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心- 第1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规模伞降区域,降落伞的存在就如同阻拦气球的作用,德国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无法进行低空火力支援的,因而只能不断在高空盘旋。这令英军官兵们更是肆无忌惮!

隔着好几步,士官就用手枪向其中一副降落伞下穿着德国空军制服的家伙连开三枪,子弹精准地穿透了“他”的身躯,可,想象中的鲜血溅射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一名身高腿长的英国步兵率先冲到了“终点”,举起刺刀猛地往一名脸朝下趴着的“德国伞兵”背上一插。

死了么?

他一脚飞踹,却突然发现翻转过来的脸,根本不能称之为脸,而是稻草(确切的说,应该是麦梗,欧洲主产麦子而不是稻谷)!

用刺刀挑开灰色的、布满弹孔的德国军服,里面也是稻草!

似乎是为了增加重量,军服的袖口和裤腿塞满了石块,欧洲大陆上遍地可寻的石块!

还在大口喘着粗气的英军士兵们,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挂在降落伞下面的稻草人。

德国人疯了吗?他们以为用稻草人就可以攻占英国?还是……

周围的枪声渐渐弱了,天空中飘落下来最后一批“德国伞兵”,紧接着,那些盘旋已久的斯图卡开始发出死亡的尖啸,炸弹直冲冲地砸向英军高炮阵地。梅赛施密特战斗机也俯冲而来,机炮和机枪瞄准了那些离开树林的英国步兵!

在波特兰角的英军海防阵地上,因为长时间紧张而面色发白的英军士兵们,忽然发现海面上的德国登陆船队正在转向,从怀特岛方向射来的重磅炮弹,也突然停止了咆哮。

德国人撤退了?

人们幸福得几乎不敢相信。

在德国人的强大攻势面前,这些英国战士们已经不分陆军和海军,忘记了本土军和殖民军的区别,甚至可以不顾肤色之间的差异,将所有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准备和德军登陆部队在此决一死战。

德国人确实撤退了,下午4点的时候,英格兰南部近岸再也看不到一艘德国舰船!

“假伞兵”与“登陆船队后撤”的消息,即刻传到了全速向英吉利海峡西口行驶的本土主力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原本众志成城的海军将领们顿时为继续前进还是后撤待机而争论起来,但在他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之前,另一个消息让所有人大惊失色:在北海南部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英国潜艇,发现大批船只从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发,正驶往沃什湾方向!

若是从英吉利海峡穿过,英国舰队只需要16个小时就能抄德国船队的后路,但如果从北部海域绕道,至少也需要一天两夜!

更要命的是,德国在那个方向能够征集到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五个国家的船只,粗略估计,其单次投送的兵力就能够达到7…8个师,甚至更多!

********

呃……同志们对周日加更的反响很是平淡呀,纳闷中:(

威武,秋风落叶荡英伦第16章老舰的悲哀

当德国登陆船队意外外出现在英吉利海峡东侧海域并向沃什湾挺进的消息传来时。英国海军中将帕特森正率领着他的分遣舰队在苏格兰东部、距离金耐德角大约30海里的海面上缓慢而失落地行驶着。这支舰队虽然不是英国本土舰队的主力,却拥有整个英国海军火力最凶猛、防御最顽强的两艘战舰——“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每艘装配有9门16英寸(406毫米)重炮,与日本的2艘长门级、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并称为“BigSeven”,即7艘拥有最大口径舰炮的战舰!

在巨舰大炮时代,指挥这样的战舰恐怕是绝大多数海军指挥官的夙愿,然而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被看作为“奇yin技巧”的飞机真正具备了挑战大舰的能力。几个小时之前,这支英国舰队迫于一群德国轰炸机带来的压力调头返航,换作是二十年前,这样的情形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帕特森让航海官计算出了距离、航速和时间,沉思了片刻,大声说道:“我就知道德国舰队不会无缘无故地炮击英格兰海岸目标,他们果然是有阴谋的!登陆?哼哼!他们恐怕选错了时间!下令,舰队转向,以18节航速向正南方行驶!”

由“纳尔逊”号领头,“罗德尼”号和“拉米利斯”号紧随其后,2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掩护,庞大的舰队花费了一刻多钟时间才在海面上完成了转向——要说两艘超级重炮舰的弱点,那铁定就是航速和机动能力了!刚服役的时候,纳尔逊级还能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跑出23。5节的“高速”。经过十余年的消磨,铆足了劲也很难跑到23节。

老迈的复仇级战列舰更惨,20节都非常勉强。正因如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潜艇击沉“皇家橡树”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意义,毕竟在整个二战中,复仇级战列舰更多的是承担护航之类的辅助性任务。

“长官,罗德尼号发来信号:德国人的行动非常奇怪,建议我们审慎采取攻击行动!”舰上的通讯官前来报告说。

“奇怪?嗯,是很奇怪!他们明明有登陆南安普顿一带的条件,却只是虚晃一枪,骗得我们的主力舰队几乎进入英吉利海峡,这样一来,他们便以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能够在沃什湾一带实施登陆了!哼哼!这样的战术固然大胆,但他们恐怕过于高估了自己的空军力量——到了夜晚,他们还能对我们构成威胁吗?”帕森特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这个汉密尔顿呐,总是谨慎过头!”

此汉密尔顿是海军的达尔林普尔。汉密尔顿,而非陆军的伊恩。汉密尔顿,现任“罗德尼”号舰长,心思慎密,作风稳健。

通讯官不说话,副舰上斐尔南特走过来小声说:“飞机虽然不行,但他们的舰队可是随时都能进入北海的。情报上不是讲……俾斯麦号很可能于上个月服役了吗?那可是号称全欧洲最精锐的新式战列舰,排水量将近5万吨呢!”

