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个好职员(2)
[案例]   一个女孩毕业于礼仪学校,她对于找工作已经濒于绝望,校园招聘、网上招聘、见面会、朋友介绍统统都试过了,可是她最好的战绩仅仅是面试,然后就是无限期地等待,直到把希望熬成绝望。她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她认为,礼仪嘛,应该注重形象、仪表等,看看自己的求职材料,几张纸,几张照片就完了,太土了,拿镜子看看自己,怎么看怎么那么顺眼,实在是找不出哪一点比不上“四小名旦”。她灵机一动:何不拿出一套个人写真集,把那些有眼无珠的家伙震一震呢?对,说干就干!她从男朋友那里借来2000元,走进一家影楼,在摄影师和男朋友的指导下,或花枝招展或婀娜多姿或含情脉脉或蓦然回首或得意忘形或袒胸露背或朦朦胧胧或飘飘欲仙……总之,怎么打眼怎么来,怎么勾魂怎么来。 几天后,志在必得的她将耳目一新的求职书向形形色色的公司投递出去,然后整天待在电话机旁“守株待兔”,可是日复一日,等得花儿都谢了,等得心儿都碎了。 小女孩哪里知道她写真集的命运,一个负责招聘的家伙看着她的倩影开玩笑地调侃了一句:“哪儿来这么一个太平公主呀?”就扔到了旁边。  而一位男生则在他的求职简历上加了很多不着边际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譬如:“霜打的茄子早开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给我一片蓝天,还你一片彩虹”,“给我一片荒滩,还你一片绿茵”,“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待到山花红烂漫,我在丛中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以致于别人怀疑他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他的命运和前一位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35条  千万不要拿公司当自己家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凡是“爱厂如家”口号叫得越响的,往往垮得越快!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是“爱厂如家”,在计划经济年代,在国有企业中,这句话被作为厂训,围墙上、车间里到处刷的都是,尽管厂子都倒闭了,这口号还是被喊得山响。它当初的提出,本意是培养“主人翁”精神,表明社会主义企业优越于资本主义企业。这句话愿望上是良好的,语法上是没有错误的,在逻辑上却出了问题,它最大的谬误就在于它忽视了企业最重要的元素:产权。不符合企业的普遍性质。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靠不住的, “爱厂如家”是“乌托邦企业”,可以表达人们的善良愿望,却无法遏制人类天然的私欲。正是这个理念误导了太多的人,有意无意地总拿自己当企业的“主人翁”,自己的家还有什么客气的?它属于所有的人,也就不属于任何个体的人,这样的企业也就成了“唐僧肉”,怎么可能搞好呢?  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公司就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公司就像一个庞大的蜂窝,里面有绝大多数的工蜂(雇员)、个别雄蜂(职业经理人)和一只蜂王(老板),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酿出更多的蜂蜜(利润)来。公司是你凭劳动交换用以养家的场所,它是社会的,产权明晰的,坚硬的,刚性的,钉是钉,铆是铆的,飞速运转的,对事不对人的赚钱机器。而家则是用来栖息的温柔港湾,它是私人的,随意的,可以大喊大叫的。  特别是现在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建立了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劳动雇佣关系不是以往国有企业的终身制,有价值时进,没有价值时出,没有什么人身依附关系。记住,企业不是你的私产,更不是你的家和养老院,只是你工作的地方。你只是一只“工蜂”,你的惟一职责就是“不工作,毋宁死”,绝对不能把以前在国企里面的那种“主人翁”精神拿到现代企业中来。   第36条  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一个人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欺骗某一个人或者所有的人,但绝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这可是林肯说的。    诚信是普世价值,不管是宗教教义,还是世俗教育,都要求人们恪守信义。在“契约社会”里,契约精神的内核就是诚信。诚信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中枢和平衡的杠杆。诚信不仅仅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司的根本宗旨,也是“立人之本”, 中国自古以守信义、讲信用为美德。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NFDA2,小车无NFDA3,其何以行之哉?”中国人最高的道德标准就是信义二字。所谓“人无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  但总是有一些人,热衷于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结果往往是自食其果。   [案例]   一位职场人士,有一定工作能力,但他虚荣心极强,一般大学的本科学历让他觉得没面子,于是在校园附近花200元买了个“北京大学”的假文凭,并凭此混进了一家大公司,四处吹嘘他是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打眼,但很快公司的同学聚会就让该君像白蛇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了。从此,此君狼狈不堪,被迫在北大学子的暧昧眼光中离开了该公司。看来还是应了那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其实一般本科又何必自卑呢?文凭又不等于水平,可能他还不知道,这家大公司的老板才是个小学文凭呢!  

