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草的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蒲草的记忆-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过年做黄酒,生豆芽,做豆腐,我想起烟筒盖子,说明过年在我小时候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男孩可以放炮,吃好吃的;女孩则喜欢穿新衣,吃糖块。

  人过三十,娶妻养儿,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二步并成一步走,还嫌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年,对中年人来说,虽说也有一点兴奋,但心里想得更多的,则是对家庭的责任:子女大了要上学,学习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孩子不上学,眼看着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没有新房怎么办?父母年龄大了,整天下地劳动,万一劳累成疾怎么办?弟妹们也都成家生儿育女了,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虽说见面满脸微笑,衣着高挡,但是微笑背后是什么?高级的衣服里面又是什么?

  还有许多。当然这是我的想象,也可能是多此一虑。俗语说得好:有钱难买老来福,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这二句俗语当中,并没有提到中年人的福在哪里?

  上有老人不是福吗?下有子女不是福吗?有人这样对我说,我无言以对。

  在这儿,我还想加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与冬天有关,这个故事与过去的农村有关。

  在村里,过去我家有一个穿壶,就是在火炉子里面放的那个又细又长的水壶。后来和父亲说了,他老人家说我这个穿字写错了。我问他老人家怎么写?父亲说了这么三句话儿:

  兴字头,

  林字腰,

  大字底下卖火烧。

  这三句话,写成一个字,就是:爨。

腊月:春联
腊月:春联

  
  村民的节日,基本上与群体娱乐,勉劝农事,祈求丰收,祭祀祖先有关。以农为本,驱灾祈福,又是所有节日的特点。儒、释、道三教并存,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佛教、道教为两翼的文化格式,养成了善良、宽容、纯朴、务实、敦厚的民风民俗。

  在村里,数除夕节最能体现节日那种气氛了。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村里人称之为除夕节,也叫年三十。除者,岁时逝也;夕者,夜晚也。原意是:

  一夜连双岁,

  三更分二年。

  忙忙碌碌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一刻更显珍贵,尤其留恋。除夕这天,村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第二天的过大年,进行最后的准备。

  第一项工作,首先是清扫卫生。室内室外,都要彻底打扫一遍,就是平时很少光顾的墙旮旯,也要认真清扫。俗语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圈;院里院外,喜气洋洋。大部分人家,还要把院里的垃圾杂物,以及厕所里的粪便,都要清理出去。

  把院打扫干净之后,然后是安置神位,村里人习惯把各路神仙统称为“爷爷”。村里人认为,春节凌晨,上天诸位神灵都要降临人间,与民同乐,与民同庆。村里人一般请得神仙有:财神爷、灶君爷、土地爷、天地爷。木匠人家还请鲁班爷,读书人家还请文昌爷,饲养牛马驴羊的人家,还请马王爷。所谓的请,其实就是在一张黄纸上写个牌位,牌位旁边再写一副对联,贴在一块木板上,前面摆上香炉,在香炉里插一小枝柏树,牌位旁边放上一些香和蜡烛,这就行了。

  土地爷的神位,大都摆在人家的大门里面。灶君爷的神位,一般设在人家的锅灶上。天地爷的神位,一般设在人家的院落里。财神爷的神位,一般设在人家居住的房子里。文昌爷的神位,一般设在人家的书房。马王爷的神位,一般设在人家的牛马圈外面。

  下来就是写春联了。村里人写对联,一般找有文化的人来写。其实他们也会写,只是不愿意磨墨洗砚,展纸捉笔。记得祖父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就为村民写了一辈子对联。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写至天黑,就坐在坑上不动,给村里人写对联,给村里人写爷爷的牌位。写完一家,接着再写第二家。写累了,就靠在被子上躺一会儿,或者是抽支烟。然后接着再写。人常说,文如其人,其实是字如其人。看一个人写出来的字,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来。祖父是非常正统的教书先生,言行都极其规范,从他老人家写出来的字,就可以看出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绝不是我笔下的狂草疾书,也不是那种龙飞凤舞,而是横有力,竖有劲,一撇一捺见功夫,用二句成语来说,就是:

  *浑厚,

  真气盎溢。

  祖父走了之后,父亲又继承了祖父的遗风,接着为村民义务书写对联。而我则是在他们基础上,又多了一些个性。反映在写字作文上,就是一种浮躁,也可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是天性,也是性格。但在我的骨子里,不能否认祖父和父亲遗传给我的那种与人为善。

  有时,我在场的话,看见父亲那么累,我说我替您写写吧!虽然没有父亲写得好,但是我写得快。有人喜欢我的字,有人就不喜欢,他还不敢明说,先让我抽根烟,然后和我闲聊,这意思就是让父亲写。因为父亲写得工整,而且还传统实在。而我的字是龙飞凤舞,不拘形式,好像写钢笔字那样。

