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举动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走到哪里,在需要自己签名的任何地方,阿基勃特都会在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外出住旅馆的时候是如此,给亲友写信时是如此,甚至在给他人打收条的时候也是如此。为此,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每桶四美元”。 
  后来,这事被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号召公司职员向他学习。接下来,阿基勃特的才华越来越展现出来,在洛克菲勒退休后,他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一个不敬业的人,往往是不自信的人,因为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对他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混日子,毫无工作计划,更不要说人生目标了。       
6。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2)       
  经商、创业尽管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但勤奋、努力工作是绝对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才能够积累经验,做成大事。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所以,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竞争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我生存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一个从业人员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是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偷懒耍滑,得过且过,还是会被社会所淘汰。        
7。节俭是一种美德(1)       
  浙商商道: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浙商自白: 
  老板要付出非常代价。整天花天酒地的老板,肯定做不长、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俭朴的。 
  ——娃哈哈总经理宗庆后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句名言,节俭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节俭是穷人成为富翁的武器。节俭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奋发向上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挥金如土、贪图享受的“少爷”、“小姐”,会成为艰苦创业之栋梁。节俭也是宗庆后这样的浙江大企业家们共同尊崇的美德。 
  浙商的节俭是在全中国都是有名的。在黑龙江经商、办创业的温州人,总是非常节俭,甚至黑龙江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像他们那样投资一个项目就几千万元的企业家,比我们这些小地方人还不讲吃喝,那么有钱,和工人一样吃饭、加班。原料、设备、人力都被他们算计到家了!” 
  在浙商的语录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去赚太好赚的钱。大多数浙商都是通过再三地降低成本再降低成本来赚钱的,这可能就是给那些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想赚的人,只知享受、做梦赚钱的公子、小姐们的最好的镜子吧! 
  浙江001电子集团董事长项青松戴的手表才68元,平常穿着的衣服也不过几十元。 
  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一家人至今仍住在公司的仓库里,这似乎很难想象,也似乎不太符合情理。可邱继宝却认为:“年轻时为了赚钱糊口,我用自行车送客,还在东北补了3年鞋。而现在呢?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我将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早日建成世界级优秀缝纫机制造企业上,根本没时间去想什么物质享受。吃饭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也不过是为了补充精力。在这点上,穷人富人都一样。” 
  鲁冠球的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请客吃饭,不在外面过夜。“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些是浙江大老板们,真实的生活描述。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对公司内部的管理无论大小事情,一律亲自把持。公司内部所有的发票都必须经宗庆后签字之后才能生效。一天,大家排着长队去宗庆后的办公司,请宗庆后在发票上签字。一名职员进去没多久,外边的人就听见宗庆后大声说:“什么?买十个扫帚还不去批发?太浪费了!” 
  宗庆后在做上城区经理时,常常骑着一辆三轮车,白天黑夜一个一个学校去送货,为的是节省单位的车费开支。正是一分一厘的积累,才有了今天娃哈哈的大楼、厂房。 
  宗庆后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吃住在厂里,工作更是没白天黑夜。可他从不因为有了娃哈哈这样的公司,而摆阔、比富,无边际地享受。他说:“老板要付出非常代价,整天花天酒地的老板,肯定做不长、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俭朴的。”宗庆后是这样对员工们说的:“娃哈哈的产业不是老辈人留下来的,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买十个扫帚去批发、卖一箱冰棍挣一毛钱换来了今天的娃哈哈。创业难,守业更难。勤俭创业,勤俭守节,是娃哈哈非常之本。” 
  “汽车疯子”李书福对于金钱已经没有什么感觉。拥有巨额财富的李书福却跟着员工住职工宿舍,吃职工食堂,开吉利汽车,穿吉利皮鞋和工作服。 
  李书福要求职工做到碗光、桌光、地光,残渣入盘成堆,这种“三光一堆”成为了吉利的企业精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头在食堂就餐,端盘排队,员工都深受感动。 
  李书福曾经投资4000多万元建造了专家楼和职工宿舍,而他自己还住在10年前造的房子里。员工们都说:“我们的老板赚的钱最多,个人花的钱最少。” 
  2002年的大年廿九,网易的股价一路飙升,总裁丁磊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89届(2)班同学会。 
