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横店的东方好莱坞的梦想一步一步正在实现。 
  1996年,横店集团开始涉足影视业,到目前,已投资30亿巨资,建起了13个适合各种题材拍摄的实景基地和亚洲最大的摄影棚,拥有130亿资产,被美国好莱坞杂志誉为“中国好莱坞”。 
  “现在的横店,跟你当年看到的可不一样了。接下来横店可是要热闹了。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全国唯一一家影视产业实验区落户在横店。省里跟着把它列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政府将批给实验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用地、行业政策都将向这里倾斜。这样一来,会有许多很多影视企业到横店落户。同时,横店跟“中影”、“时代华纳”将强强联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影视这个产业将大得不得了,很快会超过工业,若干年后相信我们可以跟好莱坞抗衡。”年近七旬的徐文荣自豪地说。 
  真正有商业头脑的人,往往会勾勒出对将来发展的预想,他们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考虑十步,才走一步。他们永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正如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所说:“不把过去的优势当作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只有时刻想到未来,才会不断发展。       
6。永远不满足于现状(1)       
  浙商商道: 
  在浙商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还喜欢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等不靠,相信市场,相信自己,因此浙商的自立性比较强。 
        ——经济学家钟朋荣 
  浙商自白: 
  我的性格是永不满足。企业做好了想做大,做大了想做强。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士林 
  人的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最难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比尔盖茨、李嘉诚这些世界首富、华人首富,那么有钱了现在不是也在努力赚钱,比起他们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把钱放在银行里为银行打工呢?”这是温州商人张涛妹的话。 
  温州人有句话叫做:“十万元不算富,百万元马马虎虎,千万元才算起步。” 
  在温州,有这样浙商最开始的吃苦与务实精神是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当他们生活富裕起来后,当他们的事业有所起步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不安分”起来,总想获得更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财富。这种精神就是浙商所表现出来的永远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2000年,耀华集团兼并了合肥高压开关总厂,成为第一家进入安徽兼并国有企业的浙江民营企业。 
  1。4亿元的承债兼并费用,连同改造及其他费用,总投入要2亿多元,这次兼并可不是一般的兼并,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工厂尚未恢复生产时,讨债的法院传票便接连不断,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原先的债主不断找上门来。但是,耀华集团董事长何建国并没有泄气。 
  在安徽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合肥高压开关厂终于顺利恢复了生产。何建国在生产中大胆推广温州的“计件制”,使工厂走上了正规生产之路。 
  但是,何建国并不满足于这些成就。 
  2002年5月,何建国退出合肥高压开关厂的一线管理,而是让耀华集团副总裁郑松献担任总经理一职。 
  在郑松献把合肥高压开关厂的销售体制从“直销制”改为温州式“代理制”的同时,何建国却又接连做了几个“大手笔”。 
  2003年5月,耀华集团兼并了安庆变压器有限公司。 
  2003年6月,耀华集团兼并了广德电器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耀华集团兼并了安庆高压电器厂。 
  接着,安徽耀华科技工业园开工,耀华钢结构公司和安徽山元智能有限公司先后开业。 
  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耀华集团的前进步伐不断加快。耀华集团在安徽的这些投资都发展良好。在谈及耀华集团在安徽的发展前景时,董事长何建国坚定地表示:在安徽的企业群体将力争在5年左右时间内,达到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的目标。 
  福布斯新贵陈天桥说过,最初准备赚到一百万就罢手了,有了一百万之后,又将目标定为一千万,然后是一亿……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大了。 
  精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良顺从一家乡办小厂开始创业,后来成立精功集团公司。目前,精功集团是一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16家控股、参股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外向型、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公司,构建成以机械制造、钢结构建筑、汽车制造、轻纺专业市场经营、现代物流为主业,绍兴黄酒、纺织、光电、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为辅业的产业群。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企业家奉行的是这样一句名言:“成功之道,就是求索之道,致远之道。” 
  杭州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金炎说:“我在国有企业工作了35年,在10个国有企业工作过。杭州大厦集团,是我工作的第10个国有企业,应该说这10个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成功的。归根结底,一是与时俱进,二是怕落后。” 
  “杭州大厦现在的净资产是2。5亿元人民币,但是去年创造的税利是2。6亿元人民币,今年最起码超过3亿元人民币。说到底,我们的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创品牌上。我们经常自己觉得有一种落后感,总觉得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杭州大厦这个企业不大,杭州这个地方也不大,但杭州大厦这个牌子还是比较大的。杭州大厦现在能有这么个水平,这么好的效益,这么好的品牌,跟整个浙江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浙商显然已经在全国打出了品牌,人家都觉得只要跟浙江商人打交道,做生意肯定能够成功。我们确实也需要把我们浙商的牌子进一步打响,进一步提高我们浙商的整体素质,把我们浙江的精神更加精髓化,使我们浙江发展得更快。”  
