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保加利亚史-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边的却是这一时代形成之前的历史造就了后来保加利亚人这一冷酷事实。所以追本溯源是有益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今日的保加利亚的。

  据考古证据显示,保加利亚最早出现人类是在1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当时整个欧洲除了西班牙其他地方都是覆盖了厚厚的冰雪,从比利牛斯山到高加索山,冬天几乎都占到一年的一半以上,各种动物们只能在洞穴中生活。就是在巴尔干山脉,这个常年冰天雪地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保加利亚最早的人类遗迹。在这里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遗迹,洞穴里有燧石刮削器和三角形石刀等器具,以及锯齿状器和小型手斧等,最主要是他们掌握了修理石核技术(勒瓦娄哇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另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证明此时狩猎成功率已经很高。另外我们还发现了窝棚和炉灶的遗迹,并且当时已经出现了骨针,爱美的人已经生活在世界上了。这些东西与首次在法国穆斯特洞穴中的使用器具很相似,所以人们把这个时代叫做“穆斯特文化”(Moustier),制作的工具叫做“穆斯特型”工具。这个时代因为年代久远,发现的遗迹并不多,但可以肯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保加利亚的人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大约在3、4万年前,一批新的人种从南方迁移到了保加利亚,他们是现代人直系祖先的一支,即晚期智人。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有着比尼安德特人更先进的装备。此时开始过渡到磨制石器的时代,出现了端刮器、吻状刮削器和各式雕刻器。特别是骨锥的出现,更是丰富了原始人的生活。此时弓箭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有了很多的武器,人们狩猎不再像过去那样艰难,效率大大提高。而岩画也开始大量出现,虽然保加利亚并没有像法国发现的那样的抽象美丽公牛形象,但线条却很优美,说明人们已经可以把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个文化时期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出现刻画鲜明的小雕像,我们所称的“维纳斯雕像”,其实就是孕妇的小雕像,也有人叫它“丰产之神”雕像。同时代的西欧、近东也有很多相似的古代文化遗存,考古学家们把这个时代的文化统称为“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 culture),此文化以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而得名。

  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地质时代进入全新世。大量动物灭绝,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动物。植物则从冰原和冻土地带获得解放,大量针叶林和阔叶林植物出现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动植物都开始北移,“奥瑞纳文化”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时的人类以及更加明显,削制磨制石器大量出现,另外也发现巴尔干最早的偶像女神崇拜和护身符,这些东西都已存放在博物馆中。

  7000年前,由于生活环境和使用工具的改变,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开始定居生活,村庄也逐渐出现。此时的人们驯化了牛、羊和猪,并且进行了第一次农业试验。正如前文所说,此时出现了小麦。据我们现在的考古证据,这些小麦属于亚洲传入的,与新月地区的小麦属于同一品种。但因为气候的不同,小麦也稍有不同,我们管这种小麦叫做独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来自于巴尔干野生小麦与亚洲小麦的杂交品种。在这个文化时代,首次出现了球腹长颈的瓶与罐,又称为梨状瓶,较精致者已有简单的彩绘,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四足的钵形陶器。保加利亚人此时已在文明的门槛上。我们在20世纪中叶以前曾经管这个时代叫做“斯塔尔切沃文化”(starevo)时代,来源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斯塔尔切沃遗址。但现在“卡拉诺沃文化”(Karanovo)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名称。卡拉诺沃位于保加利亚东南部新扎戈拉城附近,这里的文化堆积包括新石器时代、红铜时代和青铜时代各阶段。经过测定其年代约从公元前第6千年中叶至前第2千年。最早的发掘工作是由保加利亚考古学家米科夫和格奥尔吉耶夫于1936和1947~1957年进行的。

第四章 史前时代的保加利亚(2)
继“卡拉诺沃文化”之后的是前期线纹陶文化(多瑙河文化)和后期温查文化,线纹陶文化是以多瑙河畔的线纹陶得名,而温查文化则得名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温查遗址。在这个文化时期,耀眼的星光开始在保加利亚出现。

  我们先来看这个:

  年在罗马尼亚境内温查文化的塔尔塔里亚遗址发现了3块刻有图形的泥板,图形略近于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早期象形文字(见苏美尔文字),从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从时代及地理位置看,这3块泥板的图形,似不可能是受苏美尔的影响,而很可能是在当地产生的。而保加利亚人走得更远,6000年前不仅仅有泥板,而且还有了记录一年天像变化的历书。这部历书刻在陶制炉体周围,从左至右,分成许多纵行,行距之间标月亮圆缺记号,以圆缺的三十天周期为一个月,并以赭红色在空白处标明全年为十二个月,一年为三百六十天,有五天之差,工匠便在炉子穿眼处作了五个记号,与下一年循环相连。历书将十二个月分三个季节,同古埃及历书体系相似,而且时间也与其不向上下。

  年9月5日,保加利亚考古队在瓦尔纳附近的普罗瓦迪亚市郊发掘出欧洲最古老和最大的史前盐场。这里的最早开采是可以追溯到7400年前,在当地还发现了约30个保存完好的黏土容器,制作工艺相当精良。储存在这些黏土容器中的海水经蒸发后,析出的海盐经由容器底端的孔倒出。与此同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距今约6600年的欧洲最早的石墙和史前人类面颊骨。

