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红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梨园红颜-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撩开幕角看看,这一排排的都是白发的老人了,好意思这样偷奸耍滑?”

  爷爷拄着大刀深深地吐了口气,眼里霎时又有了光彩,他一撩战袍,重新又登上了舞台,大刀一耍,舞出片片刀光,场下一片的喝采。

  奶奶却拉着童童来到窗前,爷爷供的三支香还缓缓的冒着青烟,奶奶双手合在胸前,默默的祷告着。

  童童只感到热,那锣鼓声一阵响似一阵,到处是红旗翻滚,把场里场外映得通红,闷得透不过气来,空气中回响着爷爷那已略显沙哑的嗓音:

  罢了哇!罢了! 

  想当年立马横刀风云眼底,

  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夷。

  今日里困麦城身临绝地,

  一着错反受这群丑相欺。

  兄王!大哥!

  失荆州负重托岂能无愧?

  纵有这擎天手难以挽回。

  关羽乎!

  大错铸成倥偬后悔?

  雄心壮志岂化灰,

  卷土重来会有期。

  台上的关羽已被东吴的兵士团团围困,一会是黄脸的周泰,一会是黑脸的韩章,走马灯似的围着转,他东拼西杀再也杀不出重围,最后那赤兔战马一嘶长鸣倒在山谷,老英雄喷出一口鲜血,翻身倒下,便再也没有起来了。

  奶奶也晕倒在后台……

  爷爷逝去的时候没有谢妆,脸上还留着童童给勾的红净脸。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爷爷逝去不久,淑贞也病倒了。弥留之际,她拉着童童的手:“童童,妈要是不在了,你怕不怕?”

  “童童不怕,您不是好好的吗,这是演戏呢!”童童把脸贴在母亲的手上。

  “你妈一生都在演戏呢,”母亲苍白的脸上浮出一丝的笑意,“想歇歇了……”

  淑贞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童童能念上大学,嘱咐丈夫一定要让童童上学,别像自己一辈子只能在戏里体会人生。

  自从淑贞逝去以后,小连楼变得寡言少语,爱一个人独自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着屡屡的白烟从口里喷出,升到头顶时就散开,淡淡的变成天青的颜色,互相缠绕着消失了去。

  一天,童童路过新华书店,听到一段老旦的唱腔,那声调和母亲唱的竟没有什么分别,童童听过久久不忍离去。几天后,她终于买下了这盘磁带。到家,童童迫不及待的拿出录音机,才听了开场的过门,却听见里屋“咣”的一声,父亲的茶杯掉在了地上。

  “童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书不好好念,还听这个?”

  小连楼还从来没对童童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你哪来的钱?啊?”

  童童已经吓得话都不敢说。

  “怎么不说话了?唱戏有什么出息?”小连楼脸刷白的,他把磁带扔在地上,一脚踏碎了。

  “不要踩……”

  童童尖叫着扑过去。

  “童童!你也学会顶嘴了……”

  小连楼拿起录音机狠狠砸在桌角上,童童听见机器粉碎的声音。

  “那是妈妈买给我的!”童童嗓子沙哑着,一头撞在父亲的腰上,自己却瘫倒在了地上。

  小连楼慢慢的转过身,坐在了床沿上。童童看见父亲居然哭了,这铁一样的汉子,眼角闪出了晶莹的泪珠……

  童童头一次觉得父亲苍老了,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已经长出灰白的头发了?

  八月的暑期,倔强的童童瞒着父亲报考了戏剧学校。她是自幼练功的,考学不是难事,加上她长辈们在文化界的威望,学校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好苗。

  童童拿着通知书独自跑到母亲的墓前。那是一个无风的下午,整个陵园就只有童童一个人,太阳照着一块块的石碑,发着惨淡的白光。童童抱着母亲的墓碑放声痛哭,又有谁能知道这瘦弱的姑娘心里承受了多少委屈与悲伤…… 

  空旷的陵园里,仿佛又回响起母亲的唱腔:

  有几个孝子听娘来论, 

  一桩桩一件件娘记在心。 

  那大贤舜耕田为的都是孝顺, 

  丁蓝刻木、莱子斑衣、孟宗哭竹、杨香打虎, 

  俱都是那贤教的儿孙, 

  我那不孝的儿呀!

  这几辈贤孝子休得来论, 

  还有那不孝人说与儿听: 

  青风亭张继保他天雷报应, 

  韩信将未央宫速报幽冥。 

  为娘言语儿不肯相信, 

  怕的是我的儿头上有四值功曹察看儿的身。 

  我的儿行孝道将娘奉敬, 

  自有那天爷在暗地里查巡。

  “妈妈……”童童猛的从睡梦中惊醒,窗外依旧是漆黑的,风雨声似乎要穿透过厚厚的玻璃,重重的压到童童那娇小的胸膛上来……

第五回 香楠烟雨
周日的清晨还绵绵的飘着雨线。

  童童轻轻掀开窗帘看看,玻璃窗上沾满水珠,滴滴划落,留下道道泪痕。对面老屋青瓦上业已枯黄的瓦楞草重新又挺直了腰杆,迎着风雨瑟瑟地抖着。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这些陈年的瓦片开始闪闪发光,乌亮的,就象古代武士镔铁铠甲上的鳞片。

  “雨还没停呢 。”

  童童的心底升起一丝的懒意。

  蝶儿推门进来:“还没起呢,大小姐?我帮你买了早点。”

  “唉,起床真是件痛苦的事啊!”