  因为浙商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浙商才显示他们的能力,能够做别人不能做的事。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士林说:“我的性格是永不满足。企业做好了想做大,做大了想做强。现在,升华在湖州算得上特大企业了,但与省里的大企业比,与鲁冠球的万向比也有距离。其实,做企业,最苦的也是因为永不满足,不断地自我加压。” 
  正泰集团南存辉说:“告诉你一个故事。我刚把企业做到1000万的时候,参加市里、县里的会议,我总是在心里问:为什么不让我上去发言?可现在,企业规模到几十亿元了,每次开会时,我就在心里祷告:千万别让我上去发言!因为,企业做得越大,我越感觉到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越感觉到要如履薄冰。人,其实就像猴子,爬树爬得高了,容易把尾巴露出来。所以,必须时时警惕,要不断跨越自我,老老实实做人,做好一个大写的人,才能真正做好一个企业。”       
6。永远不满足于现状(2)       
  万向集团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鲁冠球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时是这样总结的:“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慎重对待。大事都是由小事凝聚起来的,所谓积沙成塔。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整天想着做大事,忽视小事情,最终可能由于小事处理不当而犯大错误。我最近给我们企业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就是争取在下一个10年,使我们每个工作日的效益指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零,即从20世纪70年代日创利润1万元,到90年代日创利润100万元,到2010年前,要达到每天创利1000万元。我们万向的发展就是从一天1万元,到一天10万元,再到一天100万元这样发展起来的。没有这样一个从小事做起,逐步发展的过程,万向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发展的水平的。” 
  “第二个原因是实事求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比发展更硬的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始终把握‘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一原则,不做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事。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它都与机遇有关。但失败是有规律的,那就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一个企业要能经受得起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冲击,必须把基础打牢,这样,大厦才不会倾斜。如1995年,我们在国内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上盘角齿轮项目,一部分钱已经投下去了,后来到国外一调查,发现实力相差甚远,我们就及时把项目撤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永不满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历史一天一天向前,如果一个企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那就意味着倒退的开始。成绩靠保是保不住的,只有不断拼搏,才能巩固。如我们第一家乡镇企业股票上市,第一家乡镇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第一家乡镇企业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第一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生产线。我们时刻告诫自己,永远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争当先进的意识,永远要做到比别人快半拍。” 
  正如所日本直销大王岛熏说:“我向来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满足,成功永远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7。犯错后及时回头       
  浙商商道: 
  今天出的问题根源在昨天,明天出的问题根源在今天。 
  浙商自白: 
  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算是个成熟的人;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 
  ——汪力成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阿里巴巴CEO马云 
  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在商业活动中,失误是非常常见的。 
  在经商过程中,许多事情是需要直觉来判断的,而直觉判断的失误率也是相当高的。 
  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了许多物品,但是,他也有失误的时候。他说:“有许多我以为对的事,一经试验后,往往就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于大小事都不敢下肯定不变的决定,当我一旦发现自己的判断有些不对时,立刻见风转舵,改变方向。” 
  在商业活动中,决策失误是经常有的现象。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说:“一个企业家在商业的活动当中不犯错误那就不是企业家。” 
  但是,聪明的商人在犯了错误后会及时领悟到,并及时回头。 
  在你下决策的时候,最好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多听他人的意见,作出的决策就相对稳健一些。 
  正如曾任意大利银行行长的简尼所说:“一切事情一时没有解决的把握,不妨找些聪明可靠或对这事经验丰富的知己好友,陈述问题和自己的意见,请他们给予建议。” 
  20世纪90年代初,初尝多元化经营甜头的汪力成经不住各种赚钱机会的诱惑,将大把资金投向了12个行业,包括房地产、食品饮料等。1995年,分散投资、盲目立项、管理失控等后果开始暴露出来,子公司之间的债务、担保搅成一团乱麻。 
  1995年初,敏锐的汪力成已经觉察到自己的决策失误。他立即对华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