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对安徒生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而且也是事实。但是说句实话,马尔米埃的著作的确有些片面和肤浅,甚至安徒生自己也在1839年12月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一封信中承认道:“他太喜欢我了,那个可爱的马尔米埃,但不幸的是,他的书有些缺乏说服力!”
  1840年前后,海博格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进行了摊牌。他有一个忠实门徒叫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早在1830年,穆尔贝奇就已经对年轻作家的童话《鬼》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过嘲讽。1833~1834年冬,这位身兼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批评家和皇家剧院顾问的博学之士,在重量级刊物《文学》上对安徒生的两部诗歌集进行了评论。安徒生的文学作品再一次受到打击。
  当《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出版后,穆尔贝奇对安徒生的批评之势与日俱增。这也许只是一种嫉妒,但他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在1830年他写给安徒生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来,而且与“这种轻率地对待形式”有关。因为在穆尔贝奇看来,这会忽视艺术的向心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从而“毁灭诗歌艺术”。
  穆尔贝奇是皇家剧院终身顾问,但很少露面,对演员或演出剧目几乎都不熟悉。但在1839~1840年这段关键时期,大家对安徒生的戏剧《黑白混血儿》和《摩尔少女》众说纷纭之时,穆尔贝奇的手里握着一件强大武器,最终他使用了它。安徒生这部乍看上去措辞连贯、构思精巧的戏剧遭到了穆尔贝奇的彻底否定,而穆尔贝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毁掉这位自鸣得意的浪漫主义者的前程。
  出于这个原因,《黑白混血儿》在皇家剧院公演前接受了一连串“审判”。1839年3月,穆尔贝奇把对这部戏剧的批评递交给了剧院的管理层,对其大加否定和指责:“枯燥乏味、语言稚嫩、毫无意义、轻浮琐碎、虚假做作。”在对剧中男主角的分析中,穆尔贝奇写道,安徒生不明白如何将他的黑白混血儿描写成一个有意思和高尚的形象:“他和其它人一样,仅仅是一个感情用事的成语贩子。”
  “我被一个暴君蹂躏了!”1839年复活节清晨,安徒生在给爱德华?科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他抱怨说自己的最后三四个剧本都被剧院否定了。于是,安徒生决定以牙还牙:“我的戏剧必须公演,否则我就自己演!我不能也不会容忍这种不公平。我的朋友必须站出来为我说话,否则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结果他们都站出来支持安徒生。经过剧院管理层人员的激烈斗争,《黑白混血儿》被接受了。能有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剧院老板弗雷德里克?冯?霍尔斯坦发现,最后一幕有个关于奴隶的场景非常引人入胜。他告诉安徒生,这种炎炎烈日下的人口贸易,就是看戏看得再多的哥本哈根人也会伸直了脖子,聚精会神地看下去。“奴隶市场,我们见得并不多!噢,对了,这当然会是个壮观场面!我必须坦白跟你说,这个奴隶市场正合我的口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家剧院的成功(1)
《黑白混血儿》首次公演正好赶上丹麦国王腓特烈六世去世和克里斯蒂安八世宣布继位,此时是1839年12月。当时在戏剧舞台方面已经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2月末的首次公演也推迟了几天。从他在北方饭店的窗户,安徒生能够看到霍尔芒斯运河的景色,远处还隐约可见厄勒海峡,近处则有一个铁匠铺的大烟囱。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剧院入口旁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布景工往里拉大棕榈树和草棚。就在首次公演那天清早,人们争相排队买票时,腓特烈六世去世了,首次公演不得不再次推迟。在这种举国悲恸的时刻,安徒生并没有为继承亡夫遗产的###、皇室其它成员或丹麦臣民伤心,而是为自己悲伤不已,因为这个可怜作家的作品又被搁置在一边了。剧院会关闭多长时间呢?会不会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哀悼期将一直持续到新年呢?
  但在1840年1月,剧院海报就又张贴在了大街小巷。到了2月3日,皇家剧院再次恢复生气,开始上演《黑白混血儿》。这天,大厅里座无虚席,同时也象征着新任君主任期的开始。仅此就意味着此次演出已经大获成功,因为新任国王也出现在剧院,谁还胆敢对这场演出进行嘲弄呢?
  克里斯蒂安八世和皇后卡罗琳?阿玛莉不仅与安徒生非常熟悉,而且对他的这部戏也是耳熟能详。他们曾于1839年在吉塞菲尔德见过安徒生,当时安徒生为他们演唱了一些歌曲,并表演了剪纸。其中有一张太阳的剪纸,其中的每道光芒上面都写有一行小诗,这给王妃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皇后曾邀请安徒生到哥本哈根的皇宫,给他们朗读他创作的新戏剧。但是,取悦王室是一回事,获得观众的肯定又是一回事。《黑白混血儿》能获得他们的肯定吗?首场演出的整个晚上,作家都仿佛如坐针毡,注意力一会转移到海博格夫人身上,一会又转移到尼尔森夫人身上,一会又转移到赖奇医生、舞台上的其它演员以及底层和包厢的观众身上。安徒生想,起初几幕观众都表现得异常安静,甚至连精彩场景也没有打破观众的沉默。他们难道一点也没有激动吗?
