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黑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黑幕-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油黑幕》 中文版序
对美国政治和世界能源局势而言,奥巴马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美国民众通过手中的选票选择了这样一位候选人来当总统。他发誓要终结“石油的*”,他抨击埃克森美孚的暴利,主张多边、和平的外交路线。他本人从石油行业获得的政治赞助不及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这一选举结果是对布什政府以及共和党竞选团队的有力打击。布什政府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与石油行业瓜葛最多的政府;而共和党的竞选箴言则是:“钻探,钻探!”其副总统竞选人萨拉·佩林(Sarah Palin)州长否认气候变化是人为造成的,其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参议员扬言要将伊拉克战争再打100年。如今,正当世界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灾难时,人们对奥巴马的期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经济复苏计划包括转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发展可替代能源资源。
  拙著问世后还发生了另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桶油价格继逼近150美元大关后跌至今天的35美元。2000年对原油期货市场实施的放松管制政策纵容了能源交易商哄抬原油价格,而这些交易商是为石油巨头或者其他利益集团服务的,他们当初能够而且也应该预测到其行为的后果。1981年,桶油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部分原因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其结果是全球陷入大规模衰退,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继而引发原油市场需求下滑,价格崩溃。2008年,油价再次“破百”,如同1981年发生的一样,结果是全球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大跌,油价崩溃。今天,经济的衰退和油价的下跌幅度都远比1981年严重。这次衰退始于油价的暴涨,在更大规模的次贷危机中得以爆发。投资者纷纷退出能源贸易来弥补其他损失,这就进一步造成了油价下滑的趋势。这些监管之外的抛售行为,如同当初的抢购行为一样,是预测不得、追踪不了、规模不小的。
  但是,看起来,油价的暴跌反倒增强了石油公司的实力,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尤为如此。据《华尔街日报》预测,2009年将是“埃克森美孚年”。20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后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石油公司兼并浪潮。有消息说,今天的石油巨头也计划使用盈余现金来收购实力相对较弱的公司,以巩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20世纪80年代油价暴跌后反弹的幅度远远超过跌幅,今天的石油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呈现同一趋势。如果导致先前油价飙升的因素没有改变,情况更当如此。这些因素包括:
  1。对原油期货市场放松监管;
  2。石油公司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增强;
  3。世界仍然依赖石油,而石油的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
  和美国一样,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国,也是进口国。今天,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此外,随着美国需求量的下降,以及中国需求量的大幅上升,中国的石油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盈利最好的那些公司的强劲对手。从拙著中中国最需要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争夺石油的战争没有赢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创始人之一、委内瑞拉人胡安·巴勃罗·佩雷斯·阿方索(Juan Pablo Perez Alfonzo)有一句名言:“石油是‘恶魔的排泄物’。”产油国发生内乱的可能性比其他国家高40倍,在这些国家,贫困、债务、*和政府*的现象更为普遍;而石油的消费大国则不得不为石油做出更多具有破坏性的政策决策。
  目前,中美两国看似可能在非洲和中东等地区进行石油资源的争夺。对于这两国而言,希望在于在国内外尽快地转移到开发可持续的绿色替代能源上来。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彻底超越依赖石油的发展阶段;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全面削减能源消耗量。为了建设一个和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两国必须携起手来,把对方视做盟友而非对手。
  拙著提供了一张路线图,标明了有待废除的旧政策和亟需实施的新政策。对能源政策做出改变,正是当今世界需要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经济恐慌的制造元凶(1)
石油黑幕新年伊始,2008年就迎来了3件大事。原油价格历史上第二次突破每桶100美元,汽油价格节节攀升,逼近30年最高。2008年1月3日,参议员奥巴马赢得艾奥瓦州*党地方会议选举。与此同时,投票率也打破记录,登记投票的*党人数是2000年的5倍。奥巴马在发表获胜感言时态度谦和,但目标明确。在15分钟的发言里,他重点谈几个关键的政策问题,石油问题则是重中之中。奥巴马有力地宣称,他将把美国从“石油的*”中永久地解救出来,发誓要做那位“结束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军队回家”的总统。本已群情激昂的群众用雷鸣般的掌声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回应了他的这一宣言。
