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深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装深沉-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某生长在平原地带,从不需为饮水发愁,但我却相当能理解山脚下几户人家甚至几个村子共用一口井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了。在这样的地方,井是直接关系到生存的。可想而知在这样地方生活的人对井会有多么深沉而又难舍的感情了。

  《对玉梳》这出杂剧并不出名,但这个词却从此流传天下并流传至今,我想它一定是激起许多人的共鸣了,因为思乡的情怀是一样的。文人的故乡依然是明月,也许永远会是明月,我想,百姓的故乡也依然还是井,因为它曾经带给我们的记忆太深刻太深刻了。

夜归
过了立冬,白天越发短了。我五点多出了家门开始到街上等车,我要赶往城里的小屋。等了一刻来钟,车还没等着,倒是把夜色等来了。这才发觉,这夜色竟然这样陌生而又久违。仿佛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是的,城市里没有夜色。或者说,城市里的夜色与我童年记忆中的夜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以至于我无法将它们联想到一处。城市里的街灯通宵达旦地亮着,甚至连城市里的大楼也会发光。每当我半夜失眠睁开双眼,窗外永远是灯火通明,我习惯性地抬头望夜空,然而几乎没未见到过星星。然而这一切我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习以为常了,直到再次走进今晚的夜色——这乡村特有的夜色。

  乡村的夜色是安详而又宁静的,无论春夏秋冬,每次当我半夜起身向窗外探望的时候,我看见连大地和天空也都沉睡了,一切都安静地出奇,我经常怀疑白天我们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星星们也都眯着眼打着嗑睡,天空变得越发黑不可测,仿佛白天将永不复返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感到一阵由心到身的恐慌与寒冷,于是立马钻进被窝。

  稻子想是刚刚收割完毕,连日的晴空也晒干了稻秆,于是,空气中到处飘散着燃烧稻秆的淡淡地烟味,这烟叶如同夜色一样是陌生而又久违的,也是乡村独有的。

  初冬的夜晚已经有了丝丝寒意,风不大却依然能刺透我不算厚的衣衫。我拎着我的背包独自侯在寂静的车站,街上没有人流,没有商贩,静地几乎连落叶飘零的声音都能听见,这样的静谧与冷清也是乡村所特有的。

  我把手伸进衣袋,原是为了避寒,却触到了两只桔子,这是我出门前在自家桔树上摘的,原是为车上解喝解闷用的,可是看来这会儿的无聊决不亚于车上,于是索性掏出来剥了吃掉算了。正想着,远处一对车灯隐隐约约地出现了,遥远得似乎是从另一个世界开来的,从灯光的摇晃与忽明忽暗中我能想像得出这车是如何晃悠着前行的。

  钻进了车厢,如同钻进了儿时的被窝,我感到一阵暖意,然而等坐下才发觉这毕竟不同于儿时的被窝,它太吵嚷使我无法回忆或继续思索某个儿时曾经思索过的问题。于是剩下所能做的只能是嗑睡,何况从老家到市区需要整整三个小时的车程。

  车子穿梭在已经相当黑的夜色里,街上没有街灯,也没有其它车辆,它就在这场黑暗中横冲直撞地往前开着,我知道它是在疯狂地想要逃离这片黑暗,去到那个灯火通明没有夜色的城市里,汽车对于乡村,大概永远只是过客,它去到乡村的目的大概也是为了将更多从夜色中走来的乡村出孩子接到没有夜色的城市。

  汽车永远是乡村的过客,而我想,我却应该永远是城市的过客。汽车载着我的去到城市,可是我的心却在原处不曾挪动,它已被乡村的夜色凝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还  乡
这个标题有些吓人,像是几十年没回家似的。不过我以为,几十年未归的人即便总有股思乡之情,也定然已经藏得很深,否则整日整夜的思念怎叫人消受呢?能够长年在外而不归的人,要么是在为事业打拼而将其它多余情感压藏在了心底,要么是有家不得归的。这样的人,即便最终仍愿回到故乡,那不过是图个叶落归根罢了。故乡对于他们的人生或许已不再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的还乡却只是小别,一个月都不到的小别。小别后的思乡情怀决不同于那些数十年不归者的思乡,这是日日夜夜的思念,一闭眼就能忆起往事和亲人的思念,如同后主说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好在,蔡某只是小别,后主却是永久的别离,那会是怎样一种伤怀呢?蔡某不忍揣摩,哪怕只要体会一半,也是不堪忍受的。

  虽是同往常一样的小别,但这次却稍有些特别。上次出门时正值秋未,如今归来已是冬初。出门时走过田间小路尚能闻到稻梗的清香,归来时却是踏着早晨的薄雾和淡霜。虽只是秋去冬回,却略略有一股春去冬回的味道,这一来便更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了。

  路旁的香樟树虽未落尽秋叶,却早已满树衰黄了。我远远地看见了自家的大门,像往常一样紧紧地闭着,走近看时,攀在围墙上的扁豆已经花落豆结了,连茎蔓也不似以往有力了,仿佛就要随秋风逝去一般。入得院来,原本满枝的桔子如今已摘尽,地里的青菜却不见长大,倒是蔫了一般,也是,经受了霜打的青菜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般模样若被城里人见了恐怕会顿失了吃“活杀青菜”的胃口,倒是农人更爱吃这被霜打过后青菜,别有一翻味道。墙脚花坛里两株四季桂正飘着淡淡地香味,只是一旁的腊梅尚未盛开,但显见已经含苞欲放了,若是下次再一个月后回来,必是已经盛开了。

  我掏出钥匙欲开门却发现插不进去,再一看,原来我拿的是市区租借的那间小屋的钥匙,看来这次真是出门太久了,以至于连掏钥匙的习惯也改了,记得刚在外面借房子住里我是总习惯性地掏出家里钥匙的。进得屋来,首先看到的还是那幅我从桂林带来的漓江山水画,这一看禁不住又被它带走了我的思绪,如今且住吧。

