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心- 第2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轻的二等兵熟练地点上香烟,又丢了一根给自己右手边稍稍年长一些的同伴,这才小心地将剩下的烟塞进上衣口袋里。

“17岁零9个月,去年秋天入伍的!我是巴伐利亚人!”

大部分德国士兵都是在秋天入伍的,即便是在战争时期也没有太大的例外。

“我也是从巴伐利亚来的,慕尼黑!入伍一年半!”得了烟,旁边的陆军一等兵终于开口了,在这之前,他似乎都在认真地养精蓄锐。

“噢,我出生在威斯特法伦!”史蒂芬伯格照例自报家门,德国虽然有许多个州,但在元首“一个德国”的号召之下,他们亲如兄弟、不分彼此,其团结程度远远超过了属于德皇的那个时代!

“您是伞兵!从德国飞来的么?”年轻的二等兵用鼻子喷烟,动作很是娴熟。

“嗯哼!”史蒂芬伯格应了一声,“在柯尼斯堡郊区跳的伞!”

“帅!”二等兵虽然不吝赞叹,面部肌肉却很是麻木。

这时候,头发上结着小块泥巴的一等兵说:“为什么不直接空投更多的坦克过来呢?”

史蒂芬伯格虽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在,却没有将它直接说出来。从先前相对混乱的夜战开始,自己带来的五辆四号F2型坦克表现就很出色,尤其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小时里,它们组成的狙击小组至少干掉了20辆苏军坦克,自身无一损伤(未遭苏军空袭的情况下)!

总体而言,德国空军并不缺乏重型滑翔机和空降坦克,经过了近半年的补充,它们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扩充,仅“巨人”及其改进型就达到了120余架,并且成功研发出了适合牵引这种滑翔机的Ju…90G型运输机,而隶属于空军的四号F2型坦克和三号H型坦克也已超过百辆——在元首的支持下,这些精锐部队完全归由空军作战部指挥,并不轻易用来支援陆军作战之用。

真正让德国空军难以在短时间内驰援东线战场的,是对于地中海战略上十分关键的克里特岛之战,时至今日,德军和英希联军仍在岛上进行着攸关命运的殊死搏斗,德军已经投入了2万多名空降士兵和大量的空降坦克,留在德国本土并且可以随时调配的只剩下了三个伞兵团和不足一个营规模的空降坦克,其中一半还是隶属于空降教导师的新组建部队。他们的战斗力能够发挥到何种程度,就连军官们的底气也不是很足!

“看啊,我们的增援部队上来了!”

这个声音本身的音质并不动听,但对于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而言却堪比天籁之音,人们满怀期待地朝着阵地后方望去,和他们穿着一样服装、背负各种作战装备的数千官兵正徒步而来,进入了交战区域,他们放弃了行军纵队改为防炮击的散兵线,墨绿色的钢盔和干净整洁的军服在阳光下看起来是那样的令人舒心!

“是通过海运增援的陆军部队!”史蒂芬伯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的团进入阵地前后还不到10个小时,在大量击毙击伤敌人的同时,自身损失也相当可观——仅团部就有2名参谋官、1名通讯员和2名警卫员因伤撤下战场,杀伤他们的,苏俄空军、炮兵以及坦克兵基本相当,反倒是数量最为庞大的苏军步兵所造成的威胁相对要小一些。

德军官兵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大群苏军作战飞机就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汇集而来,当它们如同乌云压境一般出现在德军阵地上空,那种笼罩在德军官兵身上紧张而压抑的气氛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亲身体验的。经过了连夜的补充,德军战线上数量不多的防空炮又重新嘶吼起来,各种口径的机关炮和高射机枪也在竭力抵御那些试图进行低空轰炸和扫射的苏军飞机。在这种情况下,5辆四号F2型空降坦克连同陆军部队的十余辆坦克都被官兵们用伪装网和捡来的树枝遮掩起来,可是它们庞大的身躯在地面上仍显突兀,史蒂芬伯格和其他人一样,眼睁睁看着在抵御苏军地面进攻中有着重要发挥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被呼啸而来的炸弹或者连串的机炮子弹打中,心里却只能默默祈祷。随着伤亡的的不断增加,隐蔽在战壕和防空洞中的德军官兵们干脆放弃了无谓的抵抗——一挺因为持续射击而暴露在阵地上机枪,更容易引来对方多架战机的“群殴”!