  蝶儿便笑起来,

  “好好的一个周末,又让这雨给冲泡汤了。”

  “哎,说着了!这就是正经八百的——泡汤……”

  蝶儿正喝茶,乐得一口水全都喷将出来。

  童童拧开台灯,坐在床上看书,随手把书签放在桌角,蝶儿瞧见便捻起来看,书签上印的却是精巧的年画。

  “是杨柳青的年画吧,真是精美。”

  “在玉茗堂买的,当时瞧着挺精致,就买了一套。”

  蝶儿又催她起床,想着一块出去散散心。

  童童烦这恼人的秋雨没完没了,到处湿漉漉的,懒得乱闯,就总放不下手中的书来。

  蝶儿看去,却总在《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一章上,再不见翻动,便知她懒病又犯了。

  蝶儿一把夺过书,笑道:“平日里倒不见这样用功,偏偏赶着放假便勤奋了。这一章你也别看,我唱给你听就是了。”

  说着,就轻轻唱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

  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倦,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童童听了便“好、好”的叫个不停,又接下唱去: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

  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迟延,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身子困乏了,

  且自隐几面眠。

  唱完作势把被子往头上一拥。

  蝶儿早笑喘成一团。

  原来《酬韵》一折,蝶儿每不知出场之心情如何。请益于老师李淑芳。李淑芳教道:“此时不是我闹春,是春闹我。”此句日后也传为名言,颇受引用。

  《教弟》一折,莺莺初遇张生,蝶儿不知应做何表情,又请益于李淑芳。李老师道:“盯死他,盯得他发毛。”蝶儿盯一秒钟,李淑芳命其延长;二秒,三秒,及至六秒。

  彩排时,蝶儿表演,李淑芳在一旁数着:“一秒,二秒,三秒……六秒,明儿见!”再看演张生的师兄,竟然神色不对,童童在一旁拍手笑道:“果然发毛了。”以后见面就喊他“发毛”师兄,时间长了,他居然也会答应。

  俩人正神侃着,传达室喊蝶儿接电话,却是燕子打来的,原来雨已经停了,青年采茶剧团抓这空档,在文昌大戏楼实验演出,这次是团里青年骨干采风多日新排的现代戏,大家都早就盼着能这场呢,没想到却是在今天,倒是燕子消息灵通。

  蝶儿早就想走动走动的,放下电话就催着童童赶紧着,燕子还在她哥哥欧阳家等着呢。

  “曾家园”处在香楠峰,是小城地势最高的一处,原是兴鲁书院遗址,宋代大学士曾巩的讲学之所。现其大部辟为市六中的校舍,临河的一路厢房成了民宅,历代修缮,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风格。

  燕子的哥哥欧阳就这住在里。欧阳是羊城理工美术系的教师,教的是艺术理论学,戏剧学校也多次邀请欧阳赴校讲学。欧阳兴趣广泛,颇爱交友,人虽长得单薄,遇事却总能想着别人,腔子里永远揣着颗火热的心,那三教九流的朋友,不管有文化的,没文化的,个个都敬他服他,一口一个欧阳老师,叫得比谁都勤。

  雨停了,微微有些风,天依然是阴沉沉的。

  蝶儿和童童沿着河堤上鹅卵石铺成的羊长小道一路走来。远远便望见渡口边站着的欧阳和雪涛。

  欧阳披了件半旧的秋衣,头发让河风吹得有些凌乱,指尖上捏着香烟,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董雪涛双臂环抱在胸前,与欧阳洒脱的文质气相比,雪涛就更显出一股彪捍的野气。

  童童觉着像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都有些滑稽,然而他们却是要好的朋友。雪涛是个极傲气的人,欧阳刚分配入校时,雪涛对这个貌似柔弱的老师心存不服,几次在课堂上为难欧阳。欧阳心里也是暗暗较劲,如今的学生难带,没有点真才实学是混不过关的。特别是这史论难教,他知道艺术系的孩子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的缘故,对人对事更加的敏感,有时确实比其他系的学生难接触,但他们内心所涌动的浪漫与激情又常常感染着欧阳。

  欧阳念研究生的专业是艺术史论,本科也是扎扎实实的四年美术功底,这同文学或英文出生的史论教师相比,他与学生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欧阳也瞧见了蝶儿她们,便挥手打招呼道:“风景这边独好!”

  蝶儿笑道:“这俩人倒会偷闲,所谓秋雨最缭人哪!不知两位艺术家在聊些什么呢?”

  “刚才细雨收脚时,一派迷离的景色,天然做成的水墨山水画呢。”

  蝶儿文思极佳,脑里才映出一段文字,便脱口念出来:“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蛅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欧阳击掌道:“这便说出了山水画最基本的价值所在。”

  雪涛奇道:“果真是一代才女,连宗炳的《画山水序》也背得朗朗上口。”

  蝶儿笑道:“这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自然是要细细品味一番的。”

  欧阳接嘴说:“最早二字却是不妥,之前还有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

  蝶儿道:“我瞧你这个书虫,《画云台山记》原不是写实的云台山吧?”

  “翠幕管弦三市晚,画堂烟雨五峰秋,”童童道,“不过今天要是谈什么山水画就打住,戏文里学过的诗词可不够用了。”

  雪涛笑着说:“管弦没有,烟雨也过去了,谈水墨山水可是要有极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