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道四。在老板看来,那无异于动摇军心,妖言惑众。   [案例]   曾经有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和不入流的歌手,四海为家,天马行空,人近中年性格仍然狂放不羁。他当年的一个哥们在他浪迹天涯的时候,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成立了文化公司。考虑以前哥们如今生活不能自理,决定拉他一把,就把他从新疆伊犁接到北京,让他到公司做文案。这个职位通常让别人兼任,这次完全因他而设立,按照他的能力也只有这个工作适合他。待遇就不用说了。   可是这哥们却恶习不改,以老板哥们自居,吊儿郎当。一进公司就把老板的经营和管理说得一无是处。带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签到,迟到早退是常事。逮着公司的顾客就侃大山,合同屡屡因他仗义而吃亏。但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公司每个妹妹还像20世纪80年代一样对诗人想入非非,今天和这个谈诗歌,明天约那个看电影。还带着形迹可疑的女人到公司办公室里谈人生……老板规劝了他几次,可惜诗人改不了“胡来”的秉性,就像某种家畜改不了某种不良习性一样。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找他谈话,说他文人习气太重,不太适合公司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妨碍你的事业,你还是应该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和海洋去翱翔,去呼吸……  大家都知道现在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凭那玩意儿怎么能够谋生。果然不久,就有同事发现面如菜色、苍老憔悴的流浪歌手在地铁口摆起了地摊,一边卖他自印的诗集,一边怀抱一把破吉他,青筋暴突,做河东狮吼状:“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第60条  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人算不如天算,抛开上帝打盹那一会儿,总的来说,他老人家还是清醒的。    

做个好职员(12)
人是利益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个无可厚非,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你也别枉费心机。问题是,人如果有时候过于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或者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天衣无缝,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案例]   某君是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业务骨干,工作能力有口皆碑。有一次,他被派往海南公干。在海南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十天后返回,快到北京时,他才发现他不慎将部分住宿、出租车和业务宴请等一些票据给弄丢了,总计有500余元。 在出火车站时,他正在考虑如何向公司解释这个问题,忽然窜上来一个中年妇女,神神秘秘地对他说:“发票要吗?〃他愣了一下,迟疑地往前走,那敏锐的妇女好像看出来什么,立即紧追不舍,他一念之差,鬼差神使地花了50元多元买了500余元的各种发票。他有过负疚感,但当他想到那只是他应得的,也就问心无愧了。 第二天他回到公司,在老板那里顺利地签了字,当他在财务处报销时,被夹裹在票据里的假发票被会计发现了,当会计当众宣布那些票据是假的时候,他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钻进去。他涨红了脸向会计解释,效果却像墨水擦黑板,越擦越黑,会计问他为什么不先向公司解释,他终于低下了头。由于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财务违纪,会计只能够秉公办理。 经过公司调查,该君的确遗失了票据,复查了他以往的所有票据,证明确系初犯,尚属可以挽救的对象,所以公司研究决定从轻发落,他被处以严重警告处分。这都是小事,半年后,公司顺利上市,他作为严重违纪者,被取消了一半的购股权!区区500元,仅仅那么一念之差,或者那个不必要的自作聪明,不仅仅给他带来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直接损失,还为他的职场晋升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他前思后想,后悔莫及。   第61条  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其实已经不是诸葛亮了,所以要想显示自己,就要赶在事情之前。    所谓“事后诸葛亮”,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马后炮”,关键时候没有他的只言片语,事情过后便火眼金睛、废话连篇,人们在生活中对这样的人都不会陌生。如果仅仅是因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无关紧要,但如果是在职场,这就是一大忌讳,因为时间就是效益,机会稍纵即逝,老板最需要的是“机会的捕手”和“危险的预警器”,而不是“现场的旁观者”和“事后的诸葛亮”。试想一下,如果在台风或者地震过后你才发布警报,有什么效果?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要勇敢地表达你的担忧和保留意见,只要你表达得有理、有礼、有节,老板会非常欢迎。老板花钱雇佣你,你就得拿出你的主意,这是你的职责,你已经不是一个局外人。如果你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当时不开口,那么你就干脆“揣着聪明装糊涂”装到底。如果你直到已经形成严峻局面的时候才显示你的高明,那简直就是预见到老板翻船却袖手旁观,直到老板掉进水里你却看他的笑话,恶劣程度和落井下石不相上下,只会加快你下岗的步伐。   第62条  自觉维护集体形象  一个肌体变坏往往是从某一个细胞开始的,一个细胞的变质往往是从一次微不足道的纰漏上开始的。    一旦你加入了某个集体,你们的命运就紧密地拧在了一起,集体的兴衰荣辱也就是你的兴衰荣辱。团队给外界的形象,是你们的产品,而产品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所以归根到底,人才是团队的名片,你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这个集体。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集体荣誉感,这种自觉必须形成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声誉,体现在细微之处,这样的自觉就是忠诚度的具体体现。 