  穿过厨房,打开后门,狗狗还在老地方,只是也许因为天冷,它蜷缩在柴草堆边,看到我回来,它朝我望着,眼睛里似乎有所期待,这于我也是一种安慰,毕竟它还记得有我这位主人。

  我四处找了找,终于找到了我爱吃的桔子,它们被放在一个大筐子里,据说这样既可以透气不至于很快腐烂又不会很快就干瘪,这样的话吃到过年是没有问题的。

  屋后是一大片田地,不是自家的,上次离开时我记得那片田的主人正在焚烧稻秸,那味道闻了能像酒一样让我这样思乡的人醉,今天一眼看去,那一堆堆稻灰尤在,仿佛那味道也依旧在,只是田里已经长出片片的麦苗,远远望去,淡淡一片青绿,好像春天也已经不远了。

  其实,家乡一点都没变,而我却永远觉得新奇而美丽,大概是因为我和我的生活在变的缘故吧,不过我也知足了,好歹还有一个不曾改变的美丽故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年之将尽
近来诸事不利,这般心情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郁闷”来表达应当是很确切的吧,偏又时逢年底,况且连日阴雨,也不免要联想到年之将尽的诸般景象了。唉,冬天,总不由得使人不经意间就生出种种哀愁。其悲凉之意比起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原本也很正常,不然冬也枉叫做冬了。

  其实,冬天原本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比如期待一场雪,期待一场冬雨后茅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冰棱。可是,想到身在江南,忽又明白了这期待未免有些奢侈,雪如同北国的女儿,她是极不情愿不远千里来到江南一显身姿的。即便来了也必不久留,稍在空中行舞数步略表寒意便又急匆匆地回到她的北国去了,在江南,雪永远只是过客。而茅屋下的冰棱也显得过于古典,恐怕只能留在童年的回忆里了。于是,冬一下子变得无聊而又无奈。

  如若是在农村,冬天或许还稍有些趣味。孩提时代的冬天有许多好玩的去处,比如拨红萝卜,比如焚烧塘边的芦苇秸,而如今想来,这无非是在将冬天的使命忠实的执行罢了。好在,枯萎了的芦苇早已无知无觉,任凭它的躯干化为灰烬,它早已先于冬天而归去。贾宝玉说,草木皆是有灵的,恐怕这也是灵性所在吧。

  动物更是有灵性的。在农村,养狗的人家不在少数,这似乎与城里没多大区别,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狗狗们的命运,农家人的狗,它们最终的命运总逃不了挨宰杀。然后被扒其皮,食其肉,弃其骨,对于这逃不掉的宿命,狗狗们是否会先知先觉呢?以前听人说会的,它们会在主人决定宰杀后的第二天就能预感到,并且一改往日的调皮。对于这个说法原先我不曾相信,上周母亲电话里告诉我说等我周末回来就把狗宰了,结果周末我回家时这狗见了我竟然一脸伤心,也不似往日朝着我又跳又遥尾巴。父亲也说第二天早上喂它食都不理不睬了。怪哉,这人之将尽的悲哀,在狗狗身上竟也如此应验。遂想起不久前读到的一篇小说,一头衰老的母牛因为知道它的主人要将它卖去屠宰而泪流满面,直到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将它买去方止住了泪。原以为这是小说家的娇性文字罢了,殊不知这便是灵性了。

  从年之将尽不觉又扯到了万物的灵性了。不过总感觉万物对于自身迟暮之年的感觉竟是这般相通。就如同对冬的敏锐感知是一样的。冬的确是意味着尽头和终点了,春是萌芽与盛开,夏是成长,秋是成熟与收获,那么冬呢?无疑是归去是消沉了。若说冬意味着下一个春的来临,那未免过于遥远了。何况下一个春又于已何干呢?

  当然,冬日里照样有鲜花可以盛开,比如腊梅,比如红梅。不但盛开,并且暗香盈袖。不过那并不能够改变什么,只是突显出它们的另类和与众不同而已,或者说有些不合时宜,像是在嘲讽彼时彼刻万物的凋零,然而它不知道,自己终究逃不掉美人迟暮的那一天。

  花儿另类点还可以得到人的赞赏,如若另类的是人,那么结局就不尽相同了。

那些消逝的风景
漫漫回乡路上,我一直在看着窗外。这是我早已习惯了的坐车方式,也没有比这样更好的欣赏乡村的方式了。“近乡情怯”的心情也总是在这个过程中愈演愈烈。

  乡村总是相似的。无论是在回乡的路途上还是去往外乡的路途上,我所见到的景致竟是这样的雷同,一排人家,一排杨树,一条弯曲的小河,前面是一大片农田,农田里开满金黄的油菜花。。。以至于我常把异乡当作前世的故乡,进而又涌起一股乡愁。。。或许,天底下的乡愁原本也就是相似的。

  曾经在一次画展上看到几幅描绘乡村景象的油画作品。它顿时又让我涌起点点乡愁,画面上并不是田野并不是青山,而是几只啄食的母鸡,或是破损的羊圈里几只山羊,或是一间阴暗潮湿的旧屋,旧屋里摆满坛坛坛罐罐。。。所有这一切,让人顿时飞到那个记忆中儿时的村庄,仿佛耳边还有母鸡的咯咯声和鸭鹅的扑腾声。我猜想,这位画家定是在农村生活多年的,后来才知道,她已旅居国外多年,这些作品正是在那些岁月里创作的。可以想像,这里面凝结了多少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我也一直在品味“乡村”这个词的含义和韵味。然而它却如一缕渺远的轻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