  “石油的*”一词形象地归纳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感受。由于可行的石油替代品目前尚未出现,当国家预算用于购买石油的比例越来越高时,经济势必受到影响。从个体角度看,汽油价格飙升时,家庭只能放弃一些基本的生活享受,因为目前汽油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厄瓜多尔、尼日利亚和伊拉克等产油国,当地人民饱受战争、石油企业造成的暴力事件之苦,他们的*时常受到侵犯。在石油利用的每个阶段,从勘探到生产、从运输到炼制、从消费到处理,都会产生另一种“*”,即环境污染、公共健康隐患和对气候的破坏;而石油行业的大亨们实行的“*”则违背了*,破坏了我们自行决定为使用石油做出多大牺牲的权利。
  石油行业的统治者即为我们所说的“石油巨头”。这些公司利用一系列的事件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原油和汽油价格的飙升、可行替代品的缺乏、*的腐蚀、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和战争,美国公众对此已心生厌恶。2006年,盖洛普咨询公司盖洛普公司由美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乔治·盖洛普博士于1930年创立,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编者注(Gallup)照例公布了美国各行业公众认可度排行榜。石油行业在这份榜单上一贯表现不佳,但这一次却是彻底跌入谷底,分数之低创下了这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新记录。
  起初,呼吁反对“石油*”幕后黑手的只是2008年总统候选人中的个别人。最早这样做的是*党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他在艾奥瓦州地方选举中位居第二,仅落后奥巴马8个百分点。爱德华兹再三阐明“遏制石油巨头”的必要性,强烈谴责那些“把通向政府走廊的钥匙交到石油巨头的说客手中”的行为。上述言论,加上2008年1月28日他说过的一段话,为他赢得了“民粹主义候选人”的称号。在那一天,爱德华兹宣称:“这片国土上存在着两个美国:一个是为说客、特殊利益集团、当权者和大型跨国公司而存在的美国,另一个是为剩余的其他人存在的美国。在这里,我要宣布,少数人的美国是要完蛋的!”爱德华兹的这一说法实际上借鉴于国会议员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他曾代表民粹党和*党参加1896年的总统选举,并宣称:“一边站着的是垄断者联盟、金钱政治、大型托拉斯……他们积极推动立法的目的是造福自己、剥削大众,另一边站着的是农民、工人、商人和其他所有创造财富却要承受税收负担的人。”

经济恐慌的制造元凶(2)
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的临近,奥巴马及其*党内的强劲对手、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都开始越来越猛烈地抨击石油巨头,最终二人都被贴上了“民粹主义”的标签。他们的声音,如同100多年前的民粹主义运动一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年的那场运动总体上反对公司托拉斯,尤其针对标准石油公司,即今天诸多石油巨头的前身。
  标准石油公司由约翰·洛克菲勒()于1870年创立。到了19世纪80年代,它已控制全美90%的炼油、80%的油品销售、25%的原油生产,并且在当时汽车时代尚未到来的背景下控制了全世界煤油产量的四分之一。标准石油的商业模式以残酷无情和无视法律著称。几十起控告标准石油的官司被诉诸法庭,三个不同的州分别下令将其解散。它的对策是转战其他州,最终逼得联邦政府出面。除了那些被它兼并、贿赂、欺压或挤垮的石油生产商、炼制商和销售商之外,美国的普通民众对它控制政府的行为也深感愤慨。
  标准石油并非个案。在它完善了公司托拉斯的形式之后,数百家托拉斯纷纷效仿。托拉斯是一种企业联盟,其董事会持有每家成员公司的股份并管理所有公司的业务。尽管这些公司是以大联盟的形式出现,但是每家公司仍保留其独立的法律地位,虽然在包括标准石油在内的多数情况中这只是一个神话。当时,“托拉斯”很快就成为大公司的代名词。
  当年报纸上的一张漫画是这样描绘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们正襟危坐,托拉斯们高高在上。托拉斯个个肥头大耳,身材是正常人的三倍,戴高帽、长尾巴。当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标准石油,它是唯一一家以公司名称命名的托拉斯,其他的托拉斯都叫“铜”、“铁”、“糖”、“锡”、“煤”、“纸袋”,诸如此类。托拉斯的头顶悬挂着一幅标语:“这里是垄断者拥有、控制和牟利的参议院!”画面左下角有一块招牌,上书:“人民入口”,招牌下的那扇门却被闩住了,门上写着:“此门不通”。
  面对托拉斯的强权,民众的抗议声日渐高涨。为改变现状,各地民众聚集到一起,参与到后来被称做“民粹主义与进步主义”的运动中来。一些团体试图寻求革命的途径,最终集体努力的结果是进行根本的改革,包括制定规范竞选经费、保护工*利、公众健康等方面的新法律、以及确立第一批全国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的目的在于打破托拉斯对政府施加的影响。1911年,联邦政府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将标准石油拆分成34家独立的公司。19世纪末,标准石油已经不能像其鼎盛时期那样占据绝对的行业垄断和霸主地位,也不能实施当年那样有效的政治控制了。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1911年对标准石油的拆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被证明是失败的。于是,新的反托拉斯法出台。更重要的是,随后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mission;FTC)——用以帮助政府制裁美国企业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该委员会此后一直是规范企业结盟和串通行为的核心政府部门。但是,尽管《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在美国国内的石油行业颇见成效,石油巨头们在国际舞台上仍以卡特尔的形式运作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标准石油解散后形成的公司中最大的三家,即新泽西州的埃克森、纽约的美孚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雪佛龙,与海湾、德士古、BP和壳牌组成了卡特尔,人称“七姐妹”。这七家公司占有全球原油储量的大半,控制着各国的经济命脉。

经济恐慌的制造元凶(3)
数十年来,为了限制“七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