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合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双手合十-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11”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僧的反应如隔岸观火,还有一小部分说美国人那么霸道,就该给他们颜色瞧瞧,基地分子干得好。但他们没想到,大和尚会专门举办这么一场###。大和尚在###上满脸凝重,慷慨陈词。他讲,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他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穆斯林,或者什么教都不信,大家都是一样的有情众生。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相互之间都要抱一颗慈爱之心;如果有人受伤或者死去,那我们都要同样感到悲哀。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尊严,世界才会和平。愿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教别的人相互宽容,相互关爱,消除仇恨,共建乐土!在与全体僧人齐声诵念《大悲咒》之后,明若大和尚亲自撞响了法海寺那口举世闻名的大钟。听着那沉重悠远的钟声,在场的几百名佛子悄然动容,有的甚至泪流满面……
  慧昱今天是以有罪之身去法海寺见大和尚。他登着石阶,没走几步就觉得脚步沉重全身乏力。此时,他不只担心自己会受什么样的处分,更愧疚自己犯戒闯祸,给大和尚添了麻烦。大和尚要修行,要著书立说,要处理全山事务,一天天是多么忙碌,而现在却要为处理我的事情专门安排时间!想到这里,慧昱冷汗浇身,两脚像坠了铅块。
  但大和尚时间宝贵,不能让他久等。慧昱强打精神,连跑带走,用半个小时登上山去,跪在了法海寺方丈室的门前。
  大和尚的侍者看见了,便来引他进去。他进去后复又跪倒,不敢抬头。但他能闻到方丈室里奇香氲氤,令人神清气爽。跪了片刻,就听东边里屋门一响,大和尚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话:“是慧昱同学吧?起来。”慧昱便爬起身来,战战兢兢垂首而立。
  大和尚去书案后的椅子上坐下,又说:“慧昱过来,你写一幅字我瞧瞧。”慧昱怯怯地瞅大和尚一眼:“院长,我……我不会写字。”大和尚说:“出家人不要打妄语嘛,会写就是会写,怎么能说不会。这里有纸有墨,来吧。”
  慧昱一路上想像过大和尚见到他时的情形,猜他肯定会大发雷霆,严厉训责,但没想到自己一来,大和尚却让写字。他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哆哆嗦嗦问道:“院长,我写……写什么?”大和尚说:“随便。”慧昱想起昨天向吴聊老师学的那两句诗挺好,便决定写它。但他不敢用草书,怕大和尚说他张狂,就板板正正用楷书写了出来。因为紧张,这楷书没有写好,窘得他面红耳赤。大和尚说:“草书也学了吧?你用草书再写一遍。”慧昱只好壮壮胆,学吴聊的样子狂草一通。大和尚看了看说:“‘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苏东坡的这两句诗很好,有些禅意,可你写得不如另一个人。”说着,他从案头拿过一幅折叠着的宣纸,向慧昱展开。慧昱不看便罢,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来那是昨天他托人送给孟悔的那一幅!慧昱急忙跪倒在地,一边叩头一边说:“弟子有罪!弟子知罪!弟子罪不容赦,请院长发落!”
  明若大和尚将两幅字都铺到桌面上,一边看一边说:“你看,内容同样的两幅字,却迥然有别。前者满带狂狷之气,后者尽显猥琐之态。佛祖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怎么啦?”慧昱急忙叩一个头,向大和尚诚心忏悔。他忏悔自己不该饮酒,不该去石钵庵找孟悔,不该去网吧玩游戏。讲完,又请求大和尚给他处罚。
  

双手合十 第五章(6)
大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哦,你犯戒还不止一次。虽然犯的都是遮戒,不像杀、淫、盗、妄语那么严重,但毕竟是犯戒。要论起比丘戒律,论起学僧守则,你也真该受到处罚。可据我了解,你入校以来一直是品学兼优,现在为何突然连连犯戒?”
