝文武,最忠于朕的是你,最能为朕出谋划策的也是你,能忠心耿耿为大秦操劳的还是你。朕其实早就看出来,你虽不是丞相,却一直承担丞相的责任,为何不名正言顺呢?说句心里话,朕只有把治理朝政的重任交给你,朕心里才塌实。”

  “陛下如此宠信微臣,微臣还有什么推辞的呢。为了陛下知遇之恩,为了大秦朝江山永固,微臣就是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朕把国家交给爱卿,朕可高枕无忧,安图享乐了。”

  “陛下尽管静下心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至于朝中的国事,由微臣替陛下分忧。”

  “爱卿说的太好了。朕也看了关于三皇五帝方面的书,比如说大禹治水,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那本是黔首干的事,他却身先士卒,三过家门而不入,跟一个苦行僧有什么两样?朕认为,贵为天子,就要享尽天下一切快乐,而不是尝尽天下苦果,朕不但不学大禹等同黔首,也不学父皇为国家操劳过度。国家的事,有那么多大臣,他们可不能像旗杆往那一立,万事大吉,拿着朕的俸禄,就得为朕操心。”

  “陛下,先皇之功在于一统四海,创下大秦永固的江山。而陛下之功,在于开创大秦盛世。如今举国上下,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繁荣景象空前绝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谁能和陛下媲美,陛下才是天之骄子,必将为万代帝王所敬仰。因此,陛下的享乐,那是天经地义,也正是陛下的开心,才预示天下黔首安家乐业,也只有陛下享尽荣华富贵,才有国家的强大和富庶。”

  “爱卿,朕心里明白,朕的安乐,爱卿就得操劳。”

  “为陛下效力是做臣子的荣幸。只要陛下天天开心,事事如意,微臣就是累垮了身子,也心甘情愿。”

  “有爱卿为国操劳,为朕分忧,朕怎么能亏待你呢?马上拟旨吧。”

  “谢陛下隆恩。”

  二世胡亥整天沉迷于酒色,赵高抓住其弱点,每天都想着法的讨主子欢心。宫女玩腻了,赵高就选来村姑。村姑没了兴趣,赵高就把异国美女送到宫中。总之,让二世胡亥整天有美女相伴,有美酒痛饮,有仙乐充耳,而且一看腻了,就翻新花样,使二世胡亥乐此顾彼,荒于朝政,把治理国家一切大事都交给赵高。

  赵高专权,宫中大臣们都不服气,但敢怒不敢言。尤其是丞相李斯,看见赵高挟天子以令诸侯,看见二世胡亥沉溺于享乐,不可救药,真是心急如焚。现在,朝野上下,大臣都对赵高畏之如虎,尤其右相冯去疾和大将军冯劫,因直谏朝政被诛,一个个噤若寒蝉。左相李斯也被玩弄于无奈之中,孤掌难鸣,眼瞅着大秦江山毁在宦官之手,却束手无策,只能凭天由命。

第十一章〓孔非献媚
孔非曾为大泽乡刀笔小吏,本不情愿归降义军,可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卑躬屈膝投到义军的怀抱,正如孔非自我解嘲,识时务者为俊杰。随着义军队伍不断扩大,又接二连三攻下几座城池,并在秦朝砀郡陈县扎下大本营,暂作权宜之计的孔非,才预感到秦朝已是穷途末路,朝不保夕,甚至土里土气的陈胜,在他眼里也不失英雄气概,说不准将来会取秦而代之,成为真龙天子,一种乞生的愿望和嗜赌的心理,驱使他孤注一掷,把命运的赌注全部押在陈胜身上。孔非凭借刀笔功夫和三寸不烂之舌,渐渐博得陈胜的信任,掌管起义军文书及传达,这义军眼下也正是缺他这么一个舞文弄墨的人,自然让陈胜高看一眼。孔非从一个投降的小吏,一跃变成陈胜身边的红人。

  孔非确非等闲之辈,他不仅有见风使舵的本领,而且深通官场之道。自从他死心踏地的跟随义军,就整天琢磨如何确立自己在陈胜身边的地位。孔非常想,在这打打杀杀的年代里,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光靠笔杆子,很难在义军中混出个人模样来。尤其跻身于众多功勋卓著的将军面前,更不能确保自己官运亨通,荣华富贵。因此,孔非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设法背靠陈胜这棵大树,安身立命。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攀高枝,靠权贵,方可抬高自己的身价。孔非何等聪明,他打定主意,决定派马车到曲阜老家,把待字闺中的妹妹孔玉珠接到陈县,想借妹妹这个得意棋子,锁定自己命运之局。

  孔非派来的马车昼夜兼程赶到孔家,递上孔非亲笔帖子,孔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小子风风火火要接妹妹到陈县,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孔父放心不下女儿出远门,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颠簸,执意送女儿去一趟陈县。

  一路上,孔父听到不少风声,当他来到陈县城下,才知道耳闻不虚,陈县已被义军占领,这位在鲁国为官多年,且告老还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