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心- 第4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日之后,在阿留申群岛东北部的持续大雾天气终于结束,慵懒的阳光才刚刚洒落在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最大的海空基荷兰港,成群结队的日军战机就出现在了西南方的天空中。在美军雷达站的预警下,港口守备部队的战斗机紧急起飞,部署在周边空军基地的航空部队也在第一时间升空迎战。由40、47、F4以及F190组成的拦截机群就像是临时拼凑的杂牌部队,但经过连月来有准备的演练,美军飞行员和来自德国的志愿者有了明确的角色定位。笨拙但坚固的47在中低空担当“诱饵”,老式40在后面担任“轰炸机猎手”和“救火队员”,F4负责正面对敌,而整整一个中队的F190在隐藏在高空。

尽管来袭的日军机群拥有超过二比一的数量优势,领阵的海航零式战斗机又是战争爆发以来美军飞行员最怵的对手,激烈的空战还是如期而至。在中低空,零式战斗机咬着美军的47“雷电”穷追猛打,外形五大三粗的美国战斗机虽然转向不灵,但绝对速度并不差,它们既不逃跑也不正面交战,只是领着对方在战场绕着大圈子,凭借坚厚的装甲尽可能拖延住一部分零式战斗机。

在中高空,激烈的战斗在美军“海盗”和零式战斗机之间展开。前者作为美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后装备的第一种新式飞机,拥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爬升速率,加机身坚固、火力强劲,其综合性能已经超过了零式的早期型号。不过,战争总终究是人与武器的结合,虽然在两次马里亚纳大海战中损失了数以百计的舰载机飞行员,但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仍拥有一大批素质出众、经验老道的海航精英,他们在对付美军飞行员时拥有明显的心理优势,在他们的操控下,银灰色的零式战斗机就像是黄昏时候的蝙蝠,动作灵巧且无轨迹可以捉摸,它们总能够轻而易举地摆脱追击者,经过连续几个眼花缭乱的机动出现在对手后方,然后就听到20毫米机关炮发出令人厌恶的嘎吱声——这宛若挺着刺刀狂叫的日本步兵米的小口径机枪虽然也时不时参与到战斗中来,毫不客气地说,它们除了在对方机体徒劳地钻孔,大多数时候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在一场百架战机卷入的大空战中,区区一个中队的F90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代表着欧洲最高水平的空中格斗技术,它们的真正意义在于那个尚未参战的、强大的军事与工业的结合体。在战术层面,这一队高空飞行的F90并没能躲过所有日本飞行员的眼睛,在它们成功绕到后方并发动攻击前,十余架零式战斗机就迎头而。在第二次马里亚纳大海战中,作为本国航空力量代表的这两款战斗机就已经展开过面对面的拼杀,当时的结果是F90完胜。不过在寒冷而潮湿的阿留申群岛,数量相当的F90却没能占到便宜。见到美军航空部队倾巢而出,机群中许多挂载炸弹的零式战斗机迅速抛掉炸弹投入战斗,如此一来,整个日本机群中只剩下一队无足轻重且需要保护的舰载轰炸机。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得以放开了手脚,第二次马里亚纳大海战的情形在这里恰好掉了个个……:

第158章当马尼拉成为塔兰托

低厚的云层笼罩着海面,狂烈的海风呼呼地刮着,俨然一幅海疆版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一支由十七艘舰艇组成的舰队低调而迅速地朝着正西方向行驶,以阴沉的乌云作为背景,桅杆的星条旗就像是黎明前的北斗星,孤鹜却耀眼。

就在世人皆以为庞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向北奔赴阿留申群岛迎战日本联合舰队时,眼前这支规模虽只有主力舰队四分之一却集中了四艘航空母舰的美国舰队已经行驶到了菲律宾群岛东部,距离菲律宾首府马尼拉仅有区区四百海里。虽然日军在菲律宾的防御不能跟日本本土列岛相提并论,但作为连接本土和南亚广袤占领区的战略踏板,日军对它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除对马尼拉等港口的防御设施进行了扩建和加固,还部署了大量陆基飞机以及海岸巡逻舰艇,正常巡逻警戒的半径可达五百海里以。

在这支小而精锐的舰队中,四艘航空母舰分别是V4“突击者”号、V10“勇猛”号、V“黄蜂”号、V12新“列克星敦”号。它们的排水量和建造年代不尽相同,而且相对于同级别的其他美国航母来量偏小,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优势:航速!

