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
陈思齐拍了拍新潮的肩膀笑着说:“老弟,总拉硬屎谁也受不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这个本钱,什么远大理想都谈不上了——该拉稀的时候也得拉次稀!”
新潮摇着头说:“老书记说得极是——没办法,没办法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是老江湖了,啥滋味你还不比我清楚,能拉稀的谁还拉干的?”
听了新潮的话,刘强根懊恼刚才怎么就没想起来这句嘴边上的名言,如果刚才能想起来,这下就又和领导想到一块去了。正懊恼得不得了,突然转念一想,刚才没想起来也好,如果自己刚才把这句名言用了,新书记还能再用吗?新书记没法用,自己岂不是抢了领导的头戏,那罪过不是更大?想到这里,心里舒贴了许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狭路相逢(2)
陈思齐说:“今天啥也不说了,我给你把人送来了,你总得请个酒吧!”
新潮被陈思齐硬着头皮弄到饭桌上又猛喝了两杯,直到现场直播,看着新潮的狼狈相,陈思齐算是出了一口恶气。酒饭完毕,刘强根、司机、饭店老板和一群服务员架着新潮上了车。上车前新潮还没忘告诉杨百家,说他来得仓促,乡里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还都没作好迎接他的准备,让他下午回家休息,明天再来上班,让刘强根作作准备。然后把手伸出车窗,机械地摇晃着给大家告别。刘强根顺着新潮说,老杨来的太突然,门上的钥匙和办公桌都没弄好,让他先在家休息一下午。
陈思齐接了电话要到县城办事,杨百家自己打了个的回家。
杨百家的女儿杨小翠大学毕业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在家帮她妈养猪。听说父亲提了副乡级——这在乡里可是多少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了不起的大官——今天又是上任的日子——便从集上买了两条鱼兴冲冲地骑自行车回家准备好好地庆贺一番。此时,杨百家的老婆朱桂英正在猪棚里给她的一群猪喂食,看着这群猪老老小小吃得带劲,她心里高兴,光忙着掐指头算计今年又能赚多么钱,哪里考虑到杨百家提什么副乡级。算得正出神,邻居牛巧拿着一把铁勺子神神道道地走了进来。牛巧的丈夫也姓牛,在城关镇当派出所长,据说那是真牛。牛巧原和朱桂英同在尚德镇一家镇办企业当工人,几年前企业倒闭,二人均赋闲在家。朱桂英是个闲不住的人,回家不久就在养猪这条道上闯出了一条路。老牛也在县城给牛巧找了份工作,可她受不了早起晚归这个罪,硬是不去,要在家做专职太太。这专职太太做久了蛮是无聊,周围邻居又没几个她能看上眼的,朱桂英家便成了她常光顾的地方。
趁朱桂英没注意,牛巧从后面捣了她一把,然后哈哈大笑,“又想什么好事嘞?”
朱桂英被吓了一跳,顺手绰起夹在腋下的笤帚疙瘩朝牛巧屁股上就是一家伙。“你个死猪,吓死我了。”
牛巧被打得上窜下跳,“别闹了,别闹了,快借给我点盐,俺家盐罐子里又没盐了,我得快回去包牛肉包子——昨天别人给送了五斤牛肉,再不吃就馊了——我就不爱吃牛肉,你说送点啥不比送牛肉强。”
朱桂英夹起笤帚半玩笑半正经地说:“噢,我们家成你家的仓库了,今天没米了,明天没面了,后天又没有酱油了,想要啥要啥——能吃得起牛肉包子买不起盐啊?不给!”
牛巧认真地说:“你说怎么有送鱼的送肉的,就是没送盐的!没盐这包子它也不香啊——快别罗嗦了,拿去,待会我给你送两个牛肉包子来——你们家总吃馒头也不知道个够儿,得适当地换换口味!”
正说着杨小翠提着鱼进了院子,牛巧眼尖,老远就看见了,“哎哟,这不年不节的怎么舍得买鱼吃了?唉,对了,闺女找着对象了没有?”