  写好对联后,就该贴对联、贴字楼、贴窗花了。有的地方还贴门神,村里没有这个习俗。对联多为红纸黑字。一进腊月二十,村里人就开始置买红纸。 

  近年来,从城里流传到村里一些不良现象,就是过年不写对联,而是从商店里买印刷好的对联。小的五角一对,大的一元一对,这也是极其少数的。大多数村里人还是自己写,一来省钱,二来主要是要这个气氛。

  在这儿,我想起村里人讲过这么一件故事:过去人们不会写字,过年还必须要写对联,贴对联。没人写,怎么办?只好捉一只蜘蛛,放进墨盒里,之后把它取出来,放在红纸上,再用一只碗儿把蜘蛛扣住。过一会儿,把碗拿走,可以看见蜘蛛在碗里面窜出来的“字”。 这样反复进行数次,一副对联就写好了。正好有一位老秀才看见了,左看右看不认识,这是什么字呢?问其它人吧,又怕人家笑话,只好胡念一番:

  一冬无雪天藏玉,

  三春有雨地生金。

  人们见这位秀才学问这么高,连蜘蛛窜出来的字都能认识,就问他老人家这是什么字体?秀才摇摇头,之后又点点头:“好像这是鸟虫篆,写这字是哪位先生呢?写得如此好,我还是第一次见过。”众人听后大笑,笑的秀才莫明其妙。这可能是一句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对联在过年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联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腊月:神位
腊月:神位

  
  写春联能龙飞凤舞,写神位就不能这样了。每个神位折成长方形,上头两个角再朝里折回来,最上面写“供奉”二字。过去的写法是从右往左写,就和对联一样,现在人们都习惯从左往右写。他们的说法是,现在的书报就是这样编排的。可他们一定不会知道,过去的书是从右往左写的。这是一个习惯,也是对祖先尊敬不尊敬的原则问题。现在的年青人对这些不太重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懂。其实很好区分,只要你面对大门站着,右手这边为上,也就是说左手那边为下。写对联是这样,贴对联也是这样,写神位也是这样。

  财神爷的牌位一般是这样写的:供奉福禄财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写:

  天上财源主,

  人间福禄神。

  或:

  八洞神仙来进宝,

  九天仙女送金钱。

  横批是:福禄财神。

  天地爷的牌位一般是这样写的: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旁边的对联一般写:

  天德一以清,

  地德一以宁。

  或:

  天高悬日月,

  地厚载山河。

  横批是:大德曰生。

  土地爷的牌位是:供奉土地正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土地堂前坐,

  保佑全家人。

  或:

  位列上中下,

  才分天地人。

  又:

  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

  横批是:福德正神,或:土地正神。

  灶君爷,村里人也叫皂爷爷。皂爷爷的牌位是:供奉皂君大王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横批是:皂君神位。

  在其牌位前还要摆放“枣山”,枣山是村里人供奉皂爷爷的专用供品。

  村里人一般就请这四位爷爷,由此可见村里人最基本的愿望就是:发大财,敬天地,吃饱饭,还有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给他们多打粮食,给他们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家里有念书的人,还请文昌爷。好让文昌爷保佑子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文昌爷的牌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或:

  亿万人之灵秀,

  千百世之文明。

  横批是:文章总持。或:文笔独操。

过年好(一)
过年好(一)

  
  村里人对写牌位、贴牌位都非常神圣。首先要洗净手,然后心怀敬意,心中不能有丝毫杂念。

  其次是摆疏。书上说是安置神主,就是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疏一般摆在空房,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又有二种,一种是白松椴木所制,方四寸,象征一年四季;高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身宽三十公分,象征一月之日,厚十二分,象征日后。这里所指尺寸,以旧尺为单位。

  在这儿举例说明书写神主牌位:如某妇人已亡,在牌位正面写:故显妣某氏孺人神主。在正面左下方写:某男某奉祀。夫存不写故,其背面的写法如下,左边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右边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下面写:享年几十几岁,葬于什么地方,另注明坐标及方位。正中写:姓某号公元或继某氏行几神主。如某男神主牌位正面同前所述,其背面书写格式稍微有异,左右与下面同前所述。正中写:某姓某号公讳某行几神主。此种牌位,在村里不怎么使用,原因可能是嫌其麻烦。不过话又说回来,尊宗敬祖,乃为人之道,还能嫌其麻烦?况且平时收藏起来,过年时取出来,甚为方便。

  另一种是疏折,用麻纸做成,称为亡疏。亡疏形状,为双层两边各向中缝折合而成,疏高为二十七厘米,宽为七点五厘米。疏中间的红签条长十三厘米,宽一点五厘米,纸质为大红纸,红签条上距顶部为六厘米,下距底部为八厘米。

  关于怎样写疏,这里面有很大学问。

  长辈给晚辈写疏,落款具名在疏右下方,从红签条之下开始书写,躬字到边。

  晚辈给长辈写疏,落款具名在疏左下方,从红签条之下开始书写。

  灵柩在宅时,疏正中写: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柩。疏的左下方写:孝男某某鞠躬。疏正中下方不写“封”。

  将尸入殓而未盖棺者,疏正中书写: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衬。同样下方不写“封”。

  停棺在宅时,疏这样写:新逝显考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