对于这番话,帕森特有些厌倦地说:“再大还不是只装了8门15英寸炮,一群新兵蛋子。真打起来没准都吓傻了!不然按照你们所说,今晚我们就袖手旁观啦?”

“那倒不至于,我只是担心德国人既然能够想出这么大胆的计划,后面恐怕还有什么阴谋呢!若是……”费尔南特顿了顿,迎着帕森特的目光说:“若是德国人在我们的航行途中布设了水雷阵,亦或是埋伏了大量的潜艇,我们可就……”

帕森特原本还十分不错的情绪终于冷却下来,板着一张脸,如笼中困兽一般在指挥室里来回踱步。就在去年11月,这艘战列舰被德国人布设的一枚磁性水雷所炸伤,舰底右舷多处破损,扬弹机亦被震坏,还有多达73名舰员受伤,此后入坞维修达4个月之久,挪威战役前才重新归队。

此时此刻,想必帕森特依然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至于说德国潜艇,“皇家橡树”号已经充分证明了鱼雷对于战列舰的可怕破坏力,纳尔逊级的水线装甲虽然要比一般的英国战列舰厚实,但也绝不是无敌的——若是遭到鱼雷攻击而影响了航速,天亮之后不能及时撤出德国空军的正常作战半径,情况可就不太理想了!

在众军官忐忑的注视下。帕森特终于停住了脚步,对自己的副舰长说:“对!德国人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战舰调去南部,他们一定会对自己的登陆船队严加保护。也就是说,他们极有可能在我们南下的途中布设了埋伏,刚刚真是太疏忽了!可……我们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啊?”

“我们当然不能什么也不做,只是要尽量避开德国人的伏击!”费尔南特小心翼翼地说着,以免损了这位老舰长的颜面。

“嗯,避开德国人的伏击,改走另外的航线!”帕森特快步来到航海图前,“从东面迂回?啧,我们的航速不够啊!”

“拉米利斯号的火力虽然不错,但我们这两艘战列舰就足够把德国佬的登陆部队捶扁了!”费尔南特跟着走了过来。

帕森特点头道:“嗯!从怀特岛的经验来看,德国人已经从横冲直撞的重装骑兵变成了善于挖洞的矿工,只要他们在登陆场挖掘出足够深的堑壕,我方炮火的杀伤力就大大减弱了!所以,我们必须趁他们刚刚登陆发动炮击!”

“从骑兵变成矿工?哈哈,将军,您这个比喻真是太妙了!”费尔南特笑着恭维道,以区区38岁的年龄混到上校副舰长,除了正常军事素质,他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超乎年龄的老道。

“哼哼,我们今天就要让他们再从矿工变成老鼠!”帕森特在心里估算了一番,“传我命令,由拉米利斯号和罗马月神号、堂皇号负责接应和支援,其余战舰组成战斗纵队,航速增加到22节,集体左转5度!还有,密切关注指挥部的电报,一有消息立即送来!”

“是。长官!”通讯官飞快地传令去了,留下帕森特和他的副舰长在航海图旁继续满怀憧憬地讨论着战局。

在这之后,几乎隔半个小时通讯官前来报告一次指挥部的密电:德国舰队再次出现在沃什湾附近海域,并以舰炮轰击了英军岸防工事;德军船队放下了快艇和小船,试图运送登陆部队冲上海岸,但被英军猛烈的炮火所击退,随后德国战舰有的放矢,炮击了英军纵深的部分炮兵阵地;德军登陆船队第二次以中小舰船突入港湾,两翼的英军炮兵不畏德国舰队的威慑顽强反击,击沉德船多艘,但己方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每一条电文,都让战舰指挥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与焦躁,而这两种本不应该出现在一起的情绪,又悄然影响着英军指挥官们的思维。傍晚时分,帕森特再度下令:舰队加速到最高的23节,并派出水上侦察机进行天黑前的最后一次侦察(纳尔逊级貌似不带水侦,但随行的轻巡洋舰弥补了这一弱项)。

也就在两架“海象”离开视线后不久,通讯官几乎是冲进舰桥指挥室:“长官,指挥部传来警报,雷达发现大批德国飞机从挪威起飞向我们袭来!”

“大批?大概多少架?”帕森特手里夹着一支烟,看似镇定地问。

“不知道,指挥部没说,需要发报询问吗?”通讯官有些为难地问。

“算了。可能距离太远,他们无法判断——如果知道的话,他们也不会不说!德国人发现我们了,他们是想再次迫使我们撤退吗?”帕森特吸了口烟,“传令,舰队航速不变,做好防空袭准备!”

满载排水量3。8万吨的纳尔逊级简直就是大舰巨炮时代的武器库,除了威力惊人的16英寸主炮,还拥有12门6英寸(152毫米)和6门4。7英寸(120毫米)副炮,它们均能用于防空。此外,随着战争爆发。舰上的中近程防空火力也得到了成倍的提升:16门40毫米炮和60门20毫米炮使之成为一只不折不扣的海上刺猬!

当然了,火炮数量的多寡并不意味着整体防空能力的绝对高低,除了正常无线电通讯设备,纳尔逊级战列舰并未安装雷达,全舰炮火的指挥仍然依靠传统光学测距和射击指挥官的调控,而且由于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全部位于前甲板,巨大的射击风暴迫使设计师们将大部分防空火力配置在了战舰的中后部!

10分钟之后,自挪威方向飞来的德国机群出现在视线之中,英军指挥部终于传来了新的信息:来袭德机在30至40架之间。由于皇家空军已经将有限的实力投入反登陆作战,这支英国舰队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抵御德军空袭。

帕森特很清楚自己的战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