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又过一年-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能见到的关于民居的照片,很多时候都巷道的生活场景。而且巷道或廊道随着房子的扩大而自然向外伸展。

    传统村落中,户外交流的便捷xing为居民的交流提供了可能xing。一般出了大门便是巷道,大门口巷道有足够的宽度满足人们的交流,并且不影响其他人的通行。户与户之间是有机的简单联系体。

    人们平时的邻里交流活动主要是在巷道和广场,这些活动包括了聊天、下棋、游戏、会议。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增进了邻里感情,加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互相联系却又各有体系,彼此相安无事。于简单重复中随地而变。不变的是青砖灰瓦,变的是尺度。没有单栋的设计,只有每间房间彼此通过巷道或廊道的联结。将一间间的房联结成院,再成村,成镇,成市,巷道或廊道就象每个村的血管或神经。血管或神经通畅,则村落和城市充满活力。

    老李终于明白,几千年的居住文化就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分隔的巷道文化,巷道将各家各户有机的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了守望相助的社会小团体——村落。

    民居很多不按栋建设,而是以院为单位进行布局。得以创造出不少诗意的空间。

    庭,堂阶前的院子:庭院。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堂阶前的地坪。在传统民居中,庭是用来和天地呼应联络的场所。

    任何地域的民居都对天表现了十分的敬重——接天气(天的气场,下同),很多地方的民居都以院落和天井来组织建筑布局,院落是人们可以在里面活动的接天气的场所,天井是人们不可以在里面活动的接天气的场所。通过院落和天井,人们只要在居住空间中活动,都能很好的接触到天气。从这一点就可以解释中国民居为什么没有巨大的室内空间,而需要通过一进进的院落来组织各种生活空间。

    北方四合院、皖南民居、江浙民居、sc民居、xj的阿以旺等都具有明显的院落或天井空间。陕豫晋的窑洞、吊角楼、竹楼、内蒙的蒙古包其实是将院落式或天井式民居减化后的结果,这个在地人合一中再详述。比较特例的fj客家土楼,是将院落式民居的异化和巨型化。

    民居的外形基本都是四方的,从建筑外观不一定能判断出建筑的功能。人们居住的各种生活功能都被装进了这种四方的建筑空间:居住、办公、商业、仓储、教育、宗教等所有功能基本都在这种四方空间中解决。

    民居属于一种泛边界状态,无论是乡村和城市。空间之间通过各种廊道、院落联结成一体,通过这种廊道、院落又将更多将来的功能空间联结起来,打破了建筑栋的概念。建筑的数量单位也不是栋,而是非建筑空间的院。最大的建筑群体如b市的故宫。

    我国民居五千年来没有很大的变化,一直在四方的建筑空间中发展着。后人并没有完全否定前人的居住理念。

    民居中的院落与巷道相组合,开成了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