杨小翠找对象的事是朱桂英的一块心病,闺女都二十三四了,连个工作没有,城市里有工作的看不上咱,农村没工作的咱也不能嫁,自从杨小翠在家待业,朱桂英每过一天就觉得过了一年,经常呆呆地看着孩子发愁。牛巧每这么说,她都很不爱听,正准备回敬她一句,杨小翠开话了,“我爸升官了,庆贺庆贺。”
牛巧边嚷边跑过去,“升什么官了?怎么不提前给我说声?两家共同祝贺祝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狭路相逢(3)
听到说老杨升官,朱桂英不以为然,说:“能升什么官,说是个副乡级信访助理员,从尚德调到大新去了。”
“不错不错!不过副乡级不是副乡长,那只是个级,享受个待遇,没啥实权,有人把它叫临终关怀。”见朱桂英一脸迷茫,牛巧嘿嘿一笑补充道,“临终关怀就是快退了给点安慰。老嫂子,我这人是个直筒子,说话不会拐弯,你别不爱听,你家老杨这可是明提暗降啊。干信访没啥油水,就是提个副乡级,也不如人家搞计划生育的啦、收税的啦小兵蛋子实惠。”
杨小翠很不高兴地说:“总比不提实惠吧!起码得涨点工资吧。”
牛巧打击不了别人心有不甘,说:“那倒是,不过你得算一笔账,这下离家远了,还得再搭辆摩托车——上班这么远不给他配辆摩托车能行吗?又不像俺家老牛,有公安的车开着,油钱都不用拿一分。干信访谁给车开?想开还不得自己买?汽油又死贵,听说都涨到6块钱一斤了——就看这势头,以后还要涨,不涨到10块不算完——一天一个来回还不得半斤油,这得多少钱?账虽小,但得细算,这一算,涨的哪几块工资钱连油钱都不够!”牛巧见朱桂英不说话,看了看她,“老朱你不用不高兴,仔细想想我说的在不在理儿?”
对牛巧的话朱桂英心里感到很不悦,但嘴里却说不出什么来,她深知人家说的确实在理儿,后台硬的有几个干信访的?那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使,没本事的干不了,有本事的不想干。但她不甘心牛巧对自家老杨无情贬低,于是自我解围道:“买就买呗,不就一辆破摩托车吗,还不够我一头猪钱!几斤破油算什么,买得起车还能烧不起油——哪像你们家吃起包子买不起盐——再贵还能贵过猪肉钱,有我这猪场垫底,还怕老杨折腾。”朱桂英显出一幅不差钱的富豪精神来。
牛巧在副乡级上并没沾多大便宜,于是又打起鱼的主意。“我看是啥鱼?”牛巧上去抓了鱼一把,粗略地看了一眼,很不屑地说,“白鲢!唉,我当是啥好鱼呢,所有的鱼中最没营养的就是白鲢。白鲢都是湾里养的,现在养的鱼没法吃,都污染了,要吃还是海鱼,有营养还没污染。”
杨小翠说:“我们家有白鲢吃就很不错了,哪像婶婶你家,牛叔叔多能挣。”
牛巧不往“牛”身上论,还是抓住鱼不放。“白鲢也就罢了,可还是条死鱼,现在哪有吃死鱼的,都吃活的——也是,活鱼贵,你们家舍不得花钱。”
杨小翠道:“买的时候还活着,现在死了。再说了,你们家的活鱼也不是吃到肚子里还活着吧!”
