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突围-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序言:突出重围
文/黄健中
  秋意渐浓时节,冯小刚导演根据我的老乡莆田籍作家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拍摄而成的军事题材大片《集结号》即将上映,杨金远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这部号称中国版《兄弟连》的影片从取得杨金远小说电影版权开始,就备受影迷和媒体的关注。该片在故事情节与主题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就是关注战争大背景下“小人物”(士兵)的命运,“打造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诸多有冲击力的信息,实在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杨金远先生,他的憨厚、淳朴、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交往过程中,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他的长篇军事题材巨著《突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已经和杨金远先生商定,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因为小说中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系列精彩的戏剧冲突无疑都使这部作品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军事题材佳作,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冲突的描写更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主人公陈池龙的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既单纯又复杂,他从木工匠到红军游击队副营长再到一个县的县长,经历了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部队军旅生涯,还经历了土改、大跃进、文革等政治运动。在战争年代,战火纷飞中陈池龙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战火的洗礼,他一次次奋勇拼杀冲出敌人的重围,屡立战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员,而在生活中,他却始终难以逾越心里的重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中总是处于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但不管什么人对他作如何严厉的批评教育,他始终无法改变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念。
  在《突围》中,主人公陈池龙,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经历的挫折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金戈铁马和战火硝烟把他锻炼成为斗志男儿,他的精神世界单纯而冷峻,他是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的执着使他在战火中成长。他的执拗,使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怪物”。而他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真诚,对于军队的热爱,对于军人经历和身份的珍视则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一次次人生现实的“突围”使他成长,而心理“突围”的失败则使他逐渐被现实所抛弃。
  近年来,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大受欢迎,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亮剑》,从《狼毒花》到《士兵突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和平时期,从高级将领到普通一兵,军事题材的作品无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战争艺术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将人们的视角汇聚到了一起。这些文学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个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而杨金远先生的军事题材小说《突围》在这众多的军事题材作品中则显得与众不同。他更加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叙述中,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以小写大,以简概繁,在看似淡逸的笔墨中缓缓引出重大的人生或历史命题。我们从他的这部作品中所看到的并不是热情奔放的宣泄和拖沓冗长的情绪化的张扬,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由人物和情节编著起来的精彩好看的故事,展现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人物精神史诗。很显然,金远先生在这部作品中所构筑的小说世界,既有对人性弱点的解析,也有对世俗人生的批判,他试图把人们引向人性真善美的纯净境界。我们从中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灵魂的颤动。
  可以这么说,《突围》是我近年阅读的小说中最具超前意识的一部作品,在平淡中见其真谛,希望有识之士读一读这部作品,我认为这是福建作家中写出第一部最值得一读的小说。
  

自序:从《集结号》到《突围》
文/杨金远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就要上映了,说实话,心里非常期待,也有一些激动,作为一个以笔耕为生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第一次从钢笔字变成铅字,我的心里激动万分,这次有幸能够与冯导合作,由他来把我的作品拍成电影,对于我的写作生涯来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怎能不激动呢?
  适逢此时,群言出版社准备把我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突围》出版,让我为这部作品写几句话。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创作时的一幕幕情景。
  我出身农村家庭,因此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人物风情都十分的熟悉,生于斯,长于斯,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我的笔也最喜欢描写这些事、这些人。当初写《官司》一文,塑造了一个“太认真”的人物“老谷”,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他勇敢、坚强、服从命令听指挥,他认真、负责、遇事喜欢追个究竟。而我文章的结局,也是全书的高潮部分,可能会让人们大吃一惊,也会让人不由得发出一声浩然长叹。
  写完这部作品,对于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总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促使我再次提起笔来,准备将军事题材的创作进行到底,重新塑造一个认真、较真到执拗,甚至有些偏执的人物形象——陈池龙。个人生活的遭际,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战场上的一次次突出表现,一次次奋勇杀敌突出重围使他备受瞩目,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战地指挥员,然而,他并不是人们所熟悉革命军事题材中所塑造出来的那种高大全似的人物。在对敌人的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毫不畏惧,而面对心理的痼疾,他却始终难以突出重围,心理的情节始终萦绕心间,他为此受到过处分,他为此遭受人们的白眼,是的,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个并不完美的英雄,但是,他无怨无悔,直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是的,他的人生也不够完美,他的形象不够光辉,但是我相信,他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我并不奢望人们都完全赞同他的观点,都赞成他的做法,我只想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有这样一种活法,有这样一种追求。
  其实,人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或是伟大,或是渺小,人们都会为之奋斗并不懈追求。人不可能千人一面,世界也是多姿多彩,变化万千,那么,人的追求也就各种各样。也可以这么说,我想说的,是一个突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追求的故事,一个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俗套,却不乏新意的主题。
  

