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看西医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还在看西医吗-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暂的、偶然的,进行自我对话,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克服等等。
  ●有些人感到面对任何压力都很痛苦,这是由于他们长期自我设限,让思维停顿在过去的体验中,认为自己缺乏控制压力的能力,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从未尝试而已。这也属于一种“学习无助”的行为。所以记住,凡事先不要往坏处想、遽下结论。
  ●另一种情况是过于把“事件表面化”,只根据个别有限信息,便做出全部负面的结论,例如工作上遇到一、两次障碍就认定自己毫无能力,从此缺乏信心。其实换个方式,尝试只做个人能力范围内的事,认识您能够认识的事情,循序渐进,则压力自必下降,记住:“不妄作,则身安。”
  ●还有一种“自我打败”的思考,就是认为放弃自己所有的想法,压制自己的要求,每件事都附和别人,就可与人融洽、没有压力。但这种随风摆柳的“顺民”心态,最终却可能变成“我是受害者”的结局。所以适时表达想法和需求,更能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亦即做到了主动掌控。
  ●最后,当然不能把“主动掌控”变成“全面控制”。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中,并不需要大小事情都在我们的控制之内,如果要凡事都可预期,这既不可能,也不切实际,应该欣赏及感激能掌控的部分。毕竟,什么事情都在掌握之中,人生有何挑战?只要记住“不妄求,则心安”就够了!
  尽管生命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难以预期、难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控制我们对事情的反应。近年来,流行语中的“酷”,其实就是一种带有控制压力反应的方式,“泰山崩于前”,仍能面不改色,虽然有点夸张,却是抗压能力强的写照。其实能把握“掌控”技巧,就是增强了抗压能力,只是必须谨记:“是掌控自己的生命而非他人的生活。”学习可弯曲但不要折断,要追求卓越而非完美,不要为了别人的期望而变成奴隶,目标可以订得高,但应符合现实。毕竟,“快乐”是每一个人的生存权,而无法“释压”却是快乐最大的障碍!
  2。 寻找支持:找回自己,重新定位。
  认清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寻找适当渠道的支持,是另一个提高抗压能力的方法。不管是家庭、朋友、同窗还是心理咨询、社区机构、宗教团体,尽量找到可信赖的人,倾吐心声是疏解情绪压力很重要的方法。在生活中建立这类可支持你的精神资源,是活在“病态年代”必须要做的事情。
  3。 适当释放、舍得放下
  能够把压力放下,等于找到“再生”的力量。当您无法把压力转化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放下。所谓“如释重负”,当感到工作或生活把您压得喘不过气、身心俱疲时,适时“暂停”就是最佳方法。俗话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意即再蓄动能,只不过大部分人往往知易行难。关键其实在于能否思考生命的意义,作出适当的取舍。不过即使无法停顿,还是有下列三大方式可以释压:
  ●体力消耗:运动或劳动,只要不致过度劳累,就是符合压力反应的“打”或“跑”反应(见第八章),因此可借以降低压力。
  ●口头方式:可通过倾谈、大叫、谩骂、哭泣等方式把压力释放,只要没伤害第三者,这不失为一种短暂有效的方法。来一个“尽诉心中情”,确实可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降低压力反应的程度。其中放声痛哭、泪流满面,更是疏解眼前压力的最佳方法。研究发现,眼泪中含有脑啡、神经传导物质等,尤其是情绪性的眼泪含有肾上腺素,证明大哭一场的确是纾压良方。其实,像大哭一样,大笑一番也可降低压力激素,协助抗压,增加免疫抗体。事实上,拥有丰富的幽默感甚至可提升认知能力、增加创造性思考能力、增强解决事情的能力,当然也代表抗压能力的提高。
  ●转移焦点:乾坤大挪移,转嫁压力。斯坦福大学的Sapesky教授发现,当受压的动物攻击其他动物时,它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会下降,当然人类不该用攻击他人的方式纾压,但用物件代替,仍有不错效果,如踢沙包、沙发,以之当作假想发泄对象。有些困境也可以采取正面面对的方式,整天担心患重病的亲人,倒不如把焦点转至寻找可行的治疗方式;担心失去工作,干脆只关注在怎样做好工作上,等等。
  基本上,上述提到的都是一些可以提高抗压能力的方法,只要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做些改变即可达成,但最重要的还是“行动”。很多流行的纾压模式,就是因为耗费时间,最后往往反而以增压收场。因此,务必以适合个人情况作为依据,切勿盲目跟风。综合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把握主动”、“寻找支持”和“舍得放下”三大原则,则压力造成的后果,自然会和您渐行渐远,相信您会更加热爱生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9。 正确饮食之外补充营养品的重要性(1)
从第四章的饮食分析中,相信读者都能够了解现代饮食的陷阱,同时期待着补救方法。不过很遗憾,由于主流医生普遍缺乏营养医学的训练(在美国也只有不到6%),所以也就很难从您的医生那里得到适当的营养建议。更不幸的是,他们长期被“药物逻辑”荼毒,任何问题,唯“药”是问,对于营养补充一事,除了为住院病人注射一些营养剂(即所谓打点滴)外,往往只是转给营养师作标准处置。
