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心-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士迪里克咕咚咕咚干光了一饭盒子的汤,打了个响嗝,问道:“你们说英国佬会一路打到这里来吗?”

“该来的就会来,赶也赶不走;不该来的就不会来,请也请不到!”

罗根几乎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迪里克背后,差点把这放松了警惕的家伙吓得跳起来。

“噢,中尉,没听到您的脚步声哇!”他拍着胸脯说。

“那是因为我的祖先是从猫科动物进化而来的!”罗根给自己盛了一饭盒汤,抓了块面包,一屁股坐在迪里克旁边,毫不在意形象地狂啃起来。

也许是疲惫导致了麻木,也许是体力消耗实在太大,几个小时前那种血腥场面带来的反胃感已经消失了,他甚至觉得受点伤不算什么,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满足了最原始的生理需要,罗根又去设在教堂的野战医院看望了一下受伤的下属们。包括托比亚斯和格罗特在内,现在有5名伞兵被迫躺在病床上,对于他们而言,这场战役已经基本结束了,只等蒙克与后方的道路重新打通,他们便会被送回后方。至于返回战场的时间,从伤势来看最快的也要一个月时间,最长的嘛……可能要躺上几个月了!

从教堂出来,给自己点上一支烟。5月末的夜晚还有点凉意,罗根漫无目的地走着,听到自己的皮靴踏在石子路上发出清晰的声音,心里道:迪里克这家伙,明明是自己没有在意,还敢说我走路没有声音。不过这丫还算忠勇,是个可以信赖的战士!

夜深了,德军的炊事车早已歇火,伞兵们能够喝到热汤,完全是迪特里希好心替他们开了小灶。不过,水井那边还是有哗啦哗啦的水声,隐约间还能看到几个忙碌的身影。罗根走过去一看,地上堆了小山般的军用饭盒,喔去,这群德国佬也不怕法国人趁机下毒?要是有个几十克氯化钾,元首警卫旗队可就集体嗝屁咯!

惊恐的法国平民顶多是有心无力,一名戴着德式钢盔、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正靠在不远处的墙边冷冷地看着他们。

没费太大的力气,罗根就辨认出瘦弱的“小苏菲。玛索”。法国女孩正用一块烂布擦着德式军用饭盒,它可比那双小手大多了。

“嘿,绮莉!”

女孩惊讶地转过头,“是你?”

“嗯,路上……遇到了点小麻烦,所以又折返回来了!”

这“小麻烦”还真不算小,看罗根离开的时候还算得上军容整齐,这时候不但脑袋上的纱布多了两圈,衣衫也是褶皱不堪,膝盖以下的裤腿划开了好几条大口子。不过,别看这家伙聊天时的口气还有那么一点儿轻浮,脸上的神情却比先前稳重了许多,眼眸中那汪湛蓝更加地深邃,仔细品味的话,整个人浑然有种令人敬畏的感觉——而这些内在的改变就发生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种非常人能够体验的经历!

法国女孩对罗根的“麻烦”毫不在意,她以一种请求的口吻说:“我们很累了!真的很累!能休息一下么?”

“当然!为什么不?”罗根一句话脱口而出。

“太好了!”“小苏菲。玛索”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老爷爷、老奶奶、中年妇女还有孩子们都解脱地“喔”了一声,随手就将饭盒扔在地上,清零哐啷的声音立即引来了负责看守他们的“狂热者”。

“法国猪,你们在干什么?找死么?不许停!”

也不管法国人听得懂听不懂,那名党卫军士兵一边走来、一边用德语粗鲁地骂着。

罗根不慌不忙地转过身:“别担心,伙计!他们只是疲倦了,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对了,听你口音,似乎是巴伐利亚人?”

“不,符腾堡人!”这是两个相隔甚远的州,口音想必也不会太接近。罗根紧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而这位党卫军士兵也不推托,从里面抽出一根,又把烟盒递了回来。

罗根大方地做了个“你拿着”的手势,“英国货,味道还不错!”

年轻而强壮的“狂热者”赶紧将烟盒塞进自己的口袋,在军队,烟尤其是好烟可是抢手货。

只抽了一口,他就点头说:“嗯,真不错,谢谢您!”

“别客气!”罗根看了看手表,这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这些老弱病残也干不了什么活!等我们这一仗把法国佬和英国佬都干趴下了,还怕缺少干活的人吗?”

“狂热者”也不是傻瓜,顺水推舟道:“嗯,那倒是!”

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党卫军士兵说他要去打个盹,并且看似不经意地告诉罗根:镇子周围已经埋设了地雷!

罗根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慌不忙地走回到水井旁边。法国人正坐在地上休息,他们看这位德国军官的眼神虽然还是有几分恐惧,但敌意已经明显减少了。

“没事了!”他用法语说,对着的当然是“小苏菲。玛索”,他的极品小萝莉。

“谢谢您!”法国女孩这一次总算是认认真真地道了谢。

罗根轻轻地坐在旁边,尽量不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可怕的“怪蜀黍”。

“你们怎么没有跟着其他人一起撤走?撤到南方去!”

“爷爷奶奶走不动,而且我们又没有车!”“小苏菲。玛索”神色黯淡的说。

“那你们的父母呢?”

“父亲是船员,母亲刚生完弟弟就去世了!”女孩说着摸摸最小的男孩,小家伙这么会儿功夫居然就睡着了。

不幸的身世,罗根心想,法国被击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德军的占领下,他们的生活可就更加艰难了。

“如果可能的话……”罗根话还没说完,就被远处突然响起的爆炸给打断了。

说是要去打盹的党卫军士兵蹭地窜了出来,他看看声音传来的方向,又异常警惕地看看这些法国人,对罗根说:“中尉,听起来好像是地雷!搞不好有人逃跑!”

