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的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总统的岁月-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变成一个老头子。

  第七夫人张氏、八夫人郭氏是袁世凯做军机大臣时,用钱买来的。九夫人刘氏是袁世凯回彰德隐居的时候用钱娶过来的。六、八、九(七夫人早死了)这几个夫人,袁授权给第五夫人管教,因此杨氏假借“家规”的名义,以教导和指点为名,经常打骂六、八、九这几个夫人;特别是第九夫人刘氏,因年纪太轻,进入袁家时间不久,又不懂什么礼节,所受第五夫人虐待最厉害。有一次,五夫人竟然把她的头打破了。这说明了袁世凯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是互相欺压和草管人命的。

二、无学无才屡试不第
二、无学无才屡试不第

  1873年7月,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在南京江宁县病死。不久,他随养母牛氏回到河南老家。次年春,袁保恒回到故乡,见袁世凯无师授读,恐其学业荒废,越学越坏,叫他到北京读书。雇了三个老师教他学习诗文,可是他恶习不改,不想上进,经常跑到八大胡同的春楼楚馆鬼混,故学了很久文章尚不入门。

  1874年11月,袁保中病死,按照当时的规定要守丧三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由于袁世凯已经过继出去,1876年秋天乡试时,袁保恒叫他回河南去应考举人,结果落第而归。这年10月他在家乡结了婚,娶妻于氏。

  1877年2月,他又到北京袁保恒处。这一年河南遇上了大旱灾,河南巡抚李庆翱因办事不力,被朝廷撤职,改派河道总督李鹤年代之。李12月又命袁保恒到河南帮办帐务。袁保恒到开封上任时把袁世凯带去,叫他帮办一点事情,学点做官的本领。他很快学会了封建官僚那一套虚伪、奸诈、阴险、腐化等思想作风。

  1878年夏,养母生病,袁世凯回家看望。6月,袁保恒得了传染病,写信叫他回开封。他到达后,袁保恒已经逝世。袁保龄和袁世勋赶到开封后,即叫袁世凯返陈州择墓地,预备下葬事。在陈州,他家有一处房子,料理完丧事,他未回项城袁寨,和妻子于氏在陈州住了下来。

  袁保龄办完丧事立即返回北京,袁世凯无人管教了。这时,他的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由于人口众多,矛盾重重,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便分了家,他在继父的名义下获得一份相当可观的家产。他成了一家之主,象一匹无管束的野马,整天骑马试剑,斗鸡训狗,甚至结交官府,包榄词讼,仗势欺人。他又发起组织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文社,邀请当地文人加入。大家都认为他无文墨,但他有钱,凡来者均盛情招待。大家见其大方,为此相继加入,并推其主持文社。这样,他就结交一些酒肉朋友。

  袁世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而又往往不自力量,故意炫耀自己的才华,引起人们耻笑。1879年秋,乡试日子又到了,他再次参加考试,到头来还是名落孙山。而同社的人中有两人考中。他又差又愤,赌气把过去作的诗文全部付之一炬。

三、投奔吴长庆  随军入朝鲜
三、投奔吴长庆  随军入朝鲜

  袁世凯在家住了三年。在此期间,他办理过陈州捐务,因集款很多,获得一个中书科虚衔。1881年5月,他在家呆不下去,家财也挥霍得差不多了。这时,淮军统领吴长庆正在山东,登州帮办海防。吴与袁保庆交情深厚,是把兄弟,袁保庆死时,吴长庆代治其丧,认识袁世凯。袁就觉得这位仁叔不错,于是便带领数十人离开家乡,到山东投吴。吴看着世交情谊,把他收留在署中帮办文案。

