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戴个小鱼塘 by 钓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 by 钓鱼- 第2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怕什么,咱们手上的股份多,我就不信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宋妮娜恨恨说道。
  孙海宁很快赶了过来,他带来的好消息,也让大家精神一振,果然是陶然鱼的繁殖出现了重大的进展。
  这次去取得的突破,并非来自水产大学的实验室,也不是基地这边的试验池,而是从西藏日喀则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俊龙村前几天送了几只虾米过来,经过性状的检测,达到甚至超过了陶然鱼的标准。
  这几尾虾苗,并不是李永放养在俊龙村水泡里的“空间虾”直接繁殖出来的,而是空间虾在水泡中繁殖出来的二代虾,生产出来的下一代,也就是三代虾。
  如果将最初放养的种虾不算的话,这也是在俊龙村水泡中繁殖出来的二代虾。
  “如果这些虾的性状不会退化,那么俊龙村的陶然虾就算是繁殖成功了,”孙海宁兴奋地说道,当然他还没忘了严谨地补充一句:“虽然从我们检测的结果来看,陶然虾的性状很稳定,应该不会发生退化,但是具体如何,还需要继续观测。”
  梁嘉亮听得迷糊:“孙教授,你就直说了吧,这么个检测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到底如何我也不敢保证,不过呢,我觉得有七八成的把握,陶然鱼虾的二代苗繁殖,应该是没有问题了,而根据我的经验,二代苗能够成功的话,三五代之内,性状退化应该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至少实现产业化是没有问题,”孙海宁笑了笑说道。
  “至于这样的物种能不能够彻底稳定下来,现在还很难说!”
  梁嘉亮他们对物种稳定自然没有什么兴趣,听说可以实现产业化,都已经举起双手开始庆祝:“哦也,太好了!”
 
  我们的家园 
  第一百三十五章 想要再去雪域高原
  '更新时间' 2010…04…10 10:00:00 '字数' 3018 
  俊龙村的老村长一直都惦记着当初李永在的时候,所描绘出来的蓝图,他知道要实现那些美好的蓝图,全都指着李永在水泡里养的那些鱼虾,所以他很用心地照看,很细心地呵护。
  按照李永原来的计划,每个月都要将水泡中的鱼虾,取出一些样本来,送到日喀则的研究所做一个检测,然后将检测报告送到申城。
  日喀则的研究所是水产大学协助建立的,孙海宁曾经在那边主持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所以沟通起来很方便,这个项目也成为了日喀则研究所的一个合作项目,另外的合作对象还包括俊龙村、水产大学,以及李永和孙海宁这两个重要的参与者,后来又加入了陶然居养殖公司。
  研究所在测出数据以后,首先就给孙海宁打了电话,李永到第二天才接到本欠的电话,这个俊龙村的小伙子,虽然与他的祖辈们不同,不喜欢打渔,而是喜欢打猎,不过在跟着李永一段时间以后,似乎也意识到这件事对于村里的重要性,所以也很投入,并且因为他出过山,就承担起每个月一次,在日喀则与俊龙村之间奔走的任务。
  要知道,从俊龙村出来一趟可不容易,本欠每个月跑一次,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
  每一次拿到检测结果以后,本欠都会用研究所的电话机,跟李永通话,从李永那里,他也对这个项目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与以往不同,这次的虾米检测意义重大,因为李永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就等着这个时候。
  检测报告上那些数字,本欠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他甚至连汉字也认识得不多,不过他每个月都要来,已经跟那些研究所的人混得很熟,正是从他们嘴里,知道了最终的结论,那就是这些虾米,就跟虾爸虾妈一样优秀,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本欠立刻激动起来,他知道李永就在等这个时候,老村长也在等这个时候,这次出来的时候,老村长就反复叮嘱,强调这一次的重要性;俊龙村也在等这个时候,因为只有俊龙村的水泡,能够繁殖出这样的鱼苗,乡亲们才能够告别贫困。
  虽然说还是靠水吃水,但是内涵却将完全不一样了。
  本欠很激动地挥了挥拳头,等冷静下来以后,就想着让更多的人知道,俊龙村一时半会还回不了,他就先给李永打了电话。
  研究所已经给孙海宁打过电话,李永也在前一天知道了这件事,大家还在为以后怎么处理陶然居的问题而烦恼。不过能在电话里听到本欠激动的大喊大叫,李永立刻忘记了之前的烦恼,当初他在俊龙村搞这个繁殖计划,其实最初目的还是想要让俊龙村摆脱贫困,就算陶然居要被大旗给夺走,至少他的这个计划算是成功了。
  “李哥,你什么过来?”本欠用有些蹩脚的汉语,在电话里大声喊道,小伙子实在是太高兴了。
  李永笑了笑,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成就感,可不是陶然居又开了一家新店,或者赚了多少钱能够比拟的,他能从本欠的话里,感觉到那片土地,那里的人,对自己的期待,自己不能够让他们失望。
  “快了,我想我很快就会去俊龙村,这次去会有很多事情,你让老村长早些做好准备,”李永笑着说道。
  当初,李永离开俊龙村的时候,就跟这些舍不得他们走的乡亲们说过,等到水泡里的鱼虾,生出小鱼小虾来的时候,他还会回去,转眼之间,大半年已经过去了。
  本欠在电话的那头激动地说道:“太好了,我们大家都盼着你回来呢。”
  “哈哈,放心吧,不过呢,我可能会先安排一些人过去,然后等过了年,我才会过去,”李永笑了笑道,感觉到本欠说话的声音一下子就低了下去,又急忙解释道:“毕竟,现在才是一些虾米,等到那些鱼也产籽的时候,我才好回去对不对?”
