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谍战-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序:谍报之花笑逝晨曦
本书女主人翁冷月走完了人生七十年的历程,在丈夫巩凡和儿女们悲恸的眼神注视下,慢慢地闭上了散神的眼睛,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临终前她留下遗言: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通知亲朋好友。
  她深情的对巩凡说:“我生前就是无名英雄,死后更不求流芳百世。我一生在谍海的奋斗经历将随着我的离去而消失,请你切记,不要将这些斗争故事改成文学作品,这会让我在天国不安。”
  她对儿子说:“母亲这一辈子能当一名红色特工,是我一生的欣慰和骄傲!”
  她对战友说:“我在谍海奋斗了三十多年,看够了腥风血雨,尝够了艰难辛苦,我以自己在谍海的奋斗生涯向世人宣告:中国的红色特工毫不逊色于那些谍报强国的所谓‘精英’!”
  她对女儿说:“妈一生淡薄名利,可在工作上却干得红红火火,你要像妈一样,也要当一名响当当的新中国的特工!”
  冷月用尽人生最后的力气,讲完了上面的话,在东方露出第一束晨曦的时候,脸带笑容,呼出了体内的最后一口气,名噪谍海的“谍报之花”在霞光初放的时候,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在解放军的英模行列里,冷月是个既神秘又传奇的人物,作者在拿起笔写她惊心动魄的战斗年华时,心灵不由得被深深震撼,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谍海的这个巾帼英雄。因为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这位谍报之花血染的风采。
  在整理冷月留下的十几本日记中,她于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写的几段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写这部小说序言时,这几段话又一次回响在我耳边:
  “谍海无和平。在谍海虽然听不到战场两军对垒时的拼杀呐喊,看不到遮天蔽日的炮火硝烟,但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较量,惊心动魄的搏斗!‘于无声处听惊雷’,是谍海再恰当不过的写照!
  “谍海很险恶。在谍海这个隐蔽的战线,常常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明知敌人就在身边,但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虽然少见两人对决时的剑拔弩张,但无处不是陷阱,时刻会遇到阴谋,预料不到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
  “谍海有爱情。谍海的爱情往往很浪漫,很传奇。谍报人员一般都训练有素,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审美情趣高雅,对爱情的品位追求较高,但特殊战线的保密性和严酷性又往往使他们的爱情悲欢离合,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外国有部‘007’系列电影,那里面频频出现的美女与特工的爱情故事并不全是编剧们的凭空杜撰。”
  冷月所言不虚,她几十年的战斗经历足以证明她对谍海的判断。随着她以前矫健的身影,我们的笔头在昔日的谍海里纵情驰骋,历时一年,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融于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思索,我们的泪水的长篇小说。
  直到这时,我们才可以坦然地说:
  让这部即将问世的长篇小说
  去告慰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在特殊战线奋搏终生的英灵们!
  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延安收到不明电波(1)
一九三九年六月。
  延安。
  最近几天,中共电讯监听科科长张秋生报上来的一个情况,让中共敌工部电讯室主任翁海潮极为重视,也觉得十分蹊跷。为了表明对此情况的慎重,张秋生以书面存档的形式,向翁主任报告了最近一个月内监听科发现的一个新的不明电台:
  翁主任:
  监听科在近一个月中,分别于清晨、中午、深夜,在监听到一个奇怪的电台,说他奇怪,是因为:
  A 他的发报频率是民用、商用、业余报手通常发报才用的波段。
  B 他发报的呼号不加密,直接呼叫延安“Y A”,还特意标明呼叫者为“向北03”号,但一发电文,则明码消失,全部加密。
  C 此人分早、中、晚三次重复发一份电报,电文不长,反复盲发,好似怕我们监听不到,是有意重复,意在向延安传达一种什么讯息。
  D 发报者不是生手,似为熟练报务员,但每次出呼,都显得仓促,呼叫紧张,发报急迫,常有电码的错发更正,这就证明此人发报的地方不安全,为了早点结束发报故而急促,但又怕我方监听不到,所以故意重发同一份电报。
  因此,我们监听科同志一致认为,这个自称“向北”的“03”号报务员,一定是有重要情况向延安通报,务请上级予以重视。
  监听科科长张秋生
  一九三九六月X日
  翁海潮看了张秋生的书面报告,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对张科长报告中提出的疑问也有同感,如果这些疑问假设全部成立,那么这个突然出现的“03”号报务员所发的加密电报就决不能等闲视之。对于他手下的这个监听科科长,翁主任不但信任而且近乎偏爱。此人现在虽然才26岁,可已经是个老革命了。他13岁那年就跟随毛委员上了井冈山,没有合身的军衣,也没有枪支,就拿个木头当武器。在毛委员反围剿歼灭了国民党张辉瓒师并缴获了他的电台和报务员后,张秋生就参加了毛委员亲自组建的无线电侦察队伍,他那时没文化,只能摇马达,为电台发报提供电力,但通过被俘的敌人报务员手把手的教,以及他的聪明好学,特别是通过五次反围剿的电讯实战,他的无线电侦察技术飞速提高,他只要戴上耳机,认真听一会儿敌台报务员的呼号,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个报务员是敌人哪支部队的报手,百分之百的没有误差,时间一久,人们都叫他是“神听”。
  部队到延安后,毛主席决定加强无线电侦察队伍,不但要继续监控国民党方向,还要开辟日军电台、伪军、顽军电台方向,于是专门成立了敌工部监听科,全面开展对敌台的监听侦破工作,科长这个职务众望所归地落到了张秋生的身上。此时的他可不是刚参军时的那样大字不识一个,而是满腹词诗经典的“小才子”了,有人问他文化为什么提高得这么快,他却说是敌人逼的!当问的人再三要求他介绍点诀窍时,他才吐真言:在长征路上向吴老(吴玉章),董老(董必武)学的。只要有心,不耻下问,就一定会学有长进。正由于张秋生的工作实绩和参加无线电监听后的工作经历,所以,翁海潮对他的书面报告格外重视,主任似乎觉得他在报告中还有些未尽之言,于是便找到这个“小才子”长谈了一次。
  张秋生刚在翁主任对面坐下,翁主任就提问:“小张,为什么03号报务员呼叫延安和自己代号不加密?” 。。

第一章  延安收到不明电波(2)
“是因为便于我们监听后,可以直译,引起我们重视。”张秋生的两道剑眉说话时就爱抖动,让他的脸部表情平添了几分生动。
  “可电文又为什么加密呢?”