牛巧没想到杨小翠也酸到这个程度,给她来这一套,道:“哎哟,四年大学真是没白上啊,小嘴够厉害的,给个铁布鸽似的——别管怎么说,今天买鱼没必要,第一天上任镇里的领导怎么还不得给接接风?再说了,就是不接风也得到馆子里搓一顿,也不能光在家吃条鱼算完。俺家老牛当所长的时候,镇上大小领导都出来给接风,晚上回家我们自己又摆了八桌,光茅台酒就喝了五箱。”
杨小翠听了咯咯笑起来,“白开水吧,喝五箱茅台不都醉死了。”
朱桂英也觉得牛巧在吹,但别管牛巧有多吹,朱桂英还是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要给杨百家打个电话问问还回不回来。可杨小翠硬是不让打,说问了就没意思了,要给父亲一个惊喜。这时,忽听外面有车响,朱桂英有点慌张和激动,说:“是不是来了?还用车送来了吗?”杨小翠正要跑出去看,杨百家的妹夫赵奔推着摩托车进门了,后面跟着他的妹妹杨百群,手里还提着一长条约二斤重的五花肉。杨百群一进门就说:“俺哥当了大半辈子官好容易到俺家门来了,这下俺可得吸他点甜水了。”
第三章 狭路相逢(4)
杨小翠打趣说:“小姑总想沾便宜,就俺爸那个瘦样,还想从他身上吸多少甜水?”
饭菜准备妥当,有鱼有肉很是丰盛。牛巧手里端着满满一汤匙盐靠在门框上就是不说走,她家里可能压根就没想包牛肉包子,或是杨家饭桌上那条馋眼的鱼早把把她包牛肉包子的心思钩到了九霄云外。可人家杨家就是不开饭,她也没有理由像往常那样替人家先尝尝咸淡。“不用等了,肯定是书记请吃饭了,开饭吧,等也是白等,都凉了,吃了坏肚子。”
这时杨百家上小学的儿子杨小同一扭一拐地进来了,看到桌子上有鱼,高兴地伸手抓了个鱼头就往嘴里塞。杨小翠喝止他,“馋猫,等爸爸来了再吃。这鱼是专门为爸爸买的。”
杨小同把塞进嘴里的鱼头又吐了出来,不明其中道理地问:“为爸爸买鱼干啥?”
牛巧打逗他说:“你老子当乡长了。”
杨小同把鱼头放进盘子,照着原来的断茬往上接,高兴地跳起来说:“爸爸当了乡长我这调位子的事就有门儿了。”
杨百群笑着说:“看把这小兔崽子给美的,人不大就知道当官中用了。”
“快开饭吧,别把小孩给馋出毛病来。”牛巧话音未落,杨百家进了屋门。
看着出现在眼前的杨百家,知道书记并没有请他吃饭,朱桂英觉得在牛巧面前很没面子,于是欲盖弥彰地说:“我就知道书记请吃饭俺家他爸也不会去。”
朱桂英还担心牛巧接着自己的话茬再说什么,好在杨小同上来解了围,“热烈欢迎杨乡长光临寒舍”,逗得全场人哈哈大笑。
杨百家疼爱地说:“小东西,啥时候学的这一套?”
杨小同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这下你当了乡长总得给我调调位子了吧——我学习不好都是因为离黑板太远。”
杨百家用手点了点杨小同的鼻子,“你啊,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你这么大个子调到前面去别人还怎么看黑板?”
“你光考虑别人了,怎么不想想我近视眼离得那么远怎么看黑板?”
杨百群说:“哎哟,俺大侄子真是用功了,啥时候努成近视眼了?小姑给你配个眼镜戴戴。”
“我不要眼镜,戴眼镜跟大眼蛤蟆一样。”
牛巧又打趣说:“是不是前面有个漂亮的姑娘,想跟人家一个位?”
朱桂英紧张起来,忙给牛巧递眼色道:“可别给孩子开这种玩笑!”
牛巧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听到外面有人喊:“师傅,找到钱了吗?”杨百家这才想起忘了给出租车司机送钱了。杨百家平时不掌握家里的财政,花一分钱都得给老婆打报告,出租车坐到家门才发现口袋里没钱,就让司机在门外等,进屋说笑起来把送钱的事给忘得一干二净。杨百家向老婆要了5块钱,让女儿给门口的摩的司机送去。朱桂英说:“你刚当官就摆阔了,这一趟摩的就是二斤毛猪钱。”
儿子天真地问:“爸爸,当乡长了还打的,不配专车啊?”
杨百家拍了拍儿子的脑壳说:“很快就配。”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修改标语(1)
第二天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