那一声轰响确实是孤零零的,罗根突然想到,假如不是战俘企图逃跑的话,那极有可能是来袭的敌人!要知道,即便以玛蒂尔达的龟速,从先前战斗发生地到蒙克也就个把小时车程,考虑到敌人可能不仔细打扫战场就迅速挥兵东进,现在完全可能出现在蒙克外围!

******************

懵懂,新丁上阵敢逆天第29章哟?看上我了?

元首警卫旗队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镇子南面的一栋两层楼旅馆内,当罗根赶到那里的时候,迪特里希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怎么样?是英国人攻来了么?”罗根迫不及待的问,刚刚来的路上,他还在埋怨自己忘了提醒“狂热者头目”,蒙哥马利可是个雷厉风行的厉害角色。

“还不知道!前哨没有报告!”迪特里希尽管个字不高,胸膛却始终是高高挺起的,就像是一只斗志昂扬的大公鸡。

经过刚才那一声轰响,镇子周围此时安静得可怕。迪特里希在镇子外围部署了一些前哨阵地,罗根来的路上就曾看到过,有些是仅能容纳两人的迷你战壕,仅能避免枪弹侵袭以及远处的敌人发现自己;有些巧妙利用了山丘或者凹坑地形。总之,只要发现异常,哨兵们就会及时用有线电话联络指挥部,或者用枪声示警!

也许那只是一枚被猪牛之类的动物踩响的地雷,或者是其他什么非人为的原因触发了引信。罗根正揣测着,东面的黑暗中突然火光一闪,紧接着又一个爆炸声传来!

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穿着党卫军作战服的军官报告说:“14号前哨报告说发现大批敌军步兵!这个岗哨位于我们东面,距离第一线阵地2560米!”

“知道了!”迪特里希冷冷地应了一句。在罗根看来,这姿态怎是一个酷字能够形容的!

过了一会儿,那名军官又跑来报告说:“7号前哨发现敌军步兵,该岗哨距离一线阵地2210米!”

“嗯!”迪特里希仍然只是简单的应了一声,倒是一旁的罗根在惊讶之余禁不住小赞一声:德国佬做事还真是一板一眼、认认真真,就连这样的距离都算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拿面条军队一比,简直不堪入目!

当军官第三次前来报告时,代表距离的数字已经变成了“2050”,迪特里希这才不慌不忙地下令道:“各营做好战斗准备,炮兵以第一发照明弹为开火信号,从两千米处开始弹幕徐进!”

过了半支烟的功夫,迪特里希看了看表,对自己的副官说:“向正前方三千米处发射两颗照明弹!”

很难想象,一个“狂热者头目”能够如此优雅大方地指挥一场战斗,以至于多年之后罗根仍然清楚地记得这个场面。

片刻之后,火炮发射的“砰”声从后方传来,一个几乎没有亮光的点以极快的速度斜向上窜了出去。又过了几秒,视线中突然迸发出刺目的光芒,一瞬间,黑暗被驱逐出去,只剩下光明的世界……

罗根惊讶地看着远处,在炽烈光芒的照耀下,平坦的田野中出现了数量难以估计的土黄色小点。即便不用望远镜,也能够发现这些端着步枪和刺刀的联军步兵正在向蒙克推进,他们的前锋线距离距离德军前沿阵地不过千余米!

场面固然壮观,可时光的车轮已经转到了1940年,属于步兵这种伟大而传统兵种的年代早已远去,大炮和机枪成了防御者最有效的武器,以步兵冲击敌方阵地将是每个指挥官的噩梦!

也就那么一转眼功夫,呼啸而至的炮弹在白昼般通亮的旷野中掀起阵阵火与血的风暴。这一秒,大英帝国耗费巨资训练出来的精锐步兵如杂草般成片倒下;下一刻,每一秒钟,德国人都在胜利的曙光中心花怒放!这一秒,不列颠的青壮年结束了他们青春年华;下一刻,海峡对岸望眼欲穿的妇人们穿上了黑纱……

德军炮兵们忙碌不已,一线阵地上的步兵们却出奇地平静。这也难怪,不论是两脚架的MG34、普通的毛瑟98K还是MP38,亦或是五十和八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有效射程都在千米之内。不过这并不妨碍战场上继续呈现一边倒的局面:随着炮弹逐渐向纵深覆盖,越来越多的联军步兵放弃了进攻信念而转头逃跑,留在战场上的不是阵亡者、受伤者就是试图趴在地上躲避炮火的“聪明人”。

还不到5分钟,联军的进攻仓促谢幕,幸存者一直后撤到了视线之外,德军的炮兵也适时地停止了咆哮。

迪特里希转过头,得意洋洋地对罗根说:“看那些拿着现代化装备的英法军人,战斗力其实也不比非洲土著强嘛!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战争,比当面痛打那些英法指挥官都爽快!”

站在德军阵营一方的罗根,此时却无言以对。即便先前经历了残酷的战斗,他这一次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心灵震撼:胜利有时候来得如此容易?可为什么不能一直胜利下去直到战争的终结呢?

“看样子他们有半个小时不敢过来了!走,看看我们的炮兵去!”

也不等罗根说话,这位“狂热者头目”就揽过他略显削瘦的肩膀朝楼下走去。国防军的军官之间可能很少有这样的举动,但迪特里希何许人也?这位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一战老兵,担任过警察和小胡子的私人司机兼保镖,性格直率又不乏幽默,在众多特立独行的党卫军指挥官中仍然是个性彰显。

两人穿过已经重新恢复了平静的街道来到靠近镇子北面的炮兵阵地,经过刚才的十多轮炮击,这里温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道。估计是由于地形限制,火炮并没有排列得横平竖直,每个炮位旁边都散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