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法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此法国-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低价承租了市政补贴的廉价国宅,享受了特权。表面上他们照交租金,似乎合法。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特殊身份,是不可能以低价租得这样地段好、大面积的国宅,甚至有的还由市政府付装修费。这些享受特权的人士都身居高位,收入不菲,大多置有房产,他们以低价租国宅住,却把自己的私房高价出租谋利,形同侵犯纳税难琢磨的国家人的利益,违反了公平的原则。令人惊讶的是,事情曝光后,包括司法部长在内的三名内阁成员出面为总理澄清,将这种揭发以权谋私的行动说成破坏政府形象的政治阴谋。后来市长的儿子和总理分别搬了家,事情不了了之,他们也依然坐在原位。  不只政界,企业界也如此。法国1995年大企业的负责人丑闻频传,有的接到国际逮捕令,但仍呆在法国,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指挥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法国通信和机车制造商阿尔卡特-阿尔斯通公司的老板丑闻缠身数月,却可以迟迟不辞职。在美国、日本或德国不可思议的事,在法国却屡见不鲜。应该看到大多数的高层管理人才都出自几间名校,56%的企业老板来自三所学校:国立行政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高等商业学院(),这个资方小团体瓜分法国大型企业的一切权力。他们彼此互相提名为各不同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这些董事会由相同的人组成,轮流担任董事长或总裁。  企业与政界的关系相当密切,很多大企业老板是从政界下来的司局级干部,与政界人物出自相同的学校,同属于社会上的精英部分,经常游走于各部委和大企业之间。每个大企业背后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或在中央政府,或在地方政府。不仅政客与大企业官官相护,法国社会各种行会也都是利益集团,如医生有医生工会,律师有律师工会,建筑师有建筑师工会。这些工会,例如医生工会,他们都加入某种程度的保险,背后有保险公司,在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出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了,所以诉讼案件控告律师或医疗事故控告医生,都难以成功,社会上因此也极少发生这类案子。这一现象法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前任工业部长马德兰曾说,法国企业属于近亲繁殖,领导人大多出自几间名牌学校,互相勾结,形同黑社会。不过他为自己的直率和信念付出了代价,几个月后被迫辞职了。  价值观上的矛盾  1996年初去世的前总统密特朗政绩上建树甚多,生活上也丰富多彩。  他不仅呈现给世人一副慈父般的面孔,而且还是一位多情人。他的婚外情够写一部优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梗概已有文章提及,在此想说的是密特朗不仅有情人,有私生女,而且在私生女出世后能竞选上总统;等情人之事被披露后,他还能再度当选总统。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与许多人谈及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人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当时的问题是,密特朗在竞选时,他的竞选对手甚至没有以此事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损害他的名誉,我感叹法国人的宽容。那朋友答,这可不是宽容,对方也是同样!  这点在法国政坛上很特殊,事后回想一下,多年来似乎没听到关于政界人物的私生活丑闻,好像个个都是正人君子。政治上大家互相攻击的都是对方的观点和执行的政策。用中国人的话讲,多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个人生活问题对法国政坛是“小节”,大家都在遵守这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从这方面发难,那么丢脸的不见得是被揭露者,很可能是揭露者。甚至日常生活中与法国人交谈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谈私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不可告人之处,人们将这部分称作“隐私”,隐私的范围在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亚洲人比较小,欧洲人比较大。对他人隐私的尊重程度也不一样,我们中国人随便就可以打听别人的私事,而欧洲人是交往到一定程度才会谈到各自的家庭。法国政坛保留个人隐私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激烈的竞选战中,对手即使冒着选不上的风险,也不肯张口攻击对方的隐私,可能也怕给别人留下话柄。所以当时在国际上保持正人君子形象的法国总统,实际却生活在婚姻与情人两个家庭中。密特朗将这部法国的代表作演出得尽善尽美,妻子肯忍辱负重,情人甘当隐身不追求名分,政敌对此也毫不介意。法国人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舍己救人的事例不是没有,只是寥寥无几,并且社会不推崇这一点。更不用说为保护国家财产、公共事业奋不顾身了,就如同客机万一发生事故,乘客需要戴氧气面罩的例子,航空公司会告诉你,想帮助别人的话,应自己首先戴好。在这里,国家利益高于在国际上履行义务,如同法律上国内法高于国际法一样。从社会上看,个人价值观又高于国家利益。  '返回目录'  

难琢磨的国家(3)
