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现代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融与现代化-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的txt下载网

全球主权财富管理——现状、趋势、机会与挑战(7)
主权财富基金迄今为止的一项引起政治上“灾难性”后果的投资案例是淡马锡收购泰国的*Shincorp,该公司为当时在任总理他信的家族控股。淡马锡这项收购案在泰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触发了军事政变,总理他信被赶下了台,并导致了泰国与新加坡两个传统友邦之间外交关系的急剧恶化,泰国国内政局至今仍不明朗。
  中国近年来经济上的迅速崛起,已经在世界上引起了非理性的恐惧,“*”甚嚣尘上、贸易纠纷、摩擦、争执纷至沓来,中国的贸易与汇率政策成为了国际经济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投资公司的成立已经引起了许多关注与猜疑。可以预见,中国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必然比新加坡这样小岛国在海外投资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特别审查,其面临的政治与安全风险因素将大大增加,甚至可能会触发国际上一股针对中国的投资保护主义的逆流。
  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上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既有多方面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但是总结起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启示有三条。
  第一,要建立明确的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的原则。所谓商业化,就是主权财富基金章程非常明确地规定,基金只追求纯粹商业的目标,即长远投资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掺杂其他非商业的政治性或社会性的目标。实践证明,主权财富基金因其背景,极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政治上的影响与官僚干预,被迫追求多元的、往往互相冲突的目标。这样的后果是牺牲了主权财富基金的独立性与专业化运作能力,难以实现投资风险与回报最佳的匹配。由于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海外资产,本来在政治上就极为敏感。如果一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就有可能被认为它只不过是该国政府的一个政策工具而已,因此,更容易遭受投资东道国政治上的指控与阻碍。
  第二,为了确保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一方面,主权财富基金的公司章程明确确立了基金及其董事会与股东(国家)的关系、与央行和财政部的关系、与政府其他部委的关系、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关系以及与旗下投资对象尤其是与由其参股控股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任何含糊不清的关系界定必将导致各方面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必要的干预,从而影响主权财富基金的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运作。另一方面,主权财富基金的内部组织架构、治理模式与管理团队如何建立至关重要。世界上较为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如阿联酋的ADIA,新加坡的GIC,挪威的GPF,都致力于仿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私人投资公司的组织,避免了照搬政府行政机关的架构。尤其是这些机构皆突出董事会与专业投资委员会的核心决策职能与自主权,讲究组织上的精简与决策的效率。其中一个重要的引申意义就是,主权财富基金本质上是一个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文化,使主权财富基金形成官僚组织中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的商业化运作。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使命,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Chief Investment Officer)都是从国际市场外聘的专业人员。 。 想看书来

全球主权财富管理——现状、趋势、机会与挑战(8)
第三,外部管理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良好业绩记录的主权财富基金,例如ADIA、GIC、淡马锡、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等把很大一部分资金交由外部专业机构管理。它们一般优先委托给国内真正高资质、具有国际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投资管理人,从而培育目前国内仍处于极端幼稚阶段的机构投资者行业,这是新加坡政府通过GIC与淡马锡的委托管理模式来刺激本国投资管理行业与整体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外,这些主权财富基金会挑选世界上一流的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PE公司、对冲基金以及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等作为其外部管理人,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外部专业机构所能提供的投资研究报告、市场情报资讯与投资管理经验等。外部管理对于绝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外部管理,主权财富基金可以弥补政府投资机构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同时避免了主权财富基金直接出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购资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的特殊市场风险与政治风险。
  (本文原载于《比较》杂志第32辑,2007年9月)
  参考文献:
  1.Big Spenders:How Sovereign Funds are Stirring Protectioni*.Financial Times.2007…7…30
  2.Jeffrey Gartem.We Need Rules for Sovereign Funds.Financial Times.
  2007…8…8
  3.胡祖六.Capital Flows,Overheating,and the Nominal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China.Cato Journal,Vol 25,:2005
  4.胡祖六.管理主权财富基金.财经.2007(16)
  5.胡祖六.十年启示录.经济观察报.2007年7月
  6.胡祖六.亚洲危机后的中国国际收支趋势,外汇储备增长与汇率政策.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危机十周年研讨会》论文.2007…6…21
  7.Lowery,Clay.Sovereign Wealth Fu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remarks by Under Secretary of Treasury at the Asian Crisis…10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Federal Reserve Board,San Francisco.2007…6…21
  8.Money and Mystery:Adia Unveils its Secrets.Euromoney.2006(4)
  9.Norway's Pension Fund to Increase Global Risk.Financial Times.
  2007…4…14
  10.Blackstone Won Backing on China Deal.Financial Times.2007…6…22
  11.Pesek,William.Questions about China's Reserves.Bloomberg.
  2007…4…17
  12.Lawrence Summers.Sovereign Funds Shake the Logic of Capitali*.
  Financial Times.2007…7…30
  

