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言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   郭振玺
  2006年初,我和《对话》栏目主创人员座谈时,讲过一句话,我说: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应该有一种“承担”。
  “承担”首先是一种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媒体人的一种工作激情,还有我们的主创人员一刻不停观察社会的眼睛。已经开播6年的《对话》,是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力的优秀谈话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最具经济特色的强势栏目之一。因此,在我看来,《对话》应该有这种“承担”。
  2006年末,《对话》制片人找到我说:“我们想把一年来,《对话》做过的一些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节目,结集成一本书,书名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我为有这样一群严肃、认真、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的同事而感到欣慰。
  顾名思义,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命名,以就业、教育、医疗、农民工、新农村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记录了诸多专家、学者、官员和各界有识之士新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辨,为我们奉献了一道“思想大餐”。在这本书里,我们发现思维有正向的,有逆向的,有多元主义观察;有感性经验判断,有理性思辨,有实证观照;有微观切入,有全景扫描……如是,才更接近科学,更贴近实际,对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此。
  中国经济正在转轨,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转型期既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必会引起各利益主体的博弈。
  “和谐”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也是我们创作节目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谐的社会意味着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对话》节目2006年对于社会民生问题的最忠实记录,同时,我们又希望通过出版这本书,表达我们的思考,并乐意牵手更多的同道关注这些社会现实。
  社会结构的转型也相应地带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传统,直观现实,感知未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为方式才能踏上时代的节拍。
  身处剧烈变化的时代,追求创新、勤于思考,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精神气质。我们愿意借《对话》这个平台,不断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的观点和案例,使我们的大脑更理性、更有建设性,使我们的脚步更加稳健;思想也更有远见。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的古训,也是我们创作时尊重的理念。《对话》团队将一如既往,不断创新。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对话》这个团队,他们把“承担”一直装在心里。有了这样一本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节目,还有了整个节目更准确的定位和更深刻的社会思考。
  余话不说。是为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病难(1)
【背景介绍】
  “看病难”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原因有三:第一,这个问题不只涉及到一部分人,而是涉及到13亿人,每一个人的利益都牵涉其中;第二,“看病难”不单是医疗问题,更涉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第三,医疗服务的管理、发展和改革均存在很多问题,对此老百姓很不满意。
  可喜的是,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提出将通过发展农村卫生、小区卫生,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转化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推动医药购销制度改革,打击商业贿赂,整顿医德医风,逐步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嘉宾简介】
  卫生部部长  高强
  哈尔滨新发红十字医院院长  战胜军
  协和医院常务副院长  李学旺
  积水潭医院院长  田伟
  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  许戈良
  主嘉宾:卫生部部长  高强
  →他,在非典肆虐时期“受命于危难之间”;
  →他,走访艾滋村,心系艾滋病孤儿的健康成长;
  →他,驳斥“中国人感染禽流感”的夸大报道;
  →他,永远把人民的生命和百姓健康放在第一位;
  →他,一向低调处世,却总在非常时期高调走入人们的视线,在国内外多次与公众“面对面”;
  →他,为了破解当前的“看病难”,曾经“南征北战”,一次次痛斥行业不正之风……
  【精彩观点】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说到哪儿看病都难,到哪儿看病都贵,它是到大医院找名医看病难,也是到大医院或者寻求一些比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费用贵。
  ●政府对于卫生的投入会越来越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的最终目的不是投到医院上。医院是个二传手,政府每增加一笔钱必须反映到群众的利益上。增加一笔钱投入,就要减轻患者的一笔负担,这才是政府投入的目的,也是我们医疗机构应该做到的。
  ●医患间的关系应该是:医生把患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患者也把医生作为朋友,信任他、相信他、尊重他。这样互相信任,互相沟通、交流,特别是建立感情的交流,医患的关系会大大地好转。
  【思想交锋】
  陈伟鸿:怀着共同的期待,这个春天我们依然在一起。大家好,这里是《春天的约会》。说到我们老百姓关心的民生话题,在2005年的时候全国有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在“看病贵和看病难”这一项有非常多的人都有同感,所以“看病贵和看病难”排在了百姓最关注的十大民生话题的第二位。这个话题跟其他民生话题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仅仅是关系到某一类人或者中国的某一个角落。因为无论你是在城市或者是在乡村,无论你的生活是贫困或是小康,这都是一个和您息息相关的话题。
  ◆谁来拯救病人?
  王小丫:就在我身边坐了一位大姐,她姓赵,是我们众多的老百姓当中的一位。她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了,但是没有办法去医院。大家来认识一下赵大姐。赵大姐,您好!赵大姐今天看上去气色不错。我知道你在2005年9月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什么病呢?
  赵大姐:当时我是子宫外孕。
  王小丫:宫外孕。
  赵大姐:完了还有阑尾炎穿孔。
  王小丫:阑尾炎还穿孔了!这挺难受的吧?当时身体不舒服到什么程度?