《突围》第1章(1)

  1937年,闽中的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闽中地区虽是国民党在福建的统治核心,蒋介石把闽、赣两省划分为12个“绥靖区”,由中央军分兵把守。闽中地区属“第11绥靖区”,由第九师第二十五旅旅长张琼率部驻守。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则被调往第11次“围剿”的前线,后方相对空虚。何况这时的闽中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游击根据地,并成立了闽中特委,原先的福清和闽中两支游击队分别被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周映丁出任第二支队支队长,李铁任政委。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红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以各自根据地为依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斗,互相策应,四处游击。他们在当地动员群众,成立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斗争。为了保证“四抗”运动顺利开展,红第二支队首先打击那些欺压群众,民愤较大的地主、土豪、劣绅,使农民们得到了实际利益,更加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纷纷加入贫农团、少年儿童团和民族自卫团等革命群众团体,从而把闽中游击战争推向了高潮。
  陈池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成为红军游击队里的一名战士。
  实际上,陈池龙在参加红军游击队前,曾有过犹豫。和他的木匠手艺比起来,他想不出参加红军游击队有什么好。恰恰这时,父亲陈觉苍因得了一场暴病撒手归西,这对陈池龙来说实在打击太大了,从此他对木匠手艺就再也提不起劲来。相反,他整天要面对的除了媳妇九红,还是九红,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陈池龙参加红军游击队的动机其实非常明确,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土匪王世吾报仇。
  陈池龙参加革命的介绍人恰恰是红第二支队支队长周映丁。说起来周映丁跟陈池龙还是半个老乡,周映丁的妻子陈秀珍跟陈池龙是同乡,都是龙潭村人。正因为是老乡,陈池龙便没有完全把周映丁当红军游击队的领导看,有一大半,他把周映丁当成了乡里人。他把周映丁拉到一边说:“老周,咱们也算是同乡了,咱们也不说客套话,有件事你得实话告诉我,你说,革命还管不管像王世吾那样的土匪?”对陈池龙的情况,周映丁多少也知道一些。周映丁便说:“当然管,为什么不管?!”陈池龙说:“怎么管?”周映丁说:“改造他们!消灭他们!”陈池龙说:“你说的都是实话?”周映丁说:“当然是实话。”陈池龙一听笑了,说:“老周,你这话我信了!这个革命我参加定了!从今往后,你让我往东我不往西,我生是革命的人,死是革命的鬼!但有一点你得答应我,有一天,我一定要亲手干掉王世吾。不报此仇,我陈池龙誓不为人!”周映丁却觉得陈池龙的世界观有问题,立足点站得太低,胸怀太狭隘了。像许多喜欢说大道理的那类干部一样,他忙说:“不对!不对!参加红军游击队不单单是为了报个人的恩怨私仇,而是要解放全人类。知道吗?” “解放全人类!”陈池龙说,“先干掉他娘的王世吾,再解放全人类。”
  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陈池龙果然作战非常勇敢。陈池龙被编在红军二支队二团六营三连,枪支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战士只发给一把大砍刀。陈池龙刚来队上,自然只能分给大砍刀,但他已经很知足了。他把大砍刀磨了又磨,刀片磨得很亮,刀刃锋利得只轻轻一抹脖子,脑袋就可跟身子分家了。平时没有仗打,陈池龙就拿大刀砍树脖子。山上有的是树,都碗口般粗,陈池龙挥起大刀,一刀一棵树,有时一口气能连着放倒十几棵树,一茬茬碗口般粗大的树木就像人脖子一样在陈池龙的刀下纷纷滚落在地上。树断处流出来的汁液,在陈池龙的眼里,分明就是王世吾断脖子流出来的血,散发出醉人的腥气。有了这身本事,陈池龙愁的就是没仗打,一天不打仗,就觉得生活非常没趣。那时候,他就会跑去找周映丁,缠着周映丁给下战斗任务。周映丁却总是说:“不急不急,你还怕没仗打呀?”陈池龙说:“就是没仗打呀,还能不急?”周映丁笑了,说:“别到时真的来仗打了,你又怕了。”陈池龙火了起来,“谁怕了?怕死还来当什么鸟兵?”
  

《突围》第1章(2)
使陈池龙不可理解的是,既然没仗打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去剿匪,把王世吾打他个稀巴烂!
  5月份,部队接到命令,准备参加对国民党中央军的运粮伏击战,然后把粮食送往游击队,接济各游击部队。根据上级命令,团参谋长马超负责指挥这场战斗。伏击小组由20名精英组成,这20人里却没有陈池龙。陈池龙不服气,立马跑去找马超,吵着说为什么不让他去?马超说:“这次战斗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