仍以政界人物为例。1995年大选时,左派由于当时的总统密特朗年迈多病不能参选,左派大党社会党内部互相倾轧,需要推出足以与右派抗衡的候选人。大家目光都转向社会党内没有派系色彩又德高望重的德洛尔,那时他担任欧洲共同体主席的任期未满。这位出身贫寒,从公务员干起来的法国政坛领袖,十几年来担任着欧共体主席,为欧洲整合做了突出贡献,因而获得世界各国领袖的赞赏。更可贵的是,他不参与派系之争,为政清廉,从没有官司缠身。在当时右派强势的形势下,他被认为是惟一能够领导社会党参加竞选,为社会党保住总统职位的人。事实上,德洛尔在各种民意调查中也均领先于右派候选人。只要他出马,总统宝座几乎笃定是他的,社会党像等待救世主一样,虚位以待,在他表态之前决定不推荐其他总统候选人。所有社会党领导人都发表声明,希望他参选,因为他已经毕生服务于国家及后来欧洲的事业,没有理由不继续做下去,而且被推荐竞选总统究竟是牺牲还是荣誉,如果是牺牲的话,是多有价值的牺牲啊!结果德洛尔吊了整个法国政界的胃口足足几个月时间,最后宣布不参加竞选,这使得右派在分裂状态下依然获胜,希拉克当上了总统。德洛尔的理由是,他已为国家服务多年,希望给自己留下一些私人生活的时间。  思维方式上的矛盾  法国人做事常采取一种复杂的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计算机公司应其客户一家大公司的要求,关于某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做出两页纸的简明扼要的建议。这家大公司经理看了说,两页纸太简单,他要把该项目报给上司,希望做一详细方案,他们宁肯为这份详细方案付一笔可观的咨询费。  计算机公司便认真地将原建议扩展到几十页,通过了大公司经理,交其上司审阅。上司很快批回了,说内容太多来不及看,要求压缩。计算机公司将几十页缩成十几页,上司看后仍嫌长,要求再缩。建议书后来被缩成最初的两页,这家大公司根据两页纸做了决定,当然付的是几十页的钱。  同样为办某件事请客吃饭,美国人上桌便开门见山讲出来,中国人是酒过三巡切入正题,法国人则是饭要吃完了,还在海阔天空地扯着不相干的事,最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讲出他请客的真正目的。  法国人话多,电影也是一例。美国影片属于动作型的,对话简洁有力,又不失诙谐幽默。法国片是抒情片,对话冗长,像穿衣或系鞋带这样的日常小动作能从头演到尾,镜头拍上几十秒,让人不厌其烦而忽视了主题。有从国内来法十年的人,进电影院看法国片总共不超过五部,还中途退场,后来干脆只看美国片了。毕竟看电影是一种消遣,没有必要为理解作者意图而受精神折磨。在法国做民意调查,大家不怯场,无论年龄大小,受教育水平高低,都能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  然而这样聪明的民族却不习惯于心算。在国内买东西,付整找零时,售货员用心算减法,法国人是用加法。比如买69块钱东西,付100块的钞票,中国人100-69=31,找31块。法国人是从69块加到100块,就是说69块你应付的钱,从69往上数到100是应找你的钱。他数给你1块到70,加10块到80,再加10块到90,最后加10块到100。从英国来的朋友也谈起,英国人计算器用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心算了。  做横向比较的话会发现,亚洲人与欧洲人世界观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新加坡在亚洲人眼中是治国的楷模,那里街道整洁,人们教育水平高,社会有秩序,经济持续增长,没有行贿受贿的案例。但法国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新加坡没有言论自由,政府刑法太重,社会纪律过于严明,散漫的法国人适应不了。他们把新加坡当作据点,纷纷登陆设立子公司,谋取经济上的利益,对那里的治国方式却没什么好感。对于法国人,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尽管这种无约束的自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国人也是享乐的民族。在亚洲,人们期待着明天会更好,基于这一期待,可以放弃今天的享受为明天积蓄资本。法国人很多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尽量享受今天,甚至寅吃卯粮,不惜背一辈子债。他们认为,生活是美好的,应该享受它。如果它不够美好,就把它改变得美好,然后享受它。  法国人自恃甚高,从戴高乐时代就如此。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法同时为当时世界的两大强权。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实力大为削弱,殖民地纷纷独立,英法各自缩回原有的疆界。按法国前总理德斯坦的话讲,英国已走出了殖民地的阴影,而法国却还沉湎于旧日的辉煌中。  法国这一民族过于崇尚历史、传统和文化,对世界的新变化缺乏热情,像社会上老一代人一样,所以经常在国际事务中碰壁。通讯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法国人依然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1989年在泰国、香港,大哥大已相当普及,餐厅用餐时常见有人把大哥大放在桌上,而直到1995年,法国几乎看不见大哥大。被称作的国际互联网,80年代在世界上兴起,到1996年它的用户在美国达800万,与法国人口相似的英国用户有200万,非英语的德国也有100万,法国却只有20万。多年来法国为抵制的入侵设计了国内迷你网络,通过它也可以浏览信息、购物等,只是信息量小,速度慢,无法与国际接轨。到了1996年初,几乎一闻未名的—像流行时装一样几个月风靡全法国,大企业纷纷与联网,多年经营的防线一夜间被摧毁,巨额投资将付诸东流。不过即使这样,在2003年下半年,法国使用方面还落后于美国至少5年。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难琢磨的国家(4)
国际事务中,法国人想作救世主却没有这个实力。从非洲的乍得、乌干达内战,索马里饥荒,卢旺达种族残杀,到近年前南斯拉夫民族战争,法国无不视为己任,指手画脚,出兵出资。前南斯拉夫战争从1991年开始到1996年结束,五六年来在法国电视里几乎天天是重要新闻。法国派出的维持和平部队是最多的,这支部队背后有西方国家雄厚的财力保障,空中有北约组织飞机的支持,武装到牙齿,但从没打一个漂亮仗,也没能维持下南斯拉夫的和平。南斯拉夫各派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