  袁世凯自从到了庆军后,他暗中下决心,以便为自己将来的建功立业打下基础。因此,他事事留心,不辞劳苦,从此得到吴长庆对他好感。

  有一次旧历年,营中惯例放假三天,大批士兵们有的在街市上逛,有的在营中聚赌。那些士兵在赌场上,偶然一语不合,就互相争吵起来,最后发展到互相开枪的地步。事情越闹越大,双方各有几十人参预。他们互相射击,互不相让,因此双方都有一些人负伤。正在这营中秩序无法维持的时候,袁世凯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想到各营营长大部分已经回家过年,如果不立刻设法制止,那么闹下去,事情就无法收拾。他当时灵机一动,假传统领的命令,带一些亲兵到出事地方。把事情真相查明以后,他立即把为首肇事的人就地正法。这场纠纷就此平定下去。事后,他向吴长庆报告事情经过,并且就自己“专擅杀人”一事向吴请罪。吴长庆不但不责怪他,反而说他有临机应变之才,叫他为营务处帮办。

  1882年,朝鲜国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国王李熙昏庸无能,完全受闵妃支配。以闵妃为首的反动集团,任用外戚,结党营私,骄奢淫逸,引起劳动人民强烈不满,士兵又因克扣军饷,久拖欠不给,为此围攻闵妃集团,一些市民也参加进来。此即史称“壬午兵变”。受闵妃打击的大院君李昰应(李熙之父)利用兵变重新掌握朝政。当时,清政府与朝鲜政府有宗藩关系,正在天津的朝鲜大臣金允植闻讯,马上求援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李鸿章因奔母丧请假)。张便请示清政府,派水师提督丁汝昌带军舰三艘,调淮军将领吴长庆率淮军六营东渡,平定朝鲜内乱,并防制日本。后又电道员马建忠与丁同行。

  吴长庆率部乘船东渡,船抵朝鲜的南洋港,吴长庆命某营为先锋队,立即登陸。负责登陸的这个营官以士兵不习船海,请求暂缓。吴长庆大怒,将其撤职,派袁世凯代理其职。25日吴部进抵汉城城外。当晚,丁汝昌、马建忠与吴长庆密议诱捕大院君李昰应。次日,三人拜访李昰应。27日李回拜,袁世凯阻止李的卫队跟随,吴、马派人强行将李押送天津(以后被软禁保定)。吴长庆、袁世凯又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带领清军追击李的余党,平息了叛乱。

  吴长庆为进一步培养提拔袁,把外交事务交给他办理,把内部事务派张謇办理。有一天,袁世凯对张謇讲:“李王(李熙)懦庸不足扶持,吴帅胆小也做不了大事。”袁企图夺取吴长庆的权,张告诫他不可轻举妄动。可见袁世凯一迈进封建官僚之门,就野心勃勃。

  兵变平息后,闵妃集团请李鸿章派人整顿朝鲜军队,李从保障朝鲜的存在,巩固中朝关系,命吴长庆派员代为训练。11月初,李熙命选拔壮丁500人编为新建亲军一营,请吴派人教习,吴即派袁同总兵王得功训练。

  袁世凯正在高兴为个人的前途奔忙,但他与吴长庆的关系逐渐变坏。吴怀疑他居心不良,想夺自己的权,对他不再象先前那样信任了。顶头上司对他的冷淡,感到迁升无望,而要求内调。袁家同李鸿章的关系很好,同时,袁世凯通过李的女婿张佩纶的关系,送上八件罕见的古物,想在北洋衙门谋得一职位。1884年,法国将侵略战火由越南引向中国边界,清政府令李鸿章加强边防。李即奏调吴长庆带兵三营驻防奉天金州,命袁总理留朝三营营务,会办朝鲜防务。

  朝鲜的局势並不稳定,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与日本勾结,准备发动政变,脱离中国而“自立”。1884年12月4日,金玉均等在日本的配合下于邮政局发动政变。次日,改组政府。朝鲜历史称之为“甲申政变”。当政变开始时,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驰回公署,飞函袁世凯带兵前往弹压。6日,亲清派人士纷纷求援。亲日派要劫走李熙,另立新君,背清依日;事态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如让亲日派控制政权,朝鲜就脱离中国。而这也意味着袁世凯一切努力归于失败。此时,袁世凯考虑到当前的危险,只有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于是,袁世凯和吴兆有、张光前分率清军1000人和朝鲜亲军两营,向王宫闯去,日军开枪射击,袁命令清军还击。日军退出王宫,遭清军包围。政变首领金玉均等败走。袁世凯收兵拥国王李熙回宫,“甲申政变”结束。

