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气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养生就是养气血-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臂拉举回头远望第五式:摇头摆尾双脚姿势不动。双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压在大腿上靠近膝盖的地方,挺胸塌腰,眼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左右转动,使整个躯干左右摆动,如同蛇一般。如图。第六式:双手攀地双腿直立,与肩同宽,往前往下弯腰,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向下拉伸,从膝盖、小腿一直到地面,使整个大腿有抻拉的感觉。双手能触到哪里就是哪里,不要盲目追求到达地面。如图。第七式:攒拳怒目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弯曲,做马步深蹲,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双手放于大腿上,掌心朝上。如图。
  摇头摆尾双手攀地
  攒拳怒目磕磕足跟第八式:磕磕足跟身体直立,手叉腰,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用力把足跟抬起,然后自由下落,做2~4个八拍;然后脚跟分开,双脚成平行站立,脚尖向正前方,重复刚才的动作,也做2~4个八拍。如图。上了年纪的人,早晚练习一番,不仅可以调节气机,让百脉顺畅,而且也避免了由于退休在家,寂寞无聊导致的心神空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如果文字看不太懂的话,您也可以去音像店买一张八段锦DVD,那样就好像有师傅在旁边指导了。跟着DVD将动作掌握之后,就可以自行练习,八段锦练习的关键在于神而非形,所以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其中每一个动作的感觉。八段锦练习起来很简单,关键是要坚持练习,慢慢地学会呼吸吐纳,从内调整身体气血的运行。很多人对这些东西总感觉很神秘,什么呼吸吐纳,什么气守丹田,觉得很难弄懂。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你坚持练习,时间久了,慢慢自己就会找到感觉,不需要刻意为之,关键在于“坚持”二字。百病皆生于气,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平时生活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过分地遮掩自己的情绪,早晚练一练八段锦,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打乱的“内环境”调整过来。“欲攘外先安内”,只要有一副强壮的身体,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
  行医这么多年,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养生,养生到底要养什么?养生就是养气血。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这就相当于我们开工厂,先要投资(买药物和食物),然后生产出成品(经过脾胃消化成气血),然后再运输出去(气血运行),前面都是辅助工作,最后才是产生效益(身体健康)的关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怒伤肝,恐伤肾”。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呢?这个就得从经络来说了。我们知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在我们人体内有12条正经,8条奇经,气血运行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定在哪个地方就淤滞了。一般来说,淤滞的地方按压会疼痛,这也就是中医说的“痛则不通”。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这些痛点上以按摩的手法轻轻揉按,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通则不痛”。身体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反应在经络上,哪里出了问题,就在对应的经络
  上敲敲揉揉,找到痛点,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些痛点如果不按、不理会的话,我们一般是感受不到的(除非淤滞到一定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跟我们的身体“对话”,洗澡时、睡觉前,在身上多捏捏、多按按,这就好像公司的高层管理一样,没事要多去公司的各个部门走走,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掉,免得留下后患。不过,凡事要因时因事而异,我们不可能同时走遍三山五岳,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照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当心情郁结的时候,要想着可能肝经有淤滞;一顿不小心吃多了,或者油腻了,饭后两小时想着推推脾经;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晚上想着好好地揉揉心包经……就像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让他(她)操劳了一段时间,总得想办法好好慰劳一下才好。这样,身体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服务。见上页图。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而生活就是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要想一下子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是懒惰者的想法。经络就和生活一样,需要一条一条去疏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
  

五脏藏五神,吃饭就是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供品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黄帝内经?灵枢?本脏》
  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座谈会,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有人起身说道:“谈了这么久,也该歇歇了,咱们找个地方祭祭五脏庙吧”。当时没听懂。后来才知道,当地方言喜欢把吃饭叫做“祭五脏庙”。这个词很新鲜,我反复咀嚼之下,不禁哑然失笑,中医很多深奥的东西被老百姓用通俗俚语说出来之后,便显得格外生动有趣起来。《灵枢?天年篇》当中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意思是说只有形神兼备时,“人”才能成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这里的形就是五脏:心、肝、肺、脾、肾,而神则是指五脏当中所藏的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志。五志,也就是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物质基础,即精气,而精气是贮藏在五脏当中的。精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所以,当人不吃饭,气血供给不足的时候,神就会离开自己的“宫殿”去“觅食”,神是五脏的主帅,它一旦离开,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再强调“民以食为天”,吃饭就是在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贡品。五脏藏五神,心、肝、肺、脾、肾五脏当中分别藏有神、魂、魄、意、志五志。气血不足会导致“五脏神”出位,“五脏神”出位会表现在我们的性格上,如有的人经不起刺激,稍微刺激一下就怒不可遏,这样的人很明显是肝血阴虚,肝阳亢盛;而工作过于劳累的人,经常会感到腰酸耳鸣,记忆力下降,连思维都会迟钝很多,这往往是脾和肾的气血供养不足导致的……这在一方面提示我们,如果最近情绪和往常不一样的话,一定要及时反省一下,是不是对哪位“神”的照顾不到位,赶紧调整一下,好好去“祭拜”一下我们身体的“五神庙”,以求身体健康,生活平安。当然了,神是由五脏中的精气升华而来的,但不仅仅受气血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阅历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左右他的“神”。同样一件事情,在甲看来,无伤大雅,但在乙看来,却是气愤不止,这样也会伤害我们的五脏。见上图。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很强调修身养性,将其放在一个至高点上,《黄帝内经》中更是一开篇就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面的文章当中也反复强调“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思虑太多,那样会伤害身体,因为神虽然是在形的基础上产生,但对形有主宰作用。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真正保证身体健康,除了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来保证气血供应,让“五脏神”不出位之外,也要在生活中多加修炼,提升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尽可能地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为小事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六淫伤形,七情伤神,神伤才是身体真正的克星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在《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的开篇,黄帝就说“所有的针灸方法,都要以人的‘神’作为诊断的依据”。这里的“神”就是我们的精神活动,也就是说,对一个人的疾病治疗之前,先要了解他当下的精神状态,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大家可以想一想,治疗疾病都要以“神”为准则,那么预防疾病呢?在谈预防疾病之前,我们先要对疾病产生的原因有个大致的了解。稍微有点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医将致病因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界的“六淫”;二是人内在产生的七情。说直白点,就是人栖身的两个大环境,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六淫”说的是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连小孩都知道,冷了要加衣服,下雨了要打伞,用这些方法来抵抗自然界的“六淫”。可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很少有人想到。我们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临各种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和自然环境一样,会导致我们身体、心灵发生变化。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抵抗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悲哀忧愁,不让它伤害我们的身体呢?我想很多人会奇怪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精神、情绪上的东西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吧?这也难怪,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连身体的问题很多人都置之不理,谁又有工夫静下来听一听心灵的声音呢?不过,如果你真的关注身体,关注心灵,关心生活幸福与否,就静下来想想吧,因为社会因素,或者说“七情”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大于“六淫”。后者伤害的只是我们的身体,而前者伤害的是我们的“神”。“神”在中医里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名词,说它藏在“心”里面,又说“脑是元神之府”。“脑”在奇恒之腑中居首位,而五脏当中以“心”为核心,“神”就藏在这样两个最重要的器官当中,指挥人的生命活动。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中医最强调人所拥有的三宝就是“精气神”,这当中精是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与自然界沟通的一个“中介”,而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