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说饮酒
说到辛味食物,我们必须谈谈“饮酒”。中国作为饮食文化的大国,酒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凡婚丧嫁娶、搬迁升职均会以酒相庆。然而,饮酒不当已变成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嗜酒则是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习惯。那么,饮酒或嗜酒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 论医酒一家
  根据《内经》的相关描述,酒的性质和作用为:性辛温,主于驱寒,提神,调畅气血。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或有一定的气血淤滞性病症的人少量喝一点酒,确实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分寸要把握好,因为过量饮酒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损害。
  不知从何时开始,酒从疗病之品摇身变为人们的杯中挚爱,因此,酒的身份也就从单纯疗病去疾的“药物”变身为招病纳邪的“妖物”。据《内经》记载,嗜酒之风在西汉时期已经盛行,不仅对酒的药物之性认识得十分透彻,而它给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已了然于心。《内经》就有“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的记载。
  * 酒本狂药,过量饮用疾病丛生
  后世医家对“酒”所致疾病多列专篇论述。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将酒称为“狂药”,言“酒本狂药,大损真阴”,认为酒有阴阳两性,阴虚者纵饮之,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出现吐血、便血、尿血、咳喘、烦躁、狂乱等症;阳虚者纵饮之,性不足以扶阳,寒者愈寒,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等。具体来说,吴澄认为酒这东西,阳虚的人喝了体质会越来越寒,阴虚的喝了体质会越来越热,实在是只会损人阴阳。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则提醒说:“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多不知。”即喝热的白酒,最易导致食道癌。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硬化、肝癌、胃癌、胃炎、中风、不育等很多疾病。
  * 嗜酒文人多短命
  酒对寿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按照生物学的常规生长规则,一般生物的寿命是其生长周期的5~7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6年,牛的寿命为30~42岁。因此,生长周期越长的生物,其寿命就应越长。《黄帝内经》认为,智齿的出现是人发育成熟的一个标志,男性智齿生长于24岁左右,则男性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4年;女性的智齿生长于21岁左右,则其生长周期为21年。由此可知,男性比女性生长周期长3年,所以其寿命应长过女性15年左右才对。但实际数据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男性的平均寿命均比女性要短。在中国,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寿命短4岁左右;数值差别最大的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14岁,女性是73岁,男性是59岁。其原因就是世界各国男性普遍嗜酒,而在俄罗斯尤甚,其酒精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文人多数都比较短命,就是与这些人嗜酒有关。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量与酒相关的作品,就知道喝酒或嗜酒是很多古代诗人的通病。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人陪伴,对着月亮也要喝;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有话题就要端着酒杯询问;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酒一点都不少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过了一夜,酒劲都没下去。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李白总共作了1050首诗,与酒有关的有170首;杜甫的1400首诗作中,有300多首与酒有关。看来酒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酒虽成就了他们的诗作,却也败坏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唐宋诗人长寿的不多:李白活了62岁,杜甫活了56岁,李贺活了27岁,杜牧活了49岁。
  * 解酒妙方
  酒虽为辛辣之味,却具湿热之性;酒为水液之状,为湿,却能燃烧,故热。酒最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湿浊内停,从而导致湿热留滞。所以,长期饮酒者,常常呈现湿热内盛的体质,出现舌苔黄腻、食欲欠佳、小便黄浊、大便黏滞之症,甚则出现肝胆湿热之酒精肝、肝硬化之象。解酒之伤,应以清热祛湿为主。
  

生活中的“苦”
* 为何良药多“苦口”
  中国传统俗语中有一句话叫“良药苦口”,这句话的真实性几乎没人怀疑,因为,我们用来治病的药物几乎都是苦的。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药为什么多是苦味呢?如果药物都是甜的,那我们吃起来会多轻松啊。
  相对于其他四味而言,苦味是最难唤起人们口舌愉悦感、也是人们最不喜欢的味道。女性喜爱酸甜食品,男性酷爱辛辣,老年人口味偏咸,却少有人喜欢苦味之品。因此,作为应该平衡的五味,苦味对人体的影响,不是摄入太多,而是摄入太少。
  老子《道德经》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过食甘、咸、辛之味引发了疾病,只能服之相对不足的苦药治疗疾病。不知这是否是冥冥之中大自然对人体五味偏失的一种纠正。我们甚至也可以这样理解,当苦药入口之后,疾病消失,身体舒适,恢复健康,可能恰恰是被我们冷落的苦味进入人体后,五味达到平衡、调和的结果。因此,正确认识五味调和的含义与作用,在平素的饮食中随时摄入一定量的苦味之品,应该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如果你是一个体弱多病之人,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饮食是否存在五味之偏。