  “这正说明03号报务员既要让我们收听到他,而又不愿意让其他人收到后,知道电报内容。”
  翁海潮不动声色地再问:“03号报务员为什么就知道我们会监听频率?”
  张秋生答得胸有成竹:“这就证明03号报务员是个老手,他很清楚,民用、商用频率是很多监听单位都要监听的波段,以便收取他们需要的商业情报,再说这些电台所发电报全是明码,不加密,监听单位可以省很多事。”
  翁主任步步紧逼:“我是说,03号为什么就一定知道我们会监听到他的电台讯号?”
  张秋生淡淡一笑:“其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才早中晚重复发一份电报,但愈是这样,就愈反映了他内心的急迫,这愈证明这份三次重发的电报的内容重要。”
  翁海潮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那你认为03号是什么类型的人?国民党,投降派,还是自己人?当然也不排斥发报者是日本人。他这份电报是发给延安的谁?他电报的内容是反映情况,还是对延安有所请求?是敌人无事生非,故意把水搅浑的卑劣之举,还是革命人士于危难中呼请我们帮助?”
  张秋生略为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密报未破开前,您提的问题都还是个迷。不过我有个直感,03号不是敌人,很可能是自己人,而且是个一直在想和我们取得联系的自己人。”
  翁海潮突然严肃起来:“干我们这行直感不能代替结论,请谈谈你的理由。”
  “我的理由有三:第一,他明语呼叫,加密发报,说明他对我们负责,他不希望不加密的电报内容满天飞;第二,他为了和延安取得联系,不惜重复发报,企盼我们总有机会抄到他的电报。于是独家占有他电报内容;第三,以前在我们白区和苏区地下党被破坏后,藏有电台的同志一时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再次和上级接上头,也有过他们在原来联系的通联时间里,用原来使用过的频率盲呼,以及在商业民用频率盲呼寻找知音。所以,我不排斥他是自己人。”
  翁主任是个十分严谨的人,决不容许疏忽任何漏洞:“如果他是自己人,又有电台,以前就一定会和苏区总台和延安总台有过联络,那么你这个‘神听’对他电台的音质和发报手法有印象吗?”
  张秋生为之愕然,他没想到主任想得这样细,问得这样深,心中顿生佩服,他早就知道翁海潮是我军电讯密码专家,是个“思路缜密不容蚊子飞过的人”,现在他算是领教了。他偏着头想了想,极快地把大脑中熟悉的电码声迅速排列,最后,他实在找不出对03号报务员的印象,只能是摇摇头。在摇头的时候,他已做好了挨批的准备,他为自己刚才的判断近于武断而后悔。而一向对部属要求十分严格的翁主任,是绝不会允许一个科长武断误事的。
  翁海潮的脸色并没有多云变阴天,更没有暴风骤雨,而是绽开了笑容:“小张,今天和君一席谈,让我受益匪浅。你的许多看法我都是赞同的,只是为了能想得更深更细,更准些,我才故意反问!看把你紧张的,头上都冒汗了,快擦擦,我有那么严厉么?”
  “您提的问题出乎我所料,又容不得我躲闪,但又确实是我的思索中的疏漏,所以……”张秋生双颊绯红,低着头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延安收到不明电波(3)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翁海潮在室内踱起小步,既像提问,更像自语:“03号把电文加密,他就不担心,我们即使收到电台讯号,而破不开密码,他通报讯息的目的还是不能达到?”
  “我也反复考虑过这个问题。”张秋生的神态已恢复了正常,“出于保密,他对电文不能不加密,但加了密,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破开密码,他的希望也只能落空,也许他对延安充分信任,知道有解密高手,一定能破开他的密码。”
  “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推断,我分析这个03号也是在冒险一搏,他希望延安的监听单位在电波的海洋里捞到他这根‘针’,这就更增加了我对他发出的这份加密电报的兴趣。张科长,你以为我们对这个未知数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翁主任在他面前停住,把一个重重的问号摔在他眼前。
  “我觉得监听科继续全天候监听频率,随时监控03号再次出现;另外,我建议破译科立即组织力量破译这份密码,即使破不开全部电文,就是破开一小部分,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