  丁磊出现后,班主任江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300块钱的活动费。丁磊搜遍全身却拿不出300元现金,这笔钱第二天才交上。 
  凤凰卫视大老板刘长乐有句名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最好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看来,节俭在今天的浙商中似乎得到了升级。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过时了,现在都是21世纪了,他们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以前的苦日子造成的。那就让我们看看康奈集团总裁的女儿——郑莱莉。 
  郑莱莉大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到康奈上班,这位“大小姐”没有坐办公室,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下车间,做皮鞋。 
  这位“大小姐”的手,被做鞋的剪子磨得满手大水泡,一位老师傅看着实在心疼,向她的父亲求情,可并没有得到“同情”。半年后,郑莱莉熟悉了做鞋的流程,又加入了公司英大认证的管理工作,如仓库盘点、组织员工培训等。1998年年末,康奈通过了ISO9002认证,郑莱莉早出晚归得来的成绩,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肯定。 
  做上副总裁位置的郑莱莉,并没有像当代某些年轻人那样认为,事业有成的她现在是享受的时候了,反而认为,第一代浙商依旧是他们这些第二代人的学习榜样。“他们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勤俭。”身为副总裁的郑莱莉,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作风,“我所接触的第二代浙商企业家,大多能保持着前辈的勤劳俭朴作风”。看来节俭并不过时。       
7。节俭是一种美德(2)       
  李嘉诚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的,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了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双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了。” 
  懂得节俭的人都会不断积蓄财富,不懂节俭的人,即使家产万贯,他所拥有的财富也会慢慢消失的。精打细算是一名商人创业的必备条件,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常见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开始大大享受,没过多久,又回到当初的穷苦。有一位浙商,告诫员工:浙商之所以能立足商界,是因为浙商一直把别人认为过时的东西——节俭,视为创业守业的商道法宝。       
8。诚信是做人的根本(1)       
  浙商商道: 
  人无信不立。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浙商自白: 
  我工作了57年,当了30多年的国有企业老总,从来就是讲诚信,不骗人。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浙江精神。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 
  2006年2月9日的《钱江晚报》刊登了这样两个故事:做事的主角一个是替先父偿还百万元无据欠款的儿子,一个是托儿子偿还30年陈账的父亲。这两个人一个在浙江的温州,一个在浙江的东阳。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信”,“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以诚待人。有调查显示,现在的企业家最看重的财富品质依次为: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 
  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年龄的人,诚信都是最重要的品质。 
  200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题为《百万富翁的智慧》的书,书中引用了作者对1300个成功企业家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普遍的回答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诚信。 
  由此可见,财富品质的核心是诚信,诚信立业,诚信致富。大凡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需要经受诚信的考验。诚信支撑着生意越做越大,支撑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世界船王、宁波商人包玉刚把讲信用看做企业经营的根本。他认为,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是撕不毁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在包玉刚的经商生涯中,奉行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由此,他为自己树立了良好信誉,从而获得了银行的信赖,为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坚强的资金支持。 
  在20世纪70年代后,包玉刚决定进入房地产业。房地产行业是风险与利润并存的行业,尽管利润较高,但是,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1979年,包玉刚看准时机,决定收购当时属于英国人的九龙仓。他与李嘉诚达成君子协议,他不干预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李嘉诚则不干预他收购九龙仓。然后,包玉刚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量买进九龙仓股票,没多久,英国人发觉股票出现异常波动,为了防止九龙仓被收购,赶紧采取了反收购的办法,调集许多资金把九龙仓的股价越炒越高。 
  最后,包玉刚还需要30亿元资金才能通过收购实现控股的计划。原九龙仓的几个大股东认为,包玉刚已经没有资金了,30亿对他来说完全不可能筹集到,因此,包玉刚根本不可能再收购九龙仓了。当时,包玉刚自己也对媒体记者说,现在的股价太高,收购太困难了,因此,自己暂时想出去玩玩。接着,他真的坐飞机离开香港去欧洲游玩。从周一到周五,媒体一直追踪报道包玉刚的游玩。大家都认为包玉刚已经放弃了收购计划。但是,在周六和周日两天,包玉刚却不知去向了。 
  到了周一,包玉刚却带着30亿元资金又杀入了香港股市,一举收购了九龙仓,成为九龙仓第一大股东,轻松实现了收购控股计划。 
  原来,“失踪”的那两天里,包玉刚请了几个银行家吃饭,凭借自己的信誉,轻轻松松地获得了这些银行家的贷款。正是长期建立起来的诚信让包玉刚在这场收购大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