  赵大姐:到什么程度?一动不能动。
  王小丫:那怎么办呢?
  赵大姐:疼得自己袜子都穿不上。那是在9月份,拖了20多天。
  王小丫:20多天?
  赵大姐:20多天!一直到10月份住院。9月份确诊让我去住院,我没去。
  王小丫:为什么呀?
  赵大姐:没钱呢。我也没上过大医院。听人家邻居说,上大医院看病,没等吃一片药,这个化验那个化验,就给你化验蒙了,一片药没吃就得花出去一两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病难(2)
王小丫:就是您听说大医院得收这个费,害怕了。
  赵大姐:再一个,还怕没钱。你上大医院没那么多钱,上小医院吧,上小医院咱也得需要先拿了钱,是那么回事吧。
  王小丫:这个时候您还是没有钱怎么办呢?
  赵大姐:我说我不手术了。
  王小丫:当时您的心情有点自暴自弃了,就无所谓了。
  赵大姐:我就豁出去了,就这么想的。
  王小丫:后来晕倒了。晕倒了之后呢?
  赵大姐:晕倒了之后,邻居给我整到了医院。经过战院长一说,战院长说:你马上得手术。
  王小丫:这个时候碰到了一位院长。
  赵大姐:最终给我手术了。手术在医院待了20多天,我也没花多少钱,就是邻居给我拿了1000块钱。
  王小丫:赵大姐在去年身体非常的不好。
  赵大姐:不好。
  王小丫:其实挺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的院长,最后这个钱是战院长替你出的?
  赵大姐:对,感谢我们有一个农民的好医生战院长。
  陈伟鸿:我们今天看到赵大姐脸上的笑容,大家都非常欣慰。赵大姐,您真的是非常幸运,有一位好心的医生把您从死亡的边缘又重新拉了回来。事实上在我们的周边也有很多人曾经遇到过你这样的烦恼,遇到过你这样的麻烦,甚至说得严重一点,就是遭遇过这样的苦难,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您那么幸运。我手边有一份卫生部发布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上有几个数字可能能够让我们看到大家看不起病的这种现状:老百姓该去看病而没有看病的比例在1993年的时候是1/3,但是这两年已经达到了5成,而患者该住院却没有住院的已经达到了近3成,在所有提前出院的患者当中有6成以上是因为支付不起相关的费用而出院的。其实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让老百姓看得上病。我想今天我们不妨就把刚才赵大姐的救命恩人战院长请到台上来,让他跟我们一块来聊一聊如何能让老百姓看得上病。掌声欢迎来自哈尔滨新发红十字医院的院长战院长,有请。战院长您好。
  战胜军:您好。
  王小丫:您好,战院长,请坐。
  陈伟鸿:战院长看到赵大姐今天的脸色,您觉得她是不是恢复得挺好的了?
  战胜军:她已经恢复到基本正常了。
  ◆医生救人何时不再考虑经济?
  陈伟鸿:恢复到基本正常了,刚才小丫问,赵大姐为什么不愿意去医院,其实就是一个钱。后来是村里的人帮她凑了1000块钱,后来您给她垫付了多少才让她做了这个手术?
  战胜军:垫付两千多。
  陈伟鸿:你们医院总是这样通过减免的方式,让这些需要治病的人得到及时的救助吗?
  战胜军:应该说我们10年来就是这么做过来的。但是也很无奈,医疗是要有成本的。
  陈伟鸿: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已经病到这样的程度还坚决不做手术。在您接触的病人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甚至比这样的情况更严重的?
  王小丫:就是没有钱的。
  战胜军:我刚从医的前10年,这种现象几乎是罕见的。那个时候的挂号费是一毛钱,应该说尽管医疗水平很低,技术条件可能也不高,但是在经济上好像彼此没有利害冲突。这是我从医28年的前10年。中间的10年那就是社会在变革。那么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年间,我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老百姓有病扛着,是越演越烈,越来越重。有一个病人我们诊断的是肺癌,他自己就是因为家庭困难,那个时候完全可以手术,他不去。拿了片子回去之后,就自己用偏方。
  陈伟鸿:用什么偏方?
  战胜军:什么蜈蚣煮鸡蛋,什么核桃皮泡水喝。
  陈伟鸿:这些所谓偏方就是一些可以少花钱,不花钱,他就宁肯相信它了。
  王小丫:这些偏方有用吗?
   。 想看书来

看病难(3)
战胜军:不会有作用的。
  王小丫:只是一个心理上的安慰。
  战胜军:对,因为我也是肺癌的患者,所以我对他很关心。我去过他家3次,一次比一次重。我为他免费拍了两次片子,看得很心酸,还没办法跟他说。开始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