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股十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选股十招-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多吸两口没事”。我们明知道喝酒有害健康,却照样喝酒,认为“再喝一次没事”。最后等到吸烟吸出了肺癌,喝酒喝出了胃癌,才发现有事了。坚持错误原因很简单:习惯了。
  我们过去一直这样做,时间长了,习惯了,觉得这样做很安全,很舒服,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其实隐藏着危险。一旦你做错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改掉你的错误,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在选股中,一旦发现了选股错误,我们要手辣一点,及时改掉我们的错误,然后回过头来,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再去选择那些正确的股票。
  其实发生错误,再去改正错误,就已经有点晚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巴菲特,坚持严格的选股标准,只选正确的股票,根本不选错误的股票,尽量不犯错误、少犯错误,这样后面就不至于花费很大的代价来修正自己的错误。巴菲特之所以选股非常成功,就在于他确立了系统的选股标准,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所以就很少需要事后弥补错误了。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能够婚姻幸福,关键在于我们选对了人。一开始就选对伴侣,以后就不用品尝分手的痛苦了。要想选对合适的妻子,选妻之前,一定要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再去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判断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相伴一生的那个人。选股之前,同样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你自己,也要了解那些上市公司,从中选择你最了解、最有把握的公司股票,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不了解而错误地选股,不得不事后付出很大代价去弥补的局面。
  那么选股之前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呢?请看下一章《知己知彼》。
  

第四章 知己知彼(1)
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
  —巴菲特
  巴菲特深知:选股和选妻一样,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小,失败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一旦选择错了,代价非常高。选妻选错了,会后悔一生。长期投资选股选错了,也会后悔一生。因为二者都是下很大的赌注,用了很长的时间。一旦错误,赔进去的是大量金钱,加上大量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无法挽回。
  在长期投资中,对于错误唯一的解决办法不是事后如何尽量弥补损失,只能是事前选择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出现任何重大投资错误。
  因此巴菲特告诉我们,选股和选妻一样,首先是避免重大错误,在此基础上再追求选对股票,取得较大的赢利。巴菲特说:“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下重大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做很少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可以保证赢利了。”①
  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犯下大错呢?
  大家都知道,选择人生伴侣,避免大错的前提是一定要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人选股会出现大错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第一,没有做到“知己”,不知己所不能而为之,选择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公司股票,如同进行一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打赢对手的战斗,很可能出现重大失败,如同去追一个自己根本追不到的美女,只会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没有做到“知彼”,不知彼之详情而选之,选择那些自己根本不太了解、不太熟悉、不太明白的公司股票,如同根本不太了解敌情就打仗,很可能会大败,如同娶了一个根本不了解的人,几乎不可能会幸福。
  选股比选妻更要重视知己知彼。因为选妻选错了,两个人还有可能先结婚后恋爱。而如果你选股选错了,股票可不会和你谈恋爱,它只会让你一亏再亏。因此选股更要强调知己知彼。
  巴菲特强调,选股之前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会百选百赢,并不是说每次都肯定会大赢一把,而是说选100次股票,也不会出现大的过错,起码不会大输。
  那么我们在投资之中,如何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出现大错呢?
  看过《西游记》的读者都知道,孙悟空保护他的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如果他要去给师傅化斋,中间就得离开他的师傅一段时间,万一妖魔鬼怪趁他不在来伤害师傅,可怎么办呢?孙悟空离开唐僧之前,就会取出金箍棒,在地上画一道圆圈,请唐僧坐在中间,再让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马与行李都放在近身处,然后对唐僧说:“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只要唐僧不走出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保护圈,即使妖魔鬼怪来了,这个圆圈也会发出的万道金光,它们想进也进不去,只要待在圈里面肯定会平安无事。可是唐僧经常误听了猪八戒的话,走出了悟空画的保护圈,结果一次又一次落入妖魔鬼怪的手里,只好让孙悟空一次又一次去救他。
  巴菲特可比唐僧聪明多了,他给自己画了一道保护圈,他称之为“能力圈”。
  “能力圈”是什么意思呢?巴菲特说:“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企业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selected)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①