作为美国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轻型多用途航母,“突击者”号服役已有近10年时间,战争前期间加装了防空武器和一些通讯设备,航速较服役时略有下降,但能够保持在2节以。

V10“勇猛”号和V“黄蜂”号系德国海军转让的大型航空母舰“赫尔曼。戈林”号和“冯。德。坦恩”号,也即是缴获的英国未完工的光辉级航空母舰,在德国续建后标准排水量近三万吨,削减装甲防御后,载机量升到了55架。这两艘航母皆在1942年初服役,刚满一年时间,最高航速能够达到30节以。

至于V12新“列克星敦”号,则是一艘排水量1。3万吨的轻型航母,系德国基尔海军造船厂的改装产品,舰体来自俘获的英国未完工巡洋舰,浩大的工程几乎是将原有舰艇进行了彻底改装,因而直到1942年秋天才完工,除舰体下部和动力系统之外,其余部位皆是“面目全非”。在总重增加近百分之四十的情况下,最高航速下降到了29节,正常载机量为22架,作为飞机运输船时则可搭载45架。

德国转让舰艇抵达太平洋之后,近百分之八十的舰员替换成了美国海军官兵,每艘舰艇都加装了相应的美制通讯设备,除此之外仍保留着原始配备,包括这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毫无疑问,以陆基型Bf109和J7为蓝本研制的海军Bf109T和J7航程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前者携带副油箱也只有400公里的作战半径,后者大致相同,而这也意味着舰队必须挺进到距离马尼拉250海里以内才能够发起攻击。

低垂的云层极大地遮蔽了巡逻飞机的视线,而整支舰队在航行过程中也严格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业已进入战斗状态的各舰以25节的高航速在海面疾驰。直到天黑之前,海面也未发现日本巡逻舰艇的踪迹,但这似乎并未让美方舰队指挥官弗兰克。弗莱彻将军放松警惕。入夜之后,他下令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打开雷达,严密关注着舰队周围的海空情况,到午夜时分,舰队位置终于进入了德制舰载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在对时间和方位进行计算后,弗莱彻下令继续向马尼拉行驶,四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部队随时待命起飞。零时30分,海面飘着蒙蒙细雨,旗舰仍以灯光信号通知各舰:预定投入进攻的第一波舰载机启动。

5分钟后,进攻命令终于从舰队旗舰——重巡洋舰“新奥尔良”号发出。在刺耳的轰鸣声中,灰白色涂装的舰载机一架接着一架从刚刚打开引航灯的航空母舰起飞,短短一刻钟时间就集结了五十三架——这样的夜间起飞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

迎风放出了第一批舰载机,弗莱彻遂下令舰队停止西进,以反潜警戒队形就地实施机动,并命令第二批出击的舰载战斗机挂载航空炸弹待命。二十分钟之后,无线电未监测到任何异常,弗莱彻便下令第二波舰载机出击。这一次,从“突击者”号、“勇敢”号和“黄蜂”号起飞了44架舰载机,其中包括20架J7和7架Fi167。