  “虾米不是有了吗?我们大家都盼你回来呢!”本欠道。
  “我知道的,知道的!”李永连忙说道,花了不少的时间,才让本欠重新振作起来,这小子,有时候脾气还是挺倔的。
  李永没有急着答应本欠,马上就去西藏,一则是因为现在还只是虾米,他需要更多的样本,来确定这一次会真的成功,毕竟去一次也不容易。
  如果成功了的话,那么这次去了以后,会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可能还会像上次那样,停留比较长的时间。
  其实按照李永的想法,既然虾米的情况很好,那么鱼苗的情况也应该差不多,不过按照孙海宁的说法,还是严谨一些,会比较好。
  在接到本欠电话的同时,李永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就算是最后的结果,没有那么理想,他也要促成这个项目在俊龙村那边做起来,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还涉及到俊龙村那些殷切期待他的村民。
  李永之所以没有急着过去,是因为在申城这边,还有些事情要做,包括通过基地,与俊龙村合作,都需要安排。
  还有就是陶然居那边,大旗这个隐患始终要想办法解决掉。
  再有就是一些私人方面的事情了,李永和宁小雪双方的家长,已经就春节后,就为他们办婚礼这件事达成了共识,李永就想等这件事结束以后,再去西藏,就当是蜜月旅行了。
  结束和本欠的通话以后,李永又在基地里转了转,这里同样在进行一些陶然鱼苗的繁殖试验,与俊龙村的样品相比,这里的养殖试验虽然是在更精微控制下面进行的,但是最好的一组效果也比不上俊龙村。
  其实这也正好符合李永心中的想法,基地这边可以做低端陶然鱼的繁殖,西藏那边就做高端的,也有足够的利润,可以弥补空间上的距离遥远,所产生的花费。
  不过俊龙村那边取得的成果,倒是让那些一直跟基地合作,扑在这个项目上的专家教授都很受鼓舞,这几天都在这边加班加点,试验池倒没有什么好折腾,各种条件、影响因素讨论了很多,并且都在商量,等年后集体去西藏考察一次。
  本来以他们的年龄,已经不太适合去高原了,只不过这些专家自从加入基地的项目以后,经常能够吃到陶然鱼,用他们的说法就是,身体感觉越来越好,比年轻的时候都精神,上去高原没有问题。
  “李总,基地这边决定好什么时候进藏没有?”水产大学的古教授看到李永,笑着招呼道。
  李永笑着点了点头:“年前会派几个人过去看看,等过了年,就组织项目人员进藏,正式开始这个项目的运作。”
  距离过年也已经没有多少天了,古教授还有闻声而来的其他几个人也都点了点头,古教授笑着道:“行,年前就算了,年后我们也想过去看看。”
  “那没有问题,公司会专门做一个项目,请大家去俊龙村考察,一是为俊龙村的项目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设计,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奥秘出来,要是能用到这边的项目上,那就更好了,”李永笑着说道。
  古教授等人都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们也都是这么想的,这次去西藏,他们主要是想看看俊龙村的环境,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让陶然鱼的二代苗,继续保持亲体的优良性状。
  “对了,小李啊,听说你去过西藏,在俊龙村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那边在养的鱼虾,还是你给安排的,要不你先跟我们说说,那边到底有什么特殊地方?”说到研究上的事情,古教授等人都很来劲,而且也顾不上和李永客套,直接就叫上小李,不再叫李总了。
  “特殊的地方啊!”李永想了想,眼前不由浮现出俊龙村的山山水水:“其实要说特殊的地方,还得你们这些专家去研究,我就是觉得那里环境比较好,天很蓝,水很清,空气也很纯净,对了,那里的水都是雪山上流淌下来的,说不定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冰川水啊!”几个老教授脸上,都露出神往的表情。
  “我觉得,原因就是在这里了,”古教授点了点头,很肯定地说道。
  不过,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他的这个说法,来自农大的欧阳教授就摇了摇头,说道:“雪山上的来水,并非就是冰川水,可能只是积雪融化后的水,并没有听说那边的冰川有融化的迹象。”
  “听说南极的冰盖都融化了,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水产大学的陈教授说道。
  几个人说到俊龙村可能存在的,能够使得陶然鱼保持性状的因素,都变得活跃起来,而且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的认为主要因素是水源,有的认为是海拔、气候,甚至是光照、空气等等。
 
  我们的家园 
  第一百三十六章 拓展新基地
  '更新时间' 2010…04…11 10:00:00 '字数' 3057 
  生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神奇的存在之一,就算再高明的科学家,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洞悉生命的奥秘。
  几位专家教授,挣来挣去,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这本来也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看着他们吵得热闹,李永微微一笑,这样的场景经常看到,也就没有往心里,由着他们在那里吵去,悄悄退了出去。
  接着他又去看了看另外几个地方,沙蚕的养殖已经开始,虽然海天已经从陶然居撤资,但是因为海鹏飞的关系,大家还算是好聚好散,在有些方面,继续着原来的友好合作关系。
  沙蚕的养殖,包括繁殖,对基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所以当前尝试的规模不算大,还处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