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求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道求是-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晓晴顿时一扫余兴,正言正色地道:“别忘了明天八点还得到校,去参加国庆*!干吗不尽量早点回家,早休息?我不是已公开邀请杨光他送我了嘛,正好同路、、、、、、”

  林茉莉明白了,忙拉了赫玲一把,两个人立刻就推着马旭和另一个男生的自行车后座,意会地赶紧就张罗二人共乘地先走了。只扔下了胡文华一人,他也只有尴尬地骑上车,也走了。

  李晓晴立刻就恢复了兴致,忙笑问:“你知道他的实质意图吗?”

  杨光诡奇地一笑: “他原先的计划可能就是想他骑车单独去送你呗,可是你留下了我,破坏了他的计划,他也想破坏你的意愿呗!”连相就想去接车,“来吧,我驮你吧”。

  “知道了就好、、、、、、”但李晓晴把车把一拧,没让他接,“我留下你不是为了二人共乘、、、、、、是为了能与你谈谈心。耽误点休息、、、、、、多用点时间又能咋的。”

  这时,正好后面追上来了一伙二人共乘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赶了过去。杨光仍是去接车:“那我推车,你空行。”

  而这次,李晓晴立刻就把车把让给了他。松开的两手,空下来的胳膊,立刻就荡了起来,并哼唱了一句:“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然后又大发感慨,“可惜,我与你缺少更多的碰撞,能单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又一伙同学骑车撵了过去,他们也开始拐向了垂直于这条大街的小马路上去了。那个时代,市民根本没有夜生活,都已熄灯睡觉,除了小马路旁路灯的光亮,天上还有一个快要月圆的月亮以外,到处是一片漆黑。小马路一眼就可以看到拐角处,一个其他的行人也没有。李晓晴继续说:“这个世界上,现在,这里,好像、、、、、、只有我们两个人了。我的目的,就是想与你交个朋友。”她引诱着他。等了一会,已默默地走过了两个路灯的距离,她去看杨光。仍见他没有吱声的意思,便有些嗔怪,语声也变了:“我邀你送我的目的已经提出来了、、、、、、一个女孩就那么容易主动张口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吗,你知道人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如果现在,你的位置是马旭或胡文华,会是个什么样?”

  没等她继续说下去,杨光就已抢过话空开口了:“这些我全知道、、、、、、我们是同班同学,而目前、、、、、、这层关系,就已经是足够用了。”

  他终于吱声了。但意见相悖。

  李晓晴迸口而出:“不够用!”她冲动、激动地直言不讳地说:“希腊神话,天神宙斯把人劈成两半、、、、、、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并酝酿,该选择自己的另一半的年龄段了。我与你每天只有上午,上五节课的上下课时间,难道这够用吗?”

  她太直率了,也很本真。有些事若做得太本真了,话说得太直白了,就会叫人反感或误判。杨光就是有些误判了。

  杨光没直驳,也等于是在点拨:“女性怎么全都喜欢陶醉于情感的游戏?而男人对女人,往往是直指目的。这是一本书上说的。”他笑而言曰地说着,“人人心中有个菩萨,人人心中还有个魔鬼。菩萨和魔鬼在一个人的心中还总是在打架,菩萨掌权时,这个人就尽做好事,但一旦魔鬼掌权、、、、、、最好的时刻,他也在恶作剧、、、、、、”他几乎是调侃而谈了,“而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自己心中的菩萨还没有把握能完全控制得住自己心中的那个魔鬼。你可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生呀!菩萨爱美女,而魔鬼对美女更青睐、、、、、、难道你不怕魔鬼吗?”

  杨光的语意,她是听懂了;但她感到他的语言,似乎太龌龊了。立刻便义正词严地指问开他了:“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是真心地想和你好,可你却装做调侃,事实上是在轻蔑我、轻薄我,什么我喜欢感情游戏了,你要直指目的了,若交朋友,你此时还没有把握能控制得住你心中的魔鬼了。你怎么一开始,就去想这个?你这人,心灵,也太龌龊!你简直就是在耍戏我!里表不一。”李晓晴说到这里,立刻醒悟到两个人已经是唇枪舌剑了,还怎么交流?交流什么?说时迟,那时快,她生气地上去,一把就夺下来了自行车,猛得车把上挂着的萨克斯盒和银笛袋都一晃悠,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对与错了,猛地推车就走,垫上一步,蹬上脚蹬,跨上去骑车就跑了。

  这一切,也只是在杨光的一愣怔的瞬间,但他立刻醒悟到: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哩,若是万一、、、、、、也算条件反射吧,他马上以百米速度起跑,也只十来米他就一把薅住了车的后架乘,只一拽,一拎,李晓晴也只有跳下来了。杨光的话也马上跟了上去:“你这是干吗?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李晓晴已不管车了,示威地说:“可你伤害了我!”

  杨光也只有仍来推车走了,并迸口而出:“话是有伤害性,而我是因为磨不开。可我的心里对你却确实是真诚的爱护和尊重的。你说我心里太龌龊——黑格尔有个‘正反和’三段论,可能你很少能关注到社会上一些反面的东西,我方才的话也似有些不合正面的谱了,所以听起来龌龊。但你说的那些,绝不是我的目的,请你原谅,还不行吗?”