PE与资本市场——矛和盾
近年来,全球私募股权基金PE势力与影响迅速扩大,引起了金融市场、投资者、媒体与政府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私募股权公司旗下所管理的资产金额规模日益扩大,已经超过万亿美元。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年成交额达3 000亿美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购公众上市公司的交易数目也越来越大,而且单笔收购的目标公司市值不断创新纪录,早已超越1988年KKR对RJR Nabisco的杠杆收购,直逼500亿美元水平。过去4年间,私募股权公司参与的公司并购占了全球企业并购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uy…out的空前活跃,许多公众上市公司纷纷退市,私有化的浪潮不断高涨,以致不少评论家认为企业对上市兴趣锐减,资本市场正面临着一个危机。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首先,我们应看到,退市现象的增加的确揭示了资本市场的一些现有严重缺陷——萨班斯法案,公司治理成本的上升,集体法律诉讼,短期行为,季度业绩报告等。但正因为这一系列的问题,人们开始关注资本市场的深层改革,以减轻上市公司监管负担与披露成本,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与竞争力,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心。如美国在汉克?保尔森财长的大力推动下,正在努力校正或减轻萨本斯法案实施后暴露出来的一些非常明显的副作用,从而增加资本市场对于美国乃至全球企业融资的吸引力。
  退市后,公司的新股东兼控制人,即私募股权公司,可以聘任优秀管理团队,引进长期股权激励机制,优化战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与业绩,从而创造新的价值。这也是为何私募股权基金常常愿意以一个比公开市场交易股价显著的溢价来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
  但是,这种被PE收购的威胁事实上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个有效的“市场约束”,是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的很大压力。所以,PE的活跃,不但不会使资本市场走向衰亡,反而可以帮助刺激资本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与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改善。
  其次,由于目标公司规模不断增加,即使最大的PE也难以用100%的股本金进行收购,而要依靠杠杆,采用非常高的杠杆率。债券融资是PE收购融资的重要手段,高财务杠杆率与相关金融工程工具的运用也是提高PE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手段。在10年前,动辄募集几十亿美元的债务融资是一个很大挑战。但现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都是活跃的杠杆融资提供者与参与者,深究原因,可以看到杠杆收购的空前活跃与资本市场具有深度与极大的流动性,债券融资极为便利,成本低,同时债务可以通过证券化分散与转移风险。所以,成熟发达与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是PE活跃的必要条件。PE的活跃,还有一个有利的宏观条件,那就是全球范围内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欧元区,尤其是日本与中国,利率处于历史上相应经济周期的低水平。低利率显然是刺激杠杆收购的重要因素,使PE活跃的理想宏观条件。
  再次,有趣的是,当PE基金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收购后,PE基金自身却纷纷上市或准备上市。Foretress是第一个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案例。Blackstone即将上市,Carlye正在筹备之中,其他基金也在蠢蠢欲动。如果资本市场如此不好,那为什么PE公司还要上市?乍看起来,这是以子之矛攻己之盾。归根结底,PE的价值还是要依靠公开市场或者货币化得以实现。其实,PE所投资的portfolio企业经过三五年后退出时,也大多是靠再上市或出售给战略投资者,而这些战略投资者大多数为上市公司。
  所以,当前的PE热并不代表公开资本市场已经过时或行将衰亡。PE作为一种投资模式可以发挥积极的重要的经济功能,它可以弥补资本市场的不足,增强“市场约束”,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但是,PE不可能取代资本市场。而且,PE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本市场。对于一个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最大最重要的板块,但是PE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特殊投资模式,可以作为公开市场的一个补充和   延伸。
  PE与资本市场发展绝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认识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新生市场在发展资本市场与PE分行业领域非常重要。
  (本文源自作者在北京高科技论坛的演讲,2007年3月)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启示录(1)
今天的亚洲势不可挡,前程不可限量。中国与印度的迅速崛起,越南的高速成长,日本的复苏,东南亚的稳定,香港的欣欣向荣,亚洲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它充满着巨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