  “苦”的甲骨文字是:
  上为“草”,表示“苦”为百草之味,因多数植物都是苦味;下为“古”,表声符。其实,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营养物质,属于甘味的,很快就列入主要食物的范畴;而那些苦味植物,则一直被冷落在一旁,却成为我们治疗疾病、纠正人体之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
  * 生活中易出现的苦味过用
  虽然平时喜欢食用苦味之物的人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生活中就没有人为苦味所伤。《黄帝内经》说:“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可见,苦味太过也可以引发疾病。生活中常见的嗜苦太过的形式有:
  嗜茶
  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的淡、静、雅之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的精髓极度契合,饮茶不仅是文人表现性情风雅的方式,并且逐渐深入黎民百姓,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多性寒味苦,尤其是绿茶、苦丁茶、*茶等。这类茶,少饮之则清热降火、安神定志、助益消化、降脂降压,确实对身体有益。但很多人误以为茶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其实嗜饮茶水也会导致身体出现诸多疾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损伤心阳——苦味入心,寒性伤阳,过饮茶水,首先导致心阳损伤,出现心气衰微的征象,如心悸、胸闷、胸痛等症,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心气喘满”之症。喘为心悸、呼吸气喘;满,同“懑”,音闷,胸闷之意。
  损伤肾阳——心阳受损,会进一步波及肾中阳气,从而出现全身阳气虚、虚寒内盛的征象,表现为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四肢冰冷、腰膝酸软、面色黧黑,甚至下肢浮肿等,即《内经》所说的“色黑,肾气不衡”。
  药物过用
  生活中易于出现的另外一种过用苦味是药物治疗的过度。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基本上都是苦味,西药中的抗生素,中药里的清热解毒药等,苦性尤强,且皆为寒性,属于苦寒之品。因此,过用药物,或治疗过度,不但同嗜茶一样损伤人体的心肾阳气,还会导致脏器功能的障碍,所谓旧病未去,新病又起。《黄帝内经》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大毒,是指毒性强,或具有攻伐作用的药物;中毒,是指攻伐作用平缓的药物;小毒,是指一般的行气活血药物;无毒,指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即使是对这些小毒或无毒的药物,《黄帝内经》中也提示我们不要过用,用药做到去其大半即可,否则就容易伤人正气。因此,临床用药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
  总之,苦味不易让人喜爱,作为五味平衡,稍稍摄入一点就可以。而对于苦味之品而言,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两类错误饮食习惯则是:一是因为不喜欢,一点都不吃,导致五味平衡中少了苦味,从而易于出现某些疾病;一是过用苦味,如过用清火药、抗生素等。
  

咸味的是与非
咸味主要来自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和钠都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特别是钠;它与肌肉收缩、心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咸味是构成我们饮食的基础味道,但大量食咸并非生理需要;而是后天诱导出来的,并且会对人体造成很多损伤。医学研究证实,成年人每天吃盐6克左右即可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很多人每日的实际摄盐量却高达30克左右;高盐膳食已被证明是导致很多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改变口味、清淡饮食;是养生必修一课。
  * 咸味的作用
  补益肾精
  肾精可以化生肾气,肾气是人体的元气,即人体的本原之气。肾气从下焦发出,就像人体的发动机一样维持着生命活动的运转、生化活动的进行。人体生命活动的强弱盛衰,均是肾气强弱的一种体现。因此,肾气虚衰的人,最容易出现疲劳乏力。肾气不足引起的疲劳症,往往见于先天禀赋差,身体素质偏弱,或过度劳累、身体消耗过大的人。
  咸味在五脏归属上归属于肾,所以,咸味药物多偏入肾,部分咸味药物有补肾的功能,如鹿茸、紫河车、龟板、鳖甲、海马、蛤蚧等,均是填补肾精的上佳药物。部分补养药在炮制时经过盐炒,其补肾作用就会增强,如巴戟天、补骨脂等。
  在这里,我们顺便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人们经常把中医的肾气与西医的肾脏混同起来。我们在临床接待病人时,常遇到这种情况:给病人切完脉后,他就会问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异常,如果你说他的肾气有些虚,这个病人立刻就很紧张,以为自己的肾功能出了问题,并立刻要求去查尿里是否有蛋白。其实,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概念是不同的:中医的肾气,是一种禀受于父母的元气,主持着人的体力、智力、生殖功能的发育等,通俗来讲,就是人体整体的一种生命力或生机,会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功能活动与代谢。所以,一个人肾气虚,往往代表整体体质状况的不良,而并非是肾功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软坚散结
  中药归类药性时,认为咸味之品可以散结,多数水生物都有这类作用,如海藻、海带、牡蛎等,可以治疗中医里的“积”症,即病灶坚硬的病症,如肿瘤、癌症、肌瘤等,除此之外,皮下结节、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亦可以使用这些咸味之品。
  活血化淤
  咸味药物多数来源于昆虫类,这类药物多秉承了虫类能爬善行的特点,善于活血,祛除淤滞,地龙、全蝎、蜈蚣、土元、水蛭等均是临床常用活血药,对于脑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过食咸味致损伤
  生活中很多人嗜食咸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