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防癌-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少物质精神财富, 就可以说明你没有梦幻人生。在人的一生中,喜,怒,哀,乐,悲等情感常常困扰着我们,人生有幸福,快乐的物质,精神享受,繁衍后代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实的努力,意志的归宿等活动。即使是做了一件成功的小事,都是幸福的,因为人会穷欢乐。有了灵魂,思维和现实的努力,这也是一种幸福。但是,人类还需要不断应付人生的各种不幸:悲哀,疾病,痛苦,贫困,争斗,欲望和不满足等等。总而言之,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有痛苦,也有幸福;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这就是人生的辩证对立统一。

  人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地面是他的双脚,天空是他的臂和头颅,太阳是他的养分。放眼望去,有阳光,也有黑暗;既有痛苦,也有愉快,但幸福多于痛苦,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人最朝前的是聪慧的大脑和执行命令的巧手。用我们的双眸放眼去看世界吧,忘却苦恼,悲愤,用聪明的大脑,保持心理平衡愉快,不要用悔恨,恐惧,病态,忧虑填满心灵的空间。现实地去奋斗吧,学会摆脱,避免拖延,用智慧战胜惰性,克服困难,奋斗一生吧!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

<;3>;自我
“我的…… 我要…… 我害羞,我挺懒,我害怕,我记性不好,我就是这样,我是天生的,不知怎的,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难看出这里面有一个同义词,那就是“我”,我怎么怎么地反复循环,每一句话都是在解释翻译自我,却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合法的生存空间而不能排斥他人的存在,而否定社会的系统论。 我怎么怎么这种自我描述的词语有两种来源:一种来自他人。当你儿时,父母给你挂上一些标签”你怎么怎么……。你吃亏了”灌输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并使它一直延续至今天,反过来表现为超级的自我;另一种来自于你自己,由于干任何事情都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害怕艰难困苦的改变,而给自己定下了一些自我描述的准则。 许多自我描述的词语大都是你过去所经历的事情的产物,或未来你理想中事物的产物 。利用自我描述词语来维持旧的自我只有一个好处,回避现实, 使你避免在自我改变中冒种种风险,并且永远改不掉导致这些自我描述的行为准则。而陷入刀自恋型人格障碍中去了,固守自我,维持现状的最大好处便是避免改变,自我保护,害怕吃亏,而后,每当用自我描述的词语来解释你并不喜欢作的行为时,便可以想想你自己也许成了钢板一块。当然,我怎么怎么的恶性循环要比改变自己容易许多。如果你认为社会应当对你现时的不满和过错负全责,你又不去主动改变它,否定劳动做功,穷则思变,你便等于让他们在今天仍然控制着你自己,将他们摆在高于你的位置上,并巧妙地为固守”我怎么怎么”的消极状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这可真不错,它使你固守成规,避免冒任何风险。毕竟,如果你的我怎么怎么是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过错,即使你先前不能避免 ,但你现在就应该避免和挽回损失。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每一个人不管层次,位置大小都有自己合法的生存空间,绝不能排斥他人的存在,而否定社会的多元系统性。由于人性的弱点,造成了一些人的心理缺口,社会的保障机制的完善,使的人类的竞争更科学,安全,人文和激烈。促使科技文明高度发展,而推动生产力安全高效。

  心理疾病的魔咒使人自恋,而无异于排斥和压缩他人人格和生存空间,使别人的性灵空间变窄,而无人性可言。因此,我们需要净化心灵,捡拾失落的心灵圣经,调整心理天枰,自我提升,自我诊断。自己描写自己,避免自恋。以人为本,包括以他人为本。实现心理养生,学点生存心理学,避免心理饥饿

  ,产生自恋型人格障碍。要清醒人生,产生爱和人性。心理要

  能博弈,承受变化带来的磨度,知天命所归,将人类文明与宽容结合。心境决定意境,所处的生活角度位置和条件决定了思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由于意识是一个场,心态因此有一种惊人的力量和穿透力。学会心理控制术,改变自我意象,改变自我人生,你应学会为人交际的全方位心理学,学会心理操纵术,增强自我意识,与人一步自己宽,学会幽默处世。

  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人的本性这一说法 ,你就是你的各种选择之总和。做为一个人活在人世间,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将“我”与社会割裂开来,即使你主观为了自己,但在客观上,仍需要为社会的其他人服务,然后才是索取。否则,谁会容忍你呢?有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总是以自我为核心,处处以自我的利益为准绳,考虑的只有一个字”我,我,我……”,其次,就是我怎么怎么的恶性循环,这也未免太极端自私了,造成私欲的恶性膨胀,一发不可制止,想入非非,产生妄想,而病入膏荒。整个社会是由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复合整体,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互相帮助的。缺谁地球照样转,因为,这个社会的网络是由一个群体来支撑运转的,并不是由哪一个人来决定社会前进与否,但英雄伟人可起加速催化剂的作用,加快历史进程向前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英雄伟人也是人群中的一员,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割裂开来,任意拔高或贬低哪一方。再聪明的领袖,如果没有劳动者将其思维转化成劳动成果,只能是一个空想家,这就是执正能力。

