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1美元:卢布 1美元:元人民币
8。1 人民币面临的风险:大洗牌(2)
2009年2月28日 1美元:卢布 1美元:元人民币
2010年9月3日 1美元:卢布 1美元:元人民币
休克篇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 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 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亿,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1万卢布原来能买一辆小轿车此时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休克疗法的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不到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此前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8。1 人民币面临的风险:大洗牌(3)
复活篇
2006年7月1日,俄罗斯宣布即日起,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标志着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外汇市场的最后一重管制,其外汇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自由兑换,亦称货币可兑换。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持有。货币的可自由兑换通常划分为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指实现了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实现可自由兑换都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俄罗斯也不例外。俄罗斯在经历了汇率制度大幅变动和金融形势动荡之后,其金融体系承载冲击的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宣布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多少会给人们带来一点忧虑。那么,俄罗斯此番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并取消一切对外汇的限制,究竟是贸然行动还是明智之举,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全面提升的国家经济实力????激进的经济体制转轨虽然使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但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得到根本好转。国家经济实力的全面恢复为卢布实现全面可自由兑换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合理的汇率水平和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是资本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的一个重要保证,稳定的汇率则是货币自由兑换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中央银行和政府放弃了“外汇走廊”制,使卢布汇率制度恢复到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制。现行的卢布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有效的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外汇市场交易和真实部门交易之间的平衡状况,这为卢布实现可自由兑换提供了良好的汇率基础。?(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临时获得国外融资的能力,其中外汇储备占绝大部分比重。近年来,由于能源产品的出口,俄罗斯贸易盈余逐年上升, 2006年年底,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达到299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位,这为卢布可自由兑换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四)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基础之一。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为目标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财政盈余并且稳定了币值。截至2005年底,俄罗斯联邦综合预算盈余16702亿卢布。另外,2005年卢布币值稳定,1-8月卢布汇率相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06年卢布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卢布币值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五)逐渐焕发活力的微观经营机制??? 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意味着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弱成为影响卢布可自由兑换能否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宏观政策支持,全面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分析篇??????? ?? 面临着大通胀的经济在前苏联—俄罗斯,本质就是要卢布还是要经济本身。事实上在前苏联的末期,选择的是要卢布而不要经济,结果经济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更加凋敝,卢布则由1美元兑卢布一直贬到1美元兑170卢布,相当于狂贬了约300倍。卢布没有保住,卢布后面的“面具”也没有保住,前苏联帝国自己也没保住,轰然倒塌了,碎裂成了分崩离析的碎片。
8。1 人民币面临的风险:大洗牌(4)
进入俄罗斯时期,仍然面临着要卢布还是要经济的问题,显然的选择是要经济而不要卢布,现在看来这是正确的,虽然产生了可怕的阵痛。所以俄罗斯卢布折算下来相当于从1美元兑换新卢布,贬到目前的1美元兑31卢布,相当于贬了180倍。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因为前面所提的贬值300倍是主要在短短的2年就完成,而后者是16年啊(其中休克期约2年贬值了18倍)。更大的成绩是年轻的新卢布已经可以自由兑换了,成为了国际货币舞台的一支力量。
贬值的根本原因是卢布找不到自己的定价权,即估值过高,导致对经济表述的扭曲。通过市场公开的、透明的、可操作的、去发现卢布的价值是必然的归宿。当然现在的卢布还是有缺欠的,原因是它的发行机制还有问题,可是卢布的汇率形成机制现在看起来已经很完善了,这与目前俄罗斯的经济主要依靠资源的出口的现实是吻合的。
现在的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更严重。当初的俄罗斯是举国上下有共识,即经济出了“严重的问题”。而现在的中国是广大民众认为经济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决策层却认为经济欣欣向荣而讳疾忌医,结果中国举国上下无法达成共识。但无论如何,现实的中国面临的就是要人民币还是要经济的问题,甚至可能还参杂着是否要面子的问题!
笔者的观点是:要保“经济”,不要保“人民币”,更不要保那个无足轻重的“面子”!
大通胀:人民币可能发生的故事
长痛篇
人民币必然要面临着重新估值的问题,先抛开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这些深层次问题。表面的看,笔者在前面曾经估算过,用以美元为锚的思路,在2005年,应该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到了2009年就应该元人民币。这样,可估算出目前人民币对外被高估约9倍!
人民币的对内估值要复杂的多。保守的思路,按前述经过修订的、笔者认为真实的2009年GDP应该是1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官方的数据是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被高估了倍。另外还有一个粗糙的保守思路,2000年GDP为万亿元,M2为万亿元;而2009年分别为万亿元,万亿元。GDP增长到倍,而M2增长到倍,此数可看出人民币至少被虚高了倍。
相对激进的思路,中国股市的总市值目前差不多相当于30万亿元人民币,但它的真实盈利能力是零,甚至可能是负数,相当于很多垃圾股。真实的估值笔者认为3万亿元都不值,被高估至少10倍。中国的全部楼市大约100万亿元,抛开土地的溢价,他的全部成本累计顶多25万亿元(笔者前面曾说过杠杆化率为1:4),在考虑折旧等因素全部楼市的真实价值很难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被高估了4倍。另外,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包括退休、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已许诺的全部是亏空,但表面数据却不会少于30万亿元。出于简洁,不注重精确。我们这样来估算国内的人民币:把股市、楼市和社保全加在一起表面上为160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上加在一起的真实人民币只有23万亿元啊!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粗糙的、激进的结论,在国内人民币至少被高估6倍。
我们把最保守的高估值倍和最激进的高估值6倍求个简单的平均数,在国内人民币至少被高估3倍以上。
还是出于简洁,我们把人民币发行看成一半依赖美元(对外),另一半依赖上述那些表面价值达160万亿元的资产(对内),平均加权,可算出人民币被高估了约6倍!。 最好的txt下载网
8。1 人民币面临的风险:大洗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