做个好职员(3)
第37条  把你的职业当成事业  一旦你把你的职业当成你的事业,就会发现,事业是你最好的滋补品,最好的化妆品和最亲密的恋人。    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一句话,将你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美好。   但是,毋庸讳言,中国目前的职场中,有这样观念的员工还不多,他们大多数将工作仅仅当成一门养家糊口的、不得不从事的差事,谈不上什么荣誉感和使命感,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我出力,老板出钱,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的,谁也不用过分认真,于是在工作中,只想做企业的老人,而不是做企业的功臣。他们没有一丝创新的热情,而是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想“熬啊熬,直到熬成了阿香婆”,便自以为功德圆满。   第38条  千万不要泄漏公司的秘密  你泄露了别人的隐私,你就是“长舌妇”;你泄露的国家的秘密,你就是间谍;你泄露了公司的秘密,你就是罪犯。    中国人最忌讳的是“吃里扒外”、“吃张家饭,干李家活。”在一个公司里,很多信息都是有商业价值的,必须严防死守,所以一个成熟的职业人的一条基本素质就是,不该你知道的,就绝对不要去打听;已经知道的,就要守口如瓶。如果泄露了机密,会给公司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不管你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案例]   有两大学同学,毕业后,同学甲在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做程序员,是公司的业务骨干。同学乙在另外一家同类公司做市场,多年没有联系了。两家公司都在开发同一种前景广阔的办公室应用软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同学乙知道同学甲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时,心中大喜,计上心来。 在接到同学乙的饭局邀请后,同学甲想都没有多想就去了,两人几年没有见,异常惊喜,又是吃饭,又是酒吧,正应了中国食文化中的那几句酒谚:“要想抓住别人的心,首先抓住别人的胃”、“酒是一幅药,喝了跑不掉”,被灌得找不着北的同学甲像黄河决堤一样将公司的绝密资料和盘托出。后来,遥遥领先于对手的甲公司被对手捷足先登,打了个措手不及,巨额研发费用化为肥皂泡。看着满商场的同类产品,同学甲气得浑身发抖,羞愧难当地离开了公司,如果他没有走肯定还会受到法律诉讼的后果。   第39条  千万不要忘记礼仪  礼仪也是生产力。古人云:“衣食足而知礼仪。”反之,那些不知礼仪的,必定会为衣食发愁。  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就是礼仪。长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工作,免不了出现磕磕碰碰,但如果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彬彬有礼,笑脸相迎,尽管不会出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馨局面,相安无事还是可以做到的。而如果不注意礼仪,很容易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身心疲惫,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如果你得罪的人后来成为你的顶头上司,你立马就会被“判处无期徒刑,到走廊和厕所里执行”了。   [案例]   某君是一家文化公司的策划,工作能力有口皆碑,但文人习气严重,是个大炮性格,说话只图个痛快,常常在不自觉中伤了别人而浑然不觉。一次公司例行会议上,办公室主任批评他上厕所后老是忘记冲,众人哄堂大笑,该君觉得颜面尽失,脱口而出:“乌鸦掉在猪背上——自己不知道自己黑”,众人再次哄堂大笑,因为办公室主任是个女的,而且长得很黑,被这一句出于无意却一箭双雕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刻骨铭心。后来办公室主任升为副总,这位卤莽的家伙的“好日子”也就开始了。  第40条  千万不要忘记穿着得体  衣帽取人不可取,但人取衣帽却必要。没有好鞍,即使千里马也跑不快;没有漂亮的羽毛,孔雀便成了落汤鸡;何况对于阁下呢!    很多行业都有统一的工作服,这类职业人士的衣着穿戴毋庸赘述。大多数公司对服装没有统一和硬性规定,那么一个总的原则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色,穿戴尽量契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工作,便捷、庄重、大方、得体。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员工都应该尽量避免穿奇装异服,也不要穿过于休闲的服装,这是懒散的形象。女性员工要避免穿那些看起来花枝招展的服装,要避免因浓妆艳抹引起误会。在色彩上,要避免粉红色系的衣服,看起来很暧昧;在穿黑色皮鞋时千万不要穿白色袜子,这样不仅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而且给人一种娇气的印象。所以职场上,服装总的原则是简捷、庄重、深色系列。记住,除非你的公司是时装公司,否则还是把你的好皮囊都穿在公司外吧。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绝对不能穿得比自己的老板好。   [案例1]   某君毕业于美术学院,长得文静、白皙,喜欢另类的装扮,比如,他烫着长卷发,戴着项链(脖子、双手、双腿)、耳环(除了耳朵上戴,还在鼻孔上穿挂)、戒指(数目不详),更醒目的是,他喜欢穿的衣服都是女孩子喜欢的色彩和样式,说话也是“咝咝咝”的。他原是一家影视公司的美术监制,这样的公司黑的人都比较活泼,包容性强,倒也相安无事。后来该君跳槽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美术编辑,就出问题了,网站的人大多是枯燥乏味的男性,他一幅女兮兮的装扮和作派完全是“自绝于人民”,很快就被孤立起来。有关人员和他交涉,被极有个性的他以“不得干涉个人隐私”给顶了回去,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