  在旧的自我中,有一个徘徊的幽灵在低声诉说着,“我,我,我,我怎么怎么。”而你就是你今天所作所选择的总和,而不是过去的产物。你是谁?对自己有何正确的评估?你应该正确的评价,清醒的认识到自我的形象:你的胸怀博大的可能比天空还广大,你可能是苍海一粟?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应当审视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过去。用什么词语来恰当地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应当审时度势,仔细斟酌。要摆脱旧的自我,就要冒风险,冒风险并不是说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毁掉自己。先衡量一下得与失,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大于黄金切割的三分之二,那你就值得去冒风险;否则,没有那个必要。谨慎也是必须的。并不是你执迷不悟,不愿走出迷局。醒来吧,用心去体会,定会成功。

<;4>;是非
本文所讨论的是非问题与法律,宗教,哲学或道德等方面的是非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中非性质上的,狭义的,心理上的对待“小”是与非的态度问题,是你的是非观念导致你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精神状态和行为的问题。一般而言,人的是非观念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应该”标准,并以自我的利益的得失为核心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这方面,你或许有着一些非常确切的认识。例如;你可能认为,所谓对就是好,合理的,就高兴;而所谓错,则是坏,不合理,就生气。其实,这是很荒唐的。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绝对是与非。是与非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不可逆变的客观事实面前,单纯地视其为对或错,那你就陷入了一种误区,即:较真,动气 鸡肠小肚,锯盆子锯碗,歇嘶底里,事事要求完美正确,进入一种龌嵯的怪圈,恶性循环。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情不令你满意或出了差错 ,就不高兴,生气,一惊一咋。嘴和碗哪有不磕碰的,但非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因此,你需要找到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 来平衡心理上的是与非。避免因心理上天枰的差异,导致心理失控,而遭到心理上的创伤。应当寻求互容,求同存异,高呼理解万岁。

  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单纯地依靠原始的是与非概念去判断它,并作出草率的决定和行动,未免欠妥。因为没有那么严重,小小生活锁事,何足挂齿,较劲,动怒呢?应谦让,求同存异,把握和谐,避免矛盾激化。心若变,态度,习惯,性格就变,人生也就变。宇宙万物是一个因果逻辑链,咬合得非常精密,是一个有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狭隘思维容易走极端,将事物简单地划分为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事实上,要将世界上的事情都这样绝对地分类往往是不切合实际的。寻求稳妥,让人人都按你的意志和判断标准行事,自我意识膨胀,是行不通的。是与非,好与坏,黑与白,对与错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坏事可变为好事,好事也可转化为坏事,两者都存在利与弊。大前题是遵循游戏规则,底线是法律,道德和行为规范。聪明的人通常都游荡在两者模糊的意识中间地带,而不去肯定或否定。哪些因素对自己有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己不利的因素全部推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非法律,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问题上,他们不轻易地明确表示出对或错的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没有那么严重,尖锐,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人各不相同,看问题的角度千差万别,很少有辩证,历史,客观,全面,恰当的。倘若要说谁绝对正确完美,结局必然是荒谬的,只有改变传统的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是非标准衡量体系,才能跳出这个陷阱。原始的是非观念代表着一种条条框框,即:应该怎么怎么。当你与它们发生矛盾冲突时,这些精神枷锁便会束缚妨碍你的进步。应该的标准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因为人类的思维在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非概念的判断容易产生出一种不高兴,不愉快的情感来,这是一种惰性的心理状态。其实,事情已经发生了,光生气不愉快也无济于事,关键是如何行动起来,先解决迫切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拖延时间,去愤愤不平,当一个批评家或评论家,夸夸其谈,想入非非。是非概念的判断容易造成你待人处事上的不果敢,优柔寡断。你或许会觉得对待事情的对与错,难于判断,迷迷糊糊,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动来,甚至在小事上也是如此。其实,人们之所以这样,是怕做错了事,吃亏,通过推诿来寻求安妥,以平衡所选择的决定将造成的后果。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是一个过程,在两者之间游离的,是动态的。勇敢地面对生活吧,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总结经验,集思广益,不要怕犯错误,但要学会预见,少犯,将不利的结果变为最小化,关键是今后不犯。大千世界,熟能无过?那种所谓不正确的话不说,不正确的事不做,问题恰恰出在寻求稳妥上了,怕产生严重的后果,你怕什么?即没犯法,也没有触犯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放心大胆地去作。寻求完美,其结果只能是作蚕自缚,举步维艰。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并不主要在于你做出选择的正确与否,而在于你做出选择前,控制自我的感情的能力和判断力,它更为明确地反映出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所谓正确的标准是一些条条框框,有的合理不合法,有的合法不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