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戴个小鱼塘 by 钓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 by 钓鱼- 第1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真的有,那么老村长,还有陈老头,岂不就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老村长对于李永打断他的话头有些不满,不过见李永的理由也挺充足,就只好作罢。
  听到李永又问道密宗手印,这种谦虚好学,最能得到老人的欢心。
  老村长就开始给李永讲述密宗手印,正好两碗鱼粥下肚,身子发热,就起来走了一趟,打了套手印,同时给李永简单介绍过。
  李永看了看,就觉得密宗手印其实就是密宗的一种修行方式,这玩意可能跟瑜伽、太极拳差不多,都是一*作。
  简单的手印,似乎并不能用来实战,实战的时候,另外有套路和技法。不过以老村长的情况来看,密宗手印也能像瑜伽、太极拳一样,用来强身健体,活络筋骨。
  李永跟着老村长结起九个基本的手印,虽然他学过内家拳,在武术动作上有一定的基础,不过还是做了几遍,才学会两个手印。
  结起手印,心无旁骛,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似乎能感受到晨间的阳光,淡淡照在身上,那种感觉,挺玄妙的。
  李永还想趁热打铁,将这套手印都学下来,远远就听到孩子们唱歌的声音,蹩脚生涩的汉语,唱的是:“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喽,无颜见爹娘……”
  李永听着这歌,就觉得特别亲切,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他小时候还会唱,不过现在的孩子,幼儿班就能唱“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这种充满童真稚气的儿歌,却是很难听到了。
  李永抬头一看,就看到老村长的孙女跑在最前面,身后一趟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男孩、女孩,手上提着凳子,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孩子们来上课了。
  “小娃娃们,就是想读书,”老村长也停下手上的动作,笑呵呵地看着孩子们:“你们汉人有句话说得好,他们就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老村长向着东边的大山挥了挥手,太阳藏在大山身后,羞涩地迟迟不肯露脸。
  李永挠了挠头,看到这些孩子,他其实挺失落的,毕竟童年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间,他已经长这么大了;继续不知不觉,再过几年,他的孩子也快要像面前这些娃儿一样,会唱儿歌了!
  李永这时候就觉得宁小雪留下来支教的决定,特别重要和值得,人生百年,不说后悔不后悔,总要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等到老了以后,可以坐着摇椅,慢慢聊!
  “欢迎大家来上学,我以后就是你们的……老师!”李永把手一挥,呵呵笑道。
  “老师好——”小娃娃站在那里,齐齐给李永行了个队礼。
  李永连忙挺了挺胸膛,脱口而出:“同学们辛苦了!”
  “我们不辛苦!老师辛苦!”老村长的孙女领头喊道。
  “呃!”李永摸了摸鼻子,这对上来的辞似乎不对,不过听在耳朵里,感觉心中暖洋洋的,舒服。
  宁小雪听到声音,也从屋里跑出来,俏生生白了李永一眼,回过头对那些小孩甜甜笑道:“大家都来了了,快进教室吧,外面挺冷。”
  “老师好——”小孩们又齐齐给宁小雪行了个队礼,然后才欢欣雀跃地跑进教室。
  老村长在旁边搓了搓手:“孩子们都来了,那就拜托两位老师了,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只要咱们俊龙村能够办到的,就一定给办好。”
  小学校一共有五间教室,两间教师宿舍兼办公室,条件简陋,不过还算五脏六腑齐备。
  李永看到孩子们进了两间教室,宁小雪进了其中的一间,趁着刚才让人叫“老师好”的劲头,李永就走进了另外一间教室。
  虽然这里有好几间教室,如果是五年制小学的话,正好一个年级一间,不过因为教师数量缺乏,平常孩子们都是在两个教室上课,一、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二、四年级在另外一个教室,老师给这个年级上课,另外那个年级自习、做作业,然后再换过来。
  李永开始就觉得这种方式匪夷所思,感觉这样子上课的话,两个年级肯定会互相干扰,为什么不按年级分开,这边上好课,就去下一个教室继续上课。
  问了老村长,老头当时还有些不好意思,支吾着道出其中的原因:原来,别看这些孩子挺喜欢上学,挺尊重老师的,不过要没人看着,让他们自个儿在一个教室,别说自习,将房子拆了都有可能。
  李永开始还有些不信,觉得刚才向他敬礼问好的孩子,都是多么天真可爱啊,就跟小天使差不多,怎么会在老头嘴里,就成小恶魔了?
  不过,他很快就知道老村长所言不虚,这些小孩确实挺淘气的,他就在讲台上说了一句“大家说,咱们今天先给那边上课”,结果高年级跟低年级很快就争执起来,都要争先,争到最后,有人就抄起凳子要打架,惊得李永连忙阻止,这也太那啥了,不仅淘气,还很彪悍。
  李永就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为了让两边和睦相处,李永索性放开课本,给两边一起上课:“今天,我们不学语文,也不学数学,咱们学地理,你们谁能把中国的地图画出来给老师看看?”
  李永没有上课教学的经验,开始还以为他的水平,教些大山都没有出过的小娃娃们,自然会非常轻松。
  没想到,小娃娃们越是无知,问的问题就越奇怪,而且胆子特别大,敢于质疑权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永刚说中国的地图像雄鸡,结果一群人叽叽喳喳询问啥是雄鸡,又吵着说不像雄鸡,纷纷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的版图像什么。
  答案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且让他们说出道理,还都说得头头是道。
  一开始,李永还能应付,结果奇怪的问题越来越多,上课的内容也变得面目全非,越扯越远。
  李永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喊了一嗓子:“下课了,课间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做做游戏,休息休息。”
  李永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心想教书育人,果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不是他不想做,实在是做不了啊!