此时此刻,位于菲律宾群岛腹地的马尼拉湾一片沉寂。日本陆海军虽然在马尼拉分别部署了航空战斗部队和防空部队,但没有雷达之类的现代化设备,夜间防空依然依靠传统的探照灯,而且1943年初时部署在马尼拉的大功率探照灯仅有三十具,它们分散部署在港口周围。作为马尼拉防御圈的“秘密武器”,在没有得到防空警报或是指挥部命令的情况下并不会贸然打开。平静的港湾内停泊着日本和意大利的五十余艘军舰,以及各种型号的货船、油轮四十多艘,这一百来艘舰艇分南港和北港停泊,一些无足轻重的当地渔船则分散停泊在周边的海岸附近。

943年4月19日凌晨2时40分,渐渐清晰的轰鸣声吵醒了一些睡眠质量不太好的马尼拉市民,但军用舰艇进出港湾时也会发出类似的机械轰鸣,因而并没有什么人在意这点。尽管当天是周一,但过去的一天则是属于意大利水兵们的狂欢节,拿到了由日本方面负责支付的海外津贴,他们在马尼拉好好享受了一个周末,有些人还包船去了附近的城市寻找新鲜感。

下锚驻泊的舰艇没有一艘是能够立即开动的,大多数战舰的炮位甚至都覆盖着防水帆布,为数不多的哨兵要么是在熬夜打牌,要么是找了避风的角落打着盹,倒是负责外海警戒巡逻的一艘日本炮艇在归航入港的过程中率先发现了异常,待到他们仓惶发出警报,领航的美军舰载机已经在当地秘密电台的引导下飞抵港湾空,并从飞机投下了挂着降落伞的照明弹。

这场经典之战的开头,和原本历史时空的塔兰托战役出奇相似,至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微妙的联系,在这个世界恐怕也只有一个人知晓。

开阔的马尼拉港并没有阻拦气球,进攻者驾驶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J7“海军斯图卡”在性能方面要比老迈的“箭鱼”出色许多,接下来的一切就要比这个世界未曾演的塔兰托之战简单得多了:在使用无线电台的“内应”引导下,美军第一批舰载机中的绝大多数都顺利找到了港湾,借着照明弹提供的光线,两种各具代表性的俯冲轰炸机从不到500米的高度实施小角度俯冲轰炸,虽然在理论这样的攻击精度和效果不如大角度攻击,但夜间的高空俯冲存在技术的限制,而且港湾中的大小舰艇就此刻就如同摆在案板的鱼,只有任人宰割的命。

尽管各自搭载的美制和德制航空炸弹在构造、性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代相近用途的两种战争武器还是存在许多的共通点——两种俯冲轰炸机载弹飞行时的速度相近,挂载出击的航空炸弹都在500公斤左右,若不是外形存在明显区分,在战斗中没准连自己人也难以区分!

特制照明弹的光亮将港湾映得如同白昼一般,从空中往下看,意大利人的三条战列舰和三条重巡洋舰无疑是最惹眼的目标,美国飞行员们这会儿可不考虑那些军舰悬挂着意大利皇家海军旗还是日本的膏药旗,反正这两个国家都是正儿八经的宣战国,并不需要像德国志愿者那样躲躲闪闪。二十多架俯冲轰炸机轮流下去,就只见原本平静的港湾突然沸腾,白色的水圈多数与那些大型战舰连在了一起。停泊在右侧的一艘大型舰艇舰艇甲板率先出现刺眼的火光,升腾而起的黑烟从空中看就像是吹灭蜡烛的残烟。紧接着,另一艘大型舰艇的舯部位置也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舰体周围的海面随即出现了巨大的圈状水纹。

由于挂载鱼雷时的飞行速度较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略慢,第一波攻击机群中的Fi167和“复仇者”连同掉队的J7在战斗打响后又过了十分钟才抵达马尼拉湾,这时候照明弹虽然已经失去了光辉,但先头部队留下的战果俨然成了黑暗中最好的航标。在这个时候,港湾中的绝大多数舰艇都还是“死鱼”一条,只有两艘未下锚的日本驱逐舰启动主机开始在水面移动,港口东岸的一组探照灯刚刚开启,粗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