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紫气东来-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她是清华的学生和世界冠军,也因为国际象棋项目和信息产品有着很多内涵上的一致。诸宸集美丽、智慧、清华、冠军于一身,这一概念正是紫光想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产品形象。此外,紫光也很愿意为国际象棋在中国的普及做些事情。”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详见真经一),诸宸选择紫光,源于紫光在业界的口碑,更是因为紫光在研发和技术等方面的实力和努力,人机大战才有技术的支撑。于是,诸宸那个玩笑般的设想,经过各方的努力居然就一步一步迈向了现实。
  因为有了要邀请诸宸做形象代言人的企划,就少不了和诸宸的接触。而今,诸宸的大气和对紫光的支持让紫光人一直心存感激。她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明星代言,为了保护个人的利益或者是其他商业目的,把代言产品界定得很详细,以便代言更多家企业的产品。诸宸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当她了解到紫光的定位是大IT领域的产品时,她没有计较这样宽泛的界定使她不再有可能代言IT领域的其他产品。尽管如此,由紫光复读机而萌发的邀请诸宸做产品代言人的企划不过是紫光市场推广中的一项工作,而由此写下的一段国象情缘却成就了历史上永远值得回忆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因为当时诸宸的一句玩笑,却演绎了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笔记本人机对弈的体育赛事!
  第二节 市场指挥厂商
  2004年,各主流电脑厂商普遍认为,PC市场相对较为乐观:台式机市场会稳定增长,笔记本市场会强势增长。IDC预测,台式机销量增长率将为,笔记本销量增长率将为25%。为了实现较为乐观的市场目标,厂商被各种导向指引着南征北战,有句俗话说,猫的路线由老鼠定(详见真经二),PC市场的巨大蛋糕让电脑厂商乐此不疲,充满了希望。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用户更换电脑的平均周期是4年。上一个电脑销售高峰出现在1999年到2000年之间,故2004年可能会出现一个更换高峰,这可能对台式机有所拉动;但未来中国PC市场会有明显转变,大量新客户将远离台式机而选择笔记本电脑。
  整个市场的增长动力又和国家大的经济环境有关系。从商用PC市场来看,2004年教育行业仍然具有强劲发展势头,政府信息化领域也有很大的机会;而在家用PC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快速提高,需求无疑会有所增长,一、二类城市市场PC普及率已超过50%,三类、四类、五类市场相对边远,PC普及率不高,更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
  还有一个重要的成长动力是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宽带、平面显示技术以及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等日臻成熟,为整个产业的下一步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产业成长是有规律的,笔记本电脑目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即使是平均成长的产业,也会因产业和技术的变化带来一些平均成长中的局部快速成长,带来新的产业机会。
  然而,在整个PC行业洋溢着希望的同时,回首2003年中国PC产业却不容乐观。在销量攀升和价格下滑的一涨一落间,PC厂商原本已不太丰厚的利润空间又被步步蚕食,中国PC厂商似乎再次走到了关乎生存的十字路口:坚守国内市场,惠普和戴尔步步紧逼,民族品牌的价格优势正在减弱;进军国际市场,与国际巨头相比,技术领先性和品牌知名度皆难占上风。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国象情缘(3)
旧的市场格局正在裂变,新的市场势力迅速成长。有业内人士感慨说,“PC市场不是有钱就能做,产品做出来很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营销体系做支撑,两三个亿资金都能瞬间蒸发。过多的门槛迈不过,就很容易遭受灭顶之灾。”
  面对高度同质化的PC产品,常规的策略无非是价格拼杀和渠道压榨。中国PC厂商何以重塑PC市场地位、从价格战中摆脱出来?硝烟中可以感觉到2004年PC市场的一场恶战似乎是在所难免。面对来自众多国内外品牌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紫光的出路就是要突出重围。
  作为国产笔记本电脑的强势品牌,紫光认为,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市场蛋糕很大,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机会。面对关键的一年,紫光要审时度势,苦练内功,积累资源,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整合、发挥自身的优势!