  李永暗下决心,他还是别在这儿丢人了,赶紧去养鱼的好。
  课间,李永跟宁小雪一碰头,问问了宁小雪的情况,宁小雪带的是一、三年级,她本来就比较善解人意、性情温柔,引导教育这些孩子,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倒是听了李永的抱怨,乐得呵呵直笑。
  “小雪啊,不是偶不愿意教,实在是没那个能力,”李永双手一摊,就要撂挑子。
  “那可不行!”宁小雪马上摇了摇头:“我觉得你做得挺好,再说,这是第一次啦,下回就熟悉了,知道怎么做了!”
  李永这会儿还是很犹豫,刚才给一群学生追着问的场面,实在太可怕:“学校有你,还有那个很快要回来的支教生就行了,偶还是扬长避短,研究研究俊龙村养鱼的问题。”
  “那不是还没有回来嘛,你就先顶两天嘛,再说一共四个年级呢,两个老师也不够啊!”宁小雪抱着李永的胳膊,开始撒娇。
  “四个年级,加上偶还是不够,就照老办法,两个老师各带两个年级好了,”李永还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反过来劝说宁小雪:“再说,养鱼这件事也很重要,只有俊龙村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第六部 无限天地宽 
  第一一六章 网鱼
  '更新时间' 2009…12…20 23:14:25 '字数' 3093 
  李永狠狠心,拼着又坚持一节课,这回他不给小家伙们发问的机会,站在讲台上一通乱吹,从长江、黄河,说到巍巍昆仑;从沙漠戈壁,说到大海、宝岛,说得口干舌燥,也不敢停下来,只要停下来,那帮小娃子就会有无数的问题扔过来。
  就这样,李永坚持到中午,刚一宣布放学,小娃子们就从身上掏出干粮,就着水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山里的村民,往往居住得比较分散,有很多孩子家里,都离得比较远,加上交通不发达,一来一回,肯定赶不及,索性就都带了干粮,当做中午时候的吃食。
  藏民多数靠游牧为生,放牧的时候,也经常吃干粮,这些孩子倒没有什么不习惯。
  一包青稞面,用酥油茶和上,扒拉两口,填饱肚子,这就是孩子们的午餐了。
  宁小雪看得鼻子发酸:“李子,我们做饭吧?”
  有些家里宽裕些的孩子,特地多带了点干粮给他俩,李永其实挺喜欢吃这种绿色的充满民族特色的食品,不过听了宁小雪的话,也觉得不大好受。
  “今天就这样吧,等明天,明天提前给大家准备饭菜,好不好?”李永挠了挠头,对宁小雪说道。
  “嗯!”宁小雪开心地点了点头:“要做营养套餐,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呢!营养要跟上!”
  “行!”李永点头说道,又拿宁小雪开心:“看来,支教确实锻炼人啊,偶家小雪都知道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营养了。”
  “去,说什么呢!”宁小雪追着李永一阵乱打。
  吃了点干粮,李永就以准备明天的营养套餐为由,赶紧闪人。
  现在学生还没有全部上学,不过照顾三四十个人的饭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永哼着小曲,在村边走了一圈,这里群山连绵,有的山上还长了灌木和树林,有的干脆就是石山,只有一些贴地的藓类,以及低矮的灌木,山腰往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雪山的缘故,山脚、甚至半山腰,都有一串串的水泡子,好像穿起来的珠子似的,点缀山林。
  这些水泡子里的水,清澈澄明,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游鱼,俊龙村在水泡子里抓鱼,只抓个头比较大的,留下幼鱼继续长大。
  话说俊龙村这样的环境,倒不用担心挨饿没东西吃,就是里面的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弄不进来,使得村子里的生活一直比较简朴和原始。
  李永在外面转了一圈,心中有数,一路上也抓了不少鱼在水空间里。
  回村找到老村长,李永就说起自己的想法。
  听说李永要在学校给孩子们准备吃的,老村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用力跺了下脚:“行,照你说的办,就让娃他们装一袋青稞面放学校,我再找一个婆娘,给娃们弄吃的。”
  “嗯,关键是蔬菜、鱼、肉,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均衡,”李永毫不客气地将宁小雪的原话搬了过来,反正都是一家人,说话当然更不分彼此。
  “鱼倒还好办,”老村长咂吧咂吧嘴:“过几天杀一只羊,也能吃两顿,就是蔬菜不好解决,村里地少,没法长,这时候也不当季。”
  “蔬菜我来想办法!”李永想到水空间里大片大片的菜地,就是不方便弄出来。
  “就算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也要让孩子们以后能够吃上!”李永信心满满地说道。
  “行,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老村长用力拍了拍李永手臂:“要那块地的,我去给你调整。”
  俊龙村在大山中,能够种植庄稼、蔬菜的田地很少,山坡上开垦出来的一些梯田,多数用来种植青稞了,毕竟粮食要首先保证。
  李永心中已经有主意,也不急着说:“放心,不会跟大家抢地的。”
  李永笑了笑,又说起要在俊龙村搞水产养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