  慧昱沉默片刻,便将觉通因家中有钱,将要去芙蓉山当住持,自己一气之下也想堕落的事统统讲了。
  大和尚听罢沉吟片刻,点点头道:“怪不得。怪不得。可你去堕落,烦恼解除了吗?”
  慧昱摇摇头:“不,烦恼更重,感觉自己已经进地狱了。”
  大和尚笑了:“就是嘛。咱们凡夫众生,在起心动意的一念之间,即具八万四千烦恼,更何况你将念头付诸行动!”
  慧昱说:“可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像觉通那样,学修俱差,戒行不净,却因为家里有钱就能去当住持?”
  大和尚冷笑一下:“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不足为奇。佛教本来就处末法时代,再赶上当今的经济大潮,什么样的怪事也出来了。我猜想,觉通的父亲投资芙蓉山,不只是让儿子当住持,他还有借这山这庙赚钱的意图。”
  慧昱点头道:“是这样。可是,佛怎么能成为他们的赚钱工具呢!”
  大和尚说:“今天,赖佛发财者大有人在,教外有,教内也有。尤其是教内那些狮虫,借佛敛钱,腐化堕落,实在令人发指。”
  慧昱说:“我原来住的通元寺就是这样。”
  大和尚叹息一声,然后道:“我早已听说了。法泽老和尚是修为非凡的当代高僧,他经营多年的通元寺是一个道风纯正的禅宗丛林,现在那儿却成了铜臭味弥漫的地方,真是佛门之大不幸。”
  慧昱焦躁地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呢?”
  大和尚说:“怎么办?咱们从双手合十做起。”
  慧昱不解:“双手合十?”
  大和尚说:“对。咱们佛教徒平日最多的动作就是双手合十。可你知道它的含意吗?”
  慧昱摇摇头:“不知道。”
  大和尚说:“双手合十是古代印度人的礼法。他们认为,人的右手是圣洁的,左手是不净的。把两手合在一起,就代表了人的真实面貌,代表了世界的本相。我们双手合十,就是要明白人是复杂的,世界也是复杂的。”
  慧昱瞪大眼睛道:“原来双手合十的来历是这样!它是不是也代表了佛教界的复杂性?”
  大和尚笑道:“当然。莲花的下面便是污泥,清静庄严的背后是无尽的烦恼。”
  慧昱点点头:“真是这样。可是,光明白了这复杂性就行啦?”
  大和尚摇摇头:“不,双手合十还有一层含意:十指并拢表示‘十界互具’,左右手相合表示‘境智二法’。十界你是知道的,就是六凡四圣。你明白了人在十界中的位置,那么你就明白了人的可悲可怜,也明白了你的修行目标和努力方向。而你的修行,你的努力,都与‘境智二法’有关。境是你的心所游历、所攀缘的境界,智是你勘破境界、修证佛法的智慧。所以,这一含意讲了目标,也讲了手段。总之,你认识了人的复杂性,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佛教界的复杂性,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勇猛精进,自度度人,做一个真正的佛家弟子!”
  大和尚的开示如醍醐灌顶,让慧昱的心境豁然开朗。他千般庄重万般虔诚地双手合十,在那里久跪不起。
  等再睁开眼睛,大和尚已经不在跟前,只有侍者立在书案旁边。侍者抄起案上的一幅字说:“大和尚送你的,快拿上走吧。”
  慧昱接过条幅,只见上面是大和尚用柔中带刚的行书写的联句:
  慧染芙蓉,灵机悟透拈花旨
  昱照飞云,正法流芳继有缘
  慧昱向里屋再三顶礼谢过,便退出方丈室,出了法海寺。
  离山门远了,他到路边坐下,展开那幅字仔细观看。他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联句中,竟然嵌上了他的名字。而他的名字又和“芙蓉”、“飞云”相连,这是什么意思呢?慧昱想了想,便明白大和尚是让他毕业后去芙蓉山飞云寺,去干什么?当然是希望他“灵机悟透拈花旨,正法流芳继有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双手合十 第五章(7)
可是,觉通要去那里作住持,我实在不愿和他同住。
  不,还是要去。不然的话,佛门名声就让觉通给败坏了。既然觉通曾说让我过去,那我就去以身作则,弘扬正法,在怡春市那块地面续佛慧命,让当年迦叶看见释迦牟尼拈花而发出的微笑在那儿变成连天的花海!