  李晓晴也缓和地改了口气:“不原谅,又能咋的?再不好也还是同班的同学。而方才是,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前边一过道就是南四马路了,进了这四马路,我就不害怕了。”她反而笑了。

  这时,杨光才去注意地看,前边已是和平大街了、、、、、、他们过了大街,已进了南四马路。路北已是市体育馆,再往西是外体育场的南场,然后就是市体育场的后身了。而整个路南小区,是一片日本人留下的独门独院的洋房。他立显惊讶地问:“你住在这儿?”

  “是啊!从路的西头数,第三个大门就是我的家。”李晓晴的声音有些洋洋得意了。

  杨光仍在惊讶地问:“可这尽是些省、市级干部的家啊?”

  “那倒是。怎么,就不许我住呀?”

  杨光立刻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还似有些瞠目结舌。

  “怪不得什么?”李晓晴已变成感兴趣地追问了。

  “怪不得:你多才多艺,你小姐的脾气、、、、、、这不都需要条件呀;还有你的美丽,身体的发育,尽是些正面的意识、、、、、、这不都需要条件、物质、环境、、、、、、”

  李晓晴一笑:“小姐的脾气,我也只是今天晚上对你。而我在学校是这样吗?怎么?!美丽也与条件、物质与环境有关啊?”

  “没必然关系,可有遗传与发育的关系呀!漂亮的女人总是很少嫁给一个穷光蛋或没能耐的人的呀、、、、、、”

  “也算有点道理。还是谈谈你吧!你墙报上的那首言志诗,写得多浪漫呀!可今晚,你就木头了,毫无情趣、情感,象台机器。若真是台机器,也好,只要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会保养,会使用,会管理,会维护,它就完全可靠,而魔鬼也就绝不能在他心中掌权了。行了,我已经到家了。”她站住了。

  杨光一看,正好是西数第三个院,第三个大门。此时,大门上响了一下,大门上的小铁门拉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位青年军人,看见了是李晓晴,复又钻了回去。门带上了,并没划。

  这时,也该李晓晴向杨光道别了。她甜笑着说:“谢谢你的真诚,你那言志诗写得就真实、真诚。别人写的那篇命题作文《理想》,有些,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都不太切合本人的实际,全有兴趣爱好倾向上的幻想。”她的眼睛又开始说话了,嘴唇的蠕动,也似在*。趁她去接自行车把贴近杨光的耳朵时,她突然地小声得只有杨光能听见,院子里的军人是绝对听不见地说:“方才,我向你暴露出来的我,告诉你,这是我今生的第一次。除非你转学离开这个学校,否则,我选定了你了。你正合我的那另一半的形象——你别以为我这个人*!我怎么就能控制得住像胡文华、马旭他们对我不断追求那样的情感的冲击呢?反正我告诉你了——从今晚开始,你就是我那另一半的预备役了——我不就输了你一次,你五分,我两分吗!咱走着瞧!”这时她才接过车把,离开了他,向铁门那走去,并用前车轮撞开了小铁门,钻了进去。随后就发出了关小铁门、划小铁门的响声。

  杨光的眼前,只有那大铁门了,他若有所失,也若有所思,呆若木鸡、、、、、、那个两分,那个田径场上,那个骑车跟了自己,那个站在楼梯口两蹬之上,那个舞蹈时在转向自己,还有方才眼睛会说话,嘴唇在翘动好像在*的她,又出现了。空白,又出现了,最终还是空白。她到底是美女呢,还是魔鬼?杨光晃了晃脑袋,然后也只能是一笑了之,立刻转身,仍向西走。因为体育场的后身,是有铁丝网围着院的,他必须从路的西口绕到院的北边正门,才能进去。当然,他也可以钻铁丝网进去、、、、、、人生就是这样,有时也不得不饶些远呀。

  (7)两年后,也是秋季,李晓晴上学已是走向三楼了,她走进的教室,上面挂牌的标示是《高三、四班》

  晨检的铃声刚响,林茉莉便走到前边,面向全班同学汇报:“汇报一下呀。昨天放学,学校留下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四个年级的学习委员,传达了市教育局、学生会、团市委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市进行一次对各中学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水平的摸底抽试。考试的科目:语文、政治、俄文、数学、理化、史地六科,报一科,多科,或六科全报都行。报名的时间,只有今天半天。下午学校就得报到市里。考试的时间、地点,需市里统计完了全市的总报考人数、各科的参加考试的人数,经规划后,另行通知。但具体的要求特殊:参加考试的学生及报考的科目,必须学生自愿,各校一律不许向下派定名额,老师也不许动员、选派。咱班若有报名的同学,请中午之前报到我这来。”说完就回去了。

  同学们立刻开始炸窝了:“这叫什么考试?报不报都行、、、、、、”“摸底抽试,主要是看自愿嘛,反映各校的学习气氛浓不浓。”“这是奔学校和老师去的。”“肯定也有自愿报名的。检测一下自己呗,也是一种锻炼、、、、、、”

  操场上,满是同学。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的课前的课间休息。李晓晴与马旭正在比赛着摇两圈蹦一下的跳单绳,但间歇时,她的眼睛却在盯着远处独自悠着双杠的杨光、、、、、、上课的预备铃响后,同学们都向教学楼里涌去,李晓晴在楼梯撵上林茉莉时,捎带似地小声问:“有报名的吗?”

  林茉莉瞅了她一眼:“没有。”

  上课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全班同学起立。老师回了一句:“同学们好!”这节课是政治课,当同学们一坐下,老师就提问了:“上节课讲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诞生的时代背景,及,为什么要制定?它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的重要性。找一个同学,上来回答。”他随便地翻开了他的大记分簿,看着上面的名字,念道:“李晓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