  如何打好这一仗,紫光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2003年3月,诸宸成为紫光形象代言人之后的第一个生日,是在紫光过的。席间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卡斯帕罗夫几乎每年都要搞人机大战,什么时候我也能和紫光的电脑比一比呢?希望紫光在中国搞一场人机之战,也为国际象棋的普及发展做点贡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诸宸的一句玩笑话点拨了紫光的经营者,紫光的相关方面认真记住了这句话,并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各种准备,积极寻找机会达成诸宸的心愿。这一准备,就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
  第三节  “紫光之星”诞生
  2004年,个人电脑的CPU正式拉开划时代的序幕,从32位到64位的提升,似乎预示着英特尔与AMD在中央处理器领域的抗衡更加激烈。在这次较量中,AMD率先推出的64位中央处理器,到底会在市场上有何表现呢?当时,紫光基于64位中央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的研发已具雏形。紫光研发工程师通过对64位处理器的性能测试和分析,发觉其计算能力达到了非常惊人的水平,单从运算速度方面来讲,即完全满足国际象棋“人机大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增强整机性能,紫光对各种配置都作了精益求精的甄选和测试,最终做出大胆决定,让自己的机器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对战。对战的是一款身份对等、顶级配置、顶级性能的“紫光之星”笔记本电脑。
  时任紫光形象大使的诸宸用一次特殊的比赛,将企业、冠军、运动这三个并无干系的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中国首届国际象棋人机大战也书写了中国IT产业的一次经典赛事,一段国象情缘。
  然而,将当时在国内尚属“冷门”的国际象棋和中国的IT联姻,在国内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能受到多大的关注,又能得到多少认同?这恐怕没有几个人心里有底儿。
  “IT行业经过2001年的调整之后,现在进入了一个缓慢回暖的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IT技术的进步必将推动应用的发展。”清华紫光高层在谈起这场备受瞩目的战役时说,“现在我们正按照摩尔定律以非常高的速度发展我们的信息产业,七年前堪称经典的‘人机大战’要用很大的房间来放比赛用的服务器,而七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将其集成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里面。清华紫光想用自己的实践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这样一个比赛的机会来展示清华紫光跟随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希望我们的紫光笔记本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其实,早在中国首届人机大战开赛之前,其他国家已有过多次人机对垒,电脑和人脑的较量真可谓难解难分。
  不妨翻阅一下国际象棋“人机大战”的历史记录:
  (1) 1958年,名为“思考”的IBM704成为第一台能同人下棋的计算机,思考速度每秒200步。
  (2) 1979年,国际象棋软件被开发出来。
  (3) 1979年,国际象棋软件达到专家级水平。
  (4) 1983年,BELLEAT&T开发了国际象棋硬件,达到了大师水平。
  (5) 1987年,“深思”以每秒钟75万步的思考速度露面,它的水平相当于拥有国际等级分为2450的棋手。
  (6) 1988年,“深思”击败丹麦特级大师拉尔森。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国象情缘(4)
(7) 1989年,“深思”已有6台信息处理器,每秒思考速度达200万步,但在与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的“人机大战”对阵中,却以0比2败北。
  (8) 1990年,“深思”二代产生,使用IBM硬件,吸引了前世界棋王卡尔波夫与之对抗。
  (9) 1993年,“深思”二代击败了丹麦国家队,在与前女子世界冠军小波尔加的对抗中获胜。
  (10) 1994年,英特尔世界快棋挑战赛。有17位特级大师参加,比赛地点在德国慕尼黑,采取双循环闪电棋赛。参赛的是一台装有Fritz3软件、装备最新式英特尔奔腾90处理器的电脑,当时欧洲只有三台这样的电脑。在复赛中,卡斯帕罗夫以4比1大胜Fritz3。
  (11) 1996年,“深蓝”诞生,其棋力(性能)高于“深思”数百倍,在与卡斯帕罗夫的挑战赛中,“深蓝”一胜两和。
  (12) 1997年,“更深的蓝”开发出了更加高级的“大脑”,4名国际大师参与IBM的挑战小组,为电脑与卡斯帕罗夫重战出谋划策。最后,“更深的蓝”以3比2击败了卡斯帕罗夫,卡斯帕罗夫要求重赛,但没有得到回应。
  (13) 2001年,一家德国公司开发的国际象棋软件“更弗里茨”击败了卡斯帕罗夫、阿南德以及克拉姆尼克之外的所有世界前十位棋手。
  (14) 2002年10月,“更弗里茨”与克拉姆尼克在巴林进行“人机大战”,思考速度为每秒600万步,双方以4比4战平。
  (15) 2003年1至2月,由两位以色列电脑专家研制的“更年少者”与卡斯帕罗夫举行人机大战,双方3比3战平。
  人机大战的历史是人类国象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计算机发展的缩影。紫光只有研发出更快、更好的计算机才能迎接这次挑战,前进中改革,发展是硬道理(详见真经三),经过各方的努力,顶级配置的“紫光之星”诞生了。
  曾有一位《真理报》的记者问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他是否有计划与电脑进行一场新的对抗赛。他说:“我是很想再来一次,但是这种比赛组织起来很不容易,需要全球关注和一台大型电脑。”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人机大战所使用的电脑都是“大块头”,当年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就重达吨,有冰箱那么大。试想一台小小的紫光笔记本电脑能够经受得起这样的考验吗?能够完成展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使命和普及国际象棋的美好初衷么?
  时间退回到2004年4月初,离正式比赛仅仅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那段日子的艰辛,恐怕每一位紫光人都记忆犹新。在AMD公司、华宇电脑、威盛电子、ATI科技、日立环球存储科技、迎飞凌科技等世界著名硬件公司大力支持下,第一款64位笔记本工程样机顺利诞生了,它汇集了包括AMD  Athlon64  3400+ CPU、60G 7200rpm硬盘等一系列在当时绝对世界顶尖的配置。
  硬件要素完备了,软件能否匹配优异也是一大关键。软件配套开发的合作伙伴挑选和软件测试工作在2004年2月就拉开了帷幕,最终选定的是全球国际象棋对弈软件水平最高的人工智能软件作为合作开发伙伴。此对弈软件的一大特点是,随着电脑计算能力的提升,其国际象棋等级分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在顶级配置的“紫光之星”上,该软件的表现水平远远高于普通的笔记本电脑。紫光研发团队精益求精,又对软件进行了相应调整。一位曾经作为卡斯帕罗夫计算机顾问,并参与所有卡氏与“深蓝”比赛的国际象棋软件开发资深专家看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