  他们的确激动了。正如剧院老板霍尔斯坦预言的那样,这部戏可让哥本哈根那些经常出入剧院的戏迷们开了眼。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如释重负,几天后,他向亨丽埃特?汉克详细描述了这次首场演出:
  “在第4幕,观众的血液开始升温,到了第5幕,便开始沸腾,之后便落幕了!整个剧院一片欢腾!今天国王让我去见他,他显得非常亲切,说他对这部戏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
  正如B*9郾S*9郾英吉曼所形容的那样,《黑白混血儿》是“一幅大洋彼岸的画作,用的是强烈鲜明的热带颜色和真实壮丽的调色板”。这个说法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同时,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甚至是安徒生的老朋友、脾气暴躁的商人的###、曾在19世纪30年代热恋着安徒生的卡瑟琳娜?布热尔也对这部戏中的奴隶、权力、原始爱情和贵族出身着迷不已。这部戏的社会寓意就是:“如果一个人灵魂是高贵的,那他就不会沦为奴隶。”
  这部戏是安徒生所写的戏剧中最好的一部。正如剧中第5幕所说,“如果绳子拉得太紧,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句话不仅非常适用于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戏剧写作本身。在安徒生所写的为数不多的戏剧中,像《黑白混血儿》这样将整个5幕的角色、诗句、舞台动作和主题控制得如此灵活自如,是不多见的。其原因在于,安徒生不必使出浑身解数来创作整个戏剧,而是借用了法国查尔斯?雷巴尔夫人新近撰写的一篇小故事当中的情节、全部角色甚至是一大部分主题。这篇故事刊登在1838年的《巴黎评论》杂志上,马尔米埃在前一年所写的安徒生传记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安徒生在将剧本交给剧院时,他或者主动忽略了这个事实,或者忘记注明这个故事的来源。后来,当剧本以书籍形式出版时,来源再次被省略,书的副标题为:“原创5幕浪漫剧”。安徒生在1840和1843年两次写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信中曾提到,雷巴尔夫人写的那个故事是“我在剧中所借用的一个法国小故事”,“它为我提供了《黑白混血儿》的素材”。对此,你也许会说这是被证明了的事实,这些话也仅仅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掩饰,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
  《黑白混血儿》不仅仅是一部戏剧,因为该剧通过大胆聚焦于奴隶问题,同时与个人的精神和肉欲相联系,为这个法国故事赋予了一种更为广阔和创新的内涵。戏剧吸引人的主题可以称得上是戏剧中的戏剧,这也完全是安徒生自己创作的。这个主题贯穿于5幕剧始终,直到最后的救赎时刻,即率真的白人贵妇塞西莉(以迷人可爱的海博格夫人形象为原型)与美丽的黑白混血少女紧紧拥抱,重新聚在一起,而少女的自由正是塞西莉与另外一个女人用钱在奴隶市场买来的。
  

皇家剧院的成功(2)
这部戏剧讲的是权力和沦为他人和自己欲望的奴隶。人类的动物性在19世纪30年代逐渐引起安徒生的兴趣,并在《黑白混血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两年前,安徒生曾在《只是一个提琴手》的第10章里,痛快淋漓地对这种魔鬼一样的欲望进行了分析:“兽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的是凶残的狼,有的则是知道如何在地上爬行的蛇。兽性已经被赋予给我们,现在的关键在于,是我们还是这种兽性拥有更大的力量。”
  对这种安徒生所谓的“血液中的野蛮”进行探索,逐渐成为19世纪30年代安徒生3部小说的主题,并在《黑白混血儿》中更进一步,将束缚人类欲望和感情的绳索解开。在这部戏剧中,人类的动物本能已不再被视为一种应该惧怕和反对的疯狂,即在《只是一个提琴手》中对克里斯蒂安的教父进行的描述中所说的那种状态。相反,在《黑白混血儿》中,安徒生现在似乎是允许人类内心的兽性取得其应有的地位。他进一步将欲望作为一种力量加以研究,这种力量不仅是邪恶和贪婪的,而且也可能是性、爱情和艺术中一种具有创造性和青春活力的因素。1838年11月,当安徒生住在哥本哈根的北方饭店里写作《黑白混血儿》时,他高兴地向亨丽埃特?汉克透露说,有个黑人仆人伺候令他非常激动,但之后他便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看了一眼自己越来越像一面镜子的作品:
  “根本没有什么华丽的戏剧服饰,我在诗句中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些人类的情感、我的‘邪恶血液’和‘高贵自我’。这部戏剧将决定我将来是为舞台工作,还是仅仅当一个小说作家。”
  在1839~1840年短短的冬季里,11场《黑白混血儿》演出,有5场都座无虚席,其余几场观众也非常多,但穆尔贝奇一场也没看。对此,安徒生在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信中说:“这太正常了!”当安徒生成功的消息传到欧登塞时,一份名为Fyens Avis的报纸报道说,哥本哈根的观众表现出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或听过的热情,这肯定会让作者欣慰不已。评论界也给予安徒生极高评价,几乎都对他的这部作品欢呼喝彩。在一片欢呼声中,唯一一个不同意见来自于一份杂志的匿名文章,其中强烈暗示说,安徒生盗用了一篇法国故事的情节,这篇故事即将由名为“Portefeuillen”的杂志翻译出版。对此,安徒生的反应异常冷静,因为他完全可以反击说,J*9郾L*9郾海博格的戏剧《仙女》就是以路德维格?提克的德国童话为蓝本的,奥伦施拉格创作的著名丹麦戏剧《黄金时代》中,阿拉丁这个角色也并不是他的发明。
  但是,这个不知名的反对声被一片喝彩声淹没了。在相对的平静中,安徒生收到了皇室给予他的1000银币和朋友们赠送的礼物,其中有一枚克里斯蒂安八世给的钻石胸针和期待已久的剧院皇室包厢席。奥伦施拉格、索瓦尔德森、赫兹和其它人都在皇室包厢席有个编号席位,可以与皇室大臣、外交官和其它政府高级官员一起看戏。他最终不必再委身于那些普通的包厢客人,包括总想把安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