直到这场残酷的战斗临近尾声,一群梅塞施密特战鹰才风尘仆仆地赶来。它们的数量不多,而苏军机群似乎也有意避免与其正面交火,早已投完炸弹的轰炸机迅速调头飞走,只留下一部分战斗机与它们周旋。在这样的形势下,即便是德国空军的王牌们齐聚于此,恐怕也很难有所作为。

重新回到一线阵地上的史蒂芬伯格,心痛万分地看着那些被航空炸弹击毁击伤的空降坦克,此时只剩下一辆还能够自由行动,一辆勉强能够作为固定的炮台使用。

“我的上帝啊,那是什么?俄国人的超级重炮?长官!长官,您快来看!”

史蒂芬伯格的副手,来自巴登的费莱舍尔上尉正趴在战壕边缘向东张望,在那个方向上,大约20度角倾斜的山丘上散布着数量惊人的尸体,若不是那些坦克残骸和散落一地的枪械装备,人们很可能误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决战之地。

隆隆的炮声映衬下,远处的苏军阵线正在缓缓移动,排头的依然是坦克和装甲车——苏军并不抗拒集中使用装甲力量,但他们似乎更加强调坦克和步兵直接的协同作战,以避免自己的坦克陷入到德军步兵们的围攻当中。这一次,苏军横向展开的坦克队列中有四、五辆体型非常特别的家伙,它们虽然有着和坦克颇为相似的地盘,但是简单的车身上只架着一门炮管异常粗大的火炮。若是见过德军自行臼炮,不难发现这些家伙压根就是“卡尔”的俄国亲戚!

德军的东普鲁士要塞区之所以坚不可摧,除了守军顽强的意志和精锐的装备,那些作为火力支撑点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可算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实证明,它们足以抵御苏军一般炮火的侵袭,而在防空火力的保护下,苏军轰炸机两天来的攻击也没能取得实际效果。

狂傲,怒剑横空耀欧陆第42章大炮主义

对于苏军官兵而言,203毫米口径的苏军B4重型榴弹炮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了,自从1930年被研制出来之后,它们频频作为苏军武力的象征出现在各种国家庆典和阅兵仪式上。在由拖拉机改造的牵引车提供的辅助动力引导下,这些近20吨的大家伙能够以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极大震撼!

早在30年代中期,德国派驻苏联的军事联络人员也曾目睹过这种武器,但在最高统帅部以及陆军主要将领们看来,它们不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无法和德军的“卡尔”臼炮以及K5列车炮相提并论——只是令人感慨的是,希特勒与斯大林,两个不同体制下来的**者,对于巨舰大炮的钟爱竟然出奇的相似!

德军战斗机群的存在丝毫没有影响苏军的进攻节奏,大量的防空火炮在战场上空编制了一张骇人的火力网,跟随坦克部队行进的装甲车上,苏军士兵们也用机枪组织近程防空火力,不多会儿,一架德军Bf…109就成了这种战场防空模式的牺牲品,德国飞行员虽然成功跳伞,却不得不接受一落地就沦为苏军战俘的命运。啃不动刺猬,剩下的德军战斗机只好无奈地重新爬升,等到油料消耗得差不多了,便恋恋不舍地向德国本土方向飞去。

天空中归于沉寂,但苏军的炮火却没有一丁点儿要停歇的意思,大量的榴弹炮从部署在十公里外的炮兵阵地持续开火,使得德军防线所在的山丘始终笼罩在浓烈的烟尘和纷飞的弹片之中,口径不尽相同的高爆弹威力惊人,却又不至于直接击穿厚实的混凝土工事,那些彼此之间通过地下通道联系的圆形堡垒成了阿尔卑斯山麓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巅,隐藏其中的德军官兵们只留下少数观察哨,其余人都退受到了能够避免遭到炮弹直接震荡的掩体深处,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战斗力!