  李鸿章接到关于“甲申政变”的报告后,请示了清政府命其与会办,北洋事宜的吴大澂共同处理,勿与日本开衅。李吴经过会商,决定由吴赴朝查办,日本也派井上馨赴朝谈判。井上馨与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这个条约解决了政变后日朝之间的善后问题,并未解决中日军队冲突问题。因此,驻朝日使扬言还要同清政府谈判,要求清军退出朝鲜。袁世凯听到日本扬言要清军撤退的消息后,极为愤慨。再加吴兆有、张光前等人,因其独掌军权,同他闹翻,揭发他蓄养官妓、贩卖烟土、贪污军饷,使他威信扫地,因而想暂时离开朝鲜,遂以养母牛氏有病为名,向吴大澂请假回国。

  1885年1月30日,袁离开汉城,次日夜乘超勇舰去旅顺,会见了袁保龄。3月底动身回河南陈州。

  1885年3月,日本伊籐博文一行来华解决中日军队冲突和撤兵问题,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之谈判。4月签订天津条约,规定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伊滕提出要惩办袁世凯,李鸿章坚决不接受,最后答应以私人名义警告责备。袁世凯知道不能再去朝鲜,在家闲住起来。

  这时,闵妃集团一部分人又企图转而倾向俄国。李鸿章准备把软禁在保定的大院君李昰应放回朝鲜,利用其影响和力量,抵制闵妃集团依赖俄国的倾向,加强对朝鲜的控制。由于袁世凯在朝鲜时间较长,熟悉国情和关系,李打算让他护送李昰应回国。7月,李叫袁保龄写信通知袁世凯做好准备。同月30日,李鸿章把李昰应接到天津,交谈后,决定以袁接替驻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袁于8月下旬如期赶到天津。9月19日,清政府批准李昰应回国。

  10月2日袁世凯和总兵王永胜护送李昰应乘轮东驶,次日下午抵达仁川。袁电告李熙,应体会尊亲之义,孝养之情,速迎大院君。袁到达汉城后,又对闵妃和李昰应的矛盾作了调解,劝李熙不要亲俄,但未真正解决问题,逗留在朝数日,便回天津复命。

  10月28日,李鸿章奏请派袁接替陈树棠职务,以道员用,并尝加三品衔。清政府立即批准。

  1885年11月15日,袁再次到朝鲜,此次去朝鲜与昔日相比,故然有别。他除了有个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新头衔外,还带有李鸿章致李熙的一封至要密函。有了密函在手,其身价顿时增长数倍。李熙也以他系北洋承军机处之命而差委,身份与前不同,予以另眼相看。

  袁世凯此时在朝鲜,态度傲慢盛气凌人,事事插手。闵妃集团因李昰应回国和袁蛮横干预非常不安,企图把俄作为新靠山,1886年8月密函俄国驻朝公使,请求保护。

  1894年4月,朝鲜全罗道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他们提出“济世安民”“逐灭夷倭”“尽灭权贵”的口号,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对于这一斗争,袁世凯主张坚决剿灭。

  5月31日全州失陷,起义军人数激增,声势浩大。朝鲜政府感到再不求援,危亡立至,始于6月1日派人向袁乞求出兵助剿。袁大喜,让写个正式呈文,以便转呈核准。同时致电李鸿章说:“朝归华保护,其内乱不能不理,求华代戡,自有上国体面”。“如不允,他国人必有乐为者,将置华于何地,自为必不可却之举。”请李鸿章答应出兵。

  李鸿章和清廷都是劳动人民的死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