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
  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罗。
  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根本没有指望过靠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儿子的命运,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赏识的话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原本以为继母是不会给自己半点同情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
  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
  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这一时刻是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决不会忘记她教导过我的话:“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信心。”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使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所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
  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细节1  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张莹10岁的女儿小梅,长得并不漂亮,小脸黑瘦,头发黄黄,个子也不高。而且,小梅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总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门功课上都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张莹的眼里,女儿太平凡了,平凡得让她没有夸奖女儿的机会。张莹对这个女儿几乎失去了信心。每当小梅不小心做错了什么,张莹总会生气地对她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儿,怎么这么笨啊,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知心姐姐卢勤说:“小时候妈妈给我的鼓励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觉得妈妈给我的爱,就表现在对我的鼓励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妈妈并不是在刻意赞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我就从门后边站出来。妈妈说:‘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干!’就这一句话,我便爱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儿,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知心姐姐卢勤还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经常打孩子,后来听了我的话,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儿子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说胡话了。”
  同事下午就来找我了,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我说你假惺惺的谁信哪。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
  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细节2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