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赵本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企业家赵本山-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在某些大师的眼中,这些取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散发出老百姓辛酸笑声的大众艺术,要比那些囿于小圈子里的精英文化和阳春白雪更媚俗,但是,没有什么文艺作品比赵氏小品更能博得大众的认同。
  从《牛大叔提干》(1995年)中的“扯蛋”到《三鞭子》(1996年)中的毛驴车;从《红高粱模特队》(1997年)中的小辣椒到《昨天 今天 明天》(1999年)中的“薅羊毛织坎肩”;从《卖拐》(2001年)中的“拐了,拐了,卖了,卖了,拐卖了”到《卖车》(2002年)中的经典语言,大多数东北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被提干的牛大叔”。当全副武装、身穿中山装、头戴小帽的“牛大叔”为了给村里小学装扇玻璃窗跑到乡里要钱时,竟被人拉上酒桌冒充“马经理”陪客人吃饭,没要到钱不说,还从盘子里提捞出一串珍贵的甲鱼蛋:“一顿饭吃农民的一年粮,这不是扯蛋(淡)嘛。”——这话说得令人叫绝!
  赵本山幸而成为赵本山,除了央视春晚这个大舞台外,最重要的,是他总以农民作为创作原型,从而赢得了亿万农村观众的喜爱。他演不了官员、城市白领和知识分子,他的角色永远是农民,永远是普通人,哪怕是那个当了老板的“刘老根”,也脱离不了小人物的本色。
  和那些盘踞在北京的御用“喜剧”演员不一样,他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脑子里装满了各路农村人物。这些才华,在他后来转向电视剧拍摄、表现当代乡村生活时,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了解他们的口头禅,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他们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淳朴厚道,对外部文明的拘谨、不信任,甚至是狡黠、小聪明和小心眼,赵本山都知道。这毫不奇怪,在很长时间里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可他有一种天赋,能脱离他熟悉的乡村场景,通过抽象和塑造典型形象,提炼、加工,然后以喜剧形式呈现在七尺舞台上。
  除了农民群体,赵本山还赢得了城乡更广阔的俗世民众的喜爱。他的小品和影视剧中的小人物系列,那些有着一整套民间生存智慧、善于自我解嘲的普通人,那些为生活所累却还没丧失希望、烦恼中带着泪水和笑容的生活片段,其实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赵本山“卖脸”(1)
这一章,我们重点讲述赵本山作为演艺明星的一些从商之道。与其他明星相比,赵本山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便是在明星经商最常见的三板斧:“走穴”、办学和广告代言上,也比同行们更加长袖善舞。
  比起其他明星,赵本山更知道“卖”他这张老脸,更知道如何把注意力转换为生产力。从一开始,赵本山在生意场上就比他的同行想得更远、更深、更通透。至少在观念上,赵本山属于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杰出者。
  一句话,即便同样是“卖脸”,赵本山也与众不同。
  拒绝“走穴”,赵本山当起煤老板
  最初,除了艺术门类和艺术造诣不同,赵本山和其他明星并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随着他的走红,也陆续有节目组邀请他去各地“走穴”演小品。
  “走穴”原是相声界用语,清末民初时相声演员所在表演场地被称为“*”,而到其他地方的*表演就被称为“走穴”。改革开放初期,“走穴”一词被用于演艺界人士在国家体制之外进行演出,又被称为“走学”或“私演私分”。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走穴”在演艺界是一种特有的现象,特别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还没有以官方的身份占领市场,地方电视台娱乐节目相对匮乏的时期,组织演艺明星到各地“走穴”是条很好的获利途径,“走穴”也成为演艺明星们捞外快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演艺明星会从主办方那里获取出场费,越是大腕出场费就越高,有的大牌明星靠“走穴”每年就能挣到上百万元,这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个小数目。
  作为“小品王”的赵本山,其“走穴”的出场费提升得很快,从1000元涨到传闻中的10万元,这已经是那个年代的天价了。但赵本山明白,这已经到头了,想靠这个积累资金太难,也不可能一年到头天天天演啊。何况这本身就是“打擦边球”的事情,不能阳光化。
  在人情世故上,赵本山比同龄人要通透许多,他很早就认识到走穴其实是杀鸡取卵。“走穴”多了,关注你的人就多了,有时候还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惯的事情,长此以往演员的本色难保,而且钱赚得太快,就无法安心创作。作为“春晚之子”的赵本山明白,走100次穴都不如在春晚上的那十几分钟表演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多,至少在社会效益上是这样。
  不想跟着其他人“走穴”,又想在经济上有所建树的赵本山开始琢磨着自己成立公司。1993年,他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
  “出去旅旅游,去趟比较大的城市,铁岭。”赵本山春节晚会的一句小品台词,让铁岭由此名声大振。
  现在,铁岭出去招商引资,专题片的第一句话就是——较大城市铁岭。介绍铁岭的画册名字也叫《铁岭是个较大城市》,里面还专门有一章介绍赵本山。老赵一吼天下知,胜过广告无数。
  铁岭人口有300万,除了是农业大市外,还是个煤电能源城市。按当地人的说法,铁岭不光出了赵本山、潘长江、范伟,还盛产绿色农副产品,尤其盛产能源。
  从铁岭走出来的赵本山在那里有着超出想象的影响力,铁岭博物馆里摆上了他的蜡像,公园、广场上立着他的雕像。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铁岭被频频提起,赵本山堪称铁岭之子。