第四章 知己知彼(2)
巴菲特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将自己真正能够评估其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画到能力圈里面,自己没有能力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就画到能力圈外面,他把自己的投资范围只限定在能力圈里面的公司股票。
  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的保护圈是大是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唐僧一定不要走出这个保护圈。巴菲特告诉我们,一个投资者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清楚地知道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任何时候也决不随便跨出自己的能力圈,这样他就会像唐僧待在孙悟空画的保护圈里一样安全,不会发生重大投资错误。
  也就是说,投资能不能成功,并不在于你能够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冒险投资那些你没有能力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做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只会失败。投自己没有把握的公司股票,只会失败。
  其实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的智慧:
  知己,首先是知己所不能,知道哪些公司股票是属于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外的,这些公司的价值是因自己能力所限自己不知道的。知己所不能而不做,就是坚决不走出自己的能力圈,不买进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外的公司股票,以避免犯下重大错误。
  知己,其次是知己之所能,知道哪些公司是属于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内的,这些股票的价值是发挥自己能力能够知道的,既然知己之所能,就要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尽可能正确评估这些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内的公司股票价值。
  知彼,主要是对知己之所能的公司,对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内的公司,要尽可能充分了解它们的基本面情况,尽可能做好所有的功课,仔细分析所有相关信息,尽可能正确地评估这些公司股票的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巴菲特只精选了22只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无一发生亏损,而且平均收益率超过5倍以上。巴菲特以超过50年的投资经验表明:在投资中坚守能力圈原则,做到知己知彼,尽管不一定保证你选股大赢大赚,但肯定能够保证你少犯大错,少吃大亏。
  那么我们在投资中,如何实际运用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做到知己知彼、百选百赢呢?
  我把巴菲特的能力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圈,总结归纳为三大选股戒律:
  第一条,不能不选:只选自己能力圈范围以内的公司股票。
  第二条,不熟不选:只选自己工作、生活、朋友圈子里很熟悉的股票。
  第三条,不懂不选:只选自己既有能力真正弄懂而且又很熟悉的公司股票。
  下面我们就一一详细分析巴菲特的这三大选股戒律。
  1。 不能不选
  首先我们来看巴菲特的第一条选股戒律:不能不选。
  这个原则本质上讲的是要知己,正确认识你自己。也许有人认为,知己有什么难的?我自己还不了解自己?关键要知彼,要了解上市公司。不错,客观而言,知己远易于知彼。但由于人类的本性使然,主观而言,知己更难于知彼。正如西方哲人泰勒斯所说:“人生中最大的难题是认识自己。”中国人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猴子坐在一棵大树上,看见渔夫们在河里撒网捕鱼,它便仔细看他们的动作。一会儿,渔夫们收起了网,吃饭去了。猴子便连忙从树上爬下来,想要去模仿渔夫捕鱼。但当它拿起网准备撒网捕鱼时,网反倒把自己套住了,小猴子差一点被淹死。最后好不容易逃离渔网的小猴子自言自语地说:“唉,我真是活该!还没有学会撒网,我还捕什么鱼呢?”

第四章 知己知彼(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不假思索地模仿别人能干、自己却不能干的事情。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都很有自知之明,都知道有些事别人能干,我不能干。但在选股时,很多人却喜欢说:“别人能选,我也能选。”而事实上有很多股票,别人能选,你却不能选。在投资中也是这样,别人赚钱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别人选的股票也不一定适合你买。
  理由很简单,因为虽然股票一样,但你和别人不一样。要投资成功,我们必须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大师之所以会赚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笨。人贵有自知之明,投资者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在投资中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大富大贵。
  为什么?因为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走出自己的能力圈,做自己其实根本做不到的事。很多人都觉得做股票是天底下最轻松的事,却从没有意识到,股票投资要想成功,并不容易。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大部分人根本无法战胜市场,70%以上的人跑输大盘,20%左右的人与大盘持平,只有10%左右的人能够超越大盘。也就是说,90%左右的人,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选股,但选股的业绩还不如根本不选。什么股票也不选,用最笨、最简单的方法—买入指数基金,相当于同时购买所有指数成份股—就可以取得大盘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而大多数人选来选去,却连平均水平也达不到,费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1973年,巴菲特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的前言中写道:“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考框架,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失控保持理性思考的定力。”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