“我们恐怕得发动一次反击!”位于一线阵地后方大约五十米的防空、放炮击掩体内,隶属于德军第62步兵团的上校团长塞弗特借着煤油灯提供的微弱光线,指着作战简图上大声吼道,“摧毁那些重炮,然后就退回来!”

“主意不错,但俄国人恐怕正等着我们那么干呢!”史蒂芬伯格大声回应道。

“那怎么办?一旦炮台被悉数拔除,仅凭我们是无法守住阵地的!”塞弗特继续用他那又粗又黑的手指戳着作战图上的简单标示,62步兵团是德国最老牌的步兵部队,隶属于国防军第7步兵师。他们组建于1934年组建于慕尼黑,参与了包括吞并奥地利在内的每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作为对军事装备颇有研究的年轻军官,史蒂芬伯格想了想,说道:“据我所知,这些重炮的射程并不远,在芬兰,它们必须推进到几百米的距离才能发挥出精确打击的作用!”

“坦克,你是说用坦克部队进行小范围的反击?”塞弗特用力点了点头,“威廉那儿还有5辆坦克可以动用,加上你们那一辆,我们再派上一些步兵和反坦克炮兵掩护,准能行!”

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史蒂芬伯格只能继续撕扯着喉咙:“我们做好反击的准备,但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

简单商定战术之后,两位指挥官各自向下属们传达了命令。相比于这些死守阵地的德军官兵所承受的压力,同一个早晨,施尔梅少校和他的空降突击部队刚刚从一场持续三个多小时、跨度达到近二十公里的武装行军中获得片刻的喘息之机。在位于托伦要塞东北方、远离德军阵线的一片小树林中,全员仅剩280余人的两个伞兵连总算将自己的踪迹给暂时隐藏了起来,在苏军控制区域大搞破坏行动,惹得大批苏军部队围追堵截,若不是接着黎明前的黑暗持续强行军,此时恐怕早已陷入难以脱身的战斗之中——根据侦察小队反馈的信息和个人对形势的判断,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果断放弃了突破苏军阵地前往托伦的原定计划,他们先是顺着河流的走向往北行进了一段距离,然后摸黑穿过了大片的丛林和两座空无一人的村庄,虽然还不确定是否已经跳出了苏军的搜索圈,但至少附近几公里都没有发现敌军的大队人马!

出于隐蔽的需要,施尔梅折了一小段烟卷塞进嘴里嚼动着,虽然喝了小半壶水,喉咙还是火辣辣的。透过繁密的枝叶,蔚蓝的天空和白色飞浮云是那样的美好,但时不时从附近飞过的苏军战机严重破坏了德军官兵们享受自然的心情。要知道在波兰中东部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囤积着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官兵,他们中的一多半正在拼力攻击德军的新防线,但算上作战纵深和补给区域,施尔梅他们所处的位置恰恰在这之中!

“长官!长官!”一名拎着MP40的伞兵军官飞快地从树林北面跑来,尽管官兵们很是警觉,但深深的疲倦让他们中的大部分继续保持着休息的姿态,只是抬着头、抓紧了手中的武器。

“一队俄国坦克刚刚进入了树林北面的村庄,在通往东面的道路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汽车,有些屁股后面还拉着大炮!”军官气喘吁吁地报告了情况,他佩戴了一枚骑士十字勋章,因而领口的纽扣依然紧扣,但双手的袖子已经高高挽起,深灰色的作战制服已经明显被汗水浸湿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