  赵本山虽然注册的是文化公司,但他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产业,公司虽有广告业务,但主要还是倒腾煤炭。如前所言,铁岭是个煤炭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赵本山占据地利,做起了煤炭生意,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赵本山管这个叫对缝儿。

第五章 赵本山“卖脸”(2)
赵本山几次在春晚上对铁岭的宣传,使很多南方人误以为铁岭真的是仅次于沈阳的大城市。这样的宣传也给赵本山带来了很多间接的回报,铁岭上至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赵本山津津乐道,这也为他日后在铁岭的很多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年,赵本山也做运输生意,他在做煤炭生意时发现经营长途运输业务也挺赚钱,于是和几个哥们儿一起顺带搞起了运输业。
  做煤炭买卖,运输费用就是较大的成本构成,与其让别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自己来,同时还可以多做一个业务。那时的赵本山就已经非常善于经营了。不过,这段经历的细枝末节到今天也鲜为人知,不管是赵本山本人,还是他周围的朋友,都对此讳莫如深,不太愿意说。这也不奇怪,虽然这种倒卖生意和其他富豪的早期原罪相比,没有多少违规的东西,但是对中国早期商业环境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可以理解。
  后来,又有一个开办山楂罐头厂的老乡找赵本山,说山楂罐头卖得费劲,想改做果茶。赵本山就投入了一两百万元,帮对方清了存货。此外,赵本山还做过木材、钢材生意。这些生意,他几乎没赔过。几年下来,他的资产上了千万,《福布斯》杂志算出他的身家1300万元大概就是这个时期。
  赵本山在接受《创业家》杂志记者刘涛的采访时称:“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
  这个时候的赵本山还处于“卖脸”的初级阶段,具备了一名公关人员应有的素质。他本身就是语言天才,一说话就能把人逗乐,谁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唠嗑、喝酒。他的酒量惊人,能喝多少酒,一直是个谜,因为从来没有人看他醉过。之前提到他喝7斤白酒赢一辆车的事,也有人亲眼目睹他喝完半斤多白酒后直接上剧场拍戏的场景。
  不过,赵本山这个阶段的生意,很难说得上顺风顺水,这些生意虽然来钱快,但也不好经营。“做煤炭不费劲,往外卖才费劲,很多人欠你钱,不还款”。一句话,还是人情生意居多,不稳定性很大。
  更让赵本山头疼的是管理问题,由于没有主营业务,生意全靠关系来维持,因此,整个公司的管理也很混乱。后来赵本山自己回忆,那时自己跟《刘老根》中创业初期的刘老根差不多,自己的哥哥、小舅子、媳妇都在公司里边,还好最后媳妇主动要求退出,之后各个亲戚才陆续退出。
  那时候赵本山的公司在性质上接近官倒公司,靠着名气和自己的这张脸,将信息和资源等进行对接,以获取利益。
  煤炭和运输行业在1993年的中国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东北这个重工业区域。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业内有太多不足以为外人道的东西。不过,赵本山的这段经历对其日后事业的扩展帮助较多,除了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更多的是积累了和各种社会潜规则打交道的经验,以及讲求江湖义气的人脉关系模式。而且,如何将名气转化成为财富,想必赵本山已有心得。
  幸运的是,赵本山没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他便开始寻求自己的主业。之后的故事众人皆知,他最后选择了二人转作为其商业王国最重要的基石。不过,在以二人转为主体的业务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时,赵本山其实别无选择,只能继续用他那张老脸去换取注意力,换取可能对其商业王国有价值、能形成支撑的业务,不论是短线的广告业务,还是长线的办学业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赵本山“卖脸”(3)
本山艺术学院院长赵本山
  演艺明星办学校,向来被认为是近水楼台:著名导演谢晋,演员吕丽萍、田华、范冰冰,香港明星曾志伟、汤镇宗兄弟,名模姜培琳、胡兵和瞿颖等都向众多怀着明星梦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明星所办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收费较一般学校要高出不少。以中北国际学校为例,学生一年需缴纳3?郾8万元学费,学费里包括了住宿费、管理费,不再另行缴纳赞助费,但学生的伙食费则需另行支付。吕丽萍创办的群星艺术学校学杂费倒是不算太高,学费1万元,杂费1万元,但学生第一年入学必须缴纳赞助费3万元。而东方国际影视艺术教育中心的学费已上涨到2?郾5万元。再说说范冰冰的影视艺术学校,那里的学制分一年制、两年制和五年制,据说一年制每年学费大约2?郾8万元,两年制和五年制为每年大约2?郾3万元。对于一般收入的家庭而言,供孩子上民办艺校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高昂的学费并没有阻止学生的蜂拥而至。
  率先创办群星艺术学校的吕丽萍说过,每年有那么多的人去考北影、中戏,考上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非常渴望获得表演的知识和技巧,他们该怎么办?民办艺校正好弥补了这部分的空缺。明星办学又有着先天优势:首先,明星已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就,所以招生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其次,明星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意味着可以调动各种资源来支持办学。一所明星艺校的校长坦言,学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