  更进一步来说,关于补充“膳食营养品”即一般俗称的“保健品”,主流医生更是大多呈偏见,甚至部分抱“嗤之以鼻”的态度,常常以笼统的“饮食均衡即可,无须浪费”之词,就打发民众的再三询问。另一方面,随着医疗资讯的发达,服用保健品却逐渐蔚为时尚,反而造成坊间业界各出其谋,越俎代庖,于是维生素、鱼油、钙片、抗氧化物、蜂胶、葡萄籽……一一上市,只要有商机可图,一律捧为“能医百病,大众宠爱”,甚至变成“馈赠亲友,送礼佳品”,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显现的又是另一种“病态年代”的特色。
  从主流医界的标准来看,目前对于正确饮食的定义,普遍是依“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这方面相关信息已太多,不再赘言。在此,请读者想想用餐方式反倒较为重要。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以传统早、午、晚三餐为主,不过通常的进食方式,多把重点放在晚餐,甚至有些白天工作至“忘餐”或“误餐”的境界,或只是随便以速食解决,然后晚上大吃一顿,类似的情况,恐怕是常态而非例外。但事实上,站在血糖调控、营养吸收、体重控制及睡眠品质等方面考虑,传统的用餐方式恐怕就需要重新斟酌了。
  尽管营养需求因人而异,但只要允许,下列六大基本原则是均衡饮食很好的参考方式:
  ●每天五至六餐(尽可能):三份少量正餐(10%—20%蛋白质;10%—20%脂肪:60%—80%复合碳水化合物(即谷类、荚豆类、蔬菜及水果),加二至三份点心(以水果、坚果为主)。
  ●避免进餐时喝饮料(包括汤水):这样会影响消化功能,干扰吸收能力;所有汤水应在餐前先喝,小孩尤须注意。
  ●争取食用新鲜水果(非冷藏),蔬菜用蒸煮代替热炒:可尽量保持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
  ●食物多样化:主食亦应变化,例如交替食用五谷、肉、蛋、鱼类等,可降低缺乏某些营养素的可能。
  ●避免三大“食盗”,就是白糖、白面粉及转化油(加工氢化油或称为反式脂肪)相关的食品,这三者不只欠缺营养价值,还要消耗体内资源,盗走既有营养。
  ●谢绝速食:避免罐头、冷冻食物及便利店微波、即食食品等。
  毋庸置疑,正确饮食是健康的首要因素,但生活在当代,即使已把握上述饮食原则,也只能算符合一半。若奉此为教条,遵行主流医学的看法,视营养品补充为多此一举,甚至认为会伤害身体,恐怕就难逃各种退化性疾病的眷顾,为什么?我们来看看下面一些研究报告及数字:
  ●1990年“美国第二届全国健康与营养普查”显示:17%的人从不吃蔬菜;除去马铃薯与沙拉,50%的人不吃蔬菜;只有41%的人食用水果或果汁;只有10%的人符合美国农业部建议的每日五份蔬果。
  ●1997年美国《小儿科》杂志:只有1%(没错,是1%)的美国儿童从饮食中取得每日必需的营养素。其余不仅没有摄取正确营养,更糟的是,建立了“终生受害”的饮食习惯!

9。 正确饮食之外补充营养品的重要性(2)
2004年《美国精神医学》杂志提到: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特别是缺乏锌、铁、维生素B与蛋白质,不仅会导致神经认知问题,更是造成日后青少年时期产生暴力及反社会倾向人格的原因之一。
  ●2005年美国农业部饮食指引:维生素A、C、E与钙、镁是成人饮食中特别不足的营养素。
  ●2006年“美国专责营养会议”(CRN)普查:只有20%的人每日遵行均衡饮食。
  再看看以下数字:
  ●精制面粉(白面粉):减少80%的镁、70%的锌、85%的铬、88%的锰等元素。
  ●为冷藏蔬菜而对蔬菜进行的加工过程:可破坏60%的维生素C、40%的维生素B2、13%的维生素B1、40%的维生素A。
  ●精糖(白砂糖):损失99%的镁、93%的铬。誗精制白米:除去了75%的锌及铬。
  ●冷冻肉类破坏了50%的维生素B群。
  ●肉类加工后流失50%…70%的B6。
  ●水果冷藏后流失50%的维生素C。
  很明显,在这个分秒必争的资讯年代,均衡饮食沦落为一个美丽口号。实际上,80%的现代人难以配合,即使真的勉强达到所谓的健康饮食,也不得不受上述情况左右,无法从食物中获取所有必须的营养素,更何况尚有下列隐藏因素的影响:
  1。最上游的粮食生产:现代土壤中许多重要元素如钙、镁、硒、锌、钼、锰、铬等多已短缺,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更令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不断下降。
  2。现代化的加工、储藏、运输及处理方法,进一步破坏许多微量营养素。
  3。环境毒素的泛滥,增加解毒需求,使营养需求加大。
  4。生活压力增加,相对提高了各种营养需求。
  事实上,食物金字塔是以膳食营养每日参考摄入量(RdIs)为基础,所以难免不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无法从当日的饮食中取得所有营养素。
  2。膳食营养每日参考摄入量(RDIs)只反应一般民众基本需求,却没有考虑个别体质、个别健康状况。
  3。膳食营养每日参考摄入量(RDIs)的设置并不是针对如何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更没有预防退化性疾病如癌症或心脏病等的因应措施。
  从种种考量看,重拾健康的策略之一,就是适当补充营养品。其中包括抗氧化物、维生素、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
  在抗氧化物中,维生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谓维生素,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之要素,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此乃一群含“有机氮”的“氨类”物质,普遍存在于食物之中,与生命有关,因此就依希腊原文命名为“生命之氨”(Vita鄄amines)。不过,后续研究发现此类物质并非全属“氨”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