比如,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应该注意语气,体现出你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令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打电话的语调中已经传递出了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一个潜在的客户。   比如衣着,比如发型,比如步态,比如耐心,比如不要在客户面前谈公司内部的事,等等细节,都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士的基本功。在公司出现重大变故时,要保持镇静;在遇到危害公司声誉的行为时要挺身而出,应力挽狂澜。   [案例]   某职员是一家连锁餐饮集团公司的普通营业员,平时工作非常努力,常常被评为最佳店员。有一次,一家闹市区的连锁店里突然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一位食客在进餐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唾沫,众人一时惊慌失措,纷纷怀疑食品中毒,甚至有人拿出电话通知报社和电视台。在这关键时刻,她镇定自若,一方面指挥其他店员打急救电话,一方面竭力安抚顾客,保证不是食物中毒,整个公司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事件,但很多人还是不相信,不断用手指抠挖嗓子眼,想吐出食物。这时,还是她挺身而出。她告诉大家,食物绝对没有毒,并冒险当场吃下很多饭菜。为了防止谣言扩散,她还请求大家等待急救车的到来,由医生评判。这样,大家情绪才稳定下来。 不久,急救车过来了,经验丰富的医生告诉大家,所谓“中毒”顾客实际上是典型的“羊角疯”发作,不过凑巧赶在这样一个场合,大家尽可放心。电视台和报社来到后,她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卫生措施,坏事变好事,让一场负面报道变成了正面报道。她的勇敢和机智避免了一场虚惊向灾难的演化,受到公司的高度赞扬,不久就升任店长。   

做个好职员(13)
第63条  千万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吃张家饭,就不要盯李家门,找上门去的不值钱,“贰臣”永远是“贰臣”。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头小毛驴,在干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但是不知道吃哪一堆更好,一再迟疑反复,下不了决心,结果在无限的选择中活活地饿死了。 还有一次高考作文,是几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挖水井,每个地方都挖了一段,由于没有挖出水来而放弃,其中有好几个地方距离水源只有一步之遥。    诸如此类,都是钱钟书所揭示的“围城情结”,一个人如果陷进了这样一个生存怪圈,那么他就会像《围城》中男主角方鸿渐一样,既无法快乐,也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人生有限的时间,都在蹉跎中消耗殆尽。 在职场,就有这样的人,表现为天生的不安分,对自己估计过高,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盲目化,频频跳槽,而且是跨行业跳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指责这些频频跳槽的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更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在可跳可不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跳。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一般公司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贰臣”历来是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后院失火”,即使聘用你,也会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相对于这些“潜规则”,一些硬性制度的用意可谓“昭然若揭”,比如很多公司规定,为了防止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有很多的收入和福利,要等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让员工拿到。如果你要提前离开公司,很多此类预期收入也就泡了汤……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要你安心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干出成绩,老板可能没说,但是心里记着,说不定单位领导已经在考虑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辞职,岂不是前功尽弃?一个频频跳槽的人很有可能会降低自己的“职场资信等级”。和一个企业的资信等级一样,职场人才市场上有人的“资信等级”的说法,它的含义之一是现任职级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大的正面因素,过去两年内跳槽次数则是资信等级的比较小的负面因素。所以,如果你从产品主任跳到销售经理,大正加小负,你的资信等级提高;但如果你跳来跳去没有提升,加上去的尽是负数,资信等级就一定下降。 有经济学家建立了一个“次品类型”劳动市场的模型,主要分析那些从“新进市场”被雇用的新雇员。因为雇主不了解每个工人的能力,他将以相同的工资雇用所有条件差不多的新进劳动力。在雇用之后,雇主将发现其中能力高的雇员,继续雇用并且提升他们,同时不重用甚至解雇能力不足的雇员。因此,轻易跳槽的雇员被看成是劳动市场中的“次品”。所以一旦一个人要转换工作,他就有可能被怀疑是“次品”,待遇始终原地徘徊。   [案例]   两个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在校时品学兼优,特别是在英文和电脑技术方面优势突出,毕业后一同到了北京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令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同学甲就因为另外一家私企的高薪、股权引诱而跳过去。当时他和同学乙商量一起走,同学乙对本公司文化已经非常认同,也并不看好那家公司,苦劝同学甲不要贸然跳槽,可是被新经济泡沫和纳斯达克迷梦冲昏了头脑的他去意已决,当月就走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