  年,塞尔维亚布洛克尼克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6700年前的铜矿遗址,把欧洲人冶炼技术的出现年代提早了500年。在此之前,欧洲最早的铜矿是在黑海海滨的瓦尔纳,距今约6000年。

  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在一登场时就吓了所有人一跳,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可以大声地说,保加利亚是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之一。

  这个文化时代在保加利亚的人类主要是农民。但这些农民并不是完全定居的,他们也会到处迁徙。从爱琴海到多瑙河,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身影。从考古学家所挖出的当时的使用器具来看,那时的人虽然已经开始定居,但由于天气的寒冷,仍旧主要以狩猎、捕鱼或饲养家畜为生,而以耕种土地为辅。此时的耕种法与其他地方早期耕种法一样,一块地只用一次,下一次用另一块地。这种耕种法十分浪费,经常要到处迁徙寻找新的处女地。也正因为周期性的小规模迁徙,让巴尔干诸地区的人都有了联系,各种生产生活技术也被到处流传。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人们很难找到好的处女地。首先,多瑙河平原地区的人开始定居下来,他们建立了永久性的农庄,由于在同一地点不停的改建,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土丘和围墙。在南部城市新扎戈腊附近的卡拉诺弗遗址就是这种农庄的典型。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五个居住层,人们在这里连续居住至少1200年。从此以后区域性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保加利亚走上了完全繁荣的时代。

  我们知道,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进入了铜器时代。因为保加利亚天然的铜矿充足,所以并不需要进口铜矿石就可以进行冶炼。冶炼的器具包括武器也包括饰物,说明当时保加利亚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从挖掘出的遗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时已经有了简单的村与村的交换,证据是什么?在保加利亚山区发现了来自于地中海的凿孔贝壳钱币。可是令我们觉得怪异的却是,尽管交换已经发生,但保加利亚原始居民内部却没出现阶级分化的迹象,我们只能认为他们还是处于母系社会。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挖掘出的艺术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回纹或螺纹装饰,特别是雕像和陶瓶这一现象非常明显。比如在瓦尔纳附近曾经发现了一个小雕像,雕像是用一个大肚子花瓶来塑造一个坐着的女性。在花瓶的头部用贝壳嵌入,作为作为那个女人的眼睛,在瓶子上绘有大量的螺纹图,借以代表她所穿的衣服,或者就是直接代表她在身上的刺青。这件东西很可能是祭祀之用,用以表现古人对生产力的追求。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件玩物,是给小孩子玩的。

  这个时代的农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外来的农作物被大量引进。比如小麦已经分化成两粒小麦和硬粒小麦。由于人们的定居,可以对耕种技术进行改革,因此耕种技术也已经逐步完善化。狩猎和渔猎仍旧是一些部落的主要营生,在农业部落和渔猎部落之间经常出现物品的交换。同时也出现了保加利亚最早的房屋。这些房屋四壁是用泥巴砌成的墙,屋里有一个圆顶炉灶,用以烘烤食物。跟据我们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判定他们使用的是木制器皿,但木制器皿已经随着时间而风化殆尽,博物馆里只能展出这些木制器皿的粘土仿制品。

  公元前2500年左右,俄罗斯南部草原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早期部落文化时代结束。移民时代正式来临,一场新的变革迫在眉睫。。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色雷斯人的时代(1)
最早进入保加利亚的异民族是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这些人最早在多瑙河上、中游活动,后来随着民族人口的壮大,逐渐进入巴尔干北部地区,并在保加利亚东部黑海沿岸居住下来。但由于他们当时并没有使用青铜武器,所以在保加利亚原住民的抵抗下,没有再向南发展。

  公元前3500年,在南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因为最最早发现在俄罗斯的库尔干州,所以叫做“库尔干文化”(Kurgan culture)。这种文化是南俄罗斯草原的闪米特游牧民创造的,属于一种半游牧民的文化,他们主要操印欧语系的语言。在公元前2300年,这种文化随着游牧民族的西进,到达了巴尔干半岛和希腊。这些人的社会结构、氏族制度、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巴尔干半岛的土著居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但是在漫长的碰撞过程中,文化逐渐融合,各种新的文化突然出现,希腊历史学家把巴尔干半岛的这些融合之后的人都叫做色雷斯人,以下我们所说的各种人种都是色雷斯人的诸部落民族。此时的文化属于军事*制时期的文化,社会阶层开始两极分化,出现军事贵族和平民,保加利亚南部色雷斯等发达地区向希腊靠拢,形成城邦和早期王权国家。北方与南方不同,一直到前1600年左右才出现小型城邦,随着新的冶炼技术的传入,青铜冶炼业蓬勃发展,出现多个冶炼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冶炼中心集中在多瑙河的乌乃提西——图姆鲁斯文化遗存。因为青铜技术的发展,青铜武器大量出现,图姆鲁斯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到处征战,从多瑙河开始向亚得里亚海和黑海进攻,造成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动荡时期。因为这些人的扩张,巴尔干的大移民时期来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