  慧昱叠起条幅,站了起来。这时,日薄西山,暮霭沉沉,满山绿树中露出的一处处佛殿寺塔都显出异样的色彩,而经声梵唱,钟鸣鼓响,此时早已随绚丽的晚霞溶入无尽的虚空。
  慧昱噙一包热泪,任山风鼓动着僧衣,在那儿站了很久很久。
  秦老诌的诌:宝贝
  芙蓉山有两样宝贝。
  一样是埋在地下的元宝,有金元宝,有银元宝。谁埋的?开山和尚真智。当年皇上拨下钱来建飞云寺,建好后还剩下一些,真智就在山上找个地方埋下,让飞云寺后人急需的时候扒出来用。那个地方只有真智自己知道,他编了一首藏宝诗,里面暗示了藏宝地点,临死传给了他的接班人。他的接班人也就是第二代住持,想把财宝扒出来用,可就是看不懂那藏宝诗,到死也没能动那宝贝,只好又把诗传给了第三代。往后,一代一代的住持都想找那财宝,可谁也没能找着。据说乾隆年间有一位住持,整天琢磨那藏宝诗,琢磨来琢磨去,就得了精神病,满山疯跑,最后掉到流云峡里摔死了。第十一代住持法扬也想找,我听他徒弟讲,他在山上不知转了多少回,挖了许多地方,到头来也没找着。(他的侄子是共产党,准备搞暴动,急需钱去置枪,逼着法扬说出藏宝诗,可法扬就不告诉他。)法扬是一九四七年死的,他死之前也不知留没留下藏宝诗。几百年来,一些听说这件事的人,有本地的,有外地的,都悄悄上山找过,四处乱挖,可他们不知道藏宝诗写的是啥,一点线索也没有,这么大的山到哪里找去,最后都是垂头丧气走人。我想,要是法扬没把藏宝诗留下,那些财宝很可能会永远埋在山里不见天日。
  还有一样宝贝是贝叶经。我看过《芙蓉山志》,上面说当年有一位西域僧人来到这里,送给开山和尚一卷贝叶经,此后这贝叶经就成了镇山之宝,成了传法的信物,谁要是有了它,谁就是飞云寺的住持。正因为这样,历代和尚为了得到这件宝贝,不知用了多少心计,起了多少纷争。据说,第四代住持金和尚死后,还有人为贝叶经送了命。金和尚本来把住持位子传给了一个徒弟,贝叶经也给他了,可是等他准备升座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另一个徒弟却拿出贝叶经说,金和尚是传给了他,他应该升座。这事闹到了官府,官府查明,后者手中的贝叶经是偷来的,县官让衙役狠揍他四十大板,这和尚不经打,当时死在了县衙大堂上。
  贝叶经最后当然是传到了法扬这一代。但他死得太仓促,他传没传给徒弟,那宝贝现在流落在哪里,咱不知道。那贝叶经到底是什么样子,咱也不清楚。
  

双手合十 第六章(1)
慧昱去石钵庵找孟悔的时候,孟悔正在法堂听宝莲师太讲戒。她坐在绣有莲花的明黄色蒲团上,坐在十二位比丘尼、四位沙弥尼的后面。与她并排坐着的,则是另一位还没剃头但准备出家的华云居士。
  石钵庵每天都有两个小时的学戒课。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每天一条,讲一遍就是一年。向比丘尼讲戒,按古